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貶謫詩詞抒情手法的比較閱讀

2023-06-23 10:32代聰
作文周刊(教師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下闋念奴嬌懷古

代聰

新高考、新課改背景下,各學科的分數不變,但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強調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語文學科方面,要求學生在完成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基礎上,還要實現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提高與創造,文化的傳承和理解。因此,在新高考、新課改的背景之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其中,將多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較閱讀成為應對這一變化的有效手段。本文將以《桂枝香·金陵懷古》《念奴嬌·過洞庭》為例,賞析貶謫詩詞的抒情方式,簡要探討比較閱讀的基本步驟。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兩首詞的內容: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

一、知人論世,“做背調”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人生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他所主持的政治變法,史稱“熙寧變法”,時間自熙寧二年至元豐八年。他在主持變法期間,因為守舊派的反對,熙寧七年被罷相,一年后再次被皇帝啟用,之后又被罷相退居江寧?!豆鹬ο恪そ鹆陸压拧芬辉~據后人推測,最有可能是王安石在出任江寧知府時所作。熙寧九年,王安石再次被罷相出知江寧府,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出知江寧府,此時的他在國家凋敝幽亡之際被罷相,屈居江陵,登金陵故都,寫其所見,表達對金陵美景的贊美,雜以歷史興亡的喟嘆,暗含對當時朝政的擔憂。

張孝祥,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張孝祥是南宋豪放詞派的奠基人之一,過渡于蘇東坡和辛棄疾之間,承襲蘇東坡豪放之詞的衣缽,更影響辛棄疾至深?!赌钆珛伞み^洞庭》即為他的代表作,是他于宋神宗乾道二年因受政敵殘害被免職,從桂林北歸,途經洞庭湖時即景生情所作。此詞寫出了洞庭之景——青草湖湖面碧空千里,一葉小舟泛于湖上,月光灑下一片澄澈晶瑩,表達了詞人精神境界之“剔透”。

二、精讀詩歌,“明含義”

《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上闋寫金陵之景,詞題即告知觀景之地在金陵,詞首一句“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點明了所處的觀景之地為高處,時間為肅爽的秋季,寫澄江如白練、連成一片的翠綠山峰、飄動的船帆、迎風的酒旗、彩色的船只、飛歇的白鷺,最后一句“畫圖難足”道出了詞人對這美景的迷醉。下闋開頭一句“念往昔”由景入情寫回憶,并借典故“門外樓頭”道出亡國悲恨,一句“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寫出了自己對此的看法:千百年來,人們登高只言前朝舊事之悲慘,卻從不思索悲劇如何發生,頗有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之意,最后借“后庭遺曲”結束,更顯其意。

《念奴嬌·過洞庭》一詞,上闋首句即點明寫景之地、之時,接著一句“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寫無風夜色下的洞庭青草湖湖水無波,如玉如瓊,湖水如鑒,載一葉扁舟,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月夜泛舟圖”;而后用一句“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繪出月下水面上一片澄澈,萬物空明之景。下闋“應念”二字引起詞人對月懷情:這一輪孤月,于嶺海之間徘徊多年,胸襟皆像冰雪般透明。此處詞人借月抒懷,“肝膽皆冰雪”的不僅是那一輪孤月,更是與混濁官場格格不入的自己,于是緊接著后一句“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言及己身:月下之我正披著蕭瑟幽冷之須發,平靜泛舟于廣闊浩渺的湖水之上,繪出了月下孤獨之人的剪影,更刻畫出了在官場嘗盡人情冷暖的守節者清傲的形象。之后一句“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可謂是全詞高潮,其中“挹西江”“斟北斗”“萬象為賓客”盡顯其豪放胸懷,加上“盡”“細”二字更顯其自信與底氣。

三、略讀詩歌,“求異同”

古人言:“詩緣情,詩言志?!惫磐駚淼脑娫~莫不是言情言志之產物,所言之情或志有同有異,抒情言志的方式亦有差異。

抒情手法是詩歌鑒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分為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種。

在兩首詞中尋找抒情手法的共同點比不同點要更為簡單,因此我們先從“求同”開始。

詩詞往往借助意象組合展現意境,達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效果。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上闋寫金陵之景:長江(澄江似練)、翠峰、船只(歸帆去棹)、殘陽、酒旗、彩舟、星河、白鷺,其中“殘陽”與其說是太陽的余暉,不如說是詞人被打壓后也難以舍棄的抱負。詞人在官場因變法而遭人怨懟,被迫罷相歸江寧,但“長江、翠峰”之宏大意象又給人以闊達之感,仿佛心中塊壘并未影響他賞景的意趣,融情于景。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一詞上闋寫洞庭中秋夜景,引出一句“表里俱澄澈”既是對月下湖水的贊美,又是對自己品性的剖白自證,下闋更是借“西江”“北斗”“萬象”等宏大意象展現其豪放自信的氣度,借景抒情。

分析完兩首詞抒情手法的共同點之后,其實不同點也就顯而易見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與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在抒情時都借詞中的意象營造意境從而表達情感,即借景抒情。只是王詞下闋抒懷古之情,借“門外樓頭”及“后庭遺曲”之典表達對歷史與現實的嘆息,與張詞不同;王詞“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一句中“謾嗟”二字直接表達出詞人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屬直接抒情,此處亦與張詞不同。

【作者單位:湖北棗陽市師苑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下闋念奴嬌懷古
念奴嬌·脫貧振興慶盛會
行書方拱乾《混同江懷古》(33cm×21cm)
念奴嬌·脫貧振興迎二十大
清晏園懷古
思念的五月
念奴嬌 國慶(外三首)
上都懷古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
念奴嬌 ·白衣興頌
翠云廊懷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