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措施研究

2023-06-03 07:33柯卓英李敏
今傳媒 2023年3期
關鍵詞: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措施

柯卓英 李敏

摘 要: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推動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有力舉措。隨著科技制造業的發展,部分地區逐漸呈現出傳統手工藝產品被現代機械復制品取代,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人才奇缺的局面。本文以慶陽香包繡制為例,通過對慶陽地區的實地走訪、香包繡制傳承人及民間手藝人的采訪,了解到香包繡制手工工藝保護與傳承的具體現狀以及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希望通過現代大眾媒體的力量,激發更多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意識。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傳承與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J523.6;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3-0109-04

基金項目:2022年度西安石油大學創新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的傳承與保護現狀調查研究”(YCS21141027)。

一、引 言

甘肅慶陽香包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遠在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慶陽生息繁衍,在此留下了眾多的歷史發展痕跡,作為華夏始祖軒轅黃帝部落和周先祖農耕發源地,孕育了著名的皮影、香包、剪紙等民俗寶藏。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甘肅慶陽香包,于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蘊含著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醫學和社會價值[1],對慶陽香包進行研究,有利于尋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共性規律,以及解決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此外,慶陽香包是慶陽地區黃土地文化的象征,當地的文化氣息、風土人情以及歷史沉淀等,均可以通過慶陽香包工藝品的外形特征、制作手法及所采用的材料展現出來。對慶陽香包進行保護與傳承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和促進慶陽地區發展的有力舉措,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與完善[2]。

二、傳承與保護成效

自響應國家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甘肅慶陽香包行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這些成績也是對慶陽地區香包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檢驗。首先,慶陽市政府將慶陽香包發展成為文化產業,形成了“小香包,大產業”的發展模式,并將香包文化與慶陽地區的經濟發展相聯系,進一步推動了慶陽地區的經濟發展。其次,慶陽市政府倡導并成功舉辦了歷屆“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定于每年端午節前后開展為期一周的“香包藝術展”。最后,慶陽市政府通過大力扶持,給予傳承人政策優勢,逐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傳承人工作團體。

(一)形成“小香包,大產業”的發展模式

甘肅慶陽香包文化是西北地區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源自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地區的民間藝術,它蘊藏著原生態文化的痕跡和古代陰陽平衡的哲學思想,對研究該區域的歷史風情和民族特色有著重要意義。慶陽香包之所以能夠成為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主要是吸收了當地特色的人文景觀,展現出慶陽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具有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民族學價值[3]。一個個制作精美、鮮活的香包藝術品,不僅呈現出精妙絕倫的制作工藝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也展現出老一輩人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視度和傳承人制作手藝的高超。事實上,很多地方也有生產香包或者擁有香包文化歷史,但是,作為優秀歷史文化淵源流長的象征,慶陽香包能得以流傳并發展下來,源于慶陽地區人民對歷史文化傳統工藝的重視和對傳統民俗的信仰。此外,在運用色彩方面,慶陽香包繡制具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在色彩研究學者眼中,顏色的搭配是講究一定規律和具有藝術感的,而就慶陽地區香包民間傳統手藝人來看,香包繡制色彩還原生活化的程度越高,就會越成功,比如,紅花配綠葉,藍天配白云,等等。對現代人而言,紅、綠等色系搭配會略顯俗氣,但是從慶陽香包制作工藝角度來看,它們卻是絕美搭配,這也是慶陽香包色彩搭配方面的特殊性。慶陽香包繡制工藝是慶陽人民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體現著祖祖輩輩慶陽人民對先祖及古老文化的懷念和留戀。近年來,“小香包,大產業”成為慶陽人民的發展共識,慶陽香包一躍成為當地主打的文化產業,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方面,香包生產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形成統一管理的企業組織;另一方面,近年來,慶陽香包在國內外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越來越多的人被香包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吸引。自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辦以來,香包文化的傳承反響大大提升,很多地區成立了香包文化公司、香包民俗研究所、政府香包文化研究辦公室、民間香包文化學習小組和社團等。一時間,慶陽香包文化的傳承工作受到重視并不斷創新與開發,不僅出現了由慶陽市政府倡導舉辦的香包文化藝術節,也吸引來了各個地區的贊助商,加速了慶陽香包文化的傳播。此外,還出現了民間手藝人自發組織、政府鼓勵的民間香包繡制社團,手藝人現身講解并實地教授愿意了解和學習香包繡制工藝的學徒。由于慶陽地區香包手藝人數量有限,講解香包文化、制作香包總體進程相對較慢,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促使慶陽地區開發研制香包復制品的公司及企業不斷出現,香包開始出現在各個商鋪、大街小巷,甚至出現在全國各個地區。慶陽市政府也不斷給予政策扶持,樹立慶陽地區香包文化品牌形象,促進香包文化產業化,大大促進了慶陽地區經濟產業的發展[4]。

(二)政府倡導并成功舉辦了歷屆“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

“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是慶陽地區為香包繡制工藝品展覽搭建的一個平臺,也是傳播傳統香包民俗文化歷史的一個節日。從2002年成功舉辦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以來,獲得了較大的反響,每年傳統端午佳節這一天就是藝術節的舉辦之日。筆者作為黃土高原地區土生土長的慶陽人,也曾參加過一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到了這一天,慶陽地區大街小巷全都是宣傳、展覽、出售香包的攤位,有的是專門的門店,有的是自行組織起來的攤位。前來參加展覽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有拍攝香包精美圖案的,有自行加入香包民俗文化解說隊的,有購買自己喜愛的香包的,也有親自跟香包手藝人嘗試簡單香包繡制的?!跋惆幕囆g節”自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開始至少持續一周,慶陽市政府等聯合舉辦的歌舞燈會、大型擊鼓等娛樂慶?;顒?,吸引著記者、媒體和上萬人云集于此,并運用自己的方式宣傳著這場活動?!跋惆袼孜幕囆g節”活動中,不僅慶陽地區的香包文化得到了宣傳和傳承,慶陽地區的美食、景點等也吸引了游客前來品嘗、參觀[5]。由此可見,“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已成為宣傳慶陽地區文化、習俗、名勝古跡的方式之一。更重要的是,慶陽香包文化藝術獲得了慶陽地區廣大人民的支持,讓越來越多的慶陽人民感受到了香包文化的博大精深,愿意擔負保護與傳承香包文化的重任。

(三)形成傳承人扶助機制

慶陽香包繡制是一門傳統工藝,扎實專業的繡制技術是順利傳承的必要條件。筆者根據搜索、走訪、調查詢問等形式,了解到慶陽香包目前主要的傳承人有李秀娥、賀梅英、劉蘭芳等,她們作為慶陽香包文化的領頭人,已經逐漸將香包文化帶出國外,使中國香包文化走向國際。筆者通過采訪傳承人劉蘭芳以及觀看研究其他傳承人歷年來被采訪的視頻了解到,自從慶陽響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號召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香包的文化內涵、裝飾功能和發展前景;尤其是越來越多的老一輩人重拾信心開始繡制香包和推動香包文化的宣傳;政府也對傳承人提供了政策扶助,形成了專門的香包文化傳承組織機構,這不僅令傳承人感到欣慰,也使他們更有動力和信心繼續弘揚香包民俗文化。目前,盡管慶陽香包繡制行業從業者以女性居多,但是從宣傳、銷售等從業部門來看,男性占比也是比較高的。慶陽地區的各個香包繡制作坊、工廠、公司是由傳承人劉蘭芳帶頭組織教授方法、培養徒弟、定期檢查工作的。在繡制過程中,香包繡制研究人員在繡制的同時講述著香包文化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傳統故事,場面也是其樂融融。目前,在政府的扶持資助下,招募宣傳工作已初見成效,這不僅推動了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促進了當地就業,也對慶陽市地區香包繡制文化的發展和行業就業機制的完善具有促進作用。

三、傳承與保護措施

自慶陽香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慶陽市開展了一系列香包文化宣傳活動,在保護與傳承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過分注重形式、傳承效果不佳;盲目經濟化,傳統香包繡制工藝逐漸失傳;保護與傳承過程中的宣傳方式單一,缺乏創新理念,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未做到與時俱進,未借助大眾傳媒手段進行民俗產業的創新發展,這也是香包文化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之一[6]。因此,筆者針對香包繡制文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以期對慶陽香包繡制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貢獻力量。

(一)堅持在“活態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來源于民間,它獨特的生態環境以及得天獨厚的人文歷史條件,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不斷成長與發展。因此,文化在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不應脫離文化內涵和文化背景而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具有活態性、民間性、生活性及生態性等特征?!盎顟B性”是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必須依靠傳承主體的實際參與,體現為特定時空下一種立體復合的能動運動,即“民間性”[7]。因此,在香包文化的傳承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對香包文化內涵的保護與傳承,不能偏離主體而過于形式化。首先,應在文化宣傳活動過程中設置民間傳承人的工藝手法展示點,用鮮明的手工工藝流程來展示香包選樣、布料選擇、圖案選擇、色彩搭配、針線手法、香料選擇等,并解說它背后蘊含的文化歷史背景,對一些耗時耗力的工藝品可提前準備好相關視頻進行具體細致的解說。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政府要積極加強引導,定期宣傳香包文化內涵以及傳統工藝歷史故事和淵源,舉辦一些香包文化知識活動,吸引更多人參與。比如,可以在企業周圍定期舉辦活動,吸引年輕人參與其中,了解香包歷史;也可以定期邀請傳承人現場指導,使大眾對香包繡制工藝產生興趣。其次,注重文化間的多樣性發展,將慶陽地區的皮影、剪紙等工藝元素與香包進行結合,將多種多樣的文化融合起來,促進香包與其他民俗的有效結合,在豐富香包文化內涵的同時,吸引更多的人來慶陽旅游和實地了解,從而促進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的發展。最后,產品設計上,要重點突出香包的傳統文化要素,尤其是圖案設計、色彩搭配等方面要在遵循傳統文化內涵基礎上加入代表新時代特征的元素,以確保在保護與傳承香包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當地經濟。

(二)打造傳承之路,推動文化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個地區民俗文化的蓬勃發展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若是打著保護與傳承民俗文化的幌子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促進慶陽地區經濟和文化的協調發展,應在保護香包民俗文化的基礎上,為香包民俗文化注入鮮活的生命力,進而擴大手工工藝規模,吸引外資,推動香包民俗文化經濟化發展[8]。這其中,主要以具有號召力和決策力的政府引導為關鍵,政府應倡導地區人民積極參與香包民俗節日,通過創新引領,推動經濟和文化的協調發展。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既需要不斷創新與發展,也需要通過活動來體現可持續發展。比如,在舉辦活動時,既要注重聯系民生,加強與各文化行業之間的合作與聯系,也要總結香包文化藝術節反映出的問題,及時解決并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地方政府應給予傳承人有力的扶持和資助,注重以人為本,完善傳承人保護機制,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府應大力倡導創辦香包文化企業,實施人才戰略,促進就業與文化傳承的協調發展;對香包從業人員要制定嚴格的標準,實行考核機制,通過定期培訓、設立獎勵晉升機制等方式來鼓勵從業人員;認清香包企業是工藝文化企業,處理好香包藝術價值與商品價值的關系;重新定位舉辦香包文化藝術節的目的,在促進傳統香包文化宣傳的基礎上,推動香包商品化發展;發揮香包文化藝術節多方面的效應,帶動慶陽地區剪紙、皮影等其他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促進慶陽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保障香包等民俗文化的傳承工作,使得經濟文化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推進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從而不斷保護與傳承慶陽香包民俗文化。

(三)與時俱進,采用新型方式促進傳統文化創新

直播帶貨、網絡化營銷是目前社會發展的一種潮流。通過調研發現,采用網絡化形式進行商品銷售和文化宣傳,具有成本低、范圍廣、容易被大眾接受的優勢。因此,香包產業發展也應在順應時代的發展、保護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采用網絡化宣傳和銷售方式的進行傳承與發展。據調研,慶陽淘寶商業街的消費者非常多,可以讓香包進駐慶陽淘寶商業街,利用其優勢設立更多的香包刺繡門店,定期開展活動進行宣傳;還可以通過開設香包刺繡部門,傳授愛好者學習香包繡制技藝。除了開設實體門店外,還要重視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文化公益宣傳,可以找熟悉香包民俗文化的資深專業人士參與到線上宣傳,讓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香包文化欣賞者、愛好者能夠隨時隨地了解香包文化;也可以讓傳承人錄制視頻來展示香包的繡制過程,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學習香包繡制技藝。此外,還可以在企業微信公眾平臺發表香包文化內涵的解說文章和成品圖片,讓人們全方位地學習和了解香包文化[9]。因此,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我們既要堅持返璞歸真,又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并將香包文化與社會生活真正結合起來,發揮它最大的作用。香包中的香料一般是用中藥材制成,具有保佑安康、益壽延年之效,雖然不能直接治療疾病,但是其中芳香類中草藥散發出來的氣味具有調解人的情緒、凈化環境以及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因此,可以在香包設計、繡制方案中的香料選用上更多地考慮如何與時俱進并聯系生活實際。例如,可以從香水的制作理念方面借鑒,采取問卷調查及實地采訪的方式了解大眾對香料氣味的喜好,將大眾喜歡的香料運用于香包制作中。圖案設計等方面多結合當下的時代熱點元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香包這種民俗文化的內涵和功能,讓青年一代在順應歷史潮流發展的基礎上了解傳統文化,認識到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四、結 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歷史悠久、內涵深刻,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影響力,保護與傳承工作刻不容緩。通過對慶陽香包繡制工藝相關部門的調研以及對傳承人的采訪發現,目前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期,香包民俗文化傳承效果不佳,主要體現在:宣傳力度??;重經濟化、形式化;缺乏創新,后備人才不足等方面。在慶陽香包繡制工藝保護與傳承的諸多困難面前,政府在不斷設計改進、系統規劃保護與傳承工作方案,攻克香包民俗文化產業開發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在擴大香包發展融資渠道、加強扶持力度、正確引導等方面,政府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希望在后續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引進外資,同時,協調好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采用新型大眾媒體宣傳等手段,促進香包繡制民俗文化的全面發展,做好慶陽地區香包等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霞.秦皇島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中的傳承與創新研究[J].理論觀察,2018,6(43):149-151.

[2] 李朝陽,陳亮州,王瑩,劉遠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策略研究———以甘肅慶陽香包為例[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3):90-96.

[3] 袁年興.文化的人本寓意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真性[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2(18):147-153.

[4] 郭俊寧.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品牌塑造研究[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7-11.

[5] 韓嬌嬌.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現狀調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7(17):40-41.

[6] 王楠.民俗文化的產業化發展困境———以甘肅慶陽香包刺繡為例[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20,4(25):116-119.

[7] 崔北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基于安徽省蚌埠市的實踐探索[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5,4(30):105-109.

[8] 劉婷.“后申遺”時期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研究———基于壯族“布洛陀”文化的調查[J].廣西民族研究,2013,2(30):189-195.

[9] 李宏博.略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創新保護模式[J].大眾文藝,2010,18(135):159-160.

[責任編輯:李婷]

猜你喜歡
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貴州黔東南侗族大歌傳承與發展新探
文化體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戲傳承與保護研究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關于揚州口頭文學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鄉鑼鼓樂“小咚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