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支持理論視角下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體系構建的進路

2023-07-03 06:58
安徽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非政府教育資源供給

張 飛

(安徽開放大學 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合肥 230022)

一、社會支持理論內涵

19世紀末,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Durkheim)首倡社會支持理論研究,在其代表作《自殺論》一書中,他提出個體之所以出現自殺現象乃是由于他們同整個社會的聯系發生了障礙,以至于普遍缺乏社會關系與外界支持。一個世紀以來,諸多學者對社會支持理論進行了探索。胡佩西(Hupcey)把諸多對社會支持的定義歸納為以下五類(見表1)[1]:

表1 社會支持概念劃分

我國學者李強以社會支持的波動作用和個人在生理心理上的發展體驗狀態為研究視角,認為社會支持是單個個人主體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的一種狀態,個體通過參與社會活動,在一個社會關系圈中與他人建立一種緊密的關系或聯系,從而緩解緊張的心理情緒,降低心理壓力[2]。鄭杭生則提出社會支持是國家、政府、社會與個人等社會支持體系對生活弱勢群體、貧困人群、失業者、老年人、處境艱難者的無償性幫助和服務[3]。李娜認為社會支持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化的社會過程,是個體從外界環境中獲取各種支持的總和,這些外界環境主要來自國家、城鄉、社區、醫療、文化、家庭與自身等各類支持。老年群體若想在退休后繼續得到職業發展,則將需要從國家政策、市場、社區、家庭等各方面得到社會支持,從而建立一個老年人后職業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4]。

除以上對社會支持的概念內涵進行分析之外,有學者將社會支持劃分為三個層次[2]67:(1)在政府支持層面上,政府處于支配地位。政府作為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主要提供者,做到公平公正地保障每一位老年人的受教育權利,在資源供給保障中擔任引導者和指揮者的角色;(2)在非政府組織層面上,市場是支持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中的靈活主體,市場在老年教育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其最大優勢就是高效率和多樣化,能夠及時彌補政府和家庭的缺失;(3)在家庭(個人)支持層面上,家庭是支持老年人受教育權的基本主體,在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中,家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人在晚年會特別在意親情的陪伴,尤其是子女在精神上的支持。因此,老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意義在于提高生活質量、跟上時代節奏,進而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

綜上,本研究認為社會支持即是指老年人在社會環境中,通過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家庭(個人)所獲得的各種人際關系與社會間的互動,以獲得正向認同、關懷、尊重與幫助的過程,使其內心壓力得以適當緩解、控制,增進環境適應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二、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現狀

當前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沖擊,迎接“銀齡社會”的挑戰,社會各個層面出臺了諸多支持振興老年教育的政策、法規等,但相關的成人教育與學習的政策仍然傾向于年輕人群體,致使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依然相對比較匱乏,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一)老年教育資源總量短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 402萬人,占18.70%[5]?!吨袊夏杲逃l展報告(2019-202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約有7.6萬所老年大學(學校),在校學員約有1 088.2萬人,超八成在校學員在70歲以下,其中60至69歲的學員占比最高,約為學員總數的一半[6]。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的局面普遍存在,老年教育資源的供給遠遠跟不上老齡化發展的速度,老年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基層社區老年教育、農村老年教育、遠程老年教育依然是發展的薄弱環節。

(二)老年大學學員的準入退出機制不健全

由于教育規模、教育場地有限,部分老年學員課程結束后依然占據學位,長期占用有限的學習資源,導致更多的老年學員被排除在外,無法報名學習。準入退出機制不健全,導致老年教育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

(三)老年大學教學設備與場地不足

由于現有的設備和場地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學習需求,老年教育活動無法有效開展,多地開始采用限制重復修讀課程與報名課目數量的方式,解決老年教育資源被少數老年群體循環占用的問題,但在總量上依然難以適應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規模。另一方面,高等學校、中小學、幼兒園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但僅面向青少年開放,其圖書館、體育場館、教室、課程、師資依然很難向社會全面開放,以便服務于快速增長的老年群體,教育資源的緊張導致老年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便利性、公平性無法彰顯。

三、當前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供給主體單一,經費投入不足

當前,我國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主體是由政府部門主辦的諸如老年大學、老年學校、老干部活動中心和社區學院等辦學機構。這類辦學機構大都由高校、教育部門、事業單位、軍隊、廠礦企業(主要是大型國企)、社會組織等主辦,其投資主體一般均是政府。由于老年教育事業的公益性原則,社會機構參與舉辦老年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加之老年教育秉持“誰辦學誰投入”的原則,風險大、投入多、回報少、效益低等原因,客觀上造成老年教育機構始終處在政府積極推動、社會民間資本“望而不動”的兩難境地,導致老齡化社會進程中老年教育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緊張。當前,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主體依然是政府及相關部門,經費來源也大多依賴政府單一投資,非政府組織、家庭(個人)所能提供的教育資源依然十分有限,且覆蓋面很小,但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增加,單一依靠政府供應老年教育資源已經無法滿足普通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教育需求,而經費投入的不足也導致老年教育資源的供應緊張。

(二)供給內容不均,馬太效應明顯

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2017年的統計,華東地區鄉鎮(社區)老年學校占全國老年學校的比例為37.1%,而西北地區僅占0.6%[7]。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一方面,供給數量不均,供給多集中于城市和發達地區,而廣大的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則僅有為數不多的小規模老年學校、教學點等,呈現“基層農村供給不足與城市局部供給過度并存”,還需要補齊“最后一公里”[8];另一方面,供給質量不均,由政府或社會提供的老年教育高質量資源更多地向城市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傾斜,而對農村基層、偏遠地區、老少邊窮地區投放的教育資源相對來說質量較低。與此同時,這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農村落后地區、偏遠地區,老年教育資源的質量層次越低,老年學員越是不愿意參加學習,而越是城市地區、發達地區,老年教育資源越是質量較高,老年學員越是愿意參加學習。反過來,又推動了老年教育資源的市場供給投放,形成規模效應、品牌效應。此外,非政府組織、家庭(個人)所能提供的教育內容相對較為零散單一,缺乏系統性,質量也不高。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顯示,全國居住在鄉村的人口依然有5.01億人,占總人口的36.11%[9]。廣大的農村地區、欠發達地區依然是老年教育資源供給薄弱地區。

(三)供給方式較少,體制障礙存續

老年教育資源作為準公共產品,其供給方式主要有政府直接供給、市場供給、非營利組織供給、多主體合作供給等多種形式。但實際上,當前依然是政府供給為主體,其他供給方式占比較小,老年教育資源依然處于體制性短缺階段。所謂體制性短缺,是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造成單一的辦學主體和投資主體(政府),限制了非政府渠道的資源投入[10]。其造成的結果就是現階段政府投入越來越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導致城市老年大學(老年學校)“一座難求”,資源頗為緊張,而另一方面非政府的教育資源和投入難以進入老年教育市場,加劇了老年教育資源短缺。處于終身教育體系末梢的老年教育,自1980年代以來長期沿襲與計劃經濟同步的單一公辦教育管理體制,政府承擔了(主要是城市)公辦老年教育(老年大學)的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經費,但非政府的教育資金投入仍然較低,現有的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仍然沒有為各種民間資本的投入提供寬松的準入環境,與此同時,家庭(個人)提供的教育資源內容又較為貧乏。當前老年人對教育需求十分迫切,政府的有限投入越來越無法滿足公辦老年教育的經費需求??梢哉f體制性障礙至今依然是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短缺的重要原因。

(四)供給效率較低,產出效果有限

效率實際上主要表現為投入產出的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的配置效率。作為供給主體,政府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公共資源向民眾提供高質量的老年教育資源,這是政府追求供給效率的最大動力。但是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區、經濟發達地區,供給效果有限。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效率的評價,不僅要看投入了多少資源,還要看投入資源在結構上的分布,以及教育資源的質量管理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老年人的需要。也就是說,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效率可延伸至三層含義:第一是資源供給的均衡性,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老年群體對教育資源有著不同的需求,教育資源的供給需要保持橫向和縱向的均衡;第二是資源供給的經濟性,物美價廉體現了人們的價值偏好,物有所值則是效率的經濟表征。因此,高效率必然意味著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第三是資源供給的時效性,老年人對教育產品、教育過程和教育體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斷變化的,政府、非政府組織、家庭(個人)或其他資源供給方應不斷調整老年教育資源的質量、供給程序和供給體系,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5]。

(五)供給機制僵化,資源調控受限

老年教育供給機制主要由供給主體、供給方式和供給效率三部分組成。如上所述,老年教育的供給主體主要有政府和市場,以政府為主。老年教育供給方式有政府供給、市場供給以及混合供給。老年教育供給效率是為了保障政府供給和市場供給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監督和保障機制。

當前,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機制采用的是“全方位”的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這種機制在給老年人生活帶來切實福利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質疑:一方面,過多的直接參與公共服務生產,政府在提供教育資源的過程中出現高成本、低效率、低質量和缺乏回應性的現象,造成了大量公共資源和財政資源的浪費;其次,公共服務概念的模糊性也給公共服務政府供給帶來現實難題,老年教育屬于準公共產品還是純公共產品,是姓“老”還是姓“教”等問題的討論,揭示出市場或其他主體參與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公共服務多元合作供給視域下,政府并不是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唯一主體,此外還有非政府組織、家庭(個人)等。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主體可由多元主體構成合作網絡,包括:以政府機構、國有企業和公司為主的公共部門,以與政府簽訂公共服務供給合同的私人企業和受到政府嚴格監控的公用事業為主的私營部門,以及以志愿組織、依賴政府資助的非營利組織為主的第三部門。

四、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體系構建進路

基于社會支持理論視角,結合當前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現狀,我們嘗試構建一個供給主體由一到多、供給內容由表到里、供給方式由點到面、供給效率由低到高、供給機制由有到優的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體系(見表2)。

表2 基于社會支持理論視角下的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體系構建進路

(一)資源供給主體:由一到多

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主體由單一走向多元,這是老齡化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社會支持理論的視角來說,政府依然是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主導者,非政府組織、家庭(個人)可以作為補充。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各類教育機構通過多種形式舉辦或參與老年教育……積極探索部門、行業企業、高校所舉辦老年大學服務社會的途徑和方法?!彪m然這個指導意見僅局限于各類教育機構、行業企業、高校等辦學主體,但已經給出了一個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主體的基本范圍;對于非政府組織來說,市場主體是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配置的重要依托力量,也是靈活的資源供給主體,市場在提供老年教育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關鍵性作用,市場所代表的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最突出的優勢就是高效率、多樣性、多元化,能夠及時向家庭、政府和個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教育文化資源內容。非政府組織作為資源供給者之一,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擁有的優勢資源向社會民眾提供老年教育,或者開展各種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動以及組建各類學習團隊、學習中心,完善補充以政府為主體興辦的老年教育資源的不足;家庭老年教育也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或個人,可以給予老年人以學習和教育支持服務,如接送上下學、購買學習資料或學習設備、身心健康照護等,應該說家庭(個人)也是老年教育不可忽視的資源供給主體之一。

(二)資源供給內容:由表到里

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資源配置的均衡性;二是資源供給內容的多樣性。由政府提供的老年教育資源配置要向農村、基層、社區傾斜,盡可能均衡配置。同時需要大力提升和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老年教育的質量、動力變革,需要有政策的保障,建立健全老年教育制度體系。政府提供的老年教育資源在具體內容上還應關注課程的內容、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學習團隊、教學設備、師資、場地等;非政府組織供給的內容則主要是從自身得以利用的資源優勢為出發點,如基金會、工會、商會等依托自身組織機構建立的老年學習中心,可以開發金融、基金、商業保險等課程提供給老年學習者,另外隨著網絡課程資源開發的日益豐富,也可以引進其他地方的適老課程;家庭或個人,可以給老年人提供情感照護、日常護理、身心關心、學習支持等方面的內容。老年教育的內容應根據老年群體需求的多樣性、多元化、多層次性來確定或選擇,手段、形式、途徑等可靈活多樣、自由組合,尤其是可以重點開發滿足高端老年群體教育需求的項目,與養老機構、文旅產業、博物館、藝術館、體育館等合作,推出“康養游學”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老年教育產品,在豐富老年教育形式的同時,推動老齡產業快速發展,提升老年教育的附加值,進而拉動整個老齡產業鏈的換代升級。從供給內容這個角度上來說,各地各級老年大學、老年學校、社區學院、非政府組織和家庭(個人)都可以給老年人提供符合其學習特點和學習環境的支持服務,使資源供給內容由原先的單一、簡單走向多樣、豐富。

(三)資源供給方式:由點到面

既然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體制性短缺的根源是辦學主體和投資主體的過于單一,那么,改變體制性短缺的出路就在于深化老年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尤其是改革單一的政府投資的體制。即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加大市場參與和市場調節的力度,加大非政府組織和家庭(個人)投入老年教育的比重,由點到面,擴大供給。在政府供給失靈的困境下,新公共管理理論提出要廣泛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取消政府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壟斷性,讓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公共服務的供給[11]。也即非政府組織和家庭、個人的廣泛介入參與老年教育資源的供給??梢越梃b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如美英日德法等國家老年教育的多元主體協同辦學的格局,除政府參與辦學外,私營機構、非政府組織、非營利機構等也以各種形式為老年人提供教育支持服務。我們可以借鑒這些先進經驗,在以政府為供給主體的同時,拓寬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渠道,拓展老年教育發展途徑,加大社會力量的參與力度,鼓勵支持各類非政府組織、家庭(個人)等投入到老年教育中來。逐步形成黨委領導下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高校補充、全民支持、辦學主體多元化”[12]的辦學體制。

(四)資源供給效率:由低到高

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一方面在各地區、城鄉社區都在逐年增加且內容豐富,另一方面,在布局結構上也要有所側重,合理分配,科學設置。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5G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已經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深刻改變著老年人的生產生活方式,這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能,同時也要求老年教育資源供給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在智能手機應用、老年人智慧出行、就醫、消費、旅行、游學等方面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供給效率和質量,滿足老年人要求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資源需求。從社會支持理論來說,政府組織要向老年人群體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產品,豐富產品內容,擴大布局結構,延伸至基層社區老年群體,提高供給效率;非政府組織要充分利用市場手段及時對老年教育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充分考慮并謀劃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向社會提供高效優質的教育資源產品,滿足老年人的文化教育需求,特別是個性化、高端需求;家庭(個人)可以向老年人提供便利于其學習教育需求的支持條件,如學習設備、出行費用、精神鼓勵、時間支持等。因此,加強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提高非政府組織和家庭(個人)的供給效率,增加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已經成為共識,并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

(五)資源供給機制:由有到優

2021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職業院?!訌妼W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籌建國家老年大學……創新機制,推動部門、行業企業、高校舉辦的老年大學面向社會開放辦學?!惫补芾韺W理論認為,“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看,公共服務的供給機制經歷了這樣一個變遷過程:從公共服務單純依靠政府供給,到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服務供給,再到公共服務多元化合作供給?!盵13]要構建科學合理地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機制體系保障,從社會支持理論來看,政府層面供給機制的構建尤為重要,主要包括:宣傳保障機制、管理體制保障機制、基礎設施保障機制、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激勵措施機制、考核與評價機制。非政府組織及家庭(個人)供給機制的建立相對政府組織來說雖則存在松散不全面等劣勢,但卻是供給機制構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最終,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市場適度調節、學校自主辦學、第三部門及家庭(個人)參與的靈活開放的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機制。

猜你喜歡
非政府教育資源供給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當前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體制研究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論非政府組織在災后重建中的功能與培育
非政府組織參與農村公共服務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