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藝學校在左權

2023-06-27 03:57張俊平
文史月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魯藝木刻抗日

張俊平

戰爭是“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總較量,毛澤東指出:“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痹诳箲饡r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東渡黃河,深入敵后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0年底,八路軍總部進駐遼縣(為紀念左權將軍,1942年9月,遼縣易名左權縣)麻田鎮指揮華北敵后抗戰。150余個黨政軍機關在此駐扎長達五年之久,成為華北敵后抗戰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中,植根于這里的一支文化勁旅——晉東南魯迅藝術學校(也稱前方魯藝學校,下文簡稱“魯藝學?!保?,與太行人民一起投身于偉大的抗日洪流,傳播精神文化,激發革命斗志,開創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的一代新風,為中國共產黨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堅實的精神基礎。

太行山上創建“魯藝學?!?/h3>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隨著抗日戰爭的深入,多種思想文化和政治思潮在敵后根據地存在。日軍在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侵略的同時,散布殖民思想、進行奴役教育,企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民族思想和抗日意志,為侵略戰爭鋪路。國民黨打著“正統”思想文化的旗號,進行政治欺騙。為了粉碎反動的專制的思想文化戰,中共中央發出“廣泛發展抗日的文化運動”的號召,強調“沒有抗日文化戰線上的斗爭以與總的抗日斗爭相配合,抗日也是不能勝利的”。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志聯合倡議下,1938年4月,以現代中國最大的文豪魯迅先生為名,在延安成立魯迅藝術學院。

八路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后,面對農村封建、落后、愚昧的傳統意識和日偽軍等思想文化的宣傳,開始領導人民大眾加強文化教育、文學藝術等的發展,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和組織群眾,配合武裝動員。為培養更多更好的文藝宣傳骨干、促進根據地抗戰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的倡導與支持下,一大批有較深造詣的文化工作者匯聚到了太行山上。1939年2月,經研究決定,以延安魯藝文化工作團等為基礎,在長治創辦“晉東南民族革命藝術學?!?,分設戲劇、美術和音樂三科。

1940年1月,在“晉東南民族革命藝術學?!钡幕A上,從延安魯藝木刻工作團以及太行根據地的文藝工作部門抽調人員,在武鄉縣的下北漳村正式成立“魯藝學?!?,學員主要來源于山西、陜西、江蘇、浙江、山東等省份,有工人、農民、學生、士兵、鄉村小學教員等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積極分子,年齡大多在20歲左右。學校屬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野戰政治部雙重領導,實行軍事化管理;設立有校務委員會教務處、總務處和黨支部等機構;根據學員文化、政治水平的不同,學校編制研究班、普通班等四個班開展教學;設置戲劇、音樂、美術三個系,課程主要有政治常識、抗戰藝術、戰時藝術、新舊形式研究、軍事常識、音樂知識、寫作基礎、宣傳美術、戲劇及雜耍、舞蹈等。為了培養前方部隊需要的一專多能的文藝宣傳骨干,各個系所學的專業則是各有側重并交叉學習;學制最初為三個月,后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學習時間隨時變化。

“魯藝學?!背灾髋嘤枌W員外,還對前方有實踐經驗的文藝青年進行短期的訓練,以壯大文藝隊伍。校長李伯釗,副校長陳鐵耕,教務主任牛犇,戲劇系主任伊琳,音樂系主任常蘇民,美術系主任楊角,彥涵、洪荒、朱杰民、呂班等一大批著名文學藝術家擔任教師。

學校成立后,為建立自己的實驗基地,組建了實驗劇團、戲曲劇團,創辦了《魯藝??罚?個月后???,在延安魯藝木刻工作團的基礎上成立了魯藝木刻工場。實驗劇團團長伊琳,指導員王鳴珂,音樂指揮朱杰民,戲劇指導龍韻;戲曲劇團團長洪荒;《魯藝??分骶幨Y弼、金隆芳;魯藝木刻工場場長彥涵,指導員艾炎。

艱難時期“魯藝學?!边M駐左權

隨著抗日戰爭的深入,日軍將打擊的重點逐漸轉移到華北,對抗日根據地展開輪番大“掃蕩”,利用鐵路、公路、據點和封鎖溝,加劇推行“囚籠政策”,妄圖摧毀八路軍的有生力量,以擴大其“點”“線”到“面”的占領。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1940年8月,華北八路軍(不含山東)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向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在“百團大戰”第三階段,日軍進行報復性“掃蕩”,在反“掃蕩”作戰中,11月7日,八路軍總部由武鄉轉移至遼縣麻田一帶?!棒斔噷W?!彪S八路軍總部轉移,在遼縣高家井、三里莊等地短暫停留后,駐扎于麻田附近桐峪鎮上武村?!稄┖瓊鳌酚涊d:“在百團大戰期間,藝校處于流動狀態,我們從太行山西側武鄉縣橋南轉移到太行山東側遼縣高家井、三里莊,最后落腳在桐峪附近的上塢(武)村?!?/p>

“魯藝學?!边M駐遼縣(今左權縣)后,大批藝術家云集這里,主要有李伯釗、陳鐵耕、牛犇、伊琳、常蘇民、胡一川、羅工柳、彥涵、朱杰民、馬驥、華山、張林簃、李季達、海嘯等。

1941年開始,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時期,日軍開始在華北施行“治安強化運動”,強化軍事進攻、政治誘降、經濟封鎖和文化欺騙的“總力戰”。在整個運動期間,施行“三光政策”,發動了一次次瘋狂的軍事行動,殺人、燒房、毀農具、搶耕畜、燒糧食、損壞青苗。用兵之多、手段之殘暴,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同時,將“文化戰”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間,國民黨再次掀起反共高潮,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加之嚴重的自然災害,太行區的抗日斗爭進入了異常艱苦階段。

“魯藝學?!奔s300人,當時僅有200余人的上武村幾乎家家戶戶住有魯藝師生,他們與群眾戰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勞動在一起,在炮火中經受鍛煉和考驗,吃野菜睡地鋪、開荒種地、背糧砍柴,軍民關系非常融洽。村里兒童團經常到木刻工場幫忙,有時會把有瑕疵的木刻畫帶回家,貼在自家墻上。

由于敵人的經濟封鎖,物質條件十分匱乏,學校一切器材、工具都是土制土造。比如美術系,沒有印畫設備,就找塊木板刨平當作畫板,用土坯、門板,搭起印畫臺子;沒有課桌,就屈起雙腿,彎著腰把膝蓋當桌子刻畫。最困難的是油墨和紙張短缺,沒有顏料,就在地上挖個小坑,把柳樹枝埋進去燒黑,用作畫素描的木炭條;沒有圖畫紙,就把粗麻紙反過來代替;沒有木刻刀,就請村里的鐵匠代勞打磨。

盡管條件艱苦,但“魯藝學?!币恢眻猿洲k學。隨著戰事緊張,開辦了短訓班,學員邊學習邊工作。1941年春季學員畢業后,各系留下少數人成立了研究班。同時成立了文學研究班,蔣弼任文學研究班主任,教員有楊明等,學員有青年詩人李季、蒲火等10余人。由于種種原因,文學研究班存在時間很短。

配合武裝開展敵后抗戰文化活動

魯藝師生在極其困難時期,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文藝工作方向和任務,克服困難,紛紛投入現實生活,深入群眾,創作和傳播了一大批以民族斗爭、階級斗爭和生產勞動為基本題材,反映新時代、新政權、新生活的民族化、科學化、大眾化的文藝作品。

戲劇系本著抗戰需要和群眾喜好的原則,創作了富有強烈政治性和戰斗性的作品,聯合實驗劇團演出了許多熱情、活潑的話劇和活報劇,其中包括李伯釗寫作的話劇《母親》《老三》《金花》和大型活報劇《慶祝百團大戰勝利》等等。戲曲劇團排演了歷史劇《岳飛》,在“皖南事變”后召開聲援新四軍大會時作了首次演出。

音樂系師生經常在綜合性晚會上演出各種聲樂和器樂節目,還聯合戲劇系和實驗劇團舉行大型音樂會,演唱《黃河大合唱》,上演李伯釗創作的歌劇《農村曲》,常蘇民、朱杰民等創作的《百團大戰之歌》《麻雀戰》《磨炒面》等歌頌戰斗和生產的歌曲,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應。

美術系利用木刻畫、墻頭畫等多種形式,先后創作、印制了大量具有民族風格和民間色彩的反映敵后抗日生活的宣傳畫。如反映地方游擊隊故事、宣傳民兵殺敵英雄的一套連環畫《劉二堂》,反映抗日民主政權的《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揭露國民黨制造的“皖南事變”組畫和宣傳十大任務組畫以及一些革命領袖畫像等等。彥涵創作的木刻作品《彭德懷在抗日最前線》刻的是“百團大戰”第三階段關家垴戰斗中,彭德懷手拿望遠鏡觀察地情和敵情的畫面,深受彭德懷喜歡,“畫刻出后,彭總夫人浦安修專程來到上塢(武)村參觀我們的木刻工場,并說彭總很喜歡這幅畫。彥涵高興地簽名送上一幅原作,請浦安修同志轉贈彭總”。

魯藝木刻工場在創作的同時,深入研習和推廣木刻藝術,提升創作水平,培養壯大木刻人才隊伍,協助《新華日報》(華北版)、129師機關報等敵后抗日報刊開展美術工作,刻寫報頭和插圖等等。

文學方面,以報告文學、詩歌等體裁創作的作品膾炙人口,如在1942年5月太行區殘酷的反“掃蕩”中,左權將軍及數十位文化戰士壯烈殉國,為紀念死難烈士,被稱為“根據地詩歌寫作的一員‘主將”的岡夫寫下了《五月的悼念》等詩篇,飽含深情,振奮人心。

學校為了鼓勵同學們的學習和創作積極性,每個星期舉辦一次作業觀摩,每個月舉辦一次作品展覽,還經常在大型活動期間助興展演。1941年7月7日—8月15日,晉冀魯豫邊區臨參會在遼縣桐峪鎮召開,其間,魯藝劇團公演了《欽差大臣》《蘇武牧羊》《模范婦女》等劇目,美術系展出了素描、水彩、木刻年畫的美術作品,觀眾一飽眼福,深受教育。同年秋,129師舉辦全師運動大會。魯藝師生在大會上開展了各種文藝活動。劉伯承、鄧小平、陳賡、陳錫聯等首長對戲劇系、音樂系演出的話劇和歌舞以及美術系展出的200多件美術作品贊不絕口。

由于日軍的“三光政策”,根據地遭受了嚴重的災難和痛苦,群眾情緒低落。學校經常組織宣慰團深入群眾中開展慰問演出;編印單行本小冊子,散發到部隊、醫院、農村等各個角落加大宣傳,激發抗戰信心和群眾參軍參戰的熱情;配合前線作戰,在炮火中采訪戰斗英雄,并即興創作,宣傳先進典型事跡,鼓舞軍隊士氣。

“魯藝學?!痹谧龊梦乃噭撟骱托麄鞯耐瑫r,還開展了農村文化運動,團結民間藝人,改造地方文化,壯大根據地文藝宣傳力量。其間,把30多個舊戲班改造成農村劇團,收集整理并改造民歌小調,演出更加適合抗戰和進步需要的新內容。如左權民歌小花戲經過改造后,在舊曲調的基礎上,填寫反映新生活、歌唱新人新事的新內容,充分發揮了地方文化的優勢。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以農民為主體的能更好地為抗戰、生產和各項中心工作服務的民歌、戲曲在根據地轟轟烈烈地傳播上演。

天災人禍“魯藝學?!痹馐苤卮髶p失

魯藝師生作為太行山上的一支文藝輕騎兵,既是宣傳隊,又是戰斗員。在歷次反“掃蕩”中,師生們勇敢堅定,經受了嚴峻考驗,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為了早日結束中國戰場,變華北地區為“大東亞兵站基地”,更加緊了對太行區的“掃蕩”。為了適應艱苦的敵后斗爭環境,1942年1月下旬,根據地實行精兵簡政,“魯藝學?!笨s編為160人建制。

日軍在繼春季2月的一次大“掃蕩”后,5月,又調集重兵,對太行區進行了最瘋狂的“鐵壁合圍”和“篦梳式”反復“掃蕩”。其間,魯藝師生分成七八個小組,奔赴各戰時指揮部協助抗日工作,以筆當槍,輾轉于左權縣寺坪、高峪、楊家莊、上口、熟峪、麻田、柴城等村和縣境周圍地區,配合民兵打游擊并間隙創作。戰斗中,無論是儒雅的學者,還是敦厚平實的工人;無論是稚嫩的少女,還是身懷六甲的母親,面對日軍的重重圍困,用瘦弱的血肉之軀進行著頑強的抵抗,有的在搏斗中壯烈犧牲,有的被俘后從容就義,十多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2月反“掃蕩”中,嚴熹、李思中在芹泉鎮高峪村帶領民兵指揮群眾轉移過程中英勇犧牲,后來被當地村民安葬在楊家莊,嚴熹犧牲時年僅25歲;朱杰民被派遣到遼縣麻田鎮上口村工作,與日軍遭遇后,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展開肉搏戰,身上被刺十余處,壯烈犧牲,年僅24歲。5月反“掃蕩”中,青年木刻家趙在青和年僅十四五歲的木刻工場印刷工人喬云在十字嶺突圍時不幸犧牲;年僅17歲的女文工團員培蕊身陷重圍,毅然決然縱身跳崖,壯烈殉國;小說家蔣弼、文學家陳默君和青年戲劇家裴玉屏被俘后堅貞不屈,從容就義于太原;詩人蒲火被俘后,被押送至東北礦山服勞役,后在礦山領導起義時英勇獻身。

為悼念英烈,1942年7月6日,延安魯藝召開“抗戰五年來殉難校友追悼大會”,朱德總司令親筆題寫挽聯:“從軍殺敵,以筆當槍,正義宣傳,參與政治戰;為國犧牲,血花齊灑,英雄楷模,是為藝術光”。7日,八路軍總部在駐地麻田鎮召開追悼左權將軍及諸死難烈士大會,魯藝師生懷著悲痛的心情參加了大會。

劉伯承在其回憶錄中記述:“在太行、太岳山區,敵人的‘蠶食和‘掃蕩相結合,……而每次‘掃蕩必實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企圖殲滅我軍,摧毀根據地軍民的生存條件?!又?,1942年、1943年連年災荒,根據地的斗爭愈來愈艱苦、愈困難了?!?月反“掃蕩”后,根據地瘧疾、痢疾、回歸熱等多種疾病流行,許多師生染上瘟疫,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天災人禍,“魯藝學?!痹馐芰酥卮髶p失。野戰政治部決定,撤銷“魯藝學?!?。9月,除實驗劇團、戲曲劇團分配到八路軍總部、129師外,其余的師生一部分去了晉西北晉綏魯藝分校,一部分回了延安魯藝。

影響深遠文藝活動彰顯偉大時代意義

魯藝師生利用各種藝術形式宣傳抗戰,發動群眾,打擊敵人,傳播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為根據地建設和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特別是進駐遼縣后的1941年、1942年,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作用發揮尤為突出。

打擊日偽的反動文化宣傳,提振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和民族精神。在1941年、1942年的“治安強化運動”中,日偽軍采取“虛妄夸大”“造謠誣蔑”“挑撥離間”“軟硬兼施”等手段大肆宣傳“共同防共”“剿共滅黨”“和平救國”“建設東亞新秩序”,灌輸奴化思想,麻醉、消滅人民的抗日意志和民族意識。魯藝師生在創作及宣傳上緊跟形勢發展,利用各種形式,向華北民眾以及偽軍、偽職人員進行宣傳教育,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陰謀和對中國人民、東亞各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戳穿其欺騙宣傳?!稇c祝百團大戰勝利》《百團大戰之歌》《打紅都炮臺》《紛紛建立根據地》等文藝作品,成為鼓舞斗志的鋒利武器,充分激發了民眾的愛國主義覺悟,有力回擊了日軍的反動宣傳和奴化教育,提振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和民族精神。

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箲饡r期魯藝美術活動主要是木刻、墻頭宣傳畫的宣傳,這是廣大農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是抗日應急宣傳品,在動員民眾參加抗戰、宣傳抗日戰績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實驗劇團創作的《模范夫妻》,歌頌太行山人民母親送兒、妻子送郎上戰場的英雄事跡,演出多次,廣為流傳;《兄妹開荒》等劇膾炙人口,激發了民眾發展生產、爭取抗戰勝利的積極性。群眾通過這些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文化產品,不僅豐富了精神生活,還了解了黨的各項主張,樹立了抗戰必勝的信心和勇氣,使抗日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配合反頑斗爭,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設??谷諔馉幹?,國民黨不斷與共產黨進行摩擦,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皖南事變”,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經濟封鎖。魯藝師生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感和生動的藝術感染力,及時地配合了反頑斗爭。李伯釗創作的兩幕劇《母親》刻畫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的代表——慈祥善良的老母親形象,其愛憎分明、支持兒子參加抗日活動、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斗爭的事跡,以及木刻工場創作的“皖南事變”組畫和相關文學、音樂作品的宣傳,為粉碎國民黨的反動行徑,更好地團結各基層、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造封建腐朽落后文化,開創了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在相對落后的農村,人們深受傳統封建思想束縛。為了改造傳統封建的文化,適應抗戰需要,魯藝師生主動團結與吸引農村藝人,開展文化運動,壯大抗戰文藝隊伍,改造農村封建落后文化。出版與編印了有關推進農村文化的通俗刊物和各種關于抗戰與民主、抗戰與民生等反封建反迷信的通俗小冊子,提高了根據地群眾的文化水平,開創了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也為新中國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太行山上,“魯藝學?!睆膭摻ǖ匠蜂N將近三年,其中在左權縣生活戰斗近兩年時間。硝煙彌漫的戰爭環境中,創作了一批鼓舞民族斗志、記錄烽火歲月的文藝作品,培養了大量文藝人才,凝聚了民族力量,塑造了不朽的精神豐碑。80多年過去了,歷史漸行漸遠,精神光照千秋,“魯藝”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如清漳水一樣常年滋潤著一方水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左權人不斷奮進向前。

猜你喜歡
魯藝木刻抗日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抗日小英雄楊楊
抗日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延安魯藝“小調大王”——安波
《魂之躍》減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畫
魯藝精神的寫照——宋惠民
延安“魯藝”音樂系里的“廣東仔”
“魯藝精神”與魯迅美院油畫系
抗日英烈馬威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