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2023-06-07 21:18王永月
啟迪與智慧·下旬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新課改

王永月

摘要:實施情感教育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語文課程內容中涵蓋了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天然優勢?;诖?,本文首先對初中語文情感教育進行概述,明晰其內涵與目標,并對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現狀進行分析;隨后對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原則與策略進行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策略

新課標強調,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發揮學科優勢,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個性,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許多教師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反思,并嘗試采取各項調整措施,以實現教學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情感教育是教師創新教學的一項關鍵措施,它有助于學生道德修養提高與優良品格的形成。

1? ?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概述

1.1情感教育的基本內涵

情感是人類的一種內心感受與態度。在教學中,情感要素能夠對學習者的認知與行為產生影響。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唯理智教育具有緊密關聯,它是一種將情感體驗滲透至教學活動當中的教學形式,并以此創設出融洽和諧的氛圍來實施情感教育。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并輔助學生提高認知。因此,情感教育強調認識與情感的融合,將情感要素融入認知過程,從而使情感與知識對學習者的成長與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情感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策略。它以和諧的教學氛圍、包含情感要素的認知過程為基礎,通過教材文本這一載體,以教師教學、學生理解的交互過程來實現情感交流。在此過程中,學習者內心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對知識也能夠有更深層次地理解。情感教育能夠使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優化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其發展健全人格與心理。

1.2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目標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生理成長與心理成熟存在不協調的特點,其心理成熟的速度往往難以跟上生理的急速發展,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及心理狀態不穩定的情況。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教師能夠將積極樂觀的情緒與態度傳遞給學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書本知識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外通過讀書會等活動滲透情感教育,增進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

2? ?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現狀分析

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課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更加關注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對情感教育的關注程度不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教師的教育觀念還未轉變過來。大部分教師能夠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但是對其人文性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關注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未能意識到調動學生情感的重要性。第二,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許多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以中考為唯一標準,未能將語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內容進行凸顯,教師將目光聚焦于如何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第三,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要求教師具備完善的語文專業知識,并對教育心理學有充分的了解,同時還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這顯然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但是當前各地區之間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的綜合素養也存在一定差異,部分教師的專業素養無法支撐情感教育的有效開展。

3?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原則

3.1主體性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有所不同,各自承擔的責任也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承擔引導責任,要把握好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方向,進行教學進度的調控,因此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個體發展的實施者,是教育活動有效開展的關鍵人員,因此學生應被視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新課標也對此進行了強調。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參與配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這對教學的效率與效果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可在教學前通過觀察、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特質、情感狀態和教育背景等進行詳細了解,并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跟進學生心理與情感的變化與發展,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的節奏與方法,保障情感教育的實施效果。

3.2滲透性原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必須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明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因此,教師應當將情感教育滲透于認知過程,使學生基于自身經驗與知識基礎,通過主動探索,將情感知識融合于自身認知結構,完善個性與人格。因此,情感教育有別于其他知識教育,教師應當遵循滲透性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將情感教育目標融入知識教育目標當中,將情感要素穿插于語文知識內容之中,通過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然而然地喚起學生的情感感悟。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重視自身的情感醞釀,通過積極向上的情緒給學生帶來正面影響,使學生以快樂昂揚的情緒接受語文教育,并產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

3.3愉悅性原則

愉悅的學習氛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能夠表現出興奮的情緒狀態,大腦的活躍度提高,接受能力提升,情感也更易受到熏陶。而情感教育需要教師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其心靈與情感形成影響,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要堅持愉悅性原則。初中生的心理與情緒本身處于容易波動、不穩定的狀態,教師應當創造合適的氛圍,使師生雙方均保持精神集中、情緒興奮,從而提高學生對教師指導的配合度,積極參與情感教育活動,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

4?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4.1深入剖析教材,提取情感元素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教師首先要加強對教材的剖析,提取其中的情感元素。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涵蓋豐富的情感教育材料,學生不僅能在教材中學到語文知識,還能受到優美文章的熏陶,接受情感的洗禮。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眾多課文涵蓋了道德、人生、愛情、社會等方面的情感教育要素,教師要在備課環節對文章進行深入剖析,并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凸顯文章中的情感元素,以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的過程當中獲得情感的陶冶,從而實現精神的升華,使學生的個性與人格逐漸健全。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變化,有意識地將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凸顯出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并產生積極、愉悅的情緒與情感,促進學生情感態度更好發展。

以愛國情感教育為例,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許多蘊含愛國情感的文章,教師應當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了解,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家國觀念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應當發揮語文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利用教材中的優美文章喚醒學生的愛國之心。如部編版七年級下冊中《黃河頌》這篇課文,它以現代詩的形式贊美了黃河與我們的民族精神,詩歌中飽含中華兒女抗日的決心與熱情,愛國激情磅礴而出。

4.2優化課堂導入,喚醒學生情感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與發展的特殊階段,心理特征也十分特殊,他們在情感理解與抒發方面有自己獨特的習慣。因此,教師必須正視初中生的具體特點,尋找與學生情感的契合點,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分調動自身情感,與教師形成情感共鳴。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要將情感教育與課堂融合到一起,促進學生心理與情感的成長。因此,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喚醒與調動,通過合適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情緒與情感,奠定課堂的情感基調。一方面,教師可通過趣味故事進行知識引入,既激發學生興趣,又點出課堂教學主題。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引出教學內容。初中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某些社會奇觀或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學內容。此外,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應用也為創新課堂導入提供了支持。教師可運用音樂、視頻、圖片等形式來引領學生走進課文,使學生以活躍的情感狀態接受課文的熏陶。

例如,在進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古詩的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提問與講述故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新課導入。首先,教師可詢問班上學生是否能夠說出以前學過哪些陸游的詩篇,并背出其中名句。許多學生能夠答出《示兒》,并背誦“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等名句。教師可運用梁啟超對陸游的評價“亙古男兒一放翁”對其進行人物形象總結。隨后,教師可以講故事的形式為學生介紹《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詩創作于何背景之下:陸游因主張抗金、反對求和而被罷官,此時已在家中閑居多年,許久不過問政治。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并奠定本堂課的愛國情感基調,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理解詩人的報國之志與憂國之心。

4.3創設教學情境,增強情感體驗

教師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境育情”,積極創設與課文思想感情相契合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促進學生情感發展。首先,教師要積極發揮對課堂的主導作用,構建協調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平等對話,在交流互動中實現心靈的碰撞。這就要求教師以充沛的情緒融入課堂教學,帶動學生的情緒,雙方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情境中。其次,教師要結合不同的課文與不同的情感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形式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教師可利用情感朗讀的形式引導學生品味語句,感受作者與作品的情感態度。最后,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立體情境,使學生在聲音與畫面的刺激下產生更加強烈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學習《鄧稼先》這篇課文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鄧稼先的寶貴精神品質,教師可提前準備好鄧稼先研究原子彈與氫彈的相關新聞片段或影視片段,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使學生結合文字與視頻深切感受其為國奉獻、犧牲小我的精神品質。在這樣的情境體驗中,學生能夠產生與課文一致的情緒與情感。教師可利用視頻情境滲透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持不懈、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品質,鼓勵學生將個人發展與國家民族發展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4.4加強實踐教學,拓展學生情感

情感教育與社會實踐具有密切聯系。語文教學不應被課堂或者教材束縛住,而應當加強社會實踐,以提升教學效果,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因此,教師應當轉變思路,積極嘗試開放式教學,努力拓展和延伸語文教學空間,讓初中生全方位地接受語文環境的熏陶。教師可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靈活地組織教學活動,以多元化的教學形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為語文教學注入新鮮活力的同時,豐富學生的個人情感。一方面,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走進自然,在自然環境中感受語文與客觀世界的聯系,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自然觀;另一方面,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文化館或博物館,讓學生在歷史文化的陶冶下實現情感發展。

例如,在以“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觀察、感受生活細節的習慣,并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積極態度與價值觀。因此,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外出踏青,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去觀察和體驗,引導學生感受春日陽光的溫暖,觀察校園中的一草一木,發現它們的特別之處。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情感教育是落實新課標要求的重要措施。語文是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學科,它本身具備較高的情感教育價值,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遵循主體性、滲透性、愉悅性等原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并通過創新課堂導入、加強情境創設、增加實踐教學等途徑提升情感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培養初中生的情感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國麗.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簡析[J].現代農村科技,2022(4):89.

[2]白巍偉.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41-43.

[3]陳興瑞.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21):152-153.

[4]武玉梅.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文學教育(上),2020(5):104-105.

猜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新課改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語文教學中疏導學生叛逆心理的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興趣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見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新課改對立德樹人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