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K-means算法和TOPSIS模型的隴東旱區大豆品種飼用性能評價

2023-07-12 09:31耿智廣張金霞李世恩施海娜岳耀敬
飼料研究 2023年10期
關鍵詞:結莢飼草籽粒

耿智廣 張金霞 李 峰 李世恩 施海娜 岳耀敬

(1.慶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甘肅 慶陽 745000;2.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50)

黃土高原隴東地區飼草來源主要以紫花苜蓿和作物秸稈為主,存在季節性供應不平衡的問題[1]。此外,該地區屬雨養農業區,年季間降水差異較大,牧草的產量難以達到穩定水平[2]。因此,開發新的優質飼草資源、增加飼草儲備量是實現當地畜牧業高產優質的必經之路[3]。粗蛋白含量越高代表牧草品質越高[4],大豆富含植物蛋白是種植優質青貯飼料的可選作物[5],具有良好的飼用潛力[6-7]。大豆植株蛋白質含量隨著植株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加,在鼓粒期前粗蛋白含量達22%,明顯高于玉米或高粱[8]。大豆中的粗脂肪含量高達12.6%,而苜蓿中的粗脂肪含量僅為2%[9]。飼草中粗脂肪含量高可增加泌乳奶牛的產奶量[10]。

本研究從我國不同生態區引進大豆品種,通過對其飼草生產性能指標的測定與綜合評價,探索大豆作飼草利用的可行性,從中篩選出一批適應性強、產草量高的大豆品種,以豐富黃土高原隴東旱區一年生豆科飼草品種,為當地畜草業發展提供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2021 年引進牧用大豆、籽粒大豆、油用大豆三個類型14 個品種作為供試材料,參試大豆品種名稱及來源見表1。

表1 參試大豆品種名稱及來源

1.2 試驗地點及土壤狀況

試驗地位于慶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和盛科研基地(35°25'N,107°48')。該地海拔1 170 m,年平均溫度8.9 ℃,年日照時數2 449.2 h,無霜期165 d,年降水量600 mm左右,屬西北半濕潤偏旱區。土壤為黑壚土,有機質含量11.4g/kg,全氮0.94 mg/kg,堿解氮87 mg/kg,速效磷12 mg/kg,速效鉀230 mg/kg。

1.3 試驗設計

試驗隨機區組設計,3 次重復,小區面積30 m2,播種密度6 000株/667 m2。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1.4.1 生育期

出苗期:全區發芽出土高約3 cm 的穴數達50%的日期。

分枝期:全區50%的植株在葉腋內長出分枝腋芽長達2厘米左右的日期。

初花期:全區50%的植株出現花朵的日期。

結莢期:全區50%的植株出現莢果的日期。

種子成熟期:葉片轉黃脫落。

1.4.2 農藝性狀

株高:結莢初期每個小區隨機取5 穴,測量從地表至主莖頂端的高度,取平均值。

分枝數:結莢初期每個小區隨機取5 穴,統計株數及分枝數,取平均值。

單株葉片數:結莢初期每個小區隨機取10株,統計每株葉片數,取平均值。

單株莢果數:籽料成熟期每個小區隨機取10株,統計每株莢果數,取平均值。

單株籽粒數:籽粒成熟期每個小區隨機取10株,統計其每株籽粒數,取平均值。

籽粒產量:籽粒成熟期每個小區隨機取3個2 m的樣段齊地刈割,脫粒曬干并稱重,估算小區籽粒產量。

鮮草產量:結莢初期每個小區隨機取3個2 m的樣段齊地刈割,稱鮮重算小區產量,并折算成公頃產量。

1.4.3 飼用價值綜合評價

采用Topsis法進行綜合評價,具體步驟如下[11-13]:

(1)設有n個處理,m個性狀,建立評價決策矩陣A。

(2) 由矩陣A 構造規范化的決策矩陣Z',其元素為Z'ij。

式中:Z′ij為決策矩陣Z'的元素;fij為決策矩陣A 的元素。

(3)構造規范化的加權決策矩陣Z,其元素為Zij。

式中:Wj為每一指標的加權系數。

(4)確定正理想解Z+與負理想解Z-。

嘉興和紹興各有1處景觀得到康、乾二帝的偏愛,煙雨樓在避暑山莊中仿建,蘭亭在紫禁城、清漪園、圓明園、西苑和避暑山莊等多處皇家園林中仿建。

(5)計算各處理與理想解的相近度。

與正理想解的相近度S+i按式(6)計算。

與負理想解的相近度S-i按式(7)計算。

與理想解的相對接近度Ci按式(8)計算。

1.5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進行整理,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LSD 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表示,P<0.05 表示差異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大豆品種生育期(見表2)

表2 參試大豆品種生育期 單位:mm/dd

由表2 可知,D1、D2,D3、D4、D5、D7、D11 從出苗到結莢期的周期較長,初花期均在8月1日以后,結莢期在8 月底9 月初,持綠性好。D3、D4、D5 長勢好、持綠期長,但種子不能成熟。其他品種生育期較早,其中D13、D14在8月中旬葉片就開始枯黃脫落。

2.2 參試大豆品種的鮮草產量及產量因子結果(見表3)

表3 參試大豆品種的鮮草產量及產量因子結果

由表3 可知,兩個飼用品種D1、D2 的株高達到212.33、218.07 cm,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其他大豆品種中,D8、D10 株高達到160.93、160.00 cm,其次是D3、D9,分別達到159.00、155.60 cm。D2 產量最高達5 620.6 kg/667 m2,D1 產量4 586.7 kg/667 m2,居第二位,這兩個品種其單株葉片數、鮮草產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除D1、D2外,產量最優的依次是D4產量為3 710.7 g/667 m2,D5 產量3 464.0 kg/667 m2,D6產量3 350.6 kg/667 m2,D3產量3 223.8 kg/667 m2,D7產量3 214.9 kg/667 m2。除D1、D2 外,分枝數較多的品種是D6、D7,均在5 個以上。葉片數較多的品種是D4、D6、D7。

2.3 參試大豆品種的飼草生產性能綜合評價分析(見表4)

表4 參試大豆品種的飼草生產性能綜合評價分析

由表4 可知,95%大豆的籽粒歸圓,豆莢內籽粒有晃動感。

2.4 K-means聚類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K-means聚類分析結果

采用K-means 算法對14個品種進行聚類分析,類別設定為3 類,迭代次數為20,期望找出綜合指標能夠滿足飼草生產的較優的類。

由表5可知,14個品種共分為3類,第1類D1、D2,第2類D3、D4、D5、D7,其他品種歸為第3類。

將14個成員聚成3類,K-means聚類分析方差見表6。8個評價指標中除分枝數外,其余7個指標均表現出顯著性,表明選中的聚類最大化的差別主要來自這7 個指標。

表6 K-means 聚類分析方差

2.5 TOPSIS分析結果

TOPSIS分析根據表4的8項指標建立評價決策矩陣A。再由矩陣A算出規范化矩陣Z‘。

權重向量以各項指標的重要性賦值,其WT={0.10 0.05 0.15 0.15 0.15 0.10 0.05 0.25},得到規范后的加權矩陣Z,由矩陣Z確定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

計算各品種的S+i、S-i和Ci,結果見表7。

表7 S+i 值、S-i 值和Ci值及排序

由表7 可知,CD2>CD1>CD4>CD5>CD6>CD7>CD13>CD3>CD12>CD10>CD8>CD14>CD11>CD9。與理想解的相對接近度Ci排序結果即是TOPSIS綜合評價結果。

2.6 綜合評價較高的4 個大豆品種營養及相對飼料價值(見表8)

表8 綜合評價較高的4個大豆品種營養及相對飼喂價值

使用TOPSIS 法綜合分析排序,D2、D1、D4、D5、D6、D7是依次排在前6的品種,而聚類分析中具有較高飼草生產能力的品種D3 不在其中,D7 也排在了D6 之后,因此選取TOPSIS法評價前4的品種,并對其營養及相對飼喂價值等指標進行測定。

由表8 可知,D2、D1、D4、D5 粗蛋白含量分別為17.3%、17.9%、19.3%、18.3%,中性洗滌纖維含量在41.32%~45.76%,粗脂肪含量在4%以上,D4的相對飼喂價值達到143.50,相對飼喂品質達到151.0。

3 討論

3.1 參試大豆品種的生育時期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從營養價值的角度選擇,最佳的一年生飼草作物是大豆、豌豆和箭筈豌豆[14]。大豆是全株高蛋白的豆科作物,飼用大豆的最適收獲期為結莢初期,此時生產性能最佳[15]。大豆生育期與產量呈正相關,也是影響粗飼料營養品質的主要因素[16]。大豆葉片部分所含的粗蛋白較其莖稈部分多,而粗纖維的含量較其莖稈部分少,故粗飼料葉片部分的營養品質較其莖稈部分高[17]。本試驗中,D1、D2,D3、D4、D5、D7、D11 在從出苗到結莢期的周期較長,結莢期在8月底9月初,葉片量較高,持綠性好,具有飼草生產潛力,且結莢期與青貯玉收貯期一致,方便與再貯玉米混合收貯,以生產優質飼草。

3.2 參試大豆品種產量及產量因子分析

本試驗參試品種中,兩個牧用豆D2 和D1 品種對試驗區的氣候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兩個飼用牧草品種株高(主莖長)達到2 m 以上,且分枝多、葉量豐富,產量分別為5 620.6、4 586.7 kg/667 m2,居參試品種前2位,可引進并用于生產飼草。但其缺點為莖是匍匐型,具有攀緣性,生長后期相互纏繞,給收獲造成一定的困難。其他品種產量依次是D4、D5、D6,產量分別達到了3 710.7、3 464.0、3 450.6 kg/667 m2。D8、D10 株高達到1.6 m,其次是D3、D9,在1.5 m以上;分枝數較多的品種是D6、D7,均在5 個以上;葉片數較多的品種是D4、D6、D7。但這些單項屬性突出的品種并不意味著是最適宜的品種,也不能從這些數據準確推斷哪幾個品種適宜生產飼草,只有評價出綜合性狀優異的品種才適合推廣應用。

3.3 參試大豆品種飼草生產性能綜合評價分析

選定了與飼草生產有關的8 個指標,用K-means 算法進行聚類分析,類別設定為3 類,迭代次數為20,期望找出綜合指標能滿足飼草生產較優的類,K-means 聚類算法是通過對比數據的關聯程度,將其聚集成類,同一類里的元素相似性較大,但不同類別相似性較小[18]。14 個品種聚為3 類,第1 類D1、D2,第2 類D3、D4、D5、D7,其他品種歸為第3 類。兩個飼用品種被歸為一類,第二類均具有一定的飼草生產能力的籽用大豆品種,但不能決定哪個品種最優。K-means 算法簡單、收斂速度快,但得到的結果是局部最優,而不是全局最優解,聚類準則單一,不能綜合考慮每個類內樣本的相似性[19]。為了進一步了解14 個品種的飼草生產性能,用TOPSIS法進行了綜合分析。TOPSIS法是一種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根據有限個評價對象與理想化目標的接近程度進行排序的方法[20-21]。經綜合分析排序得CD2>CD1>CD4>CD5>CD6>CD7為排在前6 的品種,而聚類分析中具有較高飼草生產能力的品種D3不在其中,D7也排在了D6之后。所以針對這3 個品種的飼草生產能力還需進行進一步研究。

3.4 篩選出的飼用大豆的營養及相對飼料價值分析

評價選出的D2、D1、D4、D5 粗蛋白含量分別為17.3%、17.9%、19.3%、18.3%,中性洗滌纖維含量在41.32%~45.76%,粗脂肪含量在4%以上,D4的相對飼喂價值達到143.50,相對飼料品質達到151.0。如按中國畜牧業協會苜蓿干草質量分級標準,這4 個品種均相當于苜蓿二級標準[22]。且鈣含量遠高于豆粕[23],其干草可用作為反芻動物粗飼料[24-25],也可用作為奶牛的青綠飼料和青貯飼料[26]。

4 結論

經綜合分析評價,兩個牧用豆D1 和D2 對試驗區的氣候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相對飼喂價值分別為143.5、135.75;籽粒大豆中可用作生產飼草的品種為D4、D5,相對飼料價值分別為151.0、143.5。4 個品種均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

猜你喜歡
結莢飼草籽粒
籽粒莧的飼用價值和高產栽培技術
籽粒莧的特性和種植技術
大豆:花期結莢期巧管理
豆角開花多結莢少管理有絕招
河南畜牧獸醫(2021年5期)2021-01-06
藏北牧區圈窩飼草種植及應用前景
關于西藏飼草種植模式探討——以拉薩市為例
玉米機械脫粒籽粒含水量與破碎率的相關研究
架豆角結莢期如何科學管理
商麥1619 籽粒灌漿的特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