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路徑思考

2023-06-01 00:02王香蓮
當代縣域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城鎮化文明生態

王香蓮

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與途徑。城鎮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加快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以及工業和人口向城鎮的聚集,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水平飛速提升,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衍生的土地資源短缺、生態資源損耗嚴重、生態環境污染加劇等一系列生態問題,使我國城鎮化可持續性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面對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以及資源約束等種種問題和挑戰,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這為我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對新型城鎮化的內涵予以了確定,強調新型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和諧發展、生態宜居的城鎮化,這為新時代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了基本遵循。新型城鎮化是基于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為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衍生的生態環境問題而提出來的,旨在推動實現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一體化發展。因此,梳理與剖析當前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現實困境,探究破解之道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面臨的生態問題

生態城市意識薄弱。 首先,雖然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已越來越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越來越堅定,有些城市已實現了城鎮化與生態化的“雙贏”,但從多數地區現狀來看,有些城鎮居民的生態城市意識依然薄弱,先污染后治理、先規模后效益的發展模式依然存在,熱衷于成效快、收益高的面子工程,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體系諸如城鎮綜合交通體系、污水收集管網與垃圾處理等未予以足夠重視,導致城鎮內澇、污水排放以及河流污染等,這嚴重制約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質量。其次,受生態制度不健全、生態意識不強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城鎮產業聚集帶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廢棄固體垃圾、土壤污染等各種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導致城鎮原有的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給經濟社會以及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嚴峻挑戰。再次,由于城鎮化建設與城鎮人口數量的激增,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在環境問題中的分量也隨之加重。人們是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其生活方式如何關系著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高低。許多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后,在短期內難以適應城鎮相對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致使許多生活垃圾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部分城鎮特別是城郊結合地帶的生態環境問題普遍存在,居民的生活環境不盡如人意,這不僅導致生態資源的消耗,還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涌現出許多超越資源約束和生態承載的破壞性消費。例如:一次性消費品塑料袋、餐盒、紙杯、衛生碗筷、衛浴用品等,盡管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日常消費需求,但隨之也導致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污染,影響了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性發展。

非生態化資源浪費嚴重。眾所周知,土地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村集體土地被征用,許多農民因此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然而,就目前來看,城鎮化聚集的土地資源利用狀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征收后的土地沒有加以利用,出現了許多閑置的房地產用地或工業用地;征收的土地資源沒有被合理利用,學校、醫院等公共建設占地面積小,而豪華辦公大樓、廣場、別墅等建造規模大。與此同時,城鎮產業也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有些工廠為了建造廠房,占用大量的耕地和森林面積,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嚴重。部分失地農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質和技能等原因,一時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步伐,加上相應的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征地補償安置費偏低或補償安置不到位等,導致失地農民生活質量下降,甚至有些難以維持生計。為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進度,在土地征收過程中也會導致部分原土地承包人的權益受到損害,倘若這些問題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很容易滋生一系列社會問題與矛盾,從而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城鎮化建設難以避免地會導致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為治理環境污染等問題,地方政府勢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就使得城鎮原本有限的資源無法實現優化配置,它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會致使人們生活質量的下降,從而引發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此外,在現階段,凈化空氣、潔凈飲水、優美環境等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相對薄弱、供給產品匱乏,導致人們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生活與美麗中國的建設。

產業支撐力較弱。生態文明視域下的新型城鎮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業的發展與產業結構支撐力的強弱。在城鎮化初期,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以粗放型發展模式為主,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至城鎮化中后期,隨著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有些地區已經采用了生態技術或低碳技術,有效降低了廢氣廢物的排放,使生態環境面臨的壓力逐漸減少。但總體上來看,產業層次較低、轉型升級較慢、結構不夠合理、產業聚集度不高等現象比較普遍?,F階段,有些地方政府仍偏重于發展第二產業即以工業化為主導的城鎮化發展路徑,對耗能低、排放量少的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的比例相對偏少,這種產業結構的失衡使得城鎮產業支撐力相對較弱,加深了人與自然環境的矛盾,導致諸多城市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三高”問題依然突出,制約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之道

城鎮化是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有助于提升和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有助于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戰略選擇,其核心是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和綠色發展。二者本質上是同步推進、相互協調的關系,都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特征和內在要求。關于如何在城鎮化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這是因為生態文明建設對城鎮化發展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能有效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城鎮化健康良性發展。事實上,從人類近幾百年的社會發展來看,城鎮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上是亦步亦趨的,但也存在相異相離的現象。城鎮化建設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文明,生態保護對城鎮化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探尋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之道,促進二者深度融合發展,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

樹牢生態優先的城鎮化建設理念。生態優先之“先”,就是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擯棄“先污染、后治理”“先發展、后保護”的發展老路,深入踐行生態優先建設理念,推進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在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全面厚植綠色生態底色,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具體包括:發揮規劃的引領與約束作用,引導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城鎮建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圍繞發展質量與效益雙提升,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將改造舊城構筑新城、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統籌兼顧生態環境問題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度融合,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新型城鎮化雙向賦能,確保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城鎮化要走上“新型”之路必須有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作保障,不僅要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而且要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開發保護制度,推進城鎮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此同時,要完善生態環境污染預警應急機制及聯防聯控機制,搭建協調發展平臺;健全城鎮化建設生態責任體系和問責機制,把落實保護生態目標責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領導干部政績考評體系;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民眾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和風氣。此外,要建立健全城鎮化生態環境保護獎懲制度,對有污染環境行為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對那些富有社會責任感,主動處理污染物的企業,給予一些政策扶持或稅收優惠,以降低其守法成本,雙管齊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實現,進而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不斷強化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產業支撐。產業集聚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所在,沒有產業集聚的支撐,新型城鎮化就喪失了生命力。因此,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應進一步強化產業支撐,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質變,深度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邁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生態化,探索一條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軌跡。一是要牢固樹立產城融合發展理念,奮力推進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和工藝,實現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融合發展。二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有效融合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構建生態產業發展體系,形成特色鮮明、生態優美、富有活力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格局。三是要抓實抓好科技研發和創新,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速傳統產業“揚棄性”發展,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競爭力。

推動構建多元共治的生態環保大格局

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走“三低一高”(即低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低碳排放、高綜合效應)集約型發展道路,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從政府層面來看,要處理好城鎮化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城鎮總體設計規劃之中;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己藛栘熤坪汀吧鷳B考核”機制,打擊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要構建全覆蓋的網絡監測系統,及時、準確地掌握生態環境污染狀況,以便制定有效的環境污染治理規劃并予以落實;要深入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幫助群眾強化生態文明意識,尤其是要幫助在城鎮化建設中產生的新城市人口,盡快融入城鎮生活環境,合理處置生活垃圾,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城鎮。

從企業層面來看,城鎮化建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企業也應擔負起自己的職責,主動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倡導綠色低碳生產方式,推動實現環保產業升級。企業要將自身效益和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著眼方式綠、產業新、生態美的發展新路,加大技術創新投入,開發多領域的綠色低碳項目,定期與企業附近的居民進行溝通交流,征求大家的意見,積極采納先進的環境管理體制,推進無害生態環境技術,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從個人層面來說,城鎮化戰略的實施目標在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政府和企業保護生態環境的最終目的也是改善人們的生活。因此,城鎮生態化還應體現在公民個人的行動上。每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學習生態環境政策法規,提高對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注重綠色消費,選擇健康環保的生態化生活方式,減少對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的需求;倡導厲行節約和節能減排,比如節約水電、廢棄物循環使用、開展“光盤行動”等,做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自覺行動者;行使主人翁權利,加強對政府與企業的監督,督促政府和企業嚴格遵守相關的環保法,構建一套政府主導、企業融入、社會組織和群眾參與的多元主體相融合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將生態文明價值融入全局發展過程的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總戰略指引下,推動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不僅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向縱深推進中,生態安全健康發展是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持續動力。因此,在更加深入地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中,我們要堅持走“生態為基”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綠色城市、韌性城市、低碳城市建設,積極修護城市生態空間,推進城市生產生活低碳化,提升城市抵御沖擊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系2023年度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項目(貴州工業發展研究中心)“貴州新型工業化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城鎮化文明生態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生態
城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