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長效機制

2023-05-26 23:09秦洪衛楊立群
科技智囊 2023年5期
關鍵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

秦洪衛 楊立群

摘? 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長期深耕細分市場,創新實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術,處于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對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難題等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一批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也需要一批具有重要支撐能力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為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鍛長板”“補短板”,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完善的長效機制,是持續有效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發展的重要前提。國內外先進地區先行先試創新實踐,為我國各地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了思路、路徑和模式借鑒,應在“趕考”中做好“補考”,加快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帶動地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3;F27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5.07

一、研究綜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2011年9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發布的《“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提出,“專精特新”即指“專業、精細管理、特色和創新”。這是國家政策文件中首次明確解析“專精特新”的內涵?!皩>匦隆逼髽I在細分領域練就“獨門絕技”,打造“拳頭產品”,既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重要開拓者,也是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主要踐行者。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以“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一)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立足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舉措,也是加快實現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在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過程中,產業鏈供應鏈是我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維護其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創新是“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其最鮮明的特色[1]。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皩>匦隆敝行∑髽I長期深耕細分市場,創新實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術,處于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對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難題等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成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成為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力量,為我國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關鍵主體。在“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呈現蓬勃態勢。據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1年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全年營收3.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30%,增速高于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約11個百分點;全年利潤總額超3800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超10%,比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高約4個百分點。

(二)多重政策利好精準發力,助力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2012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首次提出,鼓勵小型微型企業走“專精特新”的道路。此后,工信部、財政部等多部門陸續出臺了多個政策,引導、鼓勵各地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例如,2018年11月工信部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計劃用3年時間培育6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0年7月,工信部等國家1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明確完善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機制,截至2022年底,工信部先后發布四批合計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2021年1月,財政部、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提出,未來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和支持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下半年,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出臺《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等文件,破解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實招實策為中小企業“護航”。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強調,要支持引導行業領軍企業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加大培育力度。一系列政策利好精準發力,有效助力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二、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專精特新”企業是指主營業務突出、專業能力強、研發創新能力強、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四大優勢。[2]近年來,我國各地順應大勢,守正出新,將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當作一項重要工作,“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整體來看,仍存在統籌協調不夠、“專精特新”評定政策不夠細化、培育總數相對偏少、借力資本市場不足、獎補政策不聚焦、扶持政策單一、高端人才引進困難、培育高價值專利能力匱乏[3]等問題。這些問題存在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原因:其一,宣傳引導與有關各方合力不到位。企業對評定標準、扶持政策認識不足;各地對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重視程度不一,工作聯動不夠緊密,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等載體作用發揮不充分。其二,扶持政策與直接融資結合不緊密?,F有金融扶持政策側重發揮銀行等間接融資作用,對股權、債券等直接融資工具運用政策引導和激勵偏少;引導投資機構支持企業政策不足。其三,梯次培育與資本市場對接不完備。資本市場分層服務與梯度培育尚不完全匹配。其四,融通發展與資源整合不協同。政府主導型產業政策的實施還不夠優化,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造的產業鏈生態環境還不夠優化,協調跨界和產業協作的引導作用發揮不夠。

三、以長效機制構建,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一整套政策體系,不是零敲碎打;是長期戰略,不是臨時策略。加快構建完善的長效機制,是持續有效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發展的重要前提。國內外先進地區先行先試創新實踐,為我國各地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了思路、路徑和模式借鑒,應在“趕考”中做好“補考”,加快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帶動地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構建組織協調機制

其一,強化組織領導。借鑒長三角地區經驗,各省應建立省級中小企業培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一中小企業管理部門的職責,優化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可考慮建設區域型、行業型和企業型“專精特新”培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與省中小企業培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對接。構建政企懇談機制,充分發揮商會、企業聯合會促進政企溝通的優勢作用,定期召開“政企圓桌會議”,形成“問題收集—協調落實—動態反饋”的良性互動,全力打造“黨政部門領導與民營企業家面對面”的親清政企關系。打造區域產業鏈鏈長、鏈主制,鏈長由區內主要領導擔任,鏈主由區內龍頭企業擔任,負責組織協調所負責集群的相應產業鏈發展工作,推進跨界融合互動,提升人力資本投資水平,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態,推動產業生態系統建設。設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督查服務專員,實施精準的政策解讀、產業引導、信息交流、政策兌現、項目審批、人才服務等服務,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困難。

其二,強化宏觀布局。歸并各類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科技制造型企業專項發展計劃,構建科學的中小制造企業評價體系,制定科學的評審標準和獎補政策。鼓勵各地政府嘗試摸索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動態”的評價指標體系。由省級單位逐步篩選并確定評價模型和評價方法,然后由各地級城市因地制宜地制定“專精特新”培育企業的準入門檻和評價標準取值。此外,各級政府應整合各類中小企業鼓勵獎項,建立相應的省地兩級專項預算,依據科學公正的評價結果落實并及時發放優秀“專精特新”企業獎補資金,在重視科技創業孵化企業同時,探索建設“專精特新”中小制造企業產業園。

其三,構建統一的數據服務平臺。歸并各類省、市、縣(區)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扶持大型網絡公司建立省級統一的創新協作服務平臺,將產學研各領域都歸口到創新協作服務平臺上[4],為發展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積累準確的企業數據資料,推進開放性協同創新。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組建聯合會,完善服務體系建設。依托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結合第三方服務平臺和產業集群平臺,搭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惠企政策直通車、創業輔導、管理指導、技能培訓、市場開拓、標準咨詢、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發揮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協會及服務示范平臺等載體在政策宣傳對接、企業培育等方面的作用;加強部門信息共享,定期通報交流企業培育及掛牌上市工作進展,增強培育發展合力,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量提質、上市發展。

(二)構建內生動力機制

其一,更新觀念理念。改變以規模論英雄的政策導向,從鼓勵中小企業做大的思想,轉向做細、做精、做深、做出特色。從看重營收、稅收等硬性指標,轉向更側重于市場占有率等代表性的指標。加強中小企業社會貢獻的宣傳,給予科技型中小企業國民待遇。政府應從被動上門服務變為主動的服務,發揮政府“政策計算器“的功能,對企業進行智能化的政策匹配,了解企業對政策的需求,主動告訴企業可以申報什么政策,可以享有哪些優惠,而不是企業來做申報。采取專題培訓、參訪交流、典型案例等形式,提升企業家對“專精特新”時代意義的理解,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落實新發展理念,抓住新發展機遇,搭建完善創新發展機制和體系,加快高質量發展。

其二,提升中小企業參與評選熱情。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宣傳推介,發揮媒體作用,大力宣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典型經驗、做法,注重宣傳企業文化、企業形象,擴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其三,引導中小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引導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5]、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并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設立聯合研發中心,發揮技術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導中小企業通過新型連鎖經營、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租賃等方式,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構建新的商業模式。開展“專精特新”系列新技術新成產品發布,搭建新技術成果轉移交易平臺,助推中小企業新技術新成果加快轉化和產業化。通過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培育一批技術實力雄厚、服務能力優秀的數字化服務商,引導支持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促進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實現創新升級。

(三)構建融通協同發展機制

其一,強化全產業鏈、全要素、全周期政策支撐。應從簡單的財政補貼改為產業鏈支持,政府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造全產業鏈的生態環境。一方面,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大中型國有企業牽線搭橋,另一方面,在條件比較優異的地方建設適合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產業集群;從技術要素、市場、制度或管理等全面支撐扶持。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進行支持,不僅在供給側提供技術攻關,還應強化市場支持和管理輔導;產業政策不僅強化前半段的技術創新支持,還應支持后半段的市場創新。

其二,以鏈長、鏈主制打造富有地方產業特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產業群。發揮區域產業鏈鏈長、鏈主組織優勢,深化大企業的標桿引領作用,打造富有地方產業特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集群化發展催生新活力。構建國有大企業與中小企業設備共享、產能共享、技術共享等模式,形成融合的數字化創新產業鏈產業群。推廣在中小創新企業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做法,建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建立以重大項目為牽引的資源整合和創新協同機制。鼓勵中小企業在產業群和產業鏈中找準位置,發揮分工角色;推動國有大企業市場利用中小企業的專利,提高創新研發的效率;加強中小企業與國有大企業、科研院所的創新研發互動,創造中小企業參與創新和分工的機會。

其三,開展產業鏈固鏈行動和龍頭企業改造升級行動??山梃b福建經驗,依托龍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推動龍頭企業加大本省采購、增強上下游產業鏈協同[5],促進一大批配套、協作中小企業發展。省、市、縣(區)財政可依據龍頭企業協作配套銷售額或委托加工費、中小企業為龍頭企業配套加工產值或加工費的一定比例,分別給予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相應補助。

其四,協同推進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配套發展[6]??山梃b福建經驗,推進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手拉手”抱團發展、協作發展、創新發展,培育大而強的產業集群。引導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配套生產,鼓勵和引導中小微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管理提升,按照龍頭企業的生產工藝、產品標準組織生產,積極為大企業協作配套??山梃b重慶經驗,推廣應用重點采購目錄,促進龍頭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形式帶動中小企業進入產業鏈或配套體系。建立龍頭企業配套產品目錄庫,召開配套采購對接活動,分行業、分專題組織企業參加采購對接??山梃b安徽經驗,在摸清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供需配套對接的基礎上,對為本地龍頭骨干企業進行配套生產的本地中小企業,實行名錄庫動態管理,定期召開配套產品信息發布會,對名錄庫內企業申報產業政策技改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提升設備購置金額補助標準。

(四)構建配套保障機制

其一,構建梯度發展體系。加快培育形成由創新型中小企業、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等組成的中小企業梯度發展體系[7],做到“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示范一批”[8],夯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礎。篩選具有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并將其納入儲備庫作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點培育對象。加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庫培育工作,積極動員符合“專精特新”標準的企業申報入庫,做到應入盡入,并加強對入庫企業的指導、培育和支持。做好對優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提升工作,統籌政府政策資源和社會化服務力量,加大對處于重點產業鏈薄弱環節和基礎環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其盡快成長為“小巨人”企業或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做好優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典型示范宣傳工作,深入分析總結部分技術、管理、運營較好的“小巨人”企業或“單項冠軍”企業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作為案例向全省推廣學習,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

其二,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生產運行監測機制??山梃b重慶經驗,在現有的“專精特新”培育庫的基礎上,選擇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建立升級庫,制定培育扶植制度,實施跟蹤輔導、幫助解決困難。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平臺,構建及時反饋機制,收集企業問題和政策訴求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常態化監測、動態化管理??山梃b浙江經驗,以“畝均論英雄”大數據平臺深化數字引領,除了做好常規評價工作外,對企業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研發投入等指標進行跟蹤監測,實施數字化篩選與過濾,使培育“有的放矢”。

其三,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定非對稱支持政策??山梃b蘇州經驗,創新融資制度,改變財政補貼為信貸和資本市場補貼。由地方出資建設可以為中小企業承擔創新風險的信貸資金池。根據不同企業的風險,分層級建立相應規模的抵押資金池,克服“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中的資金瓶頸。推動勞動、土地、資本、知識、技術、管理和數據等生產要素市場化。通過建立科學評估體系,讓企業家的身價和信譽能變成財富,企業家可以用身價和信譽來作為銀行授信額度的依據??山梃b江西、天津等地經驗,工信部門聯合融擔公司推出純信用、免抵押、低利率的融資信貸產品,采取企業申請、市縣初審、省市審核推薦、銀行獨立審批、擔保公司見貸即保的業務流程,解決優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聯合相關部門加強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上市輔導,推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通過新三板、中小板、科創板上市,打造“專精特新”上市板塊,有效促進直接融資??山梃b北京經驗,設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券,補助中小企業購買入駐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上的專業服務機構所提供服務,服務商收取企業的服務券后,向承辦單位申請核實兌現,有效發揮政府財政資金作用,創新企業服務模式,支持企業創業創新和上規升級??山梃b海南經驗,在省股權交易中心設立“專精特新板”,定期召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對接會,為中小企業和投融資機構搭建對接的平臺,幫助中小企業暢通融資渠道,擴大直接投資??山梃b上海經驗,發展科技貸款,建立科技信貸產品體系,開展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融資業務,聯合地區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正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山梃b寧波經驗,保障“專精特新”工業用地。對小微企業開展評價,評價結果與工業用地配置掛鉤,切實保障畝均產出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專精特新”小微工業企業的用地。在域內龍頭企業旁建設配套產業鏈園、特色小微企業園,建造面積不等、可以獨立分割的標準化小廠房,保本甚至讓利出租或者出售給“專精特新”小微工業企業,讓小微企業“進得起、留得住、發展得好”??山梃b濟南經驗,加大產銷銜接服務力度,加大政府采購扶持力度,積極推廣首購首用政策,優先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品納入產品目錄,細化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降低投標成本、優先采購等支持措施,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五)構建人才支撐機制

積極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經驗,構建人才支撐機制??山梃b德國經驗,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制度。將現代職業教育與“學徒”模式結合,以“技能工藝培訓+理論文化教育”為基礎,形成有特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山梃b福建經驗,開展企業家素質提升培訓計劃,增強企業家轉型升級的理念和現代經營管理水平,組建“企業家講師團”,創新“請企業家培訓企業家”的培訓模式,充分利用企業家人才資源寶庫,請本土優秀企業家現身說法、傳經送寶,并將培訓課堂設在企業車間一線,發揮優秀企業家的經驗智慧和“傳幫帶”作用,通過精心策劃舉辦巡回宣講、名家講壇、實戰研修班等系列活動,把優秀企業家的開拓精神、前瞻意識、戰略思維、先進理念、豐富閱歷、實踐經驗傳授分享給更多企業,推動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山梃b廣東經驗,保障企業人才“醫住學”。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管提供優質便捷的就醫預約服務,享受公立醫院預約就醫綠色通道;將專精特新“小巨人”納入人才安居重點企業名錄,為其高管、骨干提供住房保障;強化各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子女教育保障入學,根據企業級別,對區域內企業提供相應數量的公辦或民辦優質教育入學指標??山梃b上海經驗,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層次人才對接平臺,便利企業獲取海外高層次專業人才信息,鼓勵引進“候鳥式”人才;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校園,現場與高校畢業生進行對接,暢通中小企業招才引智的信息渠道,解決企業人才匱乏、用工難的問題??山梃b云南經驗,所有專項都向科技型企業人才開放,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精簡下放高級職稱審批權、增人計劃卡等人才審批權。健全科技人才雙向兼職辦法,鼓勵中小企業設立“創新崗”,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科技創新活力??山梃b濟南經驗,加強產業人才培訓與賦能平臺建設,開展省市級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實訓基地認定。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省內高校聯合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大力培育技術經紀人隊伍,依托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培育一批通業務、精技術、懂市場、善經營、會管理、能創業的技術經紀人隊伍??山梃b重慶經驗,加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培訓。聯合國內外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和部分發展較為成熟的智能化制造業企業,采用委托式、訂單式、工學交替式等聯合培養方式[8],開展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的技能培訓、管理培訓和經理研修,強化培訓的實戰性和前沿性,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工藝水平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赫.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J].中國中小企業,2021(09):6.

[2] 朱巍,蘭定成,黃倩.科技企業培育梯次設計與對策研究—基于專精特新企業的啟示[J].科技智囊,2021(12):52-59.

[3] 朱楠.專精特新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路徑分析[J].科技智囊,2022(07):30-33.

[4] 徐天舒,陳柳.引導中小企業走好“專精特新”之路[J].群眾,2019(10):25-26.

[5] 林江.培育和扶持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J].人民論壇,2021(31):58-63.

[6] 張春嫄.加大力度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N].中國縣域經濟報,2022-03-14(02).

[7] 高煥威,薛玉東.專精特新“小巨人” 釋放發展“大能量”[N].中國商報,2021-08-26(06).

[8] 詹懿.以精細服務厚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土壤[J].當代黨員,2021(19):21-22.

Abstract:“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leader of the group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long-term deep cultivation of market segmentation,strong innovation strength,high market share,master core technology,is the key link of the supply chain,it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reinforcing strong chain and solving the strangle problem. 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we need not only a group of leading enterprises to lead and drive,it also needs a group of“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all giant”enterprises and“single champion”enterprises with important supporting capacity,to upgrade the industrial base,industrial chain supply chain modernization,“forging long board”and“strengthen the weak board”,and continue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und long-term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advanced regions at home and abroad provides the train of thought,path and model for our country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peed up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Key words:“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High quality;Innovation

猜你喜歡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實踐及建議
新常態下鯉城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突圍發展探析
實體書店多元經營的創新嘗試及思悟
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小額貸款助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