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課堂在民漢合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3-06-26 13:11花元濤郝玉梅翟亞杰高賢強
無線互聯科技 2023年8期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雨課堂混合式教學

花元濤 郝玉梅 翟亞杰 高賢強

摘要: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高校重要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主要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素養、計算機思維等。隨著信息科技的迅速發展,對教育領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已成為大勢所趨,毋庸置疑,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了很大沖擊;加之塔里木大學招生模式——民漢合班,統一采用普通話及同一教材進行授課,班級學生存在計算機基礎不一及語言能力參差不齊等問題,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下的教學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教好該門課程,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需順應時代發展采取符合當下人才培養需求的教學模式?;诖?,文章以塔里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結合該課程目前授課中存在的問題,在民漢合班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借助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力圖實現民漢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思維和技術應用能力。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民漢合班;雨課堂;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大學計算機基礎包括兩部分課程內容:理論和實驗,作為塔里木大學非計算機專業十余個學院6 000多名大一學生的一門集理論、操作、實踐于一體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開設于學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具有基礎性、系統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等特點,以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信息素養、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獲取新知識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解決本專業領域的相關實際問題及終生學習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1]。塔里木大學位于多民族地區的新疆南部,為了深入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關于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民漢學生融合與和睦,提高民族學生教學質量,實現各民族學生之間共同發展,進一步推動新疆高?!懊駶h一體化”教學改革[2-4],近年來,該課程的授課模式已從曾經的民班、漢班分開教學,逐漸轉變為民漢合班的招生模式,即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統一排班,按照相同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方法、教學大綱以及考核標準等進行培養。隨著授課的不斷進行,課程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發現諸多問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如果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勢必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

1 基于雨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 “四新”建設加速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教育部于2018年頒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的文件,決定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 2.0,進一步升華了“四新”的內涵,即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其中 “四新”建設,開端于2017年達成的“復旦共識”,隨后又陸續涌現了“北京指南”“天大行動”等,緊接著新醫科、新文科、新農科建設又相繼出現。至此,全國高校開啟了“四新”建設全面探索的新篇章。為加快我國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順應計算機技術發展趨勢、培養時代新人,高等教育也應緊跟時代發展需求,在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不懈努力。因此,大學計算機基礎現有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四新”建設背景下創新教學的需求[5-6]。

1.2 “教育信息化”背景助推教學變革

為貫徹《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及深入實施信息教育“十四五”規劃成果[7],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大力推行“互聯網+教育”這種新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創新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要,提高教學質量,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平臺(雨課堂、智慧樹、超星學習通等)應運而生。通過深度服務持續助力教育教學改革,打造共享平臺,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專業培養需求借助平臺的豐富教學資源有所側重地想學就學,進而打通了課堂內外的教學隔閡,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對民漢合班基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基礎不一的學生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且大多數平臺均支持學情數據的統計,為進一步實現教學數字化管理及過程性考核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8]。

2 民漢合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授課現狀

該門課程作為計算機科學的入門課程,是高校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第一門課程,對將來專業課程的學習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長期的一線教學過程中,教學團隊發現存在諸多問題:(1)傳統的授課方式多采用普通話及漢語板書的形式進行口述講授,課前和課后融入的信息化因素較少,教師的參與度較低,使得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流逝;(2)學校近幾年大量擴招,加之教師招聘困難,師生比嚴重不足,甚至授課班級學生已超過120余人,使得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注程度大大降低,課前點名簽到也只能采用隨機抽查的方式,曠課、遲到、早退、不認真聽課現象慢慢凸顯,民族學生因為有較大部分漢語水平、學習基礎、自控能力較差,加之得不到應有的約束,此種不良現象更為突出;(3)教學課時的改革,該門課程由曾經的48學時銳減到32學時,但課程知識點多,加之傳統課堂缺互動、少探究,要想使得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保證教學的質量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4)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只取決于期中、期末考試,缺少過程性評價,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警示,影響了該課程的深度開展;(5)根據不同的專業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使得部分學生產生了學習本門課程對將來自身專業發展并沒有實質性作用的錯覺,從而極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诖?,須對當下該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探尋一條適宜區域性高校的發展之路,以期為提高民漢合班授課環境下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3 基于雨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總體思路

首先,根據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在民漢合班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結合當前研究背景,確定擬研究的問題與研究方向;再通過文獻研究法在數據中進行相關文獻檢索學習及梳理,明確研究方法,對基于雨課堂教學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并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通過對實驗班、對照班的課堂觀察、學生評價、問卷調查、訪談等收集相關數據,根據收集的數據分析教學方案實施效果;最后,進行教學反思,逐步完善教學模式設計,提高教學質量,研究思路如圖1所示。

4 基于雨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實踐

綜上分析可知,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滿足當下教學需求,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究本地特色的教學模式將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結合塔里木大學計算機基礎授課情況、課程特點、民漢合班學生實際情況以及課程的人才培養需求,為突出“參與式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角色,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度,精準掌握學生過程性學習情況,并能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和做出多元性、科學性、綜合性評價,進而提升教學效果,降低掛科率,課程團隊構建了基于雨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分為課前導學、課中研學、課后促學3個階段,對不同的階段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來增加知識的高階性、創新型和挑戰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深度?;谟暾n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及實施分別如圖2、圖3所示。

4.1 課前導學階段

課前,教師通過整合課程內容,根據不同專業優化課程資源,例如雨課堂課件、章節測試題、錄制的教學視屏、搜集的經典慕課視頻、分層遞進式實驗、挖掘的課程思政案例、計算機等級考試易考知識點等,并將這些資源傳送到雨課堂平臺,學生通過該平臺開展課前線上預習、習題作答、討論,提出學習問題,教師實時做出解答。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有效地增加生生、師生互動。

4.2 課中研學階段

課中,教師可以事先通過學生平臺的作答、討論等情況,提煉學生學習過程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而明確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章節講解內容需求,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例如情景案例教學、問題教學、虛擬仿真? 實驗等,并結合分組討論、學生答辯等教學形式,從而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實現課堂的翻轉,以互動研討的方法引導學生吸收知識,并在思考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將知識點串聯,以鍛煉學生類比、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且還可利用雨課堂平臺方便快捷地進行簽到考勤。

4.3 課后促學階段

課后,教師根據學生對章節知識掌握情況布置相應的作業、習題、復習資料等傳至雨課堂,通過該平臺實時跟蹤,進行督學、促學,適當開展前沿講座,并依據學情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總結,進一步實現對學生分析、創造等高階能力的培養。

4.4 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

雨課堂平臺不僅可實現教師教學活動的網絡化、在線考試、課堂互動、答疑解惑以及課堂考勤、學習情況統計等,還便于建立持續的動態的教學反饋機制,做到考核過程全程化、組織形式多樣化、考核方式多元化。借助該平臺的優勢,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將該課程的考核成績評定劃分為過程性考核(50%)和上機操作考核(50%)兩部分。其中,過程性考核又劃分為線上成績和線下成績,線上成績(25%)包括雨課堂資源學習(10%)、雨課堂作業完成情況(5%)、課后總結情況(10%);線下成績(25%)包括小組討論(10%)、隨堂互動(5%)、匯報答辯(5%)、實驗報告完成情況(5%)。目前,考核方式還在不斷優化。實踐證明,這種綜合性評價標準不僅可以精準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提升了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5 實踐教學效果分析

基于雨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不僅可以實現線上線下精準教學,實行教學閉環全程管理、線上與線下無縫對接,構建跨時空精準教學模式,把原生班級模式從線下“搬”到線上,還可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教師教學活動的網絡化,教師可以在線考試、課堂互動、答疑解惑、課堂考勤、統計與反饋等。經一學期在我校2022級相關專業初步實施基于雨課堂大學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通過實驗班(采用雨課堂混合式授課)與對照班級(采用傳統授課)學生成績對比及學生學習反饋研究分析,學生成績分布如表1所示,實驗班80分以上學生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班,掛科率也得到了顯著降低,學習自主性、動手實踐能力、學習效果、教學互動、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學質量等均得到了極大提升,雨課堂課程線上作業完成質量也高于線下作業,實現了對學生計算機系統知識、辦公軟件及其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簡單的Python語言編程及計算機思維能力的培養,達到了預期效果。

6 結語

本研究依據塔里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人才培養需求,借助雨課堂信息化平臺在該門課程中實施混合式教學,研究表明該教學模式不僅實現了打通課堂內外的教學隔閡,擴大教學整體有效環境范圍,還打破了學生學習的時空約束,解決了“課時少,內容多,教學難度大”的問題,而且進一步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借助信息化手段,還便于學習全過程監督、過程性考核及各民族學生共同學習、發展。因此,基于雨課堂在民漢合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助推學校傳統教學,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高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花元濤,陳紀龍,喻彩麗,等.新疆南部少數民族《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以塔里木大學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7):207-208.

[2]韓彥.高校民漢合班教學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基于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的分析[J].西藏發展論壇,2023(1):73-80.

[3]劉雅娜,王娟,白羽嘉,等.民漢合班模式對《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課程教學效果分析[J].科技資訊,2022(3):139-142.

[4]張靚靚,張婧婧,李勇偉.民漢混合編班學生的教學適應性和教學效果趨同分析——以新疆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2022(23):141-143.

[5]董玉冰,李明晶.“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創新教學在數字電子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長春大學學報,2017(10):117-120.

[6]高一鵬,田昀鑫,劉水.“四新”背景下高校一流學科專業建設的思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2(1):135-139.

[7]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2018-04-25)[2023-03-14].http://www.jyU.cn/zcg/xwy/wzxw/201804/t20180425 1054161.htm1.

[8]花元濤,高賢強,陳紀龍,等.基于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9(29):83-87.

(編輯 沈 強)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room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fundamentals in minhan university:taking tarim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a? Yuantao, Hao? Yumei, Zhai? Yajie, Gao? Xianq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Tarim University, Alaer 843300,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ublic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mainly cultivates students’ computer literacy, computer thinking, etc.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educ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that undoubtedly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to a certain extent; In addition, the enrollment model of Tarim University -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Chinese classes, which uniformly uses Mandarin and the same teaching material for teaching, results in problems such as varying computer foundations and language abilities among students in the class. Obviousl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 no longer meet the current teaching needs. In this context, how to teach this course well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a key issue that needs to be urgently addressed.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adopt teaching models that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takes the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of Tarim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course in the mixed class of Chinese and Chinese students,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rain classroom is used for teaching reform, aiming to achieve common learning and progress among Chinese and Chinese students, and thereby improve students’ computer thinking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 college computer fundamentals; min han combined class; rain classroom; blended learning

猜你喜歡
大學計算機基礎雨課堂混合式教學
雨課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雨課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
雨課堂在經管類本科經濟法教學中的微應用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大學計算機教學改革探討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