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內科護理帶教中分層次分階段帶教模式的作用

2023-07-17 09:36孫麗瓊陳姍蘇少萍
西藏醫藥 2023年3期
關鍵詞:實習生內科教學效果

孫麗瓊 陳姍 蘇少萍

寧德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福建寧德 352100

呼吸內科是醫院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負責對呼吸系統疾病進行診治,涉及病種較多,護理工作繁瑣,對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專業知識等有著較高要求。實習是護生由理論走入實踐的必經過程,要求夯實基礎知識,將理論靈活運用于實踐,以提高護生綜合能力[1]。傳統實習帶教方法多采用灌輸教學模式,過度重視理論講解,護生參與性不足,難以提高教學效果。由于學生在知識水平、學歷層次、適應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呼吸內科帶教中應認識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同[2-4]。分層次分階段帶教模式將學生分為不同層級,并分階段開展帶教,可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求,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5]。本次選取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在我院呼吸內科實習的74 名護生,分析分層次分階段帶教模式用于呼吸內科護理帶教的作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在我院呼吸內科實習的74 名護生,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37例)男、女分別為11 例、26 例,年齡21 歲~26 歲,平均(24.12±1.08)歲。研究組(37 例)男、女分別為9例、28 例,年齡21 歲~27 歲,平均(24.09±1.01)歲。兩組資料比較,P >0.05。

1.2 方法

由呼吸內科指派一組帶教教師開展教學,教學實踐均為3 個月。

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圍繞教學計劃、方案及內容等,入科后向實習生發放教學材料,圍繞教材進行授課,講解呼吸內科常規疾病理論知識,以示范、歸納等為主,完成教學大綱固定要求后,示范呼吸內科護理方法、技巧及要領等,由帶教教師對每日學習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并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課后系統復習。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分層次分階段帶教模式:(1)分層次:以實習生學歷、理解度、適應能力及基礎知識水平等為依據,將實習生分為本科、大專及中專3 個層級,對不同層級實習生采取不同帶教措施:對本科生側重管理能力、臨床決策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啟發;對大專生側重評判性思維強化、臨床操作能力培養;對中專生側重護理專業情感、基礎護理知識及臨床操作能力培養。(2)分階段:①輔助護士階段:對實習生開展護理操作培訓,制定虛擬操作標準,對不同層級實習生選擇合適的操作對象;這一階段實習生需了解呼吸內科患者的日常需求,并掌握基礎指標的評估方法,依據實際情況制定護理計劃。②執行護士階段:實習生需在制定護理方案基礎上,具備獨立完成護理工作能力,可全面分析呼吸內科疾病診治情況,負責患者日常護理,并培養護理內容記錄習慣;換班時與同事做好交接,由帶教教師全程監督與指導,提高實習生的責任意識與專業能力。③責任護士階段:實習生需以患者病情變化、需求等調整護理方案,建立科學的護理效果評估系統;帶教教師需確保實習生可獨立完成各項護理操作,并培養實習生的應變能力。

1.3 觀察指標

1.3.1 綜合能力

于實習生出科時統一組織綜合能力考核,包括專業技術、基礎技能、理論知識及綜合素質4 個模塊,各模塊分值100 分,得分與綜合能力成正比。

1.3.2 臨床溝通能力

教學前后開展臨床溝通能力量表評估,共計6 個維度28 個條目,即傳遞有效信息(1~12 分)、建立和諧關系(1~24 分)、驗證患者感受(1~20 分)、確認患者問題(1~20 分)、共同參與(1~16 分)及敏銳傾聽(1~20分),總分112 分,得分與臨床溝通能力成正比。

1.3.3 教學效果

教學后由帶教教師依據實習生學習前后表現、綜合能力考試成績等為依據,評估教學效果,包括學習積極性提升、臨床問題解決能力提升、知識理解度提升、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1.3.4 教學滿意度

2 結果

2.1 兩組綜合能力對比

見表1

表1 兩組綜合能力成績比較(,分)

表1 兩組綜合能力成績比較(,分)

2.2 兩組臨床溝通能力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溝通能力比較(,分)

表2 兩組臨床溝通能力比較(,分)

續表2

表2 兩組臨床溝通能力比較(,分)

2.3 兩組教學效果對比

見表3

表3 兩組教學效果 [n(%)]

2.4 兩組教學滿意度對比

見表4

表4 兩組教學滿意度 [n(%)]

3 討論

呼吸內科病種繁多,包括肺癌、肺炎、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及呼吸衰竭等,患者病情復雜,常合并心血管系統、內分泌及腎臟系統等其他疾病,臨床診治難度高,對護理工作提出較高要求[6]。對于呼吸內科護理實習生來說,不僅要掌握疾病基礎知識,還需具備病史詢問、查體等專業節能,因此,呼吸內科帶教工作極為重要。傳統帶教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理論知識講解,上課模式較為單一,學生通常為被動接受知識,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由此,需尋求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的帶教方式[7-9]。

分層次分階段帶教模式重視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不同情況采用不同帶教計劃,并將帶教過程分為不同階段,更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在日后工作中找準自身定位,有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及發展[10-12]。本研究中研究組采用分層次分階段帶教模式,結果顯示,研究組專業技術、基礎技能、理論知識及綜合素養評分較對照組更高;研究組教學后傳遞有效信息、建立和諧關系、驗證患者感受、確認患者問題、共同參與、敏銳傾聽評分較對照組更高;研究組學習積極性、臨床問題解決能力、知識理解度、團隊協作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率較對照組更高;研究組94.59%總滿意率較對照組75.68%更高;提示分層次分階段帶教模式用于呼吸內科護理帶教,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教學效果提高。分析原因,分層次分階段帶教模式以因材施教為基點,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強化護理實習生的專業能力,開展嚴格考核,并重視組間學習與協作,可幫助學生提高臨床溝通能力,同時督促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13]。同時,將學生按學歷分為不同層級,明確本科、大專及中專學生不同的培養方向,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為學生職業規劃提供保障。此外,將帶教過程分為輔助護士、執行護士及責任護士階段,各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側重點,注重學生責任心培養,讓學生學會以患者病情變化調整護理方案,合理分配任務及時間,不僅可讓學生明確自身定位,還可讓學生對帶教過程建立起新的認識,進而提高教學效果[14]。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護理帶教應用分層次分階段帶教模式,有利于教學效果提高,并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猜你喜歡
實習生內科教學效果
兒科臨床醫學實習生與住院醫師結對帶教模式的探討
急診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療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PBL教學法在內科見習中的實踐與思考
中草藥房實習生帶教工作探討
兒科實習生四診能力的培養
PBL教學法在中醫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PBL與CTM在中醫內科教學中聯合應用初探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