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教學對高職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2023-05-30 02:48鄭旭江章玉祉
數字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元分析學業成績混合式教學

鄭旭江 章玉祉

摘 要:數字時代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沖擊著傳統教學。整合線上教學和傳統面授教學的混合式教學逐漸在教育領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領域嶄露頭角。然而,以往有關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考察主要集中于普通高等教育領域,對于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系統分析較少。鑒于此,采用元分析的方式,對2010年至2022年間的40篇國內外關于高職院校的混合式教學效果的研究進行了系統分析。結果顯示:(1)混合式教學對高職學生的學業成績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2)混合教學在不同學科中的應用效果呈顯著性差異,其中,應用類學科的促進作用最好,其次是信息類、護理類和外文類等學科;(3)班級規模和實驗周期兩個調節變量對混合式教學效果的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學業成績;元分析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069(2023)02-0047-07

一、問題的提出

混合式教學是指將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云計算等技術構建的線上學習平臺以整合教學資源、發布課程任務、監控學習進度;學生針對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登錄線上平臺開展自定步調的自主學習。帶著線上學習的“已知”和“未知”,師生轉入線下的傳統面授課堂開展進一步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通過線上與線下多層次的教學交互以期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建構。

自混合式教學概念提出以來,已有相當多的學者對此進行了實踐和檢驗,但成果大多集中在普通高等教育領域。該領域的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學可以通過激發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等學習者特征的方式以提升學習效果[1];混合式教學對整體的學業成績具有中等偏上的促進作用[2];教學實驗周期、專業類型等因素對實施效果具有顯著的調節效應等[3]。而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雖然也有學者開展了相關研究,如基于Web 2.0針對混合式教學中高職學生協作學習能力發展的研究[4]、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混合教學體驗的研究[5],對混合教學實效評價指標體系建構的研究[6]等,但對于混合式教學在該領域的總體實施效果及相關調節因素的系統性分析研究匱乏。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在教育邏輯和學生特點上有著本質的區別[7],對混合式教學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實施效果進行系統檢驗有助于豐富和拓展原有的研究成果,為混合式教學改革在整個高等教育領域的實效性檢驗提供更加全方位的證據。

因此,本研究使用基于證據的研究方法——元分析,通過梳理和分析針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混合式教學的實證研究,系統分析在混合教學中不同學科、班級規模和實驗周期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并嘗試為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提供建議。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從“混合式教學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這一問題出發,收集篩選文獻中的樣本量、平均值及標準差等數據,為方便計算,對比和轉換各篇文獻中的研究數據,以元分析中最常見的標準化平均差(SMD)作為效應值來系統分析混合式教學對高職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及相關調節變量(學科類型、班級規模和實驗周期)的不同效應。研究采用Excel 2016進行文獻編碼工作,并以元分析軟件CMA 2.0作為量化分析工具。

(二)研究過程

1.文獻檢索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和維普等數據庫檢索中英文文獻,檢索的關鍵詞包括“混合教學(Blended Instruction)”“混合學習(Mined Mode Learning)”“高職院校(Vocational Colleges)”“學習成績(Academic Performance)”“學習效果(Leaming Outcomes)”等。文獻的發表時間限定為 2010年1月至2022年9月。檢索完目標文獻之后導入Excel 2016,刪除重復文獻后,獲得檢索文獻40篇。

2.文獻篩選

本研究的文獻篩選條件如下:(1)文獻研究主題須為混合教學與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成績的關系;(2)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應當是實驗研究或準實驗研究;(3)研究中只涉及混合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對比,或是通過實驗處理使混合教學成為唯一自變量,不能滲入其他教學形式的干擾;(4)研究中應提供了元分析所需的效應量,如樣本量N、平均值M、標準差SD、p值等分析時所需要的數據。

基于上述標準,初步發現國內外關于混合式教學在高職教育領域的實證研究成果比較少,共篩選到有效文獻40篇,其中,中文文獻33篇,英文文獻7篇,部分文獻包含多個可供分析的效應量,可作為獨立樣本處理,最后得到53個效應量。

3.文獻編碼

文獻篩選結束后,采用Excel 2016表格工具對檢索到的文獻的各項特征值進行編碼。編碼內容涵蓋作者、文獻的出版年份、進行研究的樣本量、研究的試驗周期等內容。在學科上分為護理類、外文類、信息類和應用類。其中,護理類學科包括病理學、社區護理學和急救護理學等;外文類學科包括英語教學、英語口語教學等;信息類包括Flash制作、互聯網產品設計等;應用類包括工業材料和通用管理等。在試驗周期上劃分為三個時間階段:少于一學期,一學期和多于一學期。在班級規模上分為3個層次,40人以下(包括40人)為小規模,以大寫字母S表示;40人到80人(包括80人)為中等規模,以大寫字母M表示;80人以上為大規模,以大寫字母L表示。此次用于元分析的部分文獻信息編碼如表1所示。

三、研究結果

(一)異質性檢驗

在元分析中,每篇文獻所選取的樣本量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首先需要進行異質性檢驗,根據檢驗結果來確定合適的效應模型,以消除異質性帶來的影響。異質性檢驗主要通過Q值和I 2來判斷[2]。根據朱利安·希金斯(Julian Higgins)等人[11]的研究:當I 2大于50% 時,判定存在高度異質性;當I 2處于25%~50%時,判定存在中度異質性;當I 2小于25% 時,判定存在輕度異質性,當I 2為0時,表明研究間的變異僅僅由抽樣誤差所引起。若存在較為明顯的異質性時,選擇隨機效應模型可明顯提高置信區間的精度;當異質性不明顯時,選擇兩種模型均可,計算結果差別不大。在本研究中,I 2=96.347,具有高度異質性,因此應選擇使用隨機效應模型來計算本研究的效應量。本研究的異質性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二)發表偏倚檢驗

在本研究中,采用倒漏斗圖法、Begg秩相關和失安全系數對所選研究樣本的發表偏倚進行系統檢驗。研究通過CMA得到的漏斗圖如圖1所示。

從漏斗圖的直觀效果來看,研究文獻并沒有均勻地分布在總效應量兩側, 多數研究位于總效應量左側。因而,需要通過Begg秩相關和失安全系數進行更為精確的發表偏倚檢驗。本研究的Begg秩相關檢驗結果為:Z=1.1734<1.96,p=0.083>0.05,表明在本次分析中的樣本不存在發表偏倚。本研究的失安全系數為4 231,失安全系數的衡量標準為5*k +10,其中k表示納入元分析的效應數。若失安全系數值大于5*k +10,則表示研究樣本的發表偏倚較小,不影響進一步分析的結果。4 231遠遠大于(5*53+10),表明本研究樣本出現發表偏倚的可能性較小,可用于進一步分析。

(三)混合教學對高職學生學業成績影響的總效應

根據表2的異質性檢驗結果,隨機效應模型一欄中的合并效應值為0.898,合并效應值檢驗Z=7.136(p<0.001),達到了統計極顯著水平。結合科恩(Cohen J)的結論:“當效應量大于等于0.8時,說明有顯著程度的影響;當效應量處于 0.5到0.8的區間時,說明有中等程度的影響;當效應量小于0.5時,說明影響程度較小?!痹诒狙芯恐?,合并效應量0.898>0.8。由此可見,混合教學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業成績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四)混合教學下各因素對高職學生學業成績影響的調節效應

1.學科的調節效應

混合教學下不同學科領域對高職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如表3(見下頁)所示。結果表明,混合教學下4類學科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均存在顯著性影響,ps<0.001;同時,組間效應量為8.884,p<0.05,說明混合教學中高職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在不同學科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即學科對高職學生學習成績的調節效應顯著。從具體效應量來看,混合教學對應用類學科(SMD=1.506)學習成績的促進作用最顯著,其次是信息類(SMD=1.119),最后是護理類(SMD=0.894)和外文類(SMD=0.546)。

2.班級規模的調節效應

混合教學下不同班級規模對高職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如表4所示。結果表明,3種班級規模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均存在顯著性影響,p<0.001;其效應量依次為大規模班級SMD=1.114、小規模班級SMD=1.084、中等規模班級SMD=0.631。雖然從直觀數據來看,效應量在各組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組間效應檢驗并不顯著,p=0.103>0.05,表明班級規模之間并不存在調節效應,即不同的班級規模并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造成差別。

3.試驗周期的調節效應

混合教學下不同試驗周期對高職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如表5所示。結果表明,不同的試驗周期對高職學生的學習效果均存在顯著性影響,ps<0.05。再從具體效應量來看,混合教學下,一學期試驗周期(SMD=1.081)對學習成績的促進作用最顯著,其次是多于一學期(SMD=0.773)和少于一學期的試驗周期(SMD=0.683)。從表5的具體數據來看,各試驗周期之間的效應量存在較明顯的差異,但是組間效應檢驗并不顯著,p=0.297>0.05,表明試驗周期的調節效應不顯著,即周期的長短差異不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出現不同的情況。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采用基于證據的研究方法——元分析,對40項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進行系統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混合式教學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學習成績的促進作用顯著

元分析結果表明,混合式教學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顯著,其效應量為0.898。這說明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確實能夠有效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能起到優化教學效果的作用?;旌鲜浇虒W的優勢可能與其自身特點有著直接關聯。有研究指出,與傳統的嚴格按照時間規劃的課堂不同,混合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空限制,能夠遵從學生自身意愿,隨時隨地進行教學活動,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等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靈活的學習空間,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在線上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混合式教學也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師評價的精確度和反饋的及時性[12]。也有研究通過實際調查指出,通過混合式教學的方式,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能得到相應程度的增強,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能對混合式教學的效果產生積極影響[13]。綜上所述,結合本次元分析和前人研究結果可以得出: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樣,混合式教學對高職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2.學科類型對高職混合式教學成效具有調節效應

從學科類型上看,混合式教學在不同學科類型中的合并效應值均大于0.5,說明混合式教學能很好地提升各學科的教學效果。同時,統計分析表明,不同學科類型的混合教學效果差異顯著(p=0.04<0.05),說明學科類型對混合式教學的成效存在調節作用。其中,應用類(SMD=1.506)的促進作用較好,其次是信息類(SMD=1.119),最后是護理類(SMD=0.894)和外文類(SMD=0.546)。在普通高等教育中也存在相似的結果,如在混合學習中,工程技術等應用型學科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最為顯著[14]。

學科類型的調節效應與高職教育及混合式教學的特點都有著緊密關聯。首先,高職課程建設的出發點和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是為社會、行業和企業培養一線技術人才,因此高職學生所學的知識大體上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對于應用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并且能及時獲得老師的反饋,因此能夠更加顯著地促進教學的效果。其次,混合式教學本身是線上和線下的結合,需要借助互聯網等平臺進行教學。而信息類學科本身具有互聯網知識儲備和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優勢,因而這部分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新型教學模式帶來的變革,也更容易從中獲益。

3.班級規模、實驗周期的調節效應不顯著

從班級規模來看,3種不同規模的班級相應的效應量都大于0.5,說明混合式教學對3種規模的班級都有較好的積極作用。其中,大規模班級的SMD=1.114,小規模班級SMD=1.084,中等規模班級SMD=0.631。然而,組間效應結果差異并不顯著(p>0.05),表明不同班級規模并不會對混合式教學的結果產生影響。雖然組間差異不顯著,但是大班在各組比較中仍然體現出了更優的趨勢,這一結果與其他研究者的結果一致[15]。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借助MOOC平臺開展大班混合式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在課堂上增加師生間互動、交流的機會,使教師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每位學生的線上與線下的學習情況,并及時給予反饋,從而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但這種模式對網絡的要求較高,并且需要成熟的MOOC平臺支持,此外教師的教學觀念也需要轉變,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從實驗周期來看,不同的實驗周期對混合式教學的效果同樣沒有顯著影響(p>0.05)。但在效應量表現上,時間為一學期的混合式教學促進效果表現出更好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為混合式教學要求師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誠然,混合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上具有更多的選擇性,但相應地,混合式教學對學生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正如有研究指出:伴隨著教學內容難度的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加大,這對學生的問題分析、知識加工等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混合式教學,學生對這種較新穎的教學方式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少,一系列原因都表明適當的實驗周期更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16]。

(二)建議

1.深挖混合式教學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的巨大潛力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混合式教學能夠較好地促進高職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其他教育類型的混合式教學研究存在相似的結果[17]。這可能是因為相比傳統課堂,混合式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的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與線上的結合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但在檢索相關文獻后發現,混合式教學在高職課堂中的實際運用并不廣泛,這說明混合式教學在高職教育領域仍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和應用潛力。誠然,相比于傳統教學,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和應用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比如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水平,以及學習者的學習特征、學科的類型等,因而設計難度也更大。同時,目前混合式教學也面臨很多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使混合教學保持較好的趣味性,如何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學習等。但不可否認,因為高職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偏向于實踐應用,混合式教學的使用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有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并在混合式教學課堂中給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因此,未來值得更多研究者在高職教育領域挖掘出混合式教學的更多潛力。

2.開發與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相契合的混合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是互聯網時代下對傳統課堂的變革,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結合了互聯網的獨特優勢。同樣,在高職教育中,不同學科在培養目標和知識傳授方式上也有顯著區別。例如,與混合教學密切相關的信息類學科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科學素養,以掌握互聯網技術等技能為主;護理類學科注重培養一批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外文類學科則是以提高學生的外文水平為目標。在知識傳授方式上,傳統學科如外文類著重對陳述性知識的傳授,基本上仍以講授法為主;而信息類、應用類等學科更重視學生對程序性知識的掌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更多地以項目學習法、合作探究為主。因此,教師在開展混合式教學,應做好所教學科的學習情況分析,根據學科的知識內容特點、學生自身的知識基礎等方面設計科學的教學方式,此外還要保證線上課堂資源的充足,使其盡量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教學效果。

3.科學安排與教學目標相適配的班級規模和課時周期

雖然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實驗周期對混合式教學成效的影響不顯著。但相比其他的實驗周期,一學期的提升效果具有更優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為混合式教學的成效具有最優時間周期。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應考慮與教學目標相適配的課時周期。若時間太短,學生或許還不能充分適應混合式教學;若時間過長,學生適應了新的教學模式,可能會失去學習興趣,以致產生松懈。由此可見,時間太短或者過長都不利于教師利用混合式教學實現教學目標,也不利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簡言之,要實現良好的混合式教學效果,教師應科學安排課時周期。

同樣,本研究也發現,班級規模對混合式教學的效果不產生顯著影響。但相比于小班和中班兩種班級規模,大班的混合教學效果更勝一籌。因此,建議在開展混合式教學時,可以采用大規模的班級授課?,F在已有部分研究者開展基于大班的混合教學方式的探索[17],每位教師的時間及精力有限,大規模班級教學可以幫助教師降低教學成本,最大化利用自己的教學資源。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可以細致了解到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狀況,并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基礎制定更能兼顧到全體學生的教學內容和實施方案,以達到更好的教與學的交互效果。

五、總結

信息技術的深化發展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新變化。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混合教學作為一種結合新技術的學習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中,混合式教學也發揮著不小的作用,但目前仍缺少足夠的關注。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學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是高等職業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混合式教學的效果受許多因素影響,如何恰當利用這些因素來提高教學效率,也具有較大的研究空間。職業教育目前正處于數字化發展階段,未來還需探討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多方面的深度融合。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層干部選拔培養中的公共服務動機測量效度研究”(21BGL202);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項目“積極心理學對專業課程教學的影響研究”(2018GXJK100);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劃學科共建項目“后疫情時代‘家校社合作視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研究”(2021GZGJ183);2019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以心理素質提升為導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移動課堂建設”(粵教高函〔2019〕378);2022年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博士點建設單位科研能力提升項目“共情視角下大灣區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行轉化機制及促進策略研究 ”(22GPNUZDJS47)

作者簡介:鄭旭江(1995 — ),男,廣東揭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章玉祉(1983 — ),女,浙江青田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系本文通信作者。

參考文獻

[1]王改花,張李飛,傅鋼善.學習者特征對混合學習效果影響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21,27(1):71-83.

[2]李寶敏,余青,楊風雷.混合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基于國內外106篇實證研究的元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22,28(1):75-84.

[3]王佳利,李斌峰.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校本混合課程教學效果的實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3):101-107.

[4]金一強.基于Web 2.0的混合學習促進高職學生協作學習能力發展的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139-145.

[5]顧至欣.高職學生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研究:以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9(2):49-58.

[6]王偉毅,顧至欣.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實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實踐[J].教育與職業,2020(21):85-91.

[7]匡瑛,李琪.此本科非彼本科:職業本科本質論及其發展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21,41(3):45-51.

[8]楊京楠.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混合式教學在高職社區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9,33(22):3953-3955.

[9]王波,楊梅,金雯,等.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在五年制??仆饪谱o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7,38(2):166-167,73.

[10]王益平.基于混合學習理念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以健美操項目為實證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0):3-4,6.

[11]HIGGINS J P T,THOMPSON S G,DEEKS J J,et al.Measuring inconsistency in Meta-Analysis[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3,327(7414),557-560.

[12]景玉慧,沈書生.走出混合學習誤區:誤區剖析與破解之策——以“音視頻加工與制作”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7):66-72.

[13]任軍.高?;旌鲜浇虒W模式改革推進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4):74-78.

[14]馬燕,汪愛珠,郭惠芬,等.混合現實技術對學生學習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33項實驗與準實驗的元分析[J].基礎教育,2022,19(1):85-94.

[15]吳寧,房琛琛,任燕飛.大班教學環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設計與效果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6(5):32-37.

[16]薛曉倩,陳娬.混合學習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研究:基于30篇實證研究文獻的元分析[J].數字教育,2021,7(2):40-45.

[17]蘇小紅,王甜甜,張羽,等.基于大班翻轉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7):54-62.

(責任編輯 孫興麗)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era has profoundly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blended teaching integrating online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face-to-face teaching has gradually emerg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effect mainly focused on the field of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re was little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fiel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is,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meta-analysi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40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eff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2010 to 2022.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Blended teaching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2)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blended teaching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which the application class has the best promotion effect, followed by information class, nursing class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 (3) The moderating variables such as class size and experimental cycle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lended teach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Meta-analysis;

猜你喜歡
元分析學業成績混合式教學
基于回歸分析模型的學生學業成績差異研究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護理實踐教學中在線學習效果的元分析
信任性別差異的元分析
學業成績與習得性無助:有調節的中介效應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變遷的元分析研究
大學生上網情況與學業成績關系的實證研究
大專護生自我效能感、就業取向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