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2023-06-07 14:54黃曉英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有效性小學語文

黃曉英

摘 ?要:學生學得痛苦,老師教得辛苦,而收效甚微,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是我國中小學教學的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擺在中小學教師面前迫在眉睫的研究課題。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所面臨的挑戰也更高,教師要想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就必須開展積極的課堂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诖?,文章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以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學。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將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放在突出位置。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措施積極進行改革,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還應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該教育背景下,文章結合當前教學現狀提出了以下觀點。

一、學生發展是有效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

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主要包含以下幾層含義:第一,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第二,整合、協調的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是學生進步和發展的基本內涵。第三,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通過合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學獲得的。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問題,旨在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有效教學是教師以最有效的教學,促進學生最大化的發展。

二、教師是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研究表明,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課堂文化各要素之間互動的合力將決定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教學的真諦是教學管理各個環節的有效性,而教師的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有效教學手段和有效教學評價等是直接關系學生成長的關鍵要素。為了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師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追求,使有效教學真正有效,將其有效落到實處。

新課改革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減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日漸成為教育界的改革重點目標之一,同時這一改革方向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課堂教學思想的導入,則有效改善了該問題,有教育者提出,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等來活躍課堂氣氛,是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的有效方式。

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而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然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不少教師都對自身的教學認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必須給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他們能快樂學習,跟上教學進度,這同樣是新時代語文教育過關能作者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

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對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備課中也必須時刻以新課標要求標準來完成教學任務的設計,唯有此,方可有效引導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古詩《游山西村》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制定基礎知識、技能、情感體驗、語文價值觀、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等的三維立體目標,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第一,設定知識技能目標,進一步明確學生在學習古詩詞中的重點詞語,了解作者寫作的情感和思想,設定相應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如采取朗誦導入法、分組學習法和多媒體教學法等綜合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第二,在情感體驗和語文價值觀念方面,教師應采取正確引導的方法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作者在寫作古詩詞中的情感,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及審美能力,并以此為目標,制定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教學計劃,提升教學效率,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關鍵點

師生關系是指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所發生的直接交往和聯系,而形成與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時也是最經常、最活躍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影響表現為:影響學生對教師所教課程的興趣、學習情緒、學習方法、學習效率等?!坝H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老師就相信教師講授的道理,愿意學習教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教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對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構建有效的教學活動。在我們的現實教育中,不少小學語文教師都已經采取多元化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多種方式來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四、改變學習方式是有效教學的著力點

什么是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基本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取向。學習方式較之于學習方法更為上位,二者類似戰略與戰術的關系。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忽視發現與探究的價值,從而在實踐中導致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了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學生的學習活動成了純粹被動接受和機械記憶。這種學習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單純簡單重復和機械記憶會禁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和抽象思維水平的提高,使學生沒有機會培養實踐能力和應用探究能力。積極的學習態度會帶來積極的學習效果,反之則效果不佳。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薄按罅ν七M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p>

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人們感受到在下列情況時,學生學得最好:一是當學生有興趣時,他們學得最好;二是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他們學得最好;三是當教學內容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四是當學生受到理智挑戰時,他們學得最好;五是當學生發現知識對個人發展的意義時,他們學得最好;六是當學生能夠自由地參與探索和創新史,他們學得最好;七是當學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時他們學得最好;八是當學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時,他們學得最好;九當學生能學以致用時他們學得最好;十當學生對教師充分信任和熱愛時,他們學得最好。因此,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著力點。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新課改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創新教學方式,制定教學目標,通過加強課堂教學引導和加強師生互動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鄒尚智. 有效教學經典案例評析[J]. 2009(03):15-16.

[2]朱永蘭.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 學周刊,2014(05):25-27.

[3]陳鑫. 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思考[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02):121-123.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改革有效性小學語文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