?

創新驅動型企業管理創新研究

2023-05-20 02:05李麟
管理學家 2023年9期
關鍵詞:創新驅動創新研究企業管理

李麟

[摘 要]當前,企業管理創新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企業為了實現持續穩定發展,就需要管理創新;管理創新也是企業長久不衰的必要手段。文章主要通過分析企業創新管理的基本要素、基本特征、創新管理體系及創新驅動型企業管理的主要貢獻,希望總結企業管理創新的經驗,闡述創新驅動型企業應該如何在市場大環境下創新管理,適應社會的進步,使企業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創新驅動;企業管理;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09-0034-03

(一)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指創新需要協調觀念,也需要技術要素和非技術要素等與技術創新業績有密切聯系的基本要素的協作,只有實現了全方位的協調,才能取得良好的技術創新業績。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果,從宏觀到微觀的趨勢來看,創新要素主要包括:市場創新、管理創新、戰略創新、社會技術創新、文化創新和體制創新等[1]。

(二)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即興創新、瞬時創新和持續創新的有機組合。即興創新是指在某個課題中的創意閃現;瞬時創新是指要隨時發現商機,并迅速地適應市場需求;持續創新是指每時每刻都在創新,把不斷創新作為企業未來永遠的課題,讓持續創新成為所有企業各個部門和人員的必備技能,不再只是偶爾的靈光一現。

(三)全員技術創新

全員技術創新是指技術創新并不是由企業研發產品和技術上的專利,應該是所有企業員工共同努力的行為。從開發者、營銷人員、制造人員到技術服務人員、管理者、財務人員等,人們都能夠在職位上成為優秀的技術創新者;廣義的全員還包括用戶、供貨商、子公司等利益相關者。

(四)全面協同

首先,由于涉及的協同主題更多、相互關系也更復雜,因此傳統的“協同”定義多指在二至三個主題之間互動的協同效應,如科技和市場之間的協同等,但全面協同包括但不限于戰略、文化、組織、法律體系、科技和市場等,且更具備全面性和系統性;由于社會關系的錯綜復雜,因而其全面協同效應也將越來越突出[2]。

其次,全面協同突出了全員創新的重要意義。全面協同提出各技術主體只有參與全員創新,才能真正進行全面合作,這正是一般的“協同”理論不能涵蓋的。

全面創新的企業模式并不是對所有企業的經營思想和技術的全面概括和簡單化的應用,而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飛躍。它改變了原有的基于機械理論、線性論等的創新型企業領導思維方式,并將環境觀、復雜社會觀等作為其理論基礎。它包括理論背景、企業、戰略、組織、產出要求,無論從工作空間范圍還是管理風格等方面來看,它都與傳統的創新型管理方式存在著根本的不同。特別是它突出強調了新形勢下的全員技術創新的重要性,使創新的主體、條件和空間規模都大為擴展。

全面創新觀與傳統技術創新管理觀念的最主要區別,就是突破了以往研發部門單獨發展的局面,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環境理念,使研究的主體內涵和空間范疇都擴大了許多。

(一)目的性

創新管理作為一種新的戰略創新方式,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即企業建立在堅實的客戶基礎上,并通過在世界范圍內集成所有有用的科技資源,將目標瞄準在持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上,從而獲取持久的競爭優勢,使企業持續發展與壯大,為客戶和利益相關者增加價值。

(二)廣泛性

創新管理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因素上的創新,而是要通過發動和依靠全體員工,依靠企業內外各方面的力量,實施全方位創新,包括戰略、文化、組織、技術、市場和制度等方面。

(三)完整性

創新管理的完整性源于事物的完整性、企業的完整性以及創造活動的完整性。創新活動涉及多個活動部門(如生產、供應、營銷、人力資源等),存在內在的有機聯系,由企業分配給各個部門的眾多員工分頭完成。某一部門、某一位員工在工作上的不足都會影響創新活動的正常高效開展,應將創新活動作為一項需要保持步調一致的活動,利用合理的創新領導體系和協調制度,將企業內各方面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從而克服一切創新阻力,凝聚新力量[3]。

(四)企業群眾性創新管理

馬克思主義科學哲學觀、人本論和生態理論提出企業是一個有機統一的物質生命體。在開放的創業時代,群眾性思想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人員,而是突破了原有的企業界限,涉及社會成員、各種利益相關者、在企業價值鏈中有聯系的上下游企業及其戰略合作者等。群眾中存在著強大的創造活力與潛能,廣大企業員工也有著豐富的差異性,是創造性思想取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將員工作為企業的創新主體,思想創新才能永續發展,生生不息,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一)制定創新目標

創新要有目標作為導向,沒有目標的創新就如同無頭蒼蠅。目標的設定,能夠使企業集中各種資源加大創新力度,提高創新的成功率;而沒有目標就如同將企業有限的資源用在了無限的創新可能性上,很多的計劃都可能因為資源的不足而無法順利地實施。

創新目標應作為企業戰略目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不同的戰略發展階段的企業,創新目標應有所不同。

創新戰略目標可按年度分解,即依據年度商業計劃安排,制定當年的創新目標與行動計劃。

創新目標的設定應合理恰當,不能高不可攀,否則將因為無法達到而影響員工士氣;也不能過低,否則會達不到激勵作用。同時,目標還要切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

(二)創建思想文化環境

觀念是一切行為的根本指導。如果創新觀念還沒有形成,則相應的社會組織建立和物質條件建設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但共同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增進人們相互信任、并將組織連接起來的根本。企業精神是技術創新源泉發展的動力;技術創新是有風險的,它需要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精神環境??偠灾?,技術創新需要以企業的思想精神為根本。

首先,創新理念的培養要從領導開始,最終形成一個開放的、相互信任的創新環境。

其次,要強化對全員的創新培養,拓寬全員創新的眼界與思維范疇,為全員創造充分自主的創新環境與優越的創新條件,使全員主動地激發創新潛力,營造更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

最后,要弘揚不斷創新的企業精神。企業要有一種不斷創新的精神,尤其是領導者。他們的這種精神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創新精神的存在及發揚光大的程度。要營造既開放又寬容的創新氛圍,創新在強制的、循規蹈矩的文化中是缺乏生存空間的,在這種文化下,人們推崇的是穩定,而不是創新思變。開放、自由和支持新意見的文化對創新具有促進作用。創新就意味著風險,如果沒有寬容,就會禁錮創新思路。在實踐中,要允許失敗,因為失敗也是一種積累。

(三)構建創新組織保障體系

技術創新是一個系統的復雜流程,任何一個部門在某個環節的失敗都會影響技術創新的效果和速度。因此,需要構建高效的創新組織保障體系。

應設立以最高管理者為首的企業創新領導機構,同時設立企業內部創新推進組織和創新評審組織機構,形成自上而下的創新組織網絡,真正把創新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

企業創新與個體創新不同,企業創新的基本細胞是創新活動小組,創新工作應特別注重發揮創新活動小組的作用。小組成員可以來自不同的部門,實施自主管理,并被賦予較大的自主權。創新活動小組在實施團體創新時,可以更好地發揮優越性。

建立各級創新組織和專業人員崗位責任制,明確從管理層到部門、從部門到崗位、從創新活動小組到成員等在創新工作中應履行的職責與義務,確保創新工作的高效開展[4]。

(四)合理安排創新資源

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企業創新需要進行人、財、物和信息等相關資源的投入。因此,為保障創新目標的實現,必須妥善安排年度創新資源投入計劃。

1.人力資源的投入

人是第一要素,無論是領導、管理者、技術人員還是一般員工,都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創新的效果極大地受到人才素質的影響,所投入人員的創新能力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創新能否成功。在資源投入上,企業尤其要注重人才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2.國家財政資源的投入

技術創新是一個漫長的具有危險性的過程,需要超人的韌性、遠大的視野和堅持不懈的精力,同時更需要持續的財力資源的大力支持。及時與持續的資金投入對技術創新的最終成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其中,資金投入是技術創新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條件,許多項目的最后夭折都是由于資金的突然中斷,而使得技術創新進程無法持續。

3.物質資源的投入

對于技術創新而言,足夠的物質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創意就不可能轉化為商品,企業將在不斷變化的競爭市場中失敗。一方面,要保障技術創新項目需要的試驗設備和試驗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強信息化建設與網絡和通信技術保障,這是當今知識型社會必不可少的。前者是技術創新的基本物質基礎,后者是為創新者提供科技信息流的主要手段。

(五)構建創新管控模式

創新目標是方向,創新思想與文化是基礎,創新組織與資源是保障,企業在具備了這些基本條件之后,為確保創新工作有序且高效地開展,則需要構建創新管理模式。

其一,要建立健全創新管理制度與流程,形成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具體來說,要明確創新工作的立項、實施、檢查、申報、評審、表彰、獎勵等各環節的相關管理流程、管理內容與方法、報告和記錄,努力實現企業創新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管理。

其二,要注重研究項目的全過程控制。要按照PDCA周期,包括策劃、執行、檢查和總結四大環節,全方位管理創新工作,以確保工作的進展和成效自始至終處于受控狀態。全過程管理中必須注重對創新結果的控制,如形成評價報告制度、獎勵激勵機制和鞏固發展激勵機制,以達到對創新活動的閉環控制。

其三,要發揮創新協同平臺的作用。開展全面創新管理,保持全員、全時空、全要素“三全”之間的協同一致,都要依賴一個好的創新協同平臺。

(一)建構企業管理創新的影響因素整合模型

企業主動對抗風險、獲得成長新動力的重要途徑就是推進制度革新。研究者們也對企業管理創新相關因子的作用機理予以了高度重視。目前,研究重點相對集中在外部環境、所有權結構、企業高管、人力資本管理、人才管理、企業文化、物質基礎七個領域中的企業管理創新相關因子,但這幾個方面對企業的管理創新并不是產生簡單的促進作用或抑制作用,而是相互影響,交織在一起,依據不同情境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二)建構企業管理創新的過程機制整合模型

管理技術創新是企業持久競爭力的重要源泉,是一個循環遞進的過程。文章根據組織管理創新活動的相關因子,建立了創新需求、創新計劃、創新執行、創新成果“四階段式”的循環遞進的管理創新活動體系,揭示了從起源到制訂解決方案,再到執行計劃,最后形成成果的管理創新活動的發展歷程,并建立了理論整合模式。

創新管理是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和創新能力實施管控。創新管控對象涉及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要將企業的技術創新目標、環境、機構、資源、模式和能力等作為管理的主要內容。作為現代企業管理者,應制定企業創新戰略目標,積極營造企業創新型的工作環境和氣氛,積極增強企業創新型的技術力量,提高管理水平,大膽開拓實踐,積極構建企業全員、全時空、全要素的創新型經營管理模式。

[1]牛占文,荊樹偉,楊福東.基于精益管理的制造型企業管理創新驅動因素分析——四家企業的案例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5(07):116-126.

[2]朱笑儀,戚依南.中國企業治理與發展戰略模式創新研究——第四屆“中國企業管理創新案例研究前沿論壇”觀點綜述[J].中國工業經濟,2015(02):128-134.

[3]肖彬,郭穎.兩化融合背景下企業管理創新的理論框架研究[J].科研管理,2015(S1):54-60.

[4]張璐,齊二石,長青.中國制造企業管理創新方法類型選擇評價——基于SVM的多案例實證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4(11):1747-1753+1760.

猜你喜歡
創新驅動創新研究企業管理
“創新驅動”打造山東經濟新格局
基于新形勢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及創新研究
關于創新驅動戰略的理論思考
新形勢下交通運輸行業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
新經濟形勢下加強企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
液晶生產企業客戶管理新概念探究
創新驅動與我國創新生態研究
淺析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突發事件基本類型及其對管理的意義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