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科正常人聽閾與年齡的相關性分析

2023-05-22 06:49韓璐檬趙宵穎陳艾婷冀飛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23年2期
關鍵詞:純音聽閾拐點

韓璐檬 趙宵穎 陳艾婷 冀飛*

1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學部(北京 100037)

2 國家耳鼻咽喉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3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北京 100853)

4 重慶醫科大學(重慶 400016)

純音測聽作為聽力學檢測中最常用的手段,它是反映受檢者聽力狀況最直觀的指標,眾多研究已經報道隨年齡增長純音閾值有相應提高的趨勢,但鮮有對常規頻率純音閾值與擴展高頻純音閾值隨年齡增長的上升速率與“拐點”做出具體分析。為此,本文通過分析耳科正常人常規頻率純音閾值與擴展高頻閾值,來探究年齡對聽力下降的影響,為年齡相關性研究提供參考。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本研究于2021年至2022年在解放軍總醫院及其周圍社區廣泛招募18 歲以上耳科正常人群作為受試者,受試者健康狀況良好、無重大疾病、神智清楚能配合純音測試。受試者參照ISO7029-2015 中對“耳科正常人”定義,即所有受試者均無任何耳疾癥狀,耳道中無耵聹栓塞,無過度噪聲暴露史的健康狀態正常者[1]。并且本實驗也將鼓室圖正常,即鼓室圖為A型、鼓室壓力在±50daPa之間作為納入標準之一。此外,本實驗排除了耳毒性藥物史與家族遺傳性耳聾史的受試者。

本研究已經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S2022-520-01),共納入受試者106 例(212 耳),所有受試者被分為7 組:18-25 歲、26-35 歲、36-45 歲、46-55歲、56-65歲、66-75歲以及76歲以上組。各組性別組成與平均年齡見表1。

1.2 檢測方法

聲導抗測試采用Otometrics Madsen Zodiac 中耳分析儀,純音測聽與擴展高頻測聽分別使用Otometrics Madsen Conera 聽力計配置常規耳機:TDH-39 頭戴式耳機與高頻耳機:SENNHEISER HDA 300頭戴式耳機,以上設備均經解放軍總醫院聲學計量總站校準。

1.2.1 聲導抗測試

作為納入標準條件之一,首先進行聲導抗測試。使用中耳分析儀對每位受試者進行226Hz 鼓室圖測試,當受試者鼓室峰壓在±50daPa 內時,并判斷為A型鼓室圖,方可進行后續測試。

1.2.2 常規頻率純音聽力測試

純音聽力測試使用符合國家標準(GB/T 4854.8-2007)校準的純音聽力計及頭戴式氣導耳機,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測試人員,在屏蔽隔聲室內進行測試,本底噪聲<30dB(A)。測試人員向受試者講解測試方法,在受試者表示理解后,進行測試。根據國家純音聽閾測試標準(GB/T 16296.1-2018)進行常規純音聽閾測試(0.125kHz-8kHz),若受試者受耳鳴干擾較大,測試者可根據受試者情況切換為囀音或脈沖音。耳機各頻率最小輸出為-10dBHL,最大輸出見表1-1。常頻測試按1kHz、1.5kHz、2kHz、3kHz、4kHz、6kHz、8kHz、1kHz、0.125kHz、0.25kHz、0.5kHz、0.75kHz 順序依次測量每位受試者的純音閾值,若出現聽力計最大輸出時受試者仍未做出反應,則參照陳艾婷[2]等在老年聽力障礙研究中的賦值方式,采用聽力計最大輸出上10dB,賦值后各頻率具體賦值見表1-1。

表1 各組性別比例與平均年齡Table 1 Gender ratio and average age of each group

表1-1 聽力計常頻最大輸出及未引出時各頻率聽閾的賦值Table 1-1 Maximum output of audiometer at constant frequencies

1.2.3 擴展高頻聽力測試

測試方法、聽力計以及隔聲室條件同常頻純音聽力測試,使用擴展高頻耳機(根據GB/T 4854.8-2007 校準)對受試者進行9kHz、10kHz、12.5kHz、14kHz、16kHz 的頻率測試,耳機各頻率的最小輸出為-20dB,最大輸出見表1-2,與常規頻率處理方式相同,當聽力計最大輸出時受試者仍未做出反應,賦值為該頻率最大輸出上10dB。賦值后各頻率最大輸出見表1-2。

表1-2 聽力計擴展高頻最大輸出與賦值Table 1-2 Audiometer extended high-frequency maximum output and assignment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描述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對于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進行描述,對于定性資料采用構成比或百分率進行描述。

為明確純音閾值下降的“拐點”出現時間,本研究在各組別中,以年齡段為自變量,以純音聽閾上升為因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方式進行探究。以上方法均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年齡段分組聽閾比較

按照純音測聽頻率,分為低頻(0.125kHz、0.25kHz)、言語頻率(0.5kHz、1kHz、2kHz、4kHz)、高頻(3kHz、4kHz、6kHz、8kHz)、擴展高頻(9kHz、10kHz、11.2kHz、12.5kHz、14kHz、16kHz),同時分別對左右耳進行劃分,共計8個組別,在每個組別內所有受試者被分為7組:18-25歲、26-35歲、36-45歲、46-55歲、56-65歲、66-75歲以及76歲以上組。將各受試者純音聽閾與各組聽閾均值繪制擬合直線,如圖1。分別計算各年齡組均值與標準差,具體數值見表2。

表2 各組聽閾均值與標準差(dB HL,±s(m))Table 2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hearing threshold in each group(dB HL,±s(m))

表2 各組聽閾均值與標準差(dB HL,±s(m))Table 2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hearing threshold in each group(dB HL,±s(m))

kHz R-Low-frequency group 0.125、0.25 R-Language frequency group 0.5、1、2、4 R-High frequency group 3、4、6、8 R-Extended highfrequency group 9、10、11.2、12.5、16 L-Low-frequency group 0.125、0.25 L-Language frequency group 0.5、1、2、4 L-High frequency group 3、4、6、8 L-Extended highfrequency group 9、10、11.2、12.5、16 18-25 26-35 36-45 46-55 56-65 66-75≥76 10.25±4.39 15.83±4.08 13.81±4.92 13.81±5.27 16.96±5.56 23.13±10.16 33.75±13.70 5.13±3.03 9.86±4.95 9.70±4.66 14.29±5.87 22.72±10.34 27.40±9.16 49.25±18.01 3.38±3.49 11.81±6.01 12.74±7.36 21.31±14.17 36.14±17.94 41.56±14.08 60.30±23.41 5.08±7.98 16.02±11.35 28.57±10.09 42.06±11.80 59.78±11.08 66.04±6.65 73.42±4.76 11.25±4.22 75.33±3.65 14.29±3.79 15.24±6.98 17.07±5.79 21.88±7.85 36.75±12.99 5.88±2.74 11.39±3.51 10.30±4.45 15.83±6.42 21.74±10.49 28.75±9.64 48.38±17.22 5.00±5.30 14.31±7.53 11.25±7.32 23.15±13.78 36.20±18.24 43.96±13.88 62.38±19.84 5.67±8.94 20.19±13.22 26.51±11.72 42.90±12.84 59.64±14.38 66.46±5.38 75.92±4.09

圖1 雙耳各頻率組個體純音閾值與組內純音均值擬合圖Fig.1 Fitting diagram of individual pure tone threshold and intra-group pure tone mean in each frequency group of both ears

根據圖1擬合直線可以觀察到,隨年齡的增長,耳科正常人純音閾值可見明顯下降趨勢,即隨年齡增長,純音閾值也逐漸增加。將年齡組內均值為基準點,將各年齡組均值相連接,可觀察到每個組在特定年齡段時出現后者“斜率”顯著大于前者的情況?!靶甭省北硎镜氖锹犻撾S年齡變化的速度,即每增長一歲,聽閾升高的dB 數。本研究將各頻率組內兩個相鄰年齡段斜率比值大于2 的年齡段交點定義為“拐點”,即在“拐點”處,聽閾增長從2dB/年以下突變為2dB/年以上所對應的年齡組。在圖中可分別觀察到出現“拐點”的年齡段,其中低頻組“拐點”大致出現于56-65 歲年齡組、言語頻率組“拐點”大致出現在46-55 歲年齡組、高頻組“拐點”大致出現在46-55 歲年齡組,擴展高頻組“拐點”大致出現在26-35 歲年齡組,且左耳與右耳純音聽閾下降特點基本一致。

2.2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各年齡組作為的自變量,以各側耳各頻率組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回歸結果見表3。

根據表3結果顯示,56-65歲、66-75歲、76歲以上組是低頻組(0.125kHz、0.25kHz)純音閾值的影響因素(P<0.05);46-55歲、56-65歲、66-75歲、76歲以上組是言語頻率組(0.5kHz、1kHz、2kHz、4kHz)、高頻組(3kHz、4kHz、6kHz、8kHz)純音聽閾的影響因素(P<0.05);26-35歲、36-45歲、46-55歲、56-65歲、66-75 歲、76 歲以上組是擴展高頻組(9kHz、10kHz、11.2kHz、12.5kHz、14kHz、16kHz)閾值上升的影響因素(P<0.05),并且左右耳無明顯差異。

表3 各組各年齡段多元線性回歸結果Table 3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of each age group

綜上所述,耳科正常人純音聽閾會隨年齡增加出現增長趨勢,并且可以觀察到“拐點”,“拐點”隨純音測聽頻率的增加出現提前趨勢,其中低頻組(0.125kHz、0.25kHz)“拐點”出現在56歲左右、言語頻率組(0.5kHz、1kHz、2kHz、4kHz)“拐點”出現在46歲左右、高頻組(3kHz、4kHz、6kHz、8kHz)“拐點”出現在46 歲左右、擴展高頻組(9kHz、10kHz、11.2kHz、12.5kHz、14kHz、16kHz)“拐點”出現在26歲左右,以上結論與擬合直線觀察所得相印證。

3 討論

3.1 國內外數據對照

在國外通過研究352位10-65歲人群的行為聽閾,Jungmee Lee 等[3]發現年齡對聽閾的影響有顯著趨勢,且隨頻率與年齡的增加對純音聽閾的提高呈正相關,這與本研究的結論一致。與本研究將年齡組作為自變量不同,Jungmee 等人將頻率組作為自變量,發現10-21 歲年齡組在16.7kHz左右出現“拐點”,到56-65年齡組時在5.9kHz左右出現“拐點”,總體上隨著頻率的升高,出現“拐點”的年齡將降低,與本研究對比,國外研究的拐點較本研究整體大趨勢相同,但略呈現出延后的趨勢,這可能與人種以及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等有相關影響,同時也不排除因為樣本量差異而造成的差異,其中造成差異的具體原因還需后續更多更大樣本的研究。在國內正常青中年人擴展高頻聽閾參考基線的研究中,夏紅艷等[4]發現對于正常青中年人擴展高頻(9-16kHz)聽閾,30-39 歲年齡組聽閾上升較其他組有顯著差異,這與本研究中擴展高頻于26-35 歲組出現“拐點”的結論相呼應,進一步驗證本研究的可靠性。

3.2 頻率分組

人類可以聽到20~20000Hz 頻率的聲音,聲音的接收與耳蝸結構息息相關,蝸底往往與高頻相關,蝸頂與低頻相關。在語言交流中,人類所發出的言語是有一定頻率范圍的,有研究發現在0.75k~2kHz 范圍內,言語識別率隨頻率上升而迅速增加,在2k~4kHz 范圍內上升速率減緩,當到達4kHz 時言語識別率達最大[5]。故在常規檢查中,臨床上較多關注0.5kHz、1kHz、2kHz、4kHz 四個頻率的平均值,因為它們往往更能反映測試者的聽力狀況,同時也更能反映其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交流情況。故在本研究中將言語頻率(0.5kHz、1kHz、2kHz、4kHz)單獨設為一組,以觀察年齡對其影響。在常規頻率純音測聽中,測聽頻率包括0.125Hz~8kHz,其中0.125Hz與0.25Hz通常被認為能反映人耳的低頻特性,故將其分為一組。3kHz、4kHz、6kHz、8kHz通常被認為是能反映人耳的高頻特性,故將其分為一組。臨床上將8kHz及以上頻率測聽稱為擴展高頻測聽,由于其具有相對獨立性,故將8kHz以上頻率作為一組。綜上,本研究將頻率分為四組進行研究,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探究不同特征頻率在年齡因素影響下的特點。

3.3 純音閾值“拐點”出現機制

氧自由基作為損傷的重要介質對耳蝸毛細胞會造成一定損害,Sha 等[6]研究發現耳蝸內不同位置的毛細胞對氧自由基敏感度不同,其中基底毛細胞較頂部毛細胞更易受損,故致使高頻聽力易受損。楊風波等[7],在豚鼠實驗中發現,豚鼠耳蝸Hensen 細胞脂滴從頂回至底回其體積逐漸變小,數量逐漸增加,至底回逐漸消失,Hensen 細胞參與耳蝸機械調節,其含量的減少致使耳蝸供能減少,從而導致易損。由于耳蝸底回毛細胞更易受損,故隨年齡增長,高頻較低頻更易出現聽力損失,并且隨年齡呈現出提前趨勢。

3.4 局限性

本研究納入受試者僅106 人(212 耳),樣本量較小且地域限制,故無法完全做到隨機抽樣,不能代表全國水平,實驗結果可能會有偏差,且隨年齡與頻率增長,由于擴展高頻設備最大輸出限制,導致引出率大大下降,而賦值對實驗分析具有部分影響,故在圖像中可觀察到擴展高頻隨年齡增加反而出現減緩的趨勢,這一點可能是賦值所導致的誤差。以上擴展高頻無法測量特點與國內外研究存在一致性[8],故如何精準獲得擴展高頻真實閾值成為未來探索的一大目標。

3.5 擴展高頻測聽對聽力損失防治的意義

擴展高頻測聽目前還尚未成為聽力檢測的常規項目,主流認為8kHz及以下頻率,其主要包括言語頻率范圍(0.25-4kHz),足以提供人類正常生活需要的聽力信息[9]。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擴展高頻測聽能提供如隱性聽力損失、老年性聽力損失等早期聽力情況的信息。劉浩強等[10]發現,單側耳聾患者的健耳擴展高頻聽閾均高于正常組,并且在臨床上也常發現,部分單側突發性耳聾患者,一段時間后健側耳也出現不同程度聽力損傷,故建議對單側聾患者在聽力檢測初期給予雙側常規頻率及擴展高頻純音測聽,以早期發現隱性聽力損失情況。Chauhan[11]等,在監測藥物引起的聽力損失患者時,發現利用擴展高頻測聽較常規頻率測聽可以檢測到大量聽力損失病例??偟膩碚f,在常規純音測聽基礎上加以擴展高頻測聽的應用,對隱性聽力損失的發現以及老年性聽力損失與藥物性聽力損失的預防具有重要臨床作用。

3.6 聽力保護指導及干預措施

由于年齡是導致聽力閾值上升的重要影響因素,聽力閾值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故定期進行聽力隨訪是監控個體聽力狀態的重要手段。而聽力損失嚴重,會導致個體社交受阻,嚴重影響其社會職能,甚至引發認知障礙或癡呆的發生[12]。故當較好耳聽力損失達到40dB 以上,或聽力損失影響日常交流時,應及時就醫并進行助聽器驗配,以幫助個體提升聽力水平的同時恢復其社會職能。對于已有助聽器佩戴史的患者,也應當定期隨訪其聽力狀況,當出現聽力損失進一步下降趨勢,應調整助聽器參數以適應聽力下降程度。

4 結論

年齡是導致耳科正常人隨時間推移聽力閾值上升的重要影響因素,隨年齡的增加純音聽閾逐漸呈現上升趨勢,且上升速率逐漸加快,在耳科正常人純音聽閾中可以觀察到“拐點”,“拐點”隨純音測聽頻率的增加出現提前趨勢,其中低頻組(0.125kHz、0.25kHz)“拐點”出現在56-65 歲年齡組、言語頻率組(0.5kHz、1kHz、2kHz、4kHz)“拐點”出現在46-55歲年齡組、高頻組(3kHz、4kHz、6kHz、8kHz)“拐點”出現在46-55 歲年齡組、擴展高頻組(9kHz、10kHz、11.2kHz、12.5kHz、14kHz、16kHz)“拐點”出現在26-35 歲年齡組。純音測聽“拐點”的出現也預示著聽力下降隨頻率增長而出現年輕化。如何更好的預防和減緩由年齡增長導致的聽力下降成為未來需要積極研究的重要課題。

猜你喜歡
純音聽閾拐點
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
秦國的“拐點”
新拐點,新機遇
恢復高考:時代的拐點
ABR、40Hz-AERP和ASSR與主觀純音聽閾測定的相關性研究
民用飛機噪聲適航審定中偽純音影響的去除方法
短聲聽性腦干反應結合單頻刺激聽性穩態反應在感音神經性聾患者聽力評估中的應用*
健聽青年短純音ABR測試結果分析
短純音及切跡噪聲掩蔽的短純音ABR對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成年人純音聽閾的評估△
《廉潔拐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