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教師的閱讀敘事研究

2023-05-30 00:48張清?薛正斌
中國教師 2023年1期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師專業發展閱讀

張清?薛正斌

【摘 要】閱讀是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本研究采用敘事研究法,描述了W老師入職以來的閱讀及其專業發展經歷: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對其教學能力的提高;閱讀對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據此得出以下啟示:培養中小學教師良好的閱讀習慣;選擇適合中小學教師的閱讀內容;通過閱讀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閱讀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從而有效促進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 敘事研究 閱讀 教師專業發展

中小學教師是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任務。在新課改的過程中,諸多新教育理念的引入對中小學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戰,他們不僅要進行知識傳授,而且要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學習資源的開發者,以及終身學習的典范,這要求他們不斷學習,自覺主動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中小學教師作為培養人的主體,應不斷尋求自身的專業發展,促進其專業發展的途徑是多樣的,如在職培訓、專家指導、主題研修等。閱讀作為中小學教師自主學習的途徑之一,應與這些專業發展途徑相結合,共同發揮作用,給他們提供持續的動力。

一、問題提出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采取切實措施推動教師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能力,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1]。閱讀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和參與教育研究的前提和基礎,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條件和保障。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成長為邏輯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為新教育十大行動之首,以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探索[2]。 從2001年至今,新教育實驗已持續20余年,始終強調閱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作用。閱讀作為中小學教師主動、自覺追求發展的行為,是其專業發展的持續內生動力,其不限時空、不論條件的特征,能夠使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持續發展成為可能。筆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閱讀置于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國家政策的雙重背景之下,探討閱讀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能力;閱讀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專業發展過程中,中小學教師應如何有效地進行閱讀。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選取W老師作為研究對象,因為他在本研究的具體情境中具有典型性。教育敘事研究強調研究者要在真實的情境中完整地再現教育現象的情況和發展脈絡,同時更關注研究對象本身所具有的價值[3]。通過平時的觀察接觸與訪談,筆者能夠在理解研究對象的基礎上解釋研究對象背后的意義,其研究進程符合敘事研究對真實情境的要求。

W老師1991年畢業于G師范學校,同年在Q市Y區K鎮Q小學工作。作為一名新手教師,缺乏教學經驗,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工作,W老師經常翻閱教學方面的書籍,教學能力得到迅速提升,閱讀成為他專業發展的“捷徑”。W老師在小學教學取得一定成就,被調入Y區小學教研室,從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由于教研室職能改變,成立“教師發展和師資培訓中心”,這時W老師主要從事兩項工作:一是承擔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研究工作;二是承擔Y區中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隨著工作內容增多,他開始閱讀教育學方面的書籍,閱讀面變得更加廣泛,這促進了他的專業發展。之后,他被一所地方師范學院聘任為學校教師,主要承擔本科生“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技能”課程教學工作,后又承擔小學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堂教學工作,并被聘為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

與該地區的其他中小學教師相比,W老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而閱讀是促進他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他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長期堅持閱讀,而且已經工作30余年,滿足本研究主題的敘事需要,因此,他是理想的研究對象。探尋W老師的閱讀與專業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W教師的閱讀經歷

1. 閱讀啟蒙

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閱讀啟蒙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筆者在與W老師聊天時,他回憶起小學語文教師對他閱讀習慣的影響。

W老師讀小學時,起初沒有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他的語文老師非常重視閱讀,在教師的引導和影響下,他對閱讀產生了興趣,逐漸養成了閱讀的良好習慣。中學畢業后,他考入G師范學校。在學習期間,寫過一篇題目為“游西湖”的作文,教師將其作為范文讓全班同學學習,對他鼓舞很大。這篇作文使他深刻體會到閱讀對語文寫作的幫助,因為這是他閱讀優秀范文后寫出來的。之后,他便越來越喜歡閱讀,并將閱讀與寫作聯系起來。上大學之初,他閱讀了很多文學書籍,尤其對詩歌類書籍感興趣,如席慕蓉、汪國真、艾青的詩,于是他加入了G師范學校文學社,作為社員開始嘗試自己寫詩,從中體會到了創作的樂趣。

由此可見,閱讀習慣可以通過后天養成,閱讀啟蒙者對其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在促進教師閱讀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專家的引領作用,培養教師對閱讀的興趣。

2. 閱讀與其教學

W老師回顧自己的教學生涯,分享了他從學生角色過渡到教師角色的經歷。1991年,W老師正式步入教師行業,在一所小學任教。作為一名新手教師,在面對實際的教學課堂時,他手足無措,因此,他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閱讀了教學實踐類書籍,如《教學技能實訓》等,幫助他掌握了一定的教學實踐技能,在此基礎上,還閱讀了《小學數學教育學》等書籍,為設計教學、撰寫教案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據。W老師通過閱讀解決了課堂教學問題,逐漸適應了教學工作。

隨著時代的更迭,信息儲存的載體呈現多樣化,以視頻形式記載的課堂實錄也是生動且鮮活的閱讀資源。W老師說:“在小學數學名師中,我比較喜歡吳正憲老師,我多次觀看她的課堂實錄,深感她的數學課堂氛圍很活躍,教學內容接近兒童的生活實踐,比如,吳正憲老師講‘估算’這節課時,真正體現了數學課堂不是講授關于記憶知識的方法,而是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盬老師通過觀看吳正憲老師的課堂實錄,啟發了他的課堂教學思路。在從事小學教學工作的八年間,其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比同齡教師更新穎。他參加省、市、縣不同級別的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均獲得了一等獎。由此可見,閱讀對W老師教學實踐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承擔教師培訓工作

W老師于1999年從小學調入教研室,2003年,他參加Y區的中加合作CIDA項目,作為項目的種子選手,在與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教授進行面對面的培訓學習之后,他開始承擔有關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在進行提升教師能力的培訓時,他閱讀了著作《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書中很多理念與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這本書改變了W老師的學生觀和教學觀,從而影響了他的教學策略。后來,他又閱讀了很多教育類書籍,例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李躍兒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斯賓塞的《誰動了我的奶酪》、東方英才的《好老師的十堂必修課》等,通過閱讀,他的視野變得更開闊,促使他深入思考怎樣做一位智慧型教師。

在調入Y區教研室工作后,W老師作為小學教研員,關注的內容主要是教師專業成長和課堂教學,這時他從聚焦閱讀學科類書籍到涉獵教育教學類書籍,有效夯實了他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

深入教學一線

在信息技術2.0工程與學科融合推進過程中,W老師作為Y區的小學數學教研員,進入Y區的各個小學課堂聽課。在聽課過程中,他開始思考一節好課的標準是什么。在多年前,他對這個標準有自己的理解,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互聯網的支持下,關于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W老師認為不能用之前的標準來衡量現在的課,于是他研讀了最新的課程改革相關內容,重新思考有關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在閱讀之后,他把一些相關思考寫成文字,對一節好課的標準進行了總結概括。

在一次聽課活動中,W老師依據最新的評價標準對一節課進行了點評,還細心地講解了信息技術的三維度,并強調一定要研讀國家發布的有關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政策文件。在不同的階段,因為工作任務的變化,W老師的閱讀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3. 閱讀與教育科研

中小學教師身處教學一線,具備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有利條件。因為每天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對于研究問題的思考、研究資料的收集等都具有一定的優勢。W老師回顧了他從小學任課教師成為教研員、走上教育科研之路的經歷。

W老師在小學教學時,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他寫的第一篇論文是有關小學數學課堂中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之后,他寫了有關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的論文,這兩篇論文均發表在《寧夏教育》雜志上。這些論文是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產生思考,并閱讀相關文獻寫成的,這是他最初的教學研究。從小學調入教研室之后,他開始對教師成長和課堂教學方面的內容進行思考,并做了相關的課題研究,起初以如何提升起始年級教育教學質量作為研究內容,之后將中加合作項目中“如何提升學校信息化資源的利用率”作為課題研究內容,獲得了“寧夏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再后來,他站在培訓者的角度完成了如何提升培訓者素養的論文,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他閱讀了相關教育理論、學科指導、教師培訓策略等方面的書籍。W教師說:“在做研究的過程中,閱讀給予了我兩個方面的幫助:一是豐厚的理論基礎,二是先進的教學方法?!彼慕逃芯磕芰υ诮虒W實踐中逐漸得到了提升。

W老師在小學任教過程中,主動思考教學實踐問題,并進行教育教學方面的研究,這是他研究意識的萌芽。W老師調入教研室之后,更多的是站在教研員的層面去思考教育問題,隨著思考的不斷深入,他能夠獨立承擔課題研究,并獲得省級獎勵,研究能力得到很大提升?,F在W老師作為研究生導師,在課堂中向學生介紹了《教育研究方法》這本書,并仔細解釋了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敘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W老師通過閱讀該書,學到了很多關于教育研究的方法,為他承擔教育課題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撐。

四、W老師的閱讀啟示

本研究對W老師的閱讀經歷進行了敘事研究。W老師通過閱讀更新教育理念,積累教師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從他的閱讀經歷中能得出以下啟示。

1. 培養中小學教師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是批注與寫作。閱讀是站在他人思想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在閱讀時可以進行批注,需要解決的教學疑惑或是自己的想法都可以記錄在書旁,還可以將閱讀與教學、教育研究結合起來寫成教育故事。中小學教師是在教育教學生活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能夠幫助他們及時進行反思,為專業發展提供回顧的佐證。學校通過設置教育故事專欄,評選優秀作品予以表彰獎勵,激勵教師堅持將撰寫教育故事與專業發展相結合。

二是閱讀方式多樣化。隨著時代的更替,信息儲存的載體呈現多樣化,閱讀方式也應與時俱進。中小學教師在閱讀紙質書籍的同時,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閱讀,在工作之余關注教育類新聞,了解國家最新的教育政策。中小學教師應利用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多方面促進自己教學理念更新和教學能力提升。

2. 選擇適合中小學教師的閱讀內容

一是學科教學類。新任教師一般處于“生存關注”階段,為了快速掌握基本教學知識和基本技能,中小學教師應閱讀學科教學類書籍。首先,閱讀任教學科的教材,在厘清教材思路、理解編寫意圖的基礎上進行備課。其次,閱讀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在閱讀過程中聚焦任教學科的重點、難點去閱讀,把握好教學目標。最后,閱讀教法指導類書籍,在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情設計教學,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二是教育教學類。中小學新任教師隨著教學基本“生存”知識、技能的掌握,由關注自我生存轉到關注教學,進而向“任務關注”階段過渡。為了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中小學教師應閱讀《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等教育教學理論類書籍,雖然這類書籍沒有直接指向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但能讓他們掌握教學方法、教學原則等,把握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為其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三是教育科研類。中小學教師不僅要教學,還要進行教育研究。他們在承擔教育研究課題時,通過閱讀《教育研究方法》《如何做好文獻綜述》《調查研究方法》等教育科研類書籍,能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明確研究思路,進而展開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

四是通識性閱讀。經過多年教學實踐鍛煉,中小學教師開始向“自我更新關注”階段邁進,為了謀求最大限度的自我發展,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他們還應該博覽群書,如文學類、哲學類、歷史類書籍。文學類可以增強小學教師的文學底蘊,在教學時才能夠隨時隨地引經據典。哲學類和歷史類是高度理性化的,這類書籍對于理性思維的形成大有裨益,能夠幫助教師客觀看待教學中出現的教學問題,從而理智處理。

3. 通過閱讀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是營造閱讀氛圍。學校作為中小學教師閱讀的支持者,第一,要給教師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如將學校的閱覽室布置成休閑室,能讓教師在休閑時翻翻書,彼此互相談論,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環境。第二,學校要為中小學教師購置各類教育教學書籍、訂閱相關報刊,保障他們有書可讀。同時,豐富中小學圖書室資料庫,如建立中小學名師資料庫,讓中小學教師通過查找資料,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第三,加強專業人士的引領,W教師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逐步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要定期邀請專業人士或有經驗的教師開展閱讀講座,分享閱讀經驗,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

二是建立教師閱讀共同體。閱讀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入,交流使人清醒。為了促進教師共同發展,相同學科的教師可以組成一個專業發展共同體,定期召開讀書交流會。在讀書交流環節,將自己遇到的教學困惑與同一學科的教師交流,能夠一起分析教學問題,提出教學對策,促進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閱讀之后與他人進行交流,表達的過程就是再一次梳理的過程,從閱讀理論和讀者反應的角度來看,我們越發相信“討論”在閱讀過程中確實扮演著核心角色。不論是一位成熟的讀者,還是一位剛開始閱讀的教師,討論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視[4] 。中小學教師在閱讀和交流時,基于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去解讀文本,不僅是與文本進行對話,而且是在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會更好地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

4. 通過閱讀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一是承擔研究課題。新課程改革要求中小學教師不僅要成為專家型教師,而且要成為學術型教師、教育教學的研究者。中小學教師應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作為教育研究課題,為了順利完成課題研究,主動翻閱相關教育研究方面的書籍,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解決自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鍛煉教育研究能力。

二是成立主題研修團隊。目前,校本主題研修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基本學習方式,閱讀可以和主題研修活動相結合,共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教師隊伍中組建中小學教師主題研修團隊,在進行教育主題研究的過程中,共同確定研究主題。在開展主題研修活動時,研修組的老師圍繞主題,閱讀大量相關的書籍和文獻資料,能快速掌握相關主題領域的知識,他們的主題研修能力在閱讀中得到提高。教師如果完成了某一主題的研究,還可以延續相關的研究主題,在教學實踐中進行驗證并不斷改進完善,從而形成一個教育教學主題系統。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主題研修時對于相關教學方面的內容也會了解得更加全面透徹,有助于更好地解決教學實踐問題。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8-03-22)[2022-08-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2]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9(11):1-44.

[3] 鐘景迅,劉任芳.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實施困境分析——來自A省欠發達地區縣級教育局長的質性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2):48-54.

[4] 艾登·錢伯斯.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6.

[5] 傅敏,田慧生.教育敘事研究:本質、特征與方法[J].教育研究,2008(5):36-40.

[6] 李莉.初中初任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敘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10-13.

本文系寧夏高等學校一流教育學學科建設項目(項目編號:NXYLXK2021B10)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責任編輯:李莎

猜你喜歡
中小學教師教師專業發展閱讀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專家評價對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影響的敘事探究
利用云錄播搭建教師專業發展研修平臺
微視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教育行動研究可促進中小學教師科研發展
電子白板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應用探討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