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高校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研究

2023-06-09 21:45劉靜張楠于棋王平寧掌玄
大學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工科專業應用型高校實踐研究

劉靜 張楠 于棋 王平 寧掌玄

[摘 要]作者選擇在難度較大的工科專業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將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進行有機結合,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為例構建課程思政框架,結合案例分析,充分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在專業課教學實踐中探索完成6項課程思政培養目標、5個基本教學環節、8種課程思政實踐方法的實施,將思政元素融入其教學全過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真正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觀引領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 ;工科專業 ;課程思政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2-0018-0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如何在應用型高校工科專業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滲透于專業教學中,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觀引領的有效融合,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興衰,這是一個需要相關工作者認真思考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2-3]。

一、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就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潛移默化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各個方面[4]。本文根據山西大同大學的辦學特色,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特點開展研究,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新時代青年要遵循的“六個下功夫”[5]要求,強調國家大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是一個完整的道德體系,確保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確保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居于指導地位,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課程體系,在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相融合的基礎上推進精品課程、線上課程、線上線下混合課程的建設,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政治理論素養,與思政課程形成育人合力,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融入主流價值觀教育,實現價值觀引領、素質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四位一體的育人目標。

二、應用型高校工科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

應用型高校工科專業應當以“三全育人”模式實施為契機,對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針對不同的教學環節采用與之相適應的課程思政融入方法。下面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探索課程思政實踐具體方法與思政目標和基本教學環節的對應關系,如圖1所示:X軸為5個基本教學環節,Y軸為6項思政目標,Z軸為8種思政實踐方法。圖1中,俯視圖為教學-思政平面,代表日常教學中的5個環節可以融入的思政目標;左視圖為教學-實踐平面,代表日常教學中的5個環節可以實施的思政實踐方法;正視圖為實踐-思政平面,代表運用8種思政實踐方法可以達成的思政目標。比如,思政實踐方法“〇”投影在教學-思政平面上為“ ”,以知識聯想法為例,表明該方法可應用于課程導論和專業知識教學環節,實現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2項思政目標。

第一,科技國情法。通過將現代科技發展與我國現實國情相結合,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而且科學技術也是有國界的。例如,截止到2020年,我國的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9億千瓦,其中燃煤機組5.8億千瓦?!半p碳”目標下,必須通過提高常規發電機組的蒸汽參數來提高發電效率,這就意味著超臨界機組技術必然會成為燃煤發電技術的發展方向。如果我國600兆瓦等級的燃煤機組采用超臨界技術,供電煤耗278兆瓦,比同容量亞臨界機組的煤耗減少30克/千瓦·時,按年運行5500小時計算,1臺600兆瓦超超臨界機組可比同容量亞臨界機組節約標煤6萬噸/年,同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等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大大減少。采用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對于節約資源消耗、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萍紘榉ň褪且v解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歷程,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顯著成就,用一些具有說服力的現實案例讓學生增強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深刻理解創新是中華民族精神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關鍵,同時讓學生明白要勇于創新、樂于創新,體會到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精神。

第二,時事素材法。通過將專業相關的熱點新聞、熱點事件和專業知識相結合,加深學生對本專業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精神。例如,2020年初,中國出現新冠疫情,黨和國家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毅然決定對武漢進行封城,不拋棄不放棄,僅用5個晝夜就完成了火神山醫院的電力建設,其間鋪設電纜8000余米、遷移10千伏兩回路供電線路4次、安裝10千伏環網箱4處、總容量1.46萬千伏安的變壓器,同時對恢復供電時間不長于0.5秒的手術室、ICU等區域實施重點保護,增設UPS(不間斷電源)來提高供電質量,并為整個場地提供12組柴油發電機組作為應急備用電源,在主電源故障失電15秒內可自動啟動此備用電源。授課教師可以從專業角度為學生講解火神山醫院供電系統所采用的電網安全“N-1”準則及其供電可靠性問題,讓學生認識到這5個晝夜的奮戰充分體現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時事素材法極強的代入感有助于鼓舞學生為建設祖國、服務人民學好專業知識。

第三,對比分析法。通過對比分析法,將工程案例中所涉及的具體問題和書本中的知識點相結合,促進學生加深對抽象知識點的掌握,明確自己未來所從事行業的環境以及前行的方向。例如,教師可在供配電技術課程教學中采用對比分析法講授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史,讓學生知道我國的發電量由1949年時僅為美國的1/60發展為現在的全球第一,這是幾代電力人不懈努力的結果。同時也應看到,雖然我國在電力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很多關鍵技術仍然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不能盲目樂觀,讓學生能夠客觀地認識我國的發展水平,既要堅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又要奮起直追。

第四,知識聯想法。通過知識聯想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給學生講授專業知識的時候恰當融入人文情懷培育。在講授一些專業課程內容時可以將專業術語與人生道理相結合。比如電路課程中的功率知識點,有功功率表面上是電網傳輸能源的主角,而無功功率好像是默默無聞實際上卻扮演著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角色,以此得到啟發:人的一生不僅有“有功功率”,勤奮工作,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做貢獻;同時,人的一生有更多時候都是在積累“無功功率”,默默奉獻,做“不出彩”的工作。以這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培養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五,科學故事法。通過講述本專業的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發展史,理解標志性人物對專業重大變革的影響。例如,鐘兆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電機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電機之父”。鐘先生最早講授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概念性最強且最難理解的電機學課程,又是中國第一臺交流發電機與電動機的研制者,培養了一批批杰出的電機學、電機工程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在20世紀50年代,電機學課程中的一些概念很難懂,比如主磁通與漏磁通,但經他一講解學生往往就能豁然開朗、一清二楚。他如是說:主磁通是匝連一次、二次繞組的磁通,而漏磁通則是只匝連一個繞組的磁通。漏磁通只是自我匝連,它自私自利。我們的共產黨員要做主磁通,要聯系群眾,互相匝連,不能只顧自己不管他人。運用科學故事法就是要以講故事的方式激勵感化學生,使其能夠將個人理想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第六,圖形輔助法。采用圖形輔助法可以更好地對課程知識進行有效整理,挖掘知識點中的思政元素。比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通過梳理電機學課程相關知識涉及的思政元素,制作了圖2所示的思維導圖。實踐證明,恰當運用圖形輔助法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完成對所授課程進行直觀的整體設計,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激發聯想能力,拓展思維寬度,增強知行合一、融會貫通的能力,從而激勵學生用知識這一有力武器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第七,積極探索法。在專業綜合實習實訓環節,通過參觀學習、動手實踐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對國內外許多先進的電力設備和技術及其發展趨勢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近年來,我國電力事業尤其是特高壓技術領域有了長足的發展,截止到2019年,共建成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8項,±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11項,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掌握特高壓技術,并且成為世界首個將其應用于實際的國家,以此激勵學生投身那些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科研事業。同時還要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盡管我國在超高壓輸電領域已經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但是在電氣裝備領域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仍有很多亟待解決的被發達國家“卡脖子”的問題。這就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培養敢打也能打硬仗勝仗的新時代電氣科技人才,砥礪前行,研究并解決這些難題。

第八,引導研究法。專業生產實習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非常重要的實踐環節,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實踐環節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做到知行合一,既要了解各種電氣設備的生產過程,又要熟悉發電廠及變電站的運行、管理、維護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在開展專業生產實習過程中,指導老師深入一線,和學生同吃同住,可以以身作則,將思政教育融入實習指導工作中。例如,在參觀發電廠運行的過程中,可以以我國偏遠地區用電為例,講述截止到2015年12月23日,我國徹底解決了無電人口問題,然后將一次潮流計算作為學生撰寫實習報告的內容,讓學生意識到通電工程的巨大投資及運營成本遠遠超過在貧困地區所收取的電費,但國家仍然愿意付出巨大代價來滿足人民需要、實現村村通電,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認識到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將責任扛在肩上、落在實處,堅定“四個自信”,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奮斗。

三、結語

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思政”,更不是“為了思政而進行思政”,而是要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將理想信念教育和精神品質培育有機融入其中,以取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成效。為此,授課教師必須不斷完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的設計,找準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的融入點,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和育人方式,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并將其貫穿教學全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觀引領的有效融合,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真正讓廣大學生受益,實現學生政治覺悟、品德修養、綜合素質與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新境界。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孫建平,朱東岳,王建國.淺析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融入貫通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8.

[3] 朱廣琴.基于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教學要素及機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6):84-87.

[4]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5] 陳華棟,蘇镠镠.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設計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J].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8-20.

[責任編輯:龐丹丹]

猜你喜歡
工科專業應用型高校實踐研究
機械工程專業石油裝備方向認識實習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應用型高校商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析
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武陵山片區教授工科專業制圖課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議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地方院校工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與新的解決模式
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
高校工科青年教師備好第一堂課的一些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