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性實踐的內涵、意義及策略

2023-05-30 05:17陳玉松顧秋萍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專業發展

陳玉松 顧秋萍

【摘 要】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發現問題,依據反思性實踐的理念,對教學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和理論溯源,借助課堂教學的形式嘗試解決問題,對教學實踐進行綜合評判和系統分析,對整個過程進行回顧,盤點流程,反思總結。反思性實踐不僅使教師的工作變得更有意義,而且能夠幫助教師立足教學實踐、培育反思意識、深化教學認知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反思性實踐;反思總結;專業發展;反思策略

【作者簡介】陳玉松,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高級教師,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無錫市教學能手;顧秋萍,高級教師,錫山區教學能手。

一、引言

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幾乎都是在圍繞“備課、上課”進行的,但教師每次精心準備的課似乎只有45分鐘的生命。鈴聲一響,課堂結束,對于教師而言,關于這節課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材料運用、教學生成等似乎也結束了。日復一日,教師如果沒有復盤和積累意識,其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的諸多課堂教學資源就會被白白浪費,教師的工作也會因為缺乏反思和總結變得單調乏味。長期如此,教師的工作會停留在低層次、低效率的重復勞動上,談不上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理論素養的提升。

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使得教師無法集中精力將每一節常態課視為研究課。課前研讀理論,然后集體備課、磨課,再上課、聽課、評課,最后復盤、反思、總結,這樣的操作流程不僅會讓人覺得拖沓冗余、疲于應付,而且在實際教學中也無法真正實施。但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學研究,認真審視自己平時的教學并挖掘其中的問題,選擇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學研究和實踐的方法嘗試理論溯源、分析探究、集體研討、課堂實踐,最后反思總結。教師在研究范式的引導下,將相關研究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既能豐富自身的日常教學,又能鍛煉自己的研究能力,在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還能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學習,使自己的工作擺脫低層次的重復,邁向更有意義的創新和實踐。

二、反思性實踐的內涵及其意義

反思性實踐就是教師通過不斷審視、探討、研究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更高地追求教學實踐行為、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學改善和專業發展[1]。教師的專業素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對教學行為進行經常性的反思。反思性實踐正好符合這樣的要求。它強調教師要審視自身的教學實踐,主動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或解決的措施并加以實踐,使自身的教學行為更加睿智和成熟,從而不斷提升專業素養,促進專業發展。作為反思性實踐者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能自覺地對影響教學的相關因素進行邏輯推理、審慎判斷以及批判性分析,以此調節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行為、教學方法等[2]。教師不僅僅要知道“教什么”,更要善于思考“為何教”和“怎樣教”等。由于反思的介入,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調節和修正,最終達到教學效果的優化、完善。

首先,教師對平時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在發現具體問題后進行分析和研究,并設計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課堂教學探究。其次,教師確定具體問題后,開展相應的理論溯源和探究分析,進行問題解決式的課堂教學設計。這樣的課堂教學既有理論支撐,又是目標明確的教學實踐,值得教師反思、分析和總結。再次,教師對課堂進行評價、推敲,使其對問題的認識更深刻、對問題的理解更全面、對問題的解決也更明確。最后,教師對整個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形成理性認識和書面材料,再將這些材料交由專家審閱和同行評判,如此教師的整個研究過程就變得更有意義。正如斯騰豪斯所說:私下的研究在我們看來簡直稱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經公開發表的研究得不到公眾批評的滋養,部分原因在于我們將研究視為一種共同體活動,而未發表的研究對他人幾乎沒有用處。[3]

教師從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對其展開反思、分析和深入持久的研究,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嘗試解決問題,最后對整個過程進行回顧復盤、反思總結,用以指導自己今后的教學或給同行提供示范。這樣的反思性實踐正是教師教學研究“從教學中來,到教學中去”的如實反映。那么,教師為何要進行反思性實踐呢?

1.立足教學實踐

反思性實踐的前提是教師的教學實踐或具體課例,且這里的課例是教師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后專門設計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發現問題,然后勤于實踐,并借助課堂教學的形式解決問題。當然,并非所有的教學問題都需要通過課堂解決,但課堂教學的解決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生成以及課后教師的反思總結等,會幫助教師深化教學認知。這種認知會幫助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日常,并在實踐中繼續發現問題,再帶著新問題進一步思考、探究和實踐,讓自己持續處于一種“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實踐反思”的狀態中。值得關注的是,教師針對具體教學問題開展研究時,并非只要一節課,可能需要設計幾節課,甚至是系列課[4]。

2.培育反思意識

如果教師長期囿于備課、上課和批改作業等日常性工作,卻不及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那么他只是在進行低效率的重復勞動,無益于自身的專業發展和成長。約翰·杜威指出,反思是教師回答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整體方式,是教師理性地和符合邏輯地解決問題的行動過程。[5]教師應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發現問題,分析、探究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反思,教師對問題的認識更深入、理解更全面、探究更持久。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自覺收集過程性材料,不斷總結和充實,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為最終的反思總結積累材料。

3.深化教學認知

反思性實踐的邏輯起點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教師發現問題并對其展開持久的探究可以幫助教師全面、深入地認識問題。隨著探究的深入以及問題的被解決,教師的認知能力、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所有這些又會反過來助力教師敏銳發現問題,深化教學認知。同時,教師在反思總結的過程中,不僅要借助相關理論支撐自己的論證,更需要其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無論是探究問題時的分析溯源、解決問題時的教學實踐,還是回顧復盤時的反思總結,教師的教學認知都會在每一次的實踐后得到深化。

4.促進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新手到熟練”、“熟練到成熟”和“成熟到卓越”[6]7。不同階段的教師面臨不同的發展任務,而教師從成熟走向卓越就必須“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改革、實驗,總結反思教學經驗、思想和風格”[6]8。反思性實踐的過程包括教師主動探究并發現問題,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設計課堂教學嘗試解決,然后綜合評價、系統分析,在實踐中進行探究,并注重反思總結形成理性認識,形成風格等。這與教師從“成熟到卓越”階段所面臨的專業發展任務不謀而合。因此,教師經常性地進行反思性實踐,實際上是在自覺從事和教學有關的研究和探索,而最終的反思總結就是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理念。毫無疑問,反思性實踐會幫助教師從成熟走向卓越。

三、反思性實踐的過程與策略

教師作為反思性實踐者,在教育改革、課程建設和教學探索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反思性教學思想的重要倡導人舍恩認為,反思性實踐是以“活動過程的反思”為基礎的[7]。教師的教學實踐應建立在對教學實踐的過程性反思之上,教師反思的過程始于其所體驗到的某種教學問題或疑惑。發現問題后,教師開始進行分析、探究,并嘗試解決問題。實際上,教師的反思性實踐就是圍繞教學問題展開的。值得注意的是,為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教師往往會設計具體課例,甚至是系列課。下面,本文以筆者實施的針對“概要寫作”問題的系列課為依據,詳細闡述反思性實踐的實施策略。

1.發現問題

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教師不應僅僅滿足于經驗的獲得,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而應在反思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在近幾年的英語高考書面表達中,江蘇、浙江和上海卷都有概要寫作的考試題型。因此,無論是在平時的教學還是節點的考試中,教師都非常重視對學生概要寫作技能的訓練和考查。但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根本不理解什么是概要,也不知道具體怎么寫概要。和同事交流后,他們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筆者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并隨之展開行動研究。筆者首先收集近幾年三省市的高考書面表達中有關概要寫作的所有試題及參考范文,并將江蘇高考和浙江、上海高考的概要寫作進行橫向比較。與浙江、上海高考的概要寫作不同的是,江蘇高考的概要寫作無論是材料形式、寫作要求,還是呈現形式,都有所不同[8]。江蘇高考概要寫作為整個書面表達的首段,只是部分,且考生只需要寫約30詞左右,但要考慮概要寫作與其他部分的銜接,而浙江、上海高考要求學生寫60詞左右的概要全文。筆者在縱向對比江蘇高考歷年英語書面表達材料時發現,其形式多樣,包括短文、信函、圖表、圖畫、提綱等,要求考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材料進行解讀,并嘗試概括材料寫好概要。

2.研讀理論

教師在對問題進行探究溯源時要查找相關資料,幫助自己不斷積累理論知識和借鑒實踐經驗,找到能夠解釋問題本質的教學原理或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并為隨后的問題解決尋找靈感。在確定研究問題后,筆者查閱相關文獻,開始系統研究概要寫作的基本含義、寫作步驟及教學探究。筆者查閱的文獻分為三類:一是課程標準。筆者認真研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查找有關概要寫作要求的表述和試題編制的理論依據。二是考試說明。筆者對比《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說明·語文數學英語》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科考試說明(高考綜合改革試驗省份試用)(第一版)》,查找考試說明中對概要寫作試題要求的表述、參考樣題,并認真研究試題的評分標準以及參考答案。三是專業期刊。筆者查閱近幾年專業期刊上同行對于該高考題型的研究成果以及課堂教學設計,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和突破口。表1是筆者查閱的相關文章及其啟示。

3.探究策略

研讀理論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對查找的資料進行分類,并按照問題進行理論溯源,找到能夠直接解釋問題或指導實踐的理論依據。同時,教師對問題進行系統性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在研讀理論時,筆者特別注意到,張秋會、王薔兩位老師的文章《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主張學生可以從主題、內容、文體(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不同角度深入解讀試題材料,形成深入且獨特的見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寫好材料概要。筆者據此收集類似材料,分類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分析材料,再運用語言知識技能,獲取新知識,構建新概念。以2018年江蘇高考書面表達材料為例,其主題為“消費排名”。材料借助兩名消費者的日記,記錄了其根據消費排名進行消費,產生了不同的消費體驗。在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從主題角度出發,先明確材料主題,再概括材料大意。概要寫作時,筆者要求學生首句必須指明主題,并陳述其作用(即指導消費),第二句則陳述材料大意。再根據“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語句”的寫作要求以及評分標準,筆者要求學生從內容、語言、語篇和詞數四個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課后,筆者再根據解讀視角的不同選擇材料編制練習,強化學生訓練。

4.集體磨課

集體磨課以學科教師為主體,以學科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以一節課例或教學片段為抓手,以研磨教育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為載體,教師結合自身實踐的感悟,總結和提升,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智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9]。筆者根據文本解讀的不同角度收集不同類型的材料后備課上課,并邀請備課組其他教師聽課,然后集體評課。在分析得失后,由另一位教師在筆者課的基礎上稍做調整,再次上課,然后備課組評課討論,盤點流程,反思總結。經過兩輪上課及多次討論后,備課組認為江蘇高考書面表達概要寫作部分應遵循以下教學策略:(1)讓學生明確概要的含義;(2)引導學生分析并確定材料特點,選擇不同的解讀角度;(3)幫助學生掌握不同角度解讀概要寫作的策略,然后學生寫概要;(4)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5)學生根據自評和互評結果修改,乃至重寫概要。通過集體磨課和課后討論,備課組明確了融“教—學—評”為一體的概要寫作指導課教學基本模式。此次的磨課教研活動不僅幫助備課組的教師統一了認識,梳理了教學策略,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質量。

5.反思總結

無論是具體的某節課,還是針對教學問題的系列研究,教師都應該及時復盤,反思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產生新認知,掌握新方法,構建新理念,在不斷的反思中提升自己。在明確研究問題、查找理論支撐、探究解決策略以及教學實踐驗證等一系列操作后,筆者開始著手復盤整個研究過程,并通過文字的形式如實記錄。筆者首先介紹概要寫作的內涵、考試要求以及評判標準,隨后對比分析江蘇與上海、浙江高考英語書面表達概要寫作的異同,然后借助具體案例詳細分析從不同角度解讀試題材料并演示寫作策略和步驟,最后闡述概要寫作的教學啟示。在寫作的過程中,筆者對文稿反復研讀,不斷進行修改潤色;邀請備課組其他老師審閱稿件,提供不同視角的修改建議;選擇專業雜志投稿,將此次反思性實踐的總結交由專家評審。

從發現問題到研究成果的發表,筆者借助反思性實踐理念不斷探究、分析、學習、反思和總結。在和同事一起開展反思性研究的同時,不僅針對性地解決了具體教學問題,還有效幫助了學生提升概要寫作的質量,更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四、結語

教師不應滿足于“教書匠”的角色定位,而應該努力成長為一名“教學研究”型教師。教師應自覺養成問題意識,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學領域里的現象、問題和規律進行探究實踐和反思總結。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因為教師的研究離不開教學實踐。

反思性實踐是一種思考經驗問題的方式,是教師借助發現問題的能力、全面分析的判斷和理性反思的態度進行的教學探究過程。反思是一種事后思維,它更傾向于跟隨在事實后面的反復思考。此外,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協調者,教師的教學實踐離不開學生和同事的支持。教師在進行反思性實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反思需要常態化

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素養的重要途徑。有反思才會知不足,有反思才會明差距,有反思才會有超越。教師只有學會了常態化反思、定期復盤,才能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充實自己。能夠經常性自覺進行反思性實踐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站得高、看得深、走得遠,他們敢于探索,勇于實踐,重視理論學習,善于捕捉教學新動態,接受新事物,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的行動研究。

2.實踐應具有針對性

在反思性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所有的實踐行為都指向教學問題的有效解決。因此,教師的實踐要具有針對性。在實踐中,實踐者既要運用以研究為基礎的理論,又要運用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實踐者以問題為導向,分析問題根源,查找理論依據,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評估效果。通過反思性實踐,教師賦予平凡的工作以意義,幫助自身全面提高,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先行一步。

參考文獻:

[1]范英.反思性實踐: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福建教育研究,2012(3):18-20.

[2]劉河燕.論反思性實踐型教師及其專業成長[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2009(2):176-178.

[3]劉良華.校本行動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陳玉松.教師如何開展小專題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2):21-25.

[5]費彬彬.實踐反思型教師培養論析[J].教學與管理,2018(12):51-53.

[6]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課題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英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7]魏景.教師教育中的反思性實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29-134.

[8]陳玉松.從文本解讀角度談英文概要寫作[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0(2):47-51.

[9]潘新峰.集體磨課的內容及意義[J].教學與管理,2019(19):33-35.

(責任編輯:周彩珍)

猜你喜歡
專業發展
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之我見
立足校本 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共同體*
網絡教研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教學做合一”思想在職校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實踐研究
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困惑與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