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

2023-05-30 03:16趙立霞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1期
關鍵詞:教育路徑黨史學習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趙立霞

摘? 要:黨史學習教育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選擇,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促成了教育資源的整合創新,實現了學生的“學史力行”,但當前黨史學習教育也存在一定問題。找準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三要素,即重視情感教育、實施體驗式學習、夯實理想信念,并據此拓展有效路徑,合理設置黨史課程、校園文化活動,搭建大學生社會實踐與服務平臺,才能更好地保證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精準有效,實現教育目標。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情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3-0005-04

高校推進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是響應國家號召,實現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盏谋厝灰?。2021年,高校積極進行黨史學習教育,使黨史進一步為大學生所熟知。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方興未艾,分析黨史教育的必要性,梳理當前黨史教育現狀,探索黨史學習教育的核心要素,開拓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路徑,才能更好地推進黨史教育入耳、入腦、入心,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高校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要培養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大學生,教育青年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必然要求大學生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與新時代同向同行。

(一)黨史學習教育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選擇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政教育體系不斷發展與完善。從全員育人、課程思政到黨史學習教育,思政體系吸收先進教育因素,為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集合力量。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為中國社會自上而下實行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契機。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1]。這一論題的提出啟動了高?!八氖贰苯逃谌胨枷胝谓逃奶剿?。2021年2月,《關于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頒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普及黨史知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2]。2021年5月,《關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的通知》頒布,至此形成了全黨全社會學習黨史的總體安排。各地高校也迅速掀起黨史學習教育高潮。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意見》,標志著黨史學習教育進入新階段。而高校也應在新階段總結經驗,將黨史學習教育深化。

(二)黨史學習教育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首先,豐富的歷史資料充實了思政教育的內容。黨史中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和英雄人物事跡可供大學生學習,并以其可信度高、多樣性、鮮活性打動學生。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探索和實踐,蘊含著強大的精神力量,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因素。其次,黨史學習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更符合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當前,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日益凸顯,形成了以集體主義價值觀為基礎、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特征的教育理念。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大學生自我意識日益突出,其價值觀的形成一方面是長期教育形成的結果,另一方面源于自身體驗而獲得的認知。在常規的考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具備一定的黨史知識儲備,但缺乏情感的融合和理論的提升。黨史學習教育以革命建設的現實成就、紅色人物的現身說法,形成立體化的歷史資源,激發大學生樹立深厚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從而使知識進一步升華為理論,以應對新時代的挑戰。

二、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現狀梳理

在黨史學習教育推廣過程中,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黨史學習,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所取得的成績

1. 黨史學習教育資源逐步實現整合創新

一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實現了黨史教育優勢資源共享。從教育資源比較中可以看出,各級各地高校在辦學質量、師資力量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也因此存在不同。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種不均衡逐漸得以改善。2021年教育部等多個部門集中優勢教育力量,通過“同上‘四史思政大課”“紅色青年文物說”等優質節目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思想政治課的盛宴,實現了優秀教育資源共享。二是黨史學習熱潮下形成的教育合力為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文化資源支撐。黨史學習教育是全民范圍的學習,在國家號召下,各行各業均從黨史中挖掘素材為己所用,一系列黨建網站和App為大學生黨史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素材,各地區各單位高水平的黨史微課、微視頻涌現,壯大了黨史教育的力量,與黨史學習教育有關的文化產品迅速興起。

2. 黨史學習教育促成了大學生“學史力行”

基于多個黨史學習教育平臺如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強國、燈塔黨建在線以及各高校黨建專欄,可以看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高校均能挖掘校史中的黨史素材,制作精美視頻,向大學生講述學校發展歷史中共產黨員為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奉獻終生的故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以紅色歌曲表達師生向黨之心、愛黨之情的活動,吸引了大量青年學生參與。更有大量的實踐活動,如大學生講黨史、青年志愿者活動等,全國各地均有規模較大的志愿者服務工作。以湖北為例,2021年全省社區青年志愿服務活動24064個,活動總時長1366542.06小時,參與人數342053人,參與人次487150人[3],體現了大學生變黨史學習的受教育者為傳授黨史的傳播者,從“學”到“行動”,實現了黨史學習教育的轉化。

(二)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 大學生黨史課程體系學習效果不明顯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大學生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既存在有利的條件,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當前大學生黨史教育主要依托黨史課堂講授和校園文化活動等,課堂講授以黨史為主,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與“形勢與政策”等為輔。黨史課程是各高校新設課程,黨史教育效果尚未凸顯。而從以往教育效果看,以上課程為大學生必修課程,以集中考試為主要考核方式,大學生黨史知識不夠豐富,對黨的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了解不夠深入。究其原因,首先是年代隔閡造成大學生對黨史缺乏了解。從大學生的年齡結構看,目前在校大學生以“00后”為主體,其所處時代在快速向前發展,大量新事物涌現,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時代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甚至對改革開放前的很多歷史事件不熟悉、難以理解。其次,當前大學生正處于“卷”時代,面臨著非常大的考研、就業壓力,因此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自身職業發展中,黨史學習熱情不高、探究興趣不大。這增加了高校課程黨史教育的難度。

2.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的黨史教育存在局限性

首先,校園文化活動是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徑,黨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更快地實現黨史教育的普及。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如黨史知識競賽、紅歌傳唱、紅色舞臺劇等,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但校園文化活動存在參與范圍不夠廣泛,參與活動的對象常局限于部分同學,如在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低年級是校園文化活動的主力,而高年級學生沉浸在更緊張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中。其次,校園文化活動整體上是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方式豐富大學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追求趣味性的現象,不易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奮斗精神。最后,部分校園文化活動常因當前高校主題教育而設計舉辦,缺乏教育活動的持續宣傳和后續影響力。

三、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三要素

1. 重視情感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情感的重要性,強調要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以情感教育觸動學生,將黨擬人化,更易引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毛澤東同志在黨成立二十八周年前夕,曾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擬人化,他指出,我們的黨就“像一個人一樣,有他的幼年、青年、壯年和老年”[4]。時至今日,黨從領導革命篳路藍縷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國際事務上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正處于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黨從誕生、弱小到發展壯大,在不同歷史階段承擔著不同的使命,與人不同階段承擔的奮斗使命是相似的,從大學生自身成長歷程對照黨的成長,更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

2. 實施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的體現。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自身的情緒和感覺,并以此促使教育內容內化于心。如果說應試性的歷史教育隔離了歷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知史而缺少感情的共鳴,體驗式學習恰恰可以彌補其缺點。黨史虛擬化場景的設置、紅色資源場地的開放學習、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均能以體驗的方式強化黨史教育的實際效果。2021年,中國影史票房榜冠軍《長津湖》正是依托中國抗美援朝戰爭史實進行創作,取得票房56.95億元、總觀影人次1.22億的成績[5],抗美援朝戰爭歷史也因此引起熱議。電影將歷史更形象地呈現給社會大眾,更易喚起全民集體記憶,激發家國情懷。這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歷史演繹,也為其他歷史故事的塑造提供了參考。

3. 夯實理想信念教育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對高校而言,在大學生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目標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是增強大學生“四個自信”的最堅實基礎。大學是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史可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形成基本的政治判斷力,塑造使命感和責任感,認識時代發展趨勢,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唯有以黨史武裝頭腦,方能應對風險挑戰,保證中國道路堅定不移地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行駛,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加強“黨史”課程體系建設

高校持續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黨史課程的設置。一是加強黨史課程的設置,既要有必修課程,也要有選修課程。黨史必修課程可以全面地、系統性地使大學生對黨有整體的認識。黨帶領人民經過艱苦抗爭而取得偉大勝利,更易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啟迪著大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形成大學生的政黨認同、制度認同,使其堅定對黨的信仰。二是黨史博大精深,選修課程可以加強學生對黨史的了解。選修課程可以是革命人物,可以是某一個歷史階段,為大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精神食糧。三是黨史教師應就時政問題,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借由歷史課,引導學生科學地認識當前政策,澄清網絡中對歷史的錯誤解讀,提高大學生辨別歷史是非、認清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從而構筑正確的黨史觀[6]。

(三)合理設置校園文化活動

高校應積極推動黨史教育融入校園文化,一是利用學校黨史文化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發掘校史中蘊含的黨史資源,充分利用校史館、校園網、校報等平臺,宣傳建校以來學校工作人員和校友等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弘揚他們的理想信念和擔當精神。這種近距離、帶有傳承性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大學生產生情感聯系,加深學生的情感認同。通過情感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主動建立黨史與自身的關聯,激發個人的求知欲望與成就欲望,實現全方位的成長。二是創新校園文化活動,舉辦喜聞樂見的紅色主題教育活動。依托紅色教育資源,把學生帶入黨的建設與發展的歷史情境中,促使學生將黨史知識進行深刻的再認識和建構,應是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發展方向[7]。

(四)搭建大學生社會實踐與服務平臺

高校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更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一方面,高校應探索與地方建立校地合作長效機制和資源轉化機制。以山東為例,2020年12月27日,山東發布《關于開展“黨性教育基地進高校、高校青年學子進基地”活動的通知》,為高校搭建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平臺創造了條件。從事以黨史為主要內容的實踐,需要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地方黨史文化,建立自身與地方發展的情感連接。引導大學生進入紅色文化場館,置身于歷史場景中,更容易實現情感共鳴。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社會實踐促進與地方的融合。如山東財經大學,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面向革命老區以及地方改革發展進行考察調研。實踐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黨史的體驗,激發學生對黨史學習的主動性,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接受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熏陶,從而堅定理想信念。此外,高校還可以指導大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直接參與建設與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大學生具備以知識服務社會的能力,在參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學生通過服務社區發展或者不同人群,可以獲得勞動和奉獻的成就感,從個人勞動中感受到自身被需要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責任感、榮譽感,并為更好地適應當下社會發展奠定基礎[8-10]。

四、結語

當前社會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十四五”規劃擘畫了社會發展藍圖,大學生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肩,黨史學習教育為大學生提供了黨的優秀傳統和精神信仰,大學生只有積極投身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知識與精神力量,將自身奮斗目標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 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EB/OL]. (2020-01-08).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540260.

[2] 習近平.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 求是,2021(07):04-17.

[3] 團湖北省委. 青年志愿服務“社區計劃”:社區“小計劃”撬動社會“大資源”[J]. 中國共青團,2022(06):74-75.

[4] 毛澤東. 論人民民主專政——紀念中國共產黨二十八周年(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A]//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 人民出版社.1991:1468.

[5] 袁云兒. 《長津湖》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N]. 北京日報,2021-11-26(10).

[6] 肖圣龍,李力,邱志海. 當代大學生黨史教育現狀調查及其分析[J]. 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0(05):122-126.

[7] 喻靖文,徐晶晶. 高職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5(01):53-57.

[8] 任婷. 新時代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意義和路徑探究——以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西部學刊,2022(06):137-140.

[9] 梁添. 高校加強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探索——以韶關學院為例[J]. 新課程研究(下旬),2022(02):1-3.

[10] 蘇峰,劉麗超. 新時代加強高校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33(04):43-48.

(薦稿人:朱維霞,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猜你喜歡
教育路徑黨史學習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年學生中落地生根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團屯墾戍邊歷史
以史為鑒,切實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質量
學習習近平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幾點思考
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與改進
高職輔導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實施途徑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觀點
“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文明行為養成教育路徑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