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力家校教育融合,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2023-07-10 06:06王建李欽
教育周報·教研版 2023年26期
關鍵詞:教育生態家庭教育小學教育

王建 李欽

摘要:社會發展、人類進步最強大后盾是完整的教育,但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改變了社會家庭的形態,身為社會文明載體的教育生態受到破壞。完整的教育要想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其被破壞的生態應修復,同時還應營造出新的生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完整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完整教育的有機結合體,是親兄弟般的依存關系。家庭和學校皆是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和小學教育有著立德樹人的共同教育目標、明顯的切換點,又共同肩負著的培養青少年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故家庭教育、小學教育融為一體,協同發展,是現代化教育生態的主要組成部分,應當作為教育行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因教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校領導、教師皆是教育人,自然應肩負起家校教育融合工作的重任。要做好家校教育融合工作,不但要有行政管理體系、制度約束體系作保障,同時還要有相應的具體活動為載體。

關鍵詞:家庭、學校、家庭教育、小學教育、教育生態、教育融合、營造。

家庭是人們因婚姻組合在一起,用于繁衍后代、延繼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是中國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以培育、引導、影響等方式,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孩子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而實施的教育活動。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之語,道出了家庭教育的啟蒙性;家庭成員的喜怒哀樂,一言一行會自然地傳遞給孩子,并且與孩子產生共鳴,讓孩子效仿,這就是家庭教育的感染性;未成年人生活成長中的吃、穿、住、行等費用來源于父母,說話走路的形成依賴于父母,為人處事的交往受制于父母,這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權威性;孩子的出生、成長唯一離不開的是父母,只有父母才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毫無保留地表達個性,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專一性;家庭教育是人的思想、品德和習慣的定型教育,它能貫穿于人的一生,故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持點;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在生活、勞動等社會活動中自然而然產生的,這決定了家庭教育具有非專業性。家庭是社會結構的基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同構,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家庭教育是傳承社會文明的原點,以家庭、家族血脈關系奠定的中國文化至今沒有中斷。未來的社會細胞由當今的孩子組成,社會的平穩、和諧、發展由社會細胞的優劣所決定。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下一代成為什么樣的人,對未來社會細胞的優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老子言"不怕饑寒,怕無家教。唯有教兒,最關重要";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曾經指出:”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當政者手中,不如說掌握在母親手中”,這表明古今中外皆把家庭教育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

一、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更新觀念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項活動,教育活動的標向受控于人的思想觀念,教育活動效果的優劣取決于人的素質高低。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使家庭教育的施教者一一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是短期的,一但把孩子送進小學校園,家庭教育就結束了,教育孩子的任務應全部由教師來完成;小學教育的施教者一一小學教師認為:對家長送入校園的孩子,以正常的教學課堂,機械地灌輸規定的教學內容,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對入校孩子的個體差異不細分,不與家長溝通找原因,放任式教學的思想根深蒂固。家長和小學教師的這一觀念,表明一些家長和部分教師思想素質低下,使家庭教育和小學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各自為營,狐軍奮戰,削弱了發展整體教育的勢力。家庭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對象好比一朵花雷,給養缺乏或陽光缺乏,都不可能結出理想的果實。

二、增設部門,列入體制,制訂制度

家校教育融合是當今完整教育良好生態的重要內容,家校教育融合工作自然應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工作。因為家長和社會其它組織或部門皆有比教育更為繁重的工作或活動,讓家長和社會其它組織或部門全力承擔這項工作不現實,故身為教育人的教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各級學校領導及教師承擔這份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事、份內的事。既然家校教育融合是一項特別重要的教育工作,就離不開專職的工作人員和專業的管理部門。設立專業的管理部門不但便于對這項工作的管理,而且能告之世人教師從事該項工作是名正言順之事,并非不務正業。為營造完整教育生態,就應把家校教育融合工作細化出來,作為一項意義重大,任務繁重的工作來抓,若沒有專職工作人員不可能很好的完成,故學校應安排專職人員從事該項工作。任何一項工作,沒有制度來約束,皆會無限彭漲,雜草叢生,家校教育融合工作亦是如此。進行家校教育融合工作,少不了校外的話動,少不了與校外人員的接觸,如沒相關制度約束,很容易滋生一些不良問題,反而會阻礙小學教育的發展,為避免這此不良問題的發生,就應建構這相工作嚴密的制度體系。

三、認清權責,明確指導、服務與被指導、服務關系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把對孩子的教育監護權局限在居家時間內,始終認為家長對孩子應負的教育責仼只是出資,對孩子實施什么教育內容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家長無責任。也有不少教師認為對所有入校的孩子進行了共同教育,就算盡到了學校教育的責任,家長送進學校的孩子因千差萬別影響了學校教育,對學生個體差異應實施的針對性教育,應由家長負責,與教師無關。家長和教師對責任的認識不清或認識錯誤,遭怏的是孩子,受影響的是社會。近幾年,由于私人利益的彭漲,家庭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附庸教育,家長成了職業校外輔導員、作業批改員和監督員,有些教師成了孩子接受正常教育過程中的收費員,這一權責不清,相互推解責任,謀取私利的亂象對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壞的社會影響,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且影響了小學教育的聲譽。不可否認,在當前改變開放的大潮中,不少家長,特別是小學生家長,迫于壓力和負擔,照顧孩子的精力逐漸縮小,對孩子實施教育的力度被削弱,給小學教育的發展增添了很大難度。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分清家長和教師在小學教育階段的權責: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校外時間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施教時間,重多的權責屬于家長,學生在校時間的權責,教師是主體人;在教育內容方面,對孩子各方面知識的灌輸和輔導,作業的批改和監督等都應有教師負責,家長主要是負責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對學生在校期間如何配合教師施教的教育。教師對家長進行指導和服務,家長對教師學校教育進行監督,這才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生態環境;

四、優化老方法,開創新渠道,踐行新路子,總結新理論,創造新環境

家訪、家長會等方法,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是促進家校教育融合的有效方法,但許多象家訪一樣的老方法已不適應形勢下的教育發展,使教育生態黯然失色,缺乏生機。學校應設立家長綠色通道,提供家長進校分享空間,方便家長咨詢,接受家長檢查,便利教師對家長的指導和服務。教師要利用網絡平臺,建立教師、家長微信群。教師和家長之間要通過網絡分享信息,磨合意見,融通情感,爭取把喜樂第一時間相互傳送,把問題及時消除在萌芽狀態,讓小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愉快的心情、積極的學習興趣。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把改良的家校教育融合老方法、開創的新方法,應用到實踐去,在實踐中獲取驗證、反思、總結,再驗證,再反思,再總結,最后形成報告,以被他校、他地借鑒。優化的老方法,創新的路子,經反復實踐驗證、垂煉獲取的新理論,必定能營造出現代化教育良好的生態環境。本文參考了一些這一領域的他人文獻。

猜你喜歡
教育生態家庭教育小學教育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教育生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實踐
應用大數據技術重塑職業教育生態
翻譯教學的“整合·融通·交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