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解州“發官鹽票”看清代河東鹽業

2023-05-30 10:48武彥敏
文史月刊 2023年2期
關鍵詞:鹽務河東御史

武彥敏

“民以食為天”,鹽作為百味之首,從古至今一直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鹽課”歷朝歷代作為朝廷非常重要的財政來源之一,官府對鹽的控制和管理也較為嚴格。河東是北方重要的產鹽區,主要依靠天然的“解州鹽池”進行食鹽生產,其所產之鹽稱“解鹽”或“河東鹽”,在明清時期按規定銷往山西、河南、陜西三地。

晉商博物院現珍藏有清光緒四年(1878年)山西解州官鹽局印發填寫的“發官鹽票”一張,它詳細記載了清朝末年官鹽運送的相關信息,真實反映了當時河東地區的官鹽管理與運銷的歷史。該“發官鹽票”為統一印制,使用時在相應位置用筆填寫官鹽局名稱、發鹽地、運抵地、雇傭腳戶姓名、運鹽數量、預付款、尾款、運輸費用、起運時間及限期等關鍵內容,字體為行書,運抵商鋪“高記雜貨鋪”由印章蓋注,內容非常豐富。

“發官鹽票”內容

如下圖所示,該“發官鹽票”呈方形,尺寸為31cm×31cm,紙質偏薄泛黃,左側雖有部分水漬痕跡,卻不影響紙面字跡辨認,整體保存完好。原文如下:

解州官鹽局今僱到安邑縣萬榮村腳戶姜光明等小車六輛裝載官鹽送至襄陵縣高記雜貨鋪。

本店交卸如有摻沙和水等弊送官究治,如有短少鹽斤照原發秤,每斤按一百一十五賠補須至發票者。

計開

襄字一百四十六號

壽福林裝鹽五百斤,姜鳳支裝鹽六百斤,王德順裝鹽五百斤,共裝凈鹽一千六百斤。

裝鹽每佰斤該腳錢一千文,共該腳錢一十六千文。

現付錢八千四百文,下歉錢七千六百文。

限六日到,毋得違期。

光緒四年七月十八日發。

“鹽票”是運銷官鹽的執照?!肚宄m文獻通考·征榷·鹽法》中記載:清朝規定,由戶部頒發的為鹽引,由地方鹽政機關填發的為鹽票。內容開頭即點明該鹽票為山西解州官鹽局發放。另外,運費、運鹽期限、運送數量等信息一應俱全,說明它不僅是腳戶運送官鹽的通行證書,更是行鹽的契約合同。清同治《欽定戶部則例》卷二十六《鹽法二上》記載,“河東池鹽運商掣鹽,由東中西三禁門而出……其車夫驢夫所執小票注明給發日期,按道路遠近定限期之多寡。先將給票運鹽數目及定價、日期飭知行銷之地方官……按限催繳,如有遲延,照例治罪?!睆闹锌梢姵訓|鹽的運銷有嚴格的管理。

河東鹽的運銷管理

《清史稿》中提到,清代河東食鹽的行銷之法“大率因明制而損益之”,清代鹽法基本沿襲明代的引岸制度,在其基礎上稍有變動。所謂“引岸制”,即劃分鹽商各自的行銷區域,鹽商從官府規定的鹽池運鹽至指定區域銷售,定商定地,不可越界?!肚妍}法志》中記載,“(本朝)從來整頓鹽務,著重引岸,引以岸定,銷市不容混淆”。行鹽范圍(引岸,也稱“引地”)的劃定,與當時的行政區劃不同,它是依據前朝的習慣以及行鹽路線的便利由朝廷確定,該制度反映了傳統社會中朝廷對食鹽行銷的嚴格管制?!耙吨啤弊钤缈勺匪莸轿宕笾軙r期的劃區銷鹽法,規定產鹽場地和鹽商的行鹽范圍,該法一直沿用至明清。清代,除蒙古、新疆外,全國共有11個內地鹽區,河東鹽區是其中之一。河東鹽池所產之鹽銷往山西、陜西、河南三地,與明代一致。這種規定有明確的法律效力,如果犯界行鹽,則與販賣私鹽同罪。若舊有的行鹽區域對鹽的運銷造成不便,則必須奏請朝廷經同意后方能改變。

“發官鹽票”中的腳戶正是被雇傭進行運送食鹽的人,“腳戶”一詞最早出現于《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六·志八的《食貨志》中,一般是指依靠腳力專門從事販運的人。孫麗萍的《晚清民國的河東鹽業》一書記載,清代河東規定了明確的行鹽區域、里程和運送方式。在陜西、山西、河南三個引地中,除陜西咸寧等33州縣與河南闋鄉在乾隆時期定有水運以外,其余皆為陸運。朝廷按照三省引地計算里程,對運鹽的期限做了嚴格規定。官方放鹽時交付腳戶運程清單,腳戶根據清單上寫明的固定線路行鹽,在規定日期前運達目的地。我們可以看到,“發官鹽票”中,從光緒四年(1878年)七月十八日這一起運時間算起,限六日內完成鹽運任務,不得延誤。

河東鹽池依據地理位置,共分為東、中、西三場,東場位于安邑縣,西場位于解州,中場位于解州和安邑縣之間。在清光緒《山西通志》卷七十一中,河東鹽運里程有詳細記載,以運城為起點,共列出山西44州縣、陜西34州縣、河南33州縣的運程。筆者按照運抵地逐一查找可知,“襄陵縣,計程290里,限6日到。自運城180里至侯馬驛路同臨汾,30里至高顯鎮,20里至蒙城驛,40里至趙曲鎮,20里至襄陵縣?!睋?,合理推測“發官鹽票”中的行鹽路線是就近雇傭安邑縣的腳戶從鹽池東場裝鹽出發,經運城中轉,最終運抵襄陵縣。安邑縣距運城15里,運城至襄陵縣290里,總運程共305里左右,由于安邑縣距運城里程少,耗時短,因此“發官鹽票”中的“六日”期限與上述《山西通志》中記載的“6日到”是基本對應的。另外,當時鹽法要求:陸運(即用車裝載)行鹽,牛車每日30里為最低要求,騾車須每日行夠50里。筆者以六日運送期限和計程305里計算,基本可以確定“發官鹽票”中運鹽使用的“小車”為騾車。

清朝對行鹽里程的規定,不僅限于出發地和目的地的總里程,甚至細致到途經的每一站,此做法大有必要。在清朝初期,河東地區進行食鹽運送的“腳戶”經常繞道停留,在規定之外的引地私自賣出所運食鹽,換取利益;或是摻入沙土,混淆真假?!逗訓|鹽法備覽》卷六中明確記載了該情形:“及商人催趕,托故延遲,或安心誆騙,暗飽私囊,即鳴之官司,終歸無有。不則新舊壓欠,不則摻和沙土,圖為掩飾一時之計?!泵鎸Υ祟悊栴},鹽運司的運使蘇昌臣認為應改變“行無定程、交無定限”的現狀,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推出定程限時之法,對鹽的運銷加強管理。所運之鹽,必須嚴格按照官府規定線路,不能擇道而行。蔣兆奎的《河東鹽法備覽》卷六運銷門有曰,“歷來運銷條規極嚴,若有夾帶余鹽越過批驗所,拐道而行者,必予制裁”。規定的行鹽路線上設有批驗所,相當于今天的檢查站,運鹽途中歷經多次檢查,明確運行路線和時間期限以防止運商抄小道夾帶食鹽私售。嘉慶《兩浙鹽法志》卷二中也有類似規定,“產地有鹽,運鹽有程,有由場到所之程途,有由所到縣之程途,凡商出鹽場赴掣,其經由路徑,務遵應行運道,不得舍遠走近”。該定程限時之法雖然有一定作用,但仍然未能完全震懾“腳戶”的違法行為。后來,河東鹽運司加大力度,讓運商在運鹽前向鹽運司上報“腳戶”的擔保人、詳細住址等信息,鹽運司將每位“腳戶”登記在冊,發放運鹽牌照,并要求運單上填寫“腳戶”姓名,路上查驗時能夠隨時核對。我們可以看到,“發官鹽票”中三位腳戶的名字、所屬村名赫然在列,運鹽中途如有問題,很容易追責到個人,這樣也基本實現了對“腳戶”的約束。

“發官鹽票”中對行鹽路線、運送時間的規定詳細又明確,最大限度防止腳戶從中營私作弊,同時針對可能出現的“摻沙和水、短少鹽斤”現象制定“送官究治、按一定標準補償”的條款,也體現了官府對食鹽運銷的嚴格管理。清朝鹽法規定:如果出現私自開采、運輸、買賣以及運送違期等行為,將視情節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杖責、坐牢、斬首等處罰??梢姽俑畬κ雏}還是存在較強的控制。

河東鹽務管理機構

早在唐朝就有“天下之賦,鹽利居半”的說法,可見鹽賦在古代國家財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歷代統治者非常重視對鹽的控制和管理,設立不同的鹽務管理機構,出臺調整各朝鹽法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漢朝開始專門設立專任鹽官,漢武帝“以東郭咸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三國時期設置司鹽監丞、司鹽都尉等職位;到了隋朝,朝廷設總監、副監、丞等管理鹽政;唐朝時設立監院、榷鹽使統管鹽業;宋朝設解鹽使、河東轉運使等職;元朝也專設都轉運鹽使司;明朝開始有了巡鹽御史這一職位。

清朝,河東延續明朝鹽業制度設立鹽運司(與“發官鹽票”中的官鹽局大致相同,即主要負責食鹽的運銷),由運使負責,與此同時,朝廷從中央派出巡鹽御史(又叫“鹽政”),全面掌管河東鹽務,相當于中央派到各鹽區統籌鹽業的欽差大臣??滴跗吣辏?668年),河東巡鹽御史的任用規定為滿族官員一位,漢族官員一位。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不再區分滿、漢官員,只任命一位巡鹽御史。任用過程為:吏部進行提名,后報送都察院審核,經皇上御批后進行任用。巡鹽御史長期留任地方,按照規定統理各府州縣額引,照例督銷。他們不受山西督撫管轄,聽命于中央。作為河東運使的上級,巡鹽御史在河東有日常的辦公地點,手下有書吏、承差、傳報舍人等56人之多協助鹽務工作。之后由于中央對地方的鹽務控制慢慢放松,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撤銷河東巡鹽御史這一職位,由時任川陜總督的年羹堯兼管河東鹽務。年羹堯兼任后,注重除鹽政弊病,推動鹽政革新。雍正三年(1725年),改由地方布政使、按察使等先后兼任該職位。后來河東地區鹽務情況變化較大,較為復雜,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鹽御史這一職位又恢復專人擔任。之后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巡鹽御史在一些鹽業事務上免不了需要與山西巡撫商討定奪,但往往各執一詞,難以達成統一意見,時間一長,對鹽務工作的推進造成很大妨礙,最終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取消巡鹽御史專職,由山西巡撫代管鹽務?!逗訓|鹽法備覽》卷三中提到,“河東鹽政事務本簡……況直省中如福建……俱系督撫兼理鹽政,較為妥帖。河東鹽政竟不如令山西巡撫兼管……稗事權歸一,呼應更靈,于商民均屬有益”。這樣一來,鹽業事務的權力機構得到簡化,更方便統籌規劃和管理。

河東運使,作為巡鹽御史的下級,是地方的鹽務專任官員,負責統籌鹽的產銷、輸運、緝私、鹽課等具體事宜,各類決策均需報上級巡鹽御史審批,日常要接受巡鹽御史和巡撫的考核監督,《敕修河東鹽法志》卷六中記載,“近日戶部復議鹽政逐款舉行……爾仍聽巡鹽御史并該督撫考成舉劾”。河東作為全國重要的鹽區之一,河東運使的位置和責任顯得尤為重大,運使經理財政,管理鹽業課稅,負責打理河東運庫(清朝的重要財庫),事務繁雜且重要,需要專業細致,馬虎不得。運使手下有典史、皂隸等47人,另外還有40余名防衛守備人員,還有專門負責審批核對引鹽、緝私等工作的經歷、知事等官員??滴跏辏?677年)開始,河東鹽運司下設三個分司機構,分別由運副、運判、運同擔任分司負責人,運判和運副分別分管鹽池西場、東場,運同負責鹽池整體防汛工作,三個人共同協助上級處理河東鹽業相關工作。

河東“解池”的由來

食鹽根據生產方式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共分為3類:海鹽、井鹽和池鹽。沿海地區的鹽區多是海鹽,唯有河東、陜甘兩大鹽區生產池鹽。池鹽曬制而成,海鹽煎制、曬制兼有,井鹽則全為煎制?!昂訓|”這一說法最早追溯至戰國,因地處黃河以東而得名,在今天的運城一帶。該地有一處天然形成的巨大鹽池,它北靠運城,南靠中條山,東面是夏縣,西面是解州,面積大約為120平方公里。最早在《山海經》中已有河東鹽池“鹽販之澤”的記載。河東鹽池又名“解池”,是由一個神話傳說而來。相傳黃帝與蚩尤在河東地區大戰,蚩尤被殺,尸體被肢解,該地即以“解”命名,即后來的“解州”,蚩尤的血流入池內化成鹵水制鹽,“解池”便因此而來?!逗訓|鹽法備覽》中也提到,“軒轅氏誅蚩尤于涿鹿之野,血入池化鹵,今池南有蚩尤城,相傳是其喪處”。

解州官鹽局的“發官鹽票”是清代官鹽加強運銷管理的例證和反映,具有較高的史料研究價值。其內容從運輸者、運輸路線到運輸期限等都有明確而嚴格的規定,清廷對于行鹽的控制可見一斑。筆者期待發現更多有關的史料、藏品去進一步充實和豐富河東鹽業的相關研究。

猜你喜歡
鹽務河東御史
從“兼管”到“兼任”:論直隸總督對長蘆鹽務管理模式的轉換
慶豐收 感黨恩 農之源 韻河東
鹽務稽核所人事俸給與任免制度初探
國博開展“河東之光”,展出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
論鹽務稽核所人事考試制度與我國早期鹽務現代化
大型黃梅戲《御史夫人》
河東美呔呔
試析明代成化初期御史刷卷政策的變化
河東民歌現狀初探
霍志軍《唐代御史與文學》一書出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