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格檢查微視頻在診斷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2023-06-12 11:39柯紅紅李金軼蔣智淵雷榮娥唐海娟
微創醫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體格檢查查體胸部

柯紅紅 李金軼 蔣智淵 雷榮娥 唐海娟

(1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南寧市 530021;2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桂林市 541001)

隨著社會和醫學發展,在“大健康”理念的背景下,國家和社會對醫生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能力要求,不僅僅是培養能治療某些疾病的醫生,而且應把醫生培養成為一名傾聽者、觀察者和交談者。隨著醫學發展趨勢及其對醫生能力的要求,教學也從“知識傳授為主”轉變為“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1]。診斷學作為橋梁課程,密切聯系醫學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醫學生臨床思維、技能與人文實踐能力。體格檢查是指醫生運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簡單工具,客觀評價人體狀況的一系列基本方法,是臨床最基本最主要的診斷手段,也是診斷學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然而隨著醫學檢查技術的現代化,許多臨床醫生“輕體檢,重輔檢”,以輔助檢查代替體格檢查,忽視體格檢查在疾病診斷中的重要作用,由此也帶來了醫學生不重視體格檢查實訓課、課堂參與度低、查體技能不達標等問題[2]。為提高體格檢查的教學效果 ,我們進行了體格檢查微視頻在診斷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初探?,F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2~7月在廣西醫科大學進行教學的兩個教學班進行研究。對照組為2019級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班的學生55名,其中男27名、女28名,入組理論考試成績(81.32±7.25)分;研究組為2019級臨床醫學教改班的學生52名,其中男31名、女21名,入組理論考試成績(80.40±7.65)分。兩組學生的課程教學大綱、線下課堂授課教師、見習授課教師、教學進度、教學設備均一致。實施教學前對所有學生進行知情告知。兩組學生的性別、入組理論考試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法,即學生課前預習—教師理論授課—教師見習授課和實訓指導—學生課后練習和考核。胸部、心臟、腹部理論課程共20學時,見習課程共18學時。

1.2.2 研究組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即學生課前預習—中國大學慕課理論課程+教師理論授課—教師見習授課和實訓指導—體格檢查微視頻學習—學生課后練習和考核。胸部、心臟、腹部理論課程共20學時(其中線上10學時、線下10學時),見習課程共18學時。(1)理論課程設計優化:線上課程通過中國大學慕課平臺進行,對照組和研究組的線下課程均經過課程優化設計,結合國家對新醫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要求,努力向“金課”標準靠近,我們對理論課程內容進行了重組,更加突出重點和難點講解。例如,心臟檢查章節,在理論授課過程中,講解心臟查體基本內容后,側重學生對循環系統主要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思維形成,改變以往病因、臨床表現、診斷依據、診斷依次進行的講授順序,還原臨床真實接診患者的情景,首先通過微視頻建立主觀印象,然后以典型病例展示,以“主訴+現病史”對應“病因+臨床表現”,推出初步診斷,再引導學生從“主訴+現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分析、歸納診斷依據和進行鑒別診斷,最后得出診斷。整個教學過程緊密圍繞醫學人文展開,注重通過課件文字內容和微視頻內容,運用比較手法和引導方式,讓學生通過反思性實踐,使人文熏陶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使臨床思維、技能和人文同步內化。(2)見習課程設計優化: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講解體格檢查要點和進行體格檢查示范操作,研究組學生在課后根據體格檢查微視頻進行學習和練習。兩組學生均給予相同課后時間,錄制各部分查體微視頻,由各組授課老師根據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1.3 觀察指標

1.3.1 成績考核 課程結束后進行考核,比較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包括理論考試成績和體格檢查實踐成績??荚噧热莘譃樾夭坎轶w、心臟查體、腹部查體和全身查體,總分均為100分,參照執業醫師考試評分細則制訂考核評分標準。

1.3.2 問卷調查 制訂教學效果評價表,通過問卷星發送至學生手機端進行調查,并統計分析調查結果。結合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易錯點以及教學大綱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問卷設計,問卷的調查項目內容包括如下問題。(1)對胸部查體、心臟查體及腹部查體的興趣程度:0~20%、21%~40%、41%~60%、61%~80%、81%~100%。(2)認為胸部查體的最難點在:視診、觸診、叩診、聽診;認為心臟查體的最難點在: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外周血管檢查;認為腹部查體的最難點在:視診、淺部觸診、深部觸診、叩診、聽診。記錄并比較兩組學生認為胸部叩診、聽診,心臟叩診、聽診及外周血管檢查,腹部深部觸診、叩診、聽診為查體最難點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理論考試成績比較 研究組胸部查體、心臟查體、腹部查體和全身查體的理論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實踐考試成績比較 研究組胸部查體、心臟查體、腹部查體和全身查體的實踐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實踐考試成績比較 (x±s,分)

2.3 學習興趣程度比較 胸部查體、心臟查體、腹部查體中,兩組學生的學習興趣在60%以上的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學習興趣在60%以上的比率比較 [n(%)]

2.4 學習難點比較 兩組學生均認為查體的最難點在胸部叩診、聽診,心臟叩診、聽診及外周血管檢查,腹部深部觸診、叩診、聽診,兩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學生認為的查體最難點情況比較 [n(%)]

3 討 論

3.1 基于微視頻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隨著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基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新教學模式開始不斷涌現。越來越多學者也開始認識到不同教學模式均存在各自的優缺點,單一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醫學教育的要求,于是開始探索將不同教育模式相結合,取長補短,建立混合教學模式[3-4]。微課又名微課程,由美國教學設計師Penrose于2008年首創,是指通過微視頻解釋一個或幾個知識點的短小課程,具有靶向性、時程短、開放性、靈活性、直觀性及個體化等優點。微課作為網上教學資源,在成為支持多種新型學習方式重要工具的同時,也是學生課外學習和臨床醫生終身學習的良好資源[5]。

診斷學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以內容繁多、知識點瑣碎、理論到實踐過程難度大、實訓課堂練習時間不足著稱,是醫學生公認的難學的專業課之一。學生往往容易出現“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現象[6],但其作為一門銜接課程,地位和作用均無可替代。我們的學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對于胸部、心臟、腹部體格檢查的學習興趣濃厚,說明學生的求知欲強烈,從知識的認知層面和角度而言是個良好的開始,學習出發點良好;而且學生對于這三大系統的體格檢查重點和難點的選擇與教學實際中的重點難點高度一致,說明學生在課前對課程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并結合自身實際做出了思考,有利于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學習。雖然研究組學生認為胸部、心臟、腹部體格檢查的最難點與對照組一致,但是研究組學生認為的最難點的比率均稍低于對照組,其原因主要是微視頻教學融合了形象的叩診動作和典型的聽診語音效果,可以讓學生們重復練習叩診的手法和加強聽診的記憶。此外,針對技能操作培訓的方式,學生更傾向于“實操+點評”的經典模式,可是在目前醫學生數量多、教師配比少、課時不斷壓縮的大前提下,讓每位學生都能以實操+點評的模式進行培訓,需要借助微視頻的模式進行,否則若是在實訓課堂對初學者直接以這個模式進行點評,實訓課時會嚴重超支。

對于考核成績,經過微視頻課后學習的學生,其全身查體、胸部查體、心臟查體和腹部查體的考核成績均較對照組有顯著提高,提示體格檢查微視頻對學生的操作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而且學生在有規范指引的前提下開展練習,會激發其進行練習的積極性以及增強練習的信心,達到更好的練習效果。因此對微視頻的制作要有較高的要求,除了示范引導作用,還應該告知易錯點范疇,讓學生盡量規避錯誤手法和習慣;而且應該條理清晰、脈絡簡單,既適合初學者練習,也適合熟悉者溫習。同時考慮到微視頻是視覺效應,缺乏真正的觸診,為彌補這一不足,視頻中應盡可能引入二維解剖定位,有條件者可引入三維立體空間,讓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于大腦內構建虛擬查體過程。

3.2 基于微視頻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改進 盡管基于微視頻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體格檢查技能有所幫助,也能更好地優化線下課程結構,但也有其不足之處。首先,我們目前進行的探索,授課對象人數僅是少數,當所有學生都按照這個模式進行學習時,從師資力量而言是相對不足的;其次,錄制的微視頻只是部分體格檢查項目,當學生學習多個微視頻時,會增加總耗時,在學生其他課業負擔沒有減輕的前提下,可能會出現有學習資源而無法被有效利用的情形。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可能需要進一步優化整體教學設計:(1)對微視頻的制作要求應定位在“微金課”,做到更精準地解決教學重難點,而不是泛泛地把線下操作進行錄制;(2)根據微視頻短小精悍的特點,可以在見習課上統一學習,學生知道操作重難點和易錯點之后,能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在學習效果評價方面,可以增設學生自評環節,學生通過參照評分細則和微視頻的示范操作,提高學習的精準度,降低錯誤率和學習的耗時成本,也是一個反思性實踐過程,有助于知識、實踐和人文技能的內化。經過學生自評環節后再錄制上交的微視頻質量理論上應該更高,大規模的微視頻點評的教師投入壓力相對較小。

綜上所述,基于體格檢查微視頻在診斷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知識、實踐、人文技能的內化,也對教師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未來的進一步探索中,應著重對教學效果評價過程的優化,以期為診斷學體格檢查提供一套比較實用的示范、操作、實踐、反饋、再改進的教學模式,為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

猜你喜歡
體格檢查查體胸部
2022年山西省對口升學考生體格檢查表
2021年山西省對口升學考生體格檢查表
胸部腫瘤放療后椎體對99Tcm-MDP的攝取表現及分析
健康查體中以人為本服務的應用
健康查體中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專升本考生體格檢查表
論健康查體中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017年山西省普通高校專升本考生體格檢查表
人體胸部
胸部Castleman病1例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