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探析

2023-06-20 17:57牛方鵬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18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策略鄉村振興

牛方鵬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戰略支撐,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業經濟應朝著數字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個方面入手,做好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推進各項政策、各項措施有序落實,共同提升農業經濟發展質量。對此,文章從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出發,分析了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的障礙,進而針對這些障礙性因素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促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業經濟的現代化水平,進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落實。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指出“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既是推進“三農”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時期黨和國家在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戰略部署。2020年底,我國實現全面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受到更多關注,且多地政府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舊在農村,應當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積極推動城鄉之間各類要素流通,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的全面振興,通過技術、金融、制度、產業等方面的措施助力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必須明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農業經濟發展期間存在的障礙性因素,進而結合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多方主體協同發力,助力農業經濟轉型升級。

二、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發展意義

(一)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助力農業結構轉型升級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在過去農業經濟發展期間,我國大多數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具體表現為農業產業鏈短,農產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農業結構類型單一,未能實現多元結構耦合發展。對此,有必要推進農業經濟發展,提升農業發展質量,一方面推進農產品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推進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鄉村文旅產業等多元產業耦合發展,提升農業經濟抗風險能力,使我國農業經濟更大更強,進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農業經濟領域的支撐。

(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助力美麗新農村建設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較為明顯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如濫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過量使用農藥導致田間益蟲死亡,而且化肥、農藥通過生物富集效應會進入人體,危害身體健康。與之相對的,鄉村振興將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聯系起來,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綠色性、安全性,有效降低農藥、化肥用量。同時,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既有助于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也有助于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打造宜業宜居的美麗新農村,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三)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助力農民致富增收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產業結構下,農民主要通過種植、養殖或外出務工獲得收入,一方面,種植、養殖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導致農民收入不穩定,另一方面,外出務工造成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增加,加劇農村社會問題。對此,以產業振興為切入點推進農業經濟發展,有助于推動農業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如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鄉村文化產業,幫助農民通過文旅產業增加收入,實現致富增收。農民富裕,其消費能力大大提升,能夠有效帶動國內經濟發展,促進國內大循環,邁向共同富裕。此外,農民可以通過多元渠道增加收入,不必外出打工,可以優化農村家庭結構。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困境

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可分為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個方面的振興,這五個方面密切聯系,耦合發展,共同推進農村建設和農業發展,基于此,本文從這五個角度出發,分析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障礙。

(一)產業振興困境

從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大多數地區的農業產業鏈短、農產品加工程度低、農產品附加值低、農業利潤低,導致農民很難通過種植業、養殖業增收致富。與此同時,在農業生產期間,大多數農民多為一家一戶單干的生產勞作模式,在農產品銷售方面處于劣勢,未能主動掌握議價權,一方面導致中間商存在惡意壓價的情況,另一方面導致不同農戶為了盡快銷售農產品而低價競爭,反而進一步喪失了議價權。此外,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單一,農民收入渠道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遭遇自然災害,將導致農民血本無歸,出現農民返貧的情況。

產業振興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礎設施,以此延長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鏈,例如,在紅薯主產區,延長紅薯產品加工鏈,需要建設紅薯粉條加工廠,置辦粉條加工設備,或者引進紅薯干蒸制、烘干設備。然而,建設廠房、引進設備需要大量的資金,但農民一家一戶的生產勞作模式缺乏原始資金,無法實現產業振興。

(二)人才振興困境

在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農村地區依舊是人才流出地,許多農村地區走出來的大學生在畢業以后選擇留在城市,很少選擇回到農村投身于家鄉建設。同時,從青壯年勞動力流動現狀來看,部分農村地區依舊存在青壯年勞動力流出的情況。青年大學生及青壯年勞動力流出導致農業經濟發展面對人才振興困境,缺乏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和勞動力,僅憑青少年和農村老人,勢必導致農業經濟發展受阻。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因素:第一,農村地區產業結構無法承載青年大學生和青壯年勞動力,例如,部分大學生外出求學期間學習市場營銷專業,而農村地區的農產品銷售形式相對原始,學生回鄉以后無用武之地。第二,農村地區待遇和條件相對較差,無法吸引人才,無法留住人才,導致人才流動性較高。

此外,人才與技術是相伴相生的,優秀人才會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而農業經濟發展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這也導致先進的農業技術、生產技術、生產設備并未投入到農業生產實踐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文化振興困境

從文化振興的角度來看,農民文化水平低、缺乏專業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相關知識是導致農業經濟發展效益不足的重要因素。例如,部分農民缺乏專業的農業理論和生產知識,人為地增加化肥用量,超出了化肥的合理用量,不但增加農業種植成本,沒有增加農業產量,反而導致土壤板結,導致來年產量受到影響。與此同時,農民缺乏接受學習、培訓的機會,大多數農村缺乏相應的農業文化機構,未能向農民普及專業的農業知識,農民不了解最新的農業資訊和農業生產技術,未能利用文化知識輔助農業生產實踐。此外,缺乏優秀人才也導致農業經濟發展面臨文化振興困境,而產業環境不佳則是導致人才振興困境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戰略中五個方面的振興是密切聯系,相互耦合的,任何一方面存在短板,都會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和農業經濟發展效益。

(四)生態振興困境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經濟發展效益產生重要影響。在現階段的鄉村振興戰略下,生態振興也面臨困境,例如,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民居住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在農業生產方面,不少農民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破壞農田生態結構,導致農田內的有益生物、有益菌群大大減少,降低農業生產效益,影響農作物產量。在村民生活方面,部分農民缺乏生態環保意識,隨意丟棄生活垃圾、排放生活污水,污染土地、河流,例如,部分農民隨意丟棄塑料袋、電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尤其是電池這類電子垃圾,會直接破壞土壤環境,土地無法種植農作物,降低農業經濟發展效益。

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部分村民缺乏生態環保意識,沒有將生態環保意識與農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導致在農業生產期間出現隨意破壞土地、隨意丟棄垃圾的情況,與此同時,部分村民缺乏垃圾分類觀念,未能將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這也是導致生態振興受阻的重要因素;第二,部分農村地區垃圾處理設施不健全、不完善,并未形成完善的垃圾收集處理機制,造成農業生產垃圾、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影響農村地區生態文明建設,阻礙農業經濟發展。

(五)組織振興困境

組織振興的重點在于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在組織振興方面,不同地區的農村紛紛推進基層黨建,但不同地區的農村黨建工作進度不一,部分地區進度較快、黨建成果突出,當地村民在村委的領導下積極參與農業生產實踐,發展集體經濟,取得較好的效果。然而,另有部分農村在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進度緩慢,村委無法調動村民力量開展農業生產,無法產生規模效益,農業生產的單位成本較高,經濟發展效益降低,未能助力農民實現致富增收。究其原因,當地村委并未做好農民的思想工作,并未組織村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導致農民更傾向于單干的生產勞作模式。此外,由于基層黨組織建設不足,村委并未針對本村農業經濟發展進行明確規劃,缺乏相應的頂層設計,未能結合村內情況給出清晰的發展思路和明確的發展目標,而這也導致農業產業發展質量不高。

四、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結合上文的分析,不難發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個方面的振興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鄉村振興戰略,任何一方面振興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其他四個方面的振興受到影響,最終影響到農業經濟發展效益。對此,為了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且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從鄉村振興的五個方面入手,積極采取措施,推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落實。本文結合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漢林鎮、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黃樓鎮等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案例展開分析。

(一)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落實產業振興

針對農村地區產業鏈短、農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地方政府應當聯系村委,積極推進當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方面,建設農產品加工廠,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另一方面,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結合鄉村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豐富產業結構,并推進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實現經濟與文化充分交融。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期間,鄉鎮政府和村委應當發揮關鍵作用,組織農民形成價格聯盟,提升農產品議價權,為農民爭取更多權益。

針對部分農村地區缺乏原始資金的問題,地方政府聯合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相應的金融政策,實現金融惠農,幫助農民及當地村委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使其有更多的資金進行農業生產,推進農產品加工廠建設,引進農產品加工設備,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農業種植機械。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入具有豐富資金、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大企業,助力本地農村地區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這一方面,潮州市潮安區政府針對招商引資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積極引進具有資金優勢和管理經驗的旅游企業、文化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在當地單叢茶文化系統開發期間,打造集茶葉種植加工、休閑旅游、生態觀光、文化娛樂與科普研學于一體的產業結構,實現農業、文旅產業和教育產業的深度耦合,有效提升了鳳凰鎮的農業發展效益,使當地茶農可以通過多途徑增收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產業振興方面,潮安區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鑒:其一,潮安區政府堅持以保護性開發為前提,并立足本地單叢茶文化系統資源,積極推進茶文化開發,實現農業與旅游產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不同產業形態實現耦合;其二,潮安區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利用大企業、先進企業在資金、經驗和管理方面的優勢,助力本地區農業資源開發,有效提升農業資源開發效益和農業經濟發展效益。

(二)做好人才“引育用留”,落實人才振興

人才振興困境不僅導致農業經濟發展受阻,而且導致農村地區出現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對此,應當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并在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期間培育人才、發揮人才的價值,留住人才。結合上文分析原因,地方政府和當地村委應當從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積極推進本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尤其是在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前提下,加快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升級步伐,使本地產業結構可以承載青年大學生與青壯年勞動力。例如,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以進行電商創業,再如,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回鄉就業。第二,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優秀人才進入農村地區,并采取相應措施提升人才待遇,留住人才,并給予人才一定的資源,確保人才能夠在鄉村的舞臺上發光發熱,能夠積極投身于鄉村振興,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撐。第三,做好以才育才,在引進優秀人才的同時,應當培育本鄉本土的農業生產人才,例如,組織農民向農業技術人才進行學習,掌握農業生產知識,使本村農民也能成為農業生產領域的人才。

(三)組織農民學習農業知識,落實文化振興

前文提及,過去的農業生產效益低下,其重要原因便是農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不懂科學生產、規范生產,在生產期間存在濫用化肥、農藥的情況。對此,應當積極推進文化振興,制定相應措施,組織農民參加集體培訓,確保農民及時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利用農業資訊、農業科技輔助生產。在這一方面,濰坊市青州市黃樓鎮加大農村學習基地建設,黃樓鎮以花卉種植聞名,在此基礎上,黃樓鎮政府組織當地農民學習花卉種植技術,并邀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培訓,明確花卉種植的各項細節,有效提升了花卉成活率。在2020年,全國范圍內出現大面積寒潮,不少地區花卉種植產業損失嚴重,但在專業的種植技術指導下,當地農民紛紛采取大棚育苗,并運用不同采暖措施應對寒潮,在鄉鎮政府、村委、技術人員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黃樓鎮花卉種植產業損失大大降低。與此同時,黃樓鎮是青州市下轄鄉鎮,而青州作為古九州之一,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黃樓鎮政府與上級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協作,積極開發本地傳統文化資源,打造集花卉種植、花卉銷售、花卉旅游、文化旅游于一體的花卉產業。

(四)構建綠色農業生產模式,落實生態振興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與農業經濟發展效益產生直接影響,地方政府應當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整合本地資源,構建綠色農業生產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既要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也要為農民提供宜業宜居的生態環境。例如,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漢林鎮在綠色農業生產領域取得了積極效果,漢林鎮政府結合本地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打造“花椒+蔬菜”、“花椒+辣椒”農業產業綜合示范園,在花椒種植期間,控制農藥使用頻率,并盡量采取毒性小、用量少的農藥產品,堅持施用農家肥,有效保護示范園區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在綠色農業生產期間,漢林鎮政府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傳播綠色發展理念,按照不同村莊的人口數量設置不同規模的垃圾回收與處理場所,每日收集村內垃圾,并積極開展垃圾分類教育,確??苫厥绽?、廚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類處理,其中,可回收垃圾做好回收利用,廚余垃圾漚肥發電,殘渣作為肥料施入花椒示范園,有毒有害垃圾進行集中處理。

不難發現,漢林鎮政府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對村民展開思想教育,使全鎮村民樹立綠色理念、環保理念,能夠主動進行垃圾分類,做好生活垃圾的回收處理,同時積極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為垃圾回收提供硬件保障。此外,漢林鎮在堅持綠色發展的基礎上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花椒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有效提升了花椒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是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典型代表。

(五)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實推進組織振興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期間,需要發揮組織振興的關鍵作用,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鄉鎮黨委對村委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村委根據指示落實各項黨建措施,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使黨員干部和群眾主動圍繞在基層黨組織周圍,參與農業生產活動。與此同時,村委應當結合鄉鎮農業生產規劃明確本村農業經濟發展思路與具體的發展目標,積極協調村民利益,達成共識,引導村民構建利益共同體,共同參與到農業生產實踐中,提升農業經濟發展質量。村委應當針對本村農業經濟發展需求、發展條件及發展目標完善頂層設計,通過股份合作社、合作社等集體經濟形式將農民集中起來,轉變農業生產勞作模式,提升土地資源使用效益,推進集中經營和規?;a,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規模效益,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

五、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在新時期、新的發展形勢下作出的重要決策,對農業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致富以及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在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本文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個角度出發,分析了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進而結合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黃樓鎮、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漢林鎮的農業經濟發展案例展開探討,具體而言,應當延長農業產業鏈,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產業振興,做好人才引進,實現人才“引育用留”,落實人才振興,組織農民參與培訓學習,打造新型職業農民,助力文化振興,構建綠色農業生產模式,推進生態振興,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好組織振興,推進五個振興深度耦合,共同助力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霞.鄉村振興戰略下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探究[J].畜禽業,2022,33(03):28-30.

[2]高宏,張秀宏.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業經濟發展策略研究[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03):124-126.

[3]曹玉霞.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探析[J].山西農經,2021(20):54-56.

[4]吳常林.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探析[J].新農業,2021(14):52-53.

[5]何元元.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電商發展的策略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0(09):145-146.

(作者單位:鄒平市明集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發展策略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