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地區YWHAE 基因易位的子宮內膜間質肉瘤病例1 例

2023-07-17 09:36汪志輝玉珍姚冬花
西藏醫藥 2023年3期
關鍵詞:肌壁易位肉瘤

汪志輝 玉珍 姚冬花?

1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研所 廣東廣州 510150

2 林芝市人民醫院婦產科 西藏林芝 860000

1 病例報告

患者,40 歲,因月經量增多1+年,加重2+月余于2022 年5 月2 日入院?;颊咂綍r月經規律,既往體健,無特殊病史。2021 年4 月開始出現月經量稍增多,未處理。2022 年4 月7 日,患者月經量進一步增多,伴有胸悶、心慌、全身乏力等癥狀,彩超檢查:子宮增大80*77*70mm3,宮腔內見一混合回聲包塊,大小67*69*55mm3,腫塊與子宮內膜分界不清,混合回聲團實性部分可見點狀血流信號(如圖1)。血常規:HB 68g/L。糾正貧血后于2022 年5 月5 日行宮腔鏡檢查+診刮術。術后病理:送檢組織部分區域可見片狀分布的圓形、卵圓形細胞,穿插于厚壁血管及平滑肌間,細胞核增大、淡染,核漿比高,具異型性,核分裂象可見,免疫組化:CD10(+),ER(+),PR(+),Ki-67 熱點區域約5%(+),SMA 及Desmin 平滑肌(+),符合子宮內膜間質細胞來源,需子宮內膜間質肉瘤與子宮內膜間質結節相鑒別。術后盆腔MRI:子宮肌層見大小約66mm×68mm 類圓形混雜信號影,邊界欠清,與肌層強化方式相似,請結合臨床(如圖2)。診斷子宮內膜間質肉瘤。于2022 年5 月13 日行開腹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術中完整取出子宮。術后病理:子宮體后壁可見8*6*5cm^3 的腫物,邊界不清,侵犯子宮肌層近漿膜層,腫瘤組織呈不規則舌狀浸潤,瘤細胞片狀分布,形似增殖期樣宮內膜間質細;免疫組化:ER 彌漫強(+),PR 彌漫強(+),CD10(+),Actin(-),Desmin(-),H-caldesmon 局灶弱(+),Cyclin D1 大于70%(+)(如圖3、圖4 和圖5),考慮子宮內膜間質肉瘤,目前尚無法分級,建議進一步基因檢測(如圖6)?;驒z查:YWHAE-NUTM2 基因融合陽性(如圖12)。最終診斷:高分化子宮內膜間質肉瘤IB。術后建議予以來曲挫口服治療。

圖1 彩超:子宮腔內見一67*69*55mm^3 混合回聲,其實性部分可見點狀血流信號;圖2 MRI:子宮肌層見一大小約68*66mm腫塊,偏向宮腔。

圖3 腫瘤組織于子宮肌層間呈不規則舌狀浸潤;圖4 免疫組化顯示腫瘤細胞中CD10(+);圖5 免疫組化顯示腫瘤細胞中Cyclin D1 大于70%(+);圖6 FISH 法YWHAE-NUTM2 基因融合陽性,見紅綠信號分離(如箭頭所示)

2 討論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指來源于子宮內膜間質細胞的惡性腫瘤,僅次于平滑肌腫瘤,約占所有子宮惡性腫瘤的1%[2]。2014 年第4 版WH0 分類將子宮內膜間質及相關腫瘤分為子宮內膜間質結節、低級別子宮內膜間質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高級別子宮內膜間質肉瘤(High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未分化子宮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以及類似卵巢性索腫瘤的子宮腫瘤5 個類型,該分類增加了HG-ESS。HG-ESS 從形態學、免疫表型、分子遺傳學和患者預后方面均有別于LG-ESS 和UUS。由于LG-ESS 和HG-ESS 治療方案不同,且二者預后差別大,因此區分LG-ESS、HGESS 非常重要。

LG-ESS 是由類似增殖期子宮內膜間質細胞構成的惡性腫瘤,伴有肌壁和/或淋巴管浸潤。典型病例表現為異常陰道流血或腹痛,宮腔內息肉樣腫塊或位于肌壁內邊界欠清的病灶,可伴有肌壁浸潤。病理學表現為腫瘤細胞為圓形或卵圓形,胞體小,胞質稀少,核一致呈卵圓形至紡錘形,輕微或無非典型性增生,少有核分裂(一般<5 個/10HPF),但出現高分裂活性,不能完全除外LG-ESS。鏡檢未見明顯壞死,腫瘤內可見螺旋小動脈增生,大小和形態不規則的瘤細胞島廣泛浸潤肌壁,呈“舌狀”生長,無間質反應,部分可見結節狀、淋巴管浸潤。免疫組化表現為CD10、ER、PR 陽性,desmin 和caldesmon 局灶陽性或弱陽性,而CyclinD1 陰性。

HG-ESS是指子宮內膜間質細胞起源的惡性腫瘤。多數患者表現為異常陰道出血,子宮增大或盆腔腫塊或宮腔內息肉狀和/或肌壁內單發或多發腫塊,伴明顯的肌壁浸潤。病理學表現為典型的浸潤性生長,常浸潤至肌壁的外1/2,瘤細胞可由高級別圓形細胞和低級別梭形細胞混合構成,使腫瘤呈現“雙向性”,核分裂明顯(一般>10 個/10PHF),常見壞死及淋巴管浸潤。免疫組化表現為高級別圓形細胞不表達 CD10、ER 和PR,而彌漫強陽性表達CyclinD1(>70% 的細胞核陽性),有助于與LG-ESS 鑒別診斷[3]。然而,近一半的HG-ESS 病例中除了高級別圓細胞成分外,還可同時伴有低級別梭形細胞成分,因此,免疫組化可表現為CD10、ER 和PR 彌漫強陽表達。如果在同一病例中觀察到HG-ESS 和LG-ESS 成分同時存在,應診斷為HG-ESS。

LG-ESS 和HG-ESS 多數病例形態學特征典型,借助CD10、ER、PR、desmin、caldesmon 和CyclinD1等標志物的組合[4],一般可以進行鑒別,但部分病例表現特殊,且組織學特征區分困難,尤其在活檢標本有限、取材不夠全面等情況下,容易誤診。近年來研究發現,在ESS 中存在特殊的染色體易位并產生相應的融合基因,具有不同染色體易位或融合基因的ESS臨床預后明顯不同,因此特異性融合基因的檢測對ESS 的準確診斷和分型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

研究發現在LG-ESS 中存在JAZFl-SUZl2[6]、MBTDl-CXorf67[7]等基因融合。在HG-ESS 中,發現t(10;17)(q22;p13)染色體易位而生成YWHAEFAM22(又稱YWHAE-NUTM2A/B)融合基因[8]及相關通路[9]。YWHAE-NUTM2 融合在其他子宮腫瘤尚未見報道,可能是HG-ESS 的一種特異性改變的染色體易位[10]。因此,在形態學或者免疫組化染色不典型的病例中,YWHAE-NUTM2 融合基因檢測有助于鑒別診斷。YWHAE-NUTM2 融合基因陽性可診斷HG-ESS,然而其在HG-ESS 中的表達率并非100%,融合基因檢測結果陰性不能除外HG-ESS 的診斷。ESS 特異性融合基因或染色體易位的檢測在國內病理科尚未常規開展,目前相關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期待更多的相關研究,使ESS 的診斷及治療更明確。

猜你喜歡
肌壁易位肉瘤
平衡易位攜帶者61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周期的結局分析
子宮肌壁間妊娠診治分析
原發性腎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三維陰道超聲診斷子宮肌壁間妊娠1例
滑膜肉瘤的研究進展
側腦室內罕見膠質肉瘤一例
流出道室間隔肌壁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電圖特點與射頻消融
子宮肌壁間妊娠誤診滋養細胞腫瘤1例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關性腎癌的病理學研究進展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