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培養學生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的策略

2023-07-04 21:09鄧江帆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關鍵詞:勞動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能幫助學生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迎接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挑戰,學校及教師理應重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過系列實踐活動推動立德樹人教育目標落地。文章以邵武市第二實驗小學校本課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為例,分析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的課前、課中和課后階段培養學生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科學意識;勞動意識

作者簡介:鄧江帆(1989—),女,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第二實驗小學。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強調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作用,要求學校、教師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開發面向學生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有效發展。在此指導下,邵武市第二實驗小學結合校情編寫了校本課程教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并開設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這一校本課程,該課程集信息技術、科學、勞動教學于一體,旨在引導學生參與系列實踐活動,掌握相關知識,形成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發展各項能力??茖W意識與勞動意識是學生適應、參與未來生活的保障,在教育改革的新時期,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是重要的教學任務。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教師可以校本課程教材為依托,把握教學時機,應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

一、課前:自主探究,實地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極具生活性的課程,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各項活動,在活動準備階段,教師應當以學生的生活為起點和落腳點設計活動方案,為學生提供探究、解決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在探究、設計、實驗、創作、反思的過程中體驗、體認、體悟,形成良好的生活感知,強化相關意識,提升各項能力。走進生活的過程也應當是學生進行勞動的過程[1],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自覺進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從而有所發現,初步形成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

(一)設計學習任務,鼓勵自主探究

在教授“縫紉機”一課時,考慮到該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筆者設計了一系列與縫紉機的工作原理有關的體驗活動?,F今的小學生多半沒有在生活中接觸過縫紉機,對縫紉機的工作原理不甚了解,因此,在實施課堂教學前,筆者設計了查詢資料的任務:“利用周末時間,和父母一起利用互聯網查詢相關信息,了解縫紉機,并試著與父母共同探究縫紉機的工作原理。在下次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學生需要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痹诖巳蝿盏尿寗酉?,學生搜集了各種類型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有學生還從家中長輩處了解了使用縫紉機的具體感受,對縫紉機形成了一定的認知,了解到縫紉機一般由機頭、機座、傳動和附件四部分組成。傳統縫紉機的傳動部分并不復雜,在使用時,操作者只需要踩動腳踏板,曲柄便會帶動皮帶輪旋轉,皮帶則會帶動機頭旋轉。由于此前學習了簡單的機械原理,不少學生還主動遷移所學知識,結合搜集的資料分析了縫紉機的工作原理。

(二)組織參觀場館的實踐活動

在課前階段,教師同樣可以利用當地的場館資源組織參觀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勞動意識,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勞動興趣。在備課環節,教師應深入研讀教材內容,若發現可以利用當地的場館資源講解本課內容,教師就應當提前做好規劃,決定是否組織參觀活動。

科技博物館中不僅有最新的科技產品,還有多項以往的科技產品,且配有專業的講解,學生參觀科技博物館后,往往會對科技產品產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因此,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意識和勞動意識,在學生搜集與縫紉機相關的資料后,筆者不急著講解教材內容,而是組織了到當地科技博物館參觀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觀活動獲得豐富的體驗。盡管學生在此前的探究活動中已經搜集了許多與縫紉機相關的圖片,甚至簡單探究了其工作原理,但是多數學生畢竟沒有與縫紉機近距離接觸,只是通過觀看圖片、視頻的形式了解縫紉機。而在當地的科技博物館中,學生可以參觀多種類型的傳統縫紉機,聽到詳細的講解。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將科技產品與生活聯系起來,認識到科技發展可以給自己的生活、勞動帶來巨大便利,從而形成一定的科學意識和勞動意識。

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探究了解所學知識,并通過實地體驗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勞動意識,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自主思考能力發展。

二、課中:進入課堂,互動探究

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互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為學生提供親身經歷與現場體驗的機會,同時應用多種方式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逐步掌握課程內容,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實踐方式,順其自然地形成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

(一)提出問題,探究知識

探究知識是學生進行腦力勞動的過程[2]。教師是學生探究知識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激勵、啟迪、點撥、引導學生,而不是包辦代替學生的探究過程。為了順利引導學生探究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有代表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抓住探究的重點。當然,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提前準備科學、合理的探究問題以及相關的探究道具。在正式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探究知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握課堂的主動權。此外,在課堂上,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反應,及時針對學生的疑惑提出有針對性的引導問題,驅動學生繼續探究,從而順利解決問題。

在教授“計算機各部件”一課時,考慮到該課內容與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有很大關系,筆者與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溝通,并立足學生的生活經歷,設計了一系列引導問題,以引導學生探究計算機硬件的組成部分。在課堂上,筆者引導道:“同學們,大家有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呢?大家都利用計算機做了哪些事情呢?”在學生分享過后,筆者繼續引導學生:“看來大家對于計算機是有一定了解的,大家能不能簡單地向老師介紹計算機,告訴老師一臺完整的臺式計算機包括哪些部件呢?”由于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接觸過計算機硬件的知識,學生大概知道計算機硬件包含主機箱和外部設備,筆者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并沒有急著告訴學生正確、完整的答案,而是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計算機模型,引導學生探究計算機的硬件總共包括哪幾樣。經過觀察、探究,學生了解到,計算機的主機箱內有CPU、內存、主板、硬盤驅動器、光盤驅動器、擴展卡、連接線、電源等,外部設備包括鼠標、鍵盤等。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有了探究的興趣,于是教師相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讓學生切實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究計算機的構成。由此,學生不但掌握了重難點知識,還形成了一定的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動手操作活動是發展學生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的必由之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教師要把握時機,組織動手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遷移所學知識,積極探索,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增強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3]。應用所學知識的過程是學生手腦結合的過程,也是學生體驗創造科技產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加深對操作方法的認知,還可以感受到創造的樂趣。

在教授“制作節能風扇”一課時,筆者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討論制作方法。在學生激烈討論之后,筆者布置了動手操作任務:“應用所學知識自主制作節能風扇?!痹趨⑴c此活動時,學生興致高昂,積極思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在學生制作完成后,筆者又組織了跨小組的交流活動,鼓勵學生與其他小組的成員分享操作成果,交流操作經驗。在交流中,學生發現了自己的操作問題,對相關知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踐證明,通過此類活動,學生不但可以有效掌握教學內容,還可以鍛煉多方面的能力,增強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課堂教學效果也會顯著提升。

三、課后:回歸生活,應用知識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設計應基于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后,還應當補充有效的實踐、應用作業[4]。在課前和課中的活動中,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了相關知識,了解了操作方法,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歸生活,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進一步探究課外內容,以進一步增強其科學意識和勞動意識。

(一)鼓勵學生展示探究成果

課堂上的展示環節同樣十分重要,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采取多種形式進行交流,對活動過程和活動結果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和總結,促使學生進行反思與表達,從而深化學生的探究體驗,使學生的學習向縱深發展。

在教授“計算機各部件”一課后,筆者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使用計算機打造一個虛擬的海底場景。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積極動腦,遷移所學知識,選用了恰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制作。在下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筆者特意留出時間,鼓勵學生毛遂自薦,展示勞動成果。在學生展示后,筆者還以學生的勞動成果為基礎,詳細介紹了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深化認知,積累經驗。

(二)鼓勵探究課外內容

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以教材內容為依托探究相關知識,還應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學習素材,學習科學知識[5]。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眼界會變得更加開闊,學生的能力也會得到發展。

在帶領學生學習“節能產品”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順勢進行拓展與延伸,引導學生探究更加豐富的生活內容。筆者在課堂最后,簡單介紹了新能源汽車的概念,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積累。同時,筆者提醒學生,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節能產品具有重大的意義。隨后,筆者繼續引導道:“同學們,大家認為節能產品的制作是不是十分重要的呢?制作出更多的節能產品,能夠讓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后代生活在更加環保、能源充足的環境中?,F如今,新能源汽車逐漸流行,大家對于新能源汽車有哪些了解呢?大家嘗試過乘坐新能源汽車嗎?大家要不要在課后主動去了解相關的信息呢?”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在課后進一步探究了相關知識,探究意識得到了有效培養??梢?,在教學時,教師也要注意啟發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繼續探究科學知識,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設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校本課程為基礎,發揮教學智慧,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階段應用多樣的策略引導學生探究,驅動學生進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由淺入深地探究所學知識,積累實踐經驗,潛移默化地形成科學意識與勞動意識,發展各項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嚴冬黔.以實踐為鑰,打開真理的寶藏:淺談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開展意義[J].文理導航(上旬),2021(11):95-96.

[2]王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操作與創新能力探索[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8):88-89.

[3]徐燕.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73):16-18.

[4]宋瑩.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有機整合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1.

[5]蘆艷云.基于小學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課程相整合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2021(20):123.

猜你喜歡
勞動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
傳承吳地童謠童戲,培養幼兒核心素養
“新青年下鄉”高職學生勞動意識培養研究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數學學習呈現多元化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發揮實踐基地優勢 培養學生勞動意識
情動學生 學生動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