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影像學特征在生長型BI-RADS 3類乳腺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2023-06-14 08:36陳澤莉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23年3期
關鍵詞:放射學乳腺升級

肖 偉,陳澤莉,萬 山,謝 滔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資陽醫院/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1腫瘤科,2影像科,四川 資陽641300

臨床上乳腺病變多見于乳腺腫瘤與增生,乳腺腫瘤分為良性與惡性,兩者預后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其中惡性病變是乳腺癌的表現形式之一[1]。BI-RADS分級標準是臨床評估乳腺病變的重要參考標準[2]。BI-RADS 4類及以上病變可以進行手術或者穿刺活檢后獲得病理組織以進一步確診,而BI-RADS 3類病變不確定性導致其處理存在一定難度[3]。臨床醫師認為,BI-RADS 3類病變可以依據病灶直徑以及隨訪結果評估患者病情并制定后期處理方案[4]。乳腺超聲由于低成本以及檢查方便快捷優勢已成為乳腺病變篩查及隨訪檢查的首選方式,在評估乳腺良惡性病變上發揮重要作用[5]。但超聲檢查特異性較低,容易出現誤診情況。MRI具有多參數、軟組織分辨率優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特點,其用于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有一定價值[6],但是其測定放射學特征與乳腺超聲隨訪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之間關系尚需要大量研究予以證實。本研究采集接受乳腺超聲隨訪的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患者臨床資料,對其MRI放射學特征進行分析,以指導其后此類患者的診斷評估及處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11月~2022年6月本院隨訪115例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超聲檢查發現乳腺異常,臨床診斷為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首次確診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距末次隨訪時間間隔時長≥6月,且超聲檢查結果能滿足研究要求;MRI檢查時間與末次超聲隨訪間隔時長<2周,且MRI檢查結果能滿足研究要求;有明確穿刺活檢或者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完成最終影像學檢查前接受對癥治療;影像學檢查圖像資料不佳,影響最終分析結果;胸廓畸形或者乳房畸形者;乳房植入假體者;隨訪期失訪者。115例患者的年齡為24~74(52.38±10.29)歲,病灶直徑0.6~12.3(2.76±0.53)cm,隨訪間隔時間6~15(10.23±2.09)月。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的倫理學標準。

1.2 方法

1.2.1 超聲檢查 采用E10型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探頭頻率為5~12 MHz,靜息狀態下,患者需要在臥位情況下將雙側乳腺以及腋窩暴露,進行乳腺常規掃描,選擇乳頭為中心,以放射狀依次稍微重疊地掃描,仔細觀察乳腺質地,依據病灶直徑、病灶形狀、走形、后方衰減、邊界、內部回聲等判斷BI-RADS分類升級、降級或者穩定。

1.2.2 MRI檢查 Avanto 1.5T磁共振掃描儀(Siemens)掃描選擇4通道到乳腺,以仰臥位狀態掃描,掃描序列:軸位短TI反轉恢復T2加權成像序列:重復時間、視野、回波時間、層厚、反轉時間、矩陣分別為5600 ms、340 mm×340 mm、59 ms、4 mm、170 ms、320×320;軸位擴散加權成像采用3個方向施加擴散梯度的EPI序列:重復時間、視野、回波時間、層厚、帶寬、反轉時間、矩陣、平均次數分別為8800 ms、340 mm×170 mm、109 ms、4 mm、1628 Hz/pixel、190 ms、192×192、2次,b值包括50、500、800 s/mm2,動態增強抑脂3D小角度快速激發梯度回波T1加權成像軸位掃描重復時間、視野、回波時間、層厚、矩陣分別為4.33 ms、340 mm×340 mm、1.32 ms、1 mm、448×322。造影劑注射前需要掃描1次,注射后需要掃描6次。濃度為0.2 mL/kg釓噴酸葡胺造影劑需要以2 ml/s的速度由高壓注射器注入。掃描獲得數據需要上傳至Siemens Syngo工作站,由2位影像科醫師以雙盲方式完成閱片以及圖像分析,分析內容主要包含腫塊形狀、內部強化、邊界、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C)、強化程度等,同時依據動態增強掃描結果劃定感興趣區,測定表觀擴散系數(ADC)值。

1.3 觀察指標

分析乳腺超聲隨訪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變化情況,乳腺超聲隨訪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變化與MRI檢查放射學表現相關性,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變化影響因素,內部強化、TIC曲線、ADC值對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變化預測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的采用多元Logistic 回歸分析,預測價值采用ROC曲線予以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長型BI-RADS 3類乳腺病變患者的乳腺超聲隨訪分析

115例患者經超聲隨訪,BI-RADS 1類、2類、3類、4類、5類分別有14例、32例、41例、26例與2例,將BIRADS 1~3類歸為降級或穩定組,將BI-RADS 4~5類歸為升級組,降級或穩定組、升級組分別為87例、28例。

2.2 生長型BI-RADS 3類乳腺病變升級與MRI檢查放射學表現的單因素分析

降級或穩定組與升級組患者形態、邊界、內部強化、TIC曲線、ADC值等MIR放射學表現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乳腺纖維腺體構成與乳腺實質背景強化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圖1~2)。

圖1 生長型BI-RADS 3 類乳腺病變隨訪穩定患者病例Fig.1 Follow-up images of a patient with stable growing BIRADS class 3 breast lesions.The patient was a 51-year-old female with left breast mass of growing BI-RADS class 3.A: MRI showed clear boundary.B: TIC was type III,Follow-up diagnosis showed the condition was stable and the lesion was still BI-RADS class 3.

圖2 生長型BI-RADS 3 類乳腺病變隨訪升級患者Fig.2 Follow-up images of patients with upgraded growing BI-RADS class 3 breast lesions.The patient was a 42-year-old female with left breast mass of growing BI-RADS class 3.A: MRI showed irregular boundary;B: TIC was type III.Follow-up diagnosis showed upgrading to BI-RADS class 4.Later,the patient was confirmed as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表1 生長型BI-RADS 3類乳腺病變升級與MRI檢查放射學表現的關系Tab.1 Relationship between upgrading of growing BI-RADS class 3 breast lesions and MRI findings[n(%)]

2.3 生長型BI-RADS 3類乳腺病變升級與MRI檢查放射學表現的多因素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指標作為自變量,以患者BI-RADS 3類病變變化(BI-RADS 3類病變降級或穩定、升級)為應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內部強化、TIC曲線、ADC值是生長型BI-RADS 3類乳腺病變升級的影響因素(P<0.05,表2)。

表2 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變化影響因素分析Tab.2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dition changes of growing BI-RADS class 3 lesions

2.4 內部強化、TIC曲線、ADC值對生長型BI-RADS3類乳腺病變升級的預測價值分析

ROC曲線顯示,內部強化、TIC曲線、ADC值用于預測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變化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669、0.582、0.844(P<0.05,表3、圖3)。

圖3 內部強化、TIC曲線、ADC值對生長型BI-RADS 3類乳腺病變升級的預測價值分析Fig.3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internal enhancement,TIC and ADC value for upgrading of growing BI-RADS class 3 breast lesions.

表3 內部強化、TIC曲線、ADC值對生長型BI-RADS 3類乳腺病變升級的預測價值分析Tab.3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internal enhancement,TIC and ADC value for upgrading of growing BI-RADS class 3 breast lesions

3 討論

對生長型BI-RADS 3類患者進行定期隨訪,依據檢查結果分析病灶是否發展,進而評價病灶是否出現惡變,對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7]。超聲是乳腺檢查常用影像學技術之一,不僅可用于患者病情診斷,還是乳腺病變隨訪檢查主要檢查方式[8-9]。本研究中115例患者中采用乳腺超聲進行隨訪,87例患者分類仍保持在BI-RADS 3類或下降至BI-RADS 3類以下,而28例患者BI-RADS分類上升至4類、5類,顯示為患者病情升級。既往研究[10]顯示99例患者中有96例進行了2次超聲檢查,隨訪6月時,BI-RADS 3類病變中惡性腫瘤發生率為1.0%(95%CI:0.1%~7.1%),30 月時為2.2%(95%CI:0.6%~8.6%),顯示術前乳腺癌患者隨訪監測BI-RADS 3類病變變化,有助于及時發現惡性病變。超聲隨訪評估生長型BI-RADS 3類乳腺病變可以有效發現患者病情變化[11],但隨訪時間長,部分出現病情升級的患者甚至需接受為期2~3年的隨訪,或依靠活檢明確可疑病灶性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許多不必要的活檢。

乳腺MRI可依據形態學以及血流學特征及時發現乳腺病變惡性進展[12]。本研究結果顯示,內部不均勻強化以及環形強化是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變化影響因素,認為BI-RADS 4類及以上病變多為惡性腫瘤,病灶外圍血管血流相對豐富,而病灶中心位置血管血流供應差,較易出現囊變以及壞死,因此增強掃多顯示為不均勻強化以及環形強化[13]。研究顯示,由于病灶中心壞死,微血管因此聚集于病灶邊界,病灶中心位置壞死發生主要與病灶血流灌注不足,這一變化誘使其中央組織壞死,邊界血供豐富腫瘤細胞大量增殖,因此導致BIRADS 4類及以上病變強化多為環形強化[14]。TIC曲線可以顯示腫瘤血管灌注情況,惡性病變新生血管密度高,其基底膜不完整,因此通透性相對較高,注入對比劑后迅速強化且廓清,而良性病變血管多為反應性增生,血管基底膜完整,通透性變化不大[15]。本研究顯示,流出型、平臺型TIC曲線是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變化影響因素,分析認為BI-RADS 4類及以上病變為血供豐富病變,血管密度增加,灌注量增多,通透性增加,血管回收、排出對比劑速度快,因此對比劑強化變化顯示為快進快出型,因此多為流出型[16]。ADC值反映了病灶細胞通透性、密度以及灌注情況[17]。本研究結果顯示,ADC值是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變化影響因素,生長型BI-RADS 3類病變升級后,病變細胞增殖迅速,細胞排列緊密,組織之間液壓力增加,導致水分子在其內運動受到限制[18-19],因此ADC值較低。ADC值變化與乳腺病變分級相關,評估患者ADC值可避免一部分不必要的活檢[20]。

綜上,MRI掃描獲得內部強化、TIC曲線以及ADC值等放射學表現與超聲隨訪評估乳腺BI-RADS 3類病變升級、降級或者穩定等病情變化關系密切,MRI可以有效反映乳腺BI-RADS 3類病變升級,用于評估患者病情有一定價值。

猜你喜歡
放射學乳腺升級
《放射學實踐》入選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庫
小投入,大升級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介入放射學雜志》投稿須知
《介入放射學雜志》投稿須知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體檢查出乳腺增生或結節,該怎么辦
回暖與升級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辦?
容易誤診的高回聲型乳腺病變
PBL教學在住院醫師介入放射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