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時空差異及動態演變

2023-07-17 11:46吳心怡
關鍵詞:密度估計基尼系數城鄉居民

吳心怡, 馮 杰

(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社會資源的公平合理分配是對共同富裕的具體化、現實化[1]。不斷完善和深入推進惠及全國人民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調整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手段[2]。而3年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導致社會保險基金支付能力有所下降,部分地區出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累計基金結余不足、財政補貼水平不均、養老金待遇計發不合理等問題。鑒于此,研究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時空差異、區域差異和動態演變等,對于平衡區域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提升其運行效率,實現全國統籌和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與問題提出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作為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3]。于是,學界針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及其運行狀況的研究日益增多。本研究主要從制度層面、機制層面和效率評價等3個方面進行文獻歸納和評述。

1.制度層面。部分學者從制度層面著手,分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面臨的困境,并提出針對性建議。如張開云等分析指出,基金籌集方式有限、運營管理能力不足、支付待遇有待提高和制度銜接不暢是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運行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4];周延等肯定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運行對養老差距的調節作用,但其存在收入再分配效應較弱等問題[5];宮曉霞針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運行中存在的顯性風險和隱性風險,提出要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增加財政收入等來提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運行能力[6]。

2.機制層面。部分學者從機制層面著手,倡導優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機制,保障運行穩定。如劉冰認為當前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如投資取向單一、責任劃分不合理、參保人員的資金權益無法得到維護等[7];郭光芝等認為有必要從需求視角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運行機制,通過加大對長繳和早繳參保人員的獎勵來鼓勵更多年輕人繳費參保,以促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長效穩定運行[8];陽程文等基于廣東經驗,提出提高個人繳費標準和集體補貼標準、優化養老金待遇認定方法,以及調整體制機制等對策,以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體化[9]。

3.效率評價。部分學者采用效率評價方法評估區域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如劉曉玲等采用DEA-Malmquist模型研究江蘇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效率,發現相關資源分配不充分導致江蘇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效率較低[10];胡揚名等采用面板三階段DEA模型研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運行效率,發現地方財政支出水平和城鎮化水平會顯著影響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運行效率[11];尹成遠等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分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效率的省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發現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總體運行狀態不佳,主要是因為技術創新不足,并提出推進制度創新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對策[12];強國民等采用非徑向超效率DEA模型對比分析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效率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效率,發現二者均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性特征,建議各地應實施差異化養老保險效率提升策略[13]。

綜上,學界主要從制度、機制、效率評價等角度研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雖有學者針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區域差異展開諸多研究,但研究方法較為單一,無法進一步揭示區域內差異和區域間差異,且鮮有文章探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動態演變過程。鑒于此,本研究采用熵權法、Dagum基尼系數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計法等,實證分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時空差異、區域差異和動態演變,以期縮小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區域差異,為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提供支撐。

二、研究方法、指標構建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1.熵權法。為了規避人為主觀因素影響,本研究采用客觀賦權法進行指標體系構建,以提高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合理性。熵權法作為一種確定客觀權重的方法,其客觀權重由指標變異程度決定[14],用于衡量各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程度。具體步驟如下:

(1)歸一化指標。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1)

(2)

其中,Xij表示第i個樣本的第j個指標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i=1,2,…,n;j=1,2,…,k)。Yij表示Xij歸一化后的對應數值;Xj表示第j個指標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 max(Xj)、 min(Xj)分別表示第j個指標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計算各指標的信息熵。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3)

(4)

其中,pij表示第i個樣本的第j個指標的比重;Ej表示第j個指標的信息熵。

(3)計算指標權重。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5)

其中,Wj表示第j個指標的權重。

2.Dagum基尼系數分解方法。Dagum基尼系數分解方法可以克服數據重復問題,準確呈現區域發展差異和來源[15],被廣泛運用于公共衛生服務、旅游產業、數字經濟等區域發展差距的研究中。本研究借鑒Dagum的基尼系數分解方法[16],衡量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區域差異。具體步驟如下:

(1)計算總體基尼系數。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6)

其中,G表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總體基尼系數。Yji表示區域j內省份i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j=1,2,…,k;i=1,2,…,nj)。Yhr表示區域h內省份r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h=1,2,…,k;r=1,2,…,nh)。k表示區域個數;i和r分別表示區域j和區域h的對應省份;n表示省份總個數;μ表示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均值;nj和nh分別表示區域j和區域h的省份個數。

(2)計算區域內和區域間基尼系數。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7)

(8)

其中,Gjj表示區域j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基尼系數;Gjh表示區域j和區域h之間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基尼系數;Yjm表示區域j內省份m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m=1,2,…,nj);μj和μh分別表示區域j和區域h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均值。

(3)計算區間相對影響。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9)

(10)

(11)

其中,Djh表示區域j和區域h之間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相對影響;djh表示區域j和區域h中所有Yji-Yhr>0的運行效率總和的數學期望;pjh指超變一階矩,表示區域j和區域h中所有Yhr-Yji>0的運行效率總和的數學期望;Fj(·)、Fh(·)分別表示區域j和區域h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累積密度分布函數。

(4)分解總體基尼系數??傮w基尼系數G由區域內差異貢獻GW、區域間差異貢獻Gnb和超變密度貢獻Gt等3個部分構成,即G=GW+Gnb+Gt。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12)

(13)

(14)

其中,pj和ph分別表示區域j和區域h的省份數量占總省份數量的比例;sj和sh分別表示區域j和區域h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占總體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比例。

3.核密度估計法。本研究采用核密度估計法,該方法屬于非參數估計方法[17],多用于測量空間差異[18]。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15)

其中,f(x)表示核密度函數;x表示各區域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均值;Xt表示區域t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均值(t=1,2,…,k);K(·)表示核函數;q表示帶寬。

為了全面掌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分布形態的演化特征,本研究借鑒吳小影、劉亦文和甘曉成等的做法[19-21],采用高斯核函數進行分析。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16)

(二)指標構建

本研究借鑒劉曉玲、胡揚名和尹成遠等的做法[10-12],選取基金收入、基金支出、參保人數、實際領取待遇人數和累計結余等5項指標作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基礎指標。結合數據的可得性和基礎指標的關聯性,形成盈余率、覆蓋率和領取率等3項復合指標,構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評價指標體系(表1)。其中,盈余率用來衡量區域養老保險基金支付的可持續性;覆蓋率用來衡量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面,為了保證數據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參保人數為該省15周歲以上總人口扣除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領取率用來衡量區域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續性。

表1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評價指標體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三)數據來源

由于2014年《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兩項制度合并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故本研究以2014—2020年我國31個省份(港澳臺地區除外,下同)為研究對象。同時,結合選取指標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本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各省份的統計年鑒,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對我國區域劃分的方法,本研究將31個省份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區域。其中,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等11個省份;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個省份;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等12個省份。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運行效率分析

為了消除不同年份各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異質性,并保證其運行效率測算的科學性,本研究采用熵權法對各年份的指標權重進行修正,以得到較為客觀的指標權重,具體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評價指標體系中,盈余率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覆蓋率和領取率的影響程度較小。

表2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評價指標的權重Table 2 Indicator weights of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基于上述指標權重,本研究進一步測算各省份和三大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表3)。由表3可知,三大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整體呈現出西部>中部>東部的分布特征。從時間演變來看,各省份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存在顯著的空間非均衡性。具體體現在:(1)2014年,天津、云南、新疆、山東等省份排名靠前,而上海、浙江、江蘇等東部地區省份反而排名靠后。(2)2015—2017年,上海、浙江、江蘇等東部地區省份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處于較低水平。(3)2018—2019年,三大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整體呈現出中部>西部>東部的分布特征。(4)2020年,各省份分布較為均衡,但整體仍呈現出西部>中部>東部的分布特征。

表3 各省份和三大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Table 3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each province and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從理論上來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應隨著所在區域經濟的增長而相應地獲得提升,即盈余率、覆蓋率同步上升,而領取率反之下降,且呈現出東部>中部>西部的分布特征。但事實并非如此,從運算結果來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整體呈現出西部>中部>東部的分布特征。其中,西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在2007年通過加大財政支持有效提升了西部地區的社會保障水平,甚至超越了部分東部、中部地區的省份[22],使得2014年合并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后,西部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相較于東部、中部地區更高。這表明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日益重視民生養老問題,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支持力度,使得西部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機制不斷完善,保障水平也明顯提高。而東部、中部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體收入雖然遠超西部地區,但由于東部、中部地區人口基數較大,基金支出相應較高,使得東部、中部地區在盈余率上優勢并不明顯。但隨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全面普及,中部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總體水平逐年上升,與西部地區的差距逐漸縮小。就全國而言,隨著東部、中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占區域內生產總值比重的逐年上升,區域間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相對失衡的狀況會逐步緩解。鑒于此,應針對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逐步在各地區建立起公平、均衡、惠及全體公眾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二)運行效率的區域差異分析

為了進一步剖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區域差異,本研究測度2014—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基尼系數,具體如表4所示。

表4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基尼系數Table 4 Gini coefficients of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1.總體差異。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總體基尼系數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發展趨勢。其中,2020年總體基尼系數出現了29.5%的較大漲幅,表明各省份間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差距擴大。究其原因在于:受疫情影響,各省份結合自身的經濟狀況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發放額度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導致2020年省份間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產生較大差異,總體基尼系數大幅度上升。

2.區域內差異。從總體來看,我國三大地區的區域內基尼系數差異較大。其中,中部地區的基尼系數保持在較低水平,且區域內差異波動較小,表明中部地區各省份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差異較小且較為均衡;西部地區的基尼系數呈現出先逐步上升、后波動下降的發展趨勢,但其基尼系數的均值最高,表明西部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差異較大;而東部地區的基尼系數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發展趨勢,與總體基尼系數的發展趨勢具有較大的一致性,可以推測全國總體差異主要受東部地區的區域內差異影響。

3.區域間差異。從總體來看,我國三大地區的區域間基尼系數差異較大,整體呈現出東部—西部>中部—西部>東部—中部的分布特征,這側面印證了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西部>中部>東部的區域分布特征;同時,結合2019年和2020年的區域間基尼系數可知,東部—中部和東部—西部的區域間差異均顯著增加,而中部—西部的區域間差異呈現出縮減趨勢,可以推測西部>中部>東部的區域分布特征會繼續保持。

4.總體區域差異來源及貢獻率。2014—2016年,引起總體區域差異的三大來源的貢獻比例維持在一定范圍;2017年后,超變密度的貢獻率影響不斷降低,區域間差異躍升成為影響總體區域差異的關鍵因素;就2020年數據來看,區域間差異是影響總體區域差異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縮小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區的區域間運行效率差異,對促進我國養老事業的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運行效率的動態演變

前文僅對區域差異及其來源進行測算和分析,反映的僅僅是相對差異,須進一步使用核密度估計法進行絕對差異的變化趨勢和動態演變過程分析,具體如圖1所示。

1.全國核密度估計。由圖1(a)可知,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動態演變呈現出3個特征:(1)2014—2020年,核密度估計函數的中心點先向右移動,再向左移動,表明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演變過程;(2)2014—2020年,核密度估計函數的峰值呈現出先減后增的演變過程,波峰的寬度呈現出由窄變寬、再逐步收縮的演變過程,表明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呈現出由分散趨于集中的分布特征,且運行效率的絕對差異呈現出縮小趨勢;(3)2020年,核密度估計函數除1個主峰外,存在側峰,表明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呈現出極化現象。

2.東部地區核密度估計。由圖1(b)可知,僅對比2014年和2020年數據,東部地區核密度估計函數的中心點呈現出向右移動的趨勢,表明東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明顯上升;2014—2020年,核密度估計函數的峰值的波動態勢較小,波峰基本穩定,表明東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整體穩步上升。同時,從波峰數量來,2019年后逐漸回歸單峰,表明東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極化現象有所緩解,即東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較高的省份與較低的省份之間的絕對差異有所減小;但2020年的波峰寬度有所拓寬,表明東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區域內差異小幅擴大。

3.中部地區核密度估計。由圖1(c)可知,僅對比2014年和2020年數據,中部地區核密度估計函數的峰值下降,且中心點呈現出向左移動的趨勢,表明中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明顯下降,且區域內差異逐步擴大。同時,從波峰數量來看,2018年開始轉變為單主峰,兩極分化現象消失,表明中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中心性有所增強,緩解了區域內差異。但相較于2019年的高核密度值和高運行效率,2020年的曲線表明中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顯著下降,且區域內差異逐步擴大。

4.西部地區核密度估計。由圖1(d)可知,西部地區核密度估計函數的峰值高度、中心點均大于東部、中部地區,表明西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高于東部、中部地區,區域內差異小于東部、中部地區。2014—2020年,核密度估計函數的峰值逐步下降,且中心點呈現出向左移動的趨勢,表明西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明顯下降,且區域內差異逐步擴大。但波峰寬度變窄,表明西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絕對差異逐步縮小,對峰值下降產生的區域內差異具有抵消作用。

四、結論與對策

(一)結論

基于2014—2020年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從盈余率、覆蓋率、領取率等3個方面構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熵權法、Dagum基尼系數分解方法和核密度估計法等,實證分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時空差異、區域差異和動態演變,得出以下結論:(1)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存在顯著的空間非均衡性,呈現出西部>中部>東部的分布特征。(2)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區域差異逐步擴大,東部地區的區域內差異是其主要影響因素。(3)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整體呈現出下降趨勢,但運行效率的絕對差異呈現出縮小趨勢。其中,東部地區的區域內差異有所改善;中部地區的兩極分化現象消失;西部地區的區域內差異逐步縮小,但出現了兩級分化現象。

(二)對策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狀況關系到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應進一步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制定區域差異化策略、完善社?;饠U充計劃、開展參保人員擴面工作等,以提升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進而推進社會保障均衡發展。

1.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助于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切實解決區域間養老保險基金失衡問題。為了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收統支的目標,須穩步推進中央調劑金制度,完善配套措施,以進一步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具體來說:通過整合不同地區的養老保險基本政策,有效解決參保人員跨區域轉移養老保險權益的問題,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支付標準;通過調整不同地區的財政補助水平、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參數和中央調劑占比等,實現區域間養老保險基金的動態平衡;通過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聯網平臺,打破地域和層級限制,實現數據共享互通;通過規范養老保險工作流程,提升養老保險基金操作風險防范能力,并完善部門考核獎懲機制,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

2.制定區域差異化策略,縮小基金收支區域差異。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效率的區域差異主要來源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通過制定區域差異化策略,可以縮小基金收支區域差異,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具體來說:東部地區應發揮其經濟發展優勢,采取多元化的激勵手段,提高城鄉居民的參保熱情,鼓勵城鄉居民選擇更高繳費檔次參保,以解決養老保險支出占區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失調的問題;中部地區應發揮其人口潛力優勢,通過多元媒介宣傳和普及養老金儲蓄理念,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參保率;西部地區應發揮其養老保障措施較為完善,以及補貼力度較大和補貼方式較為多樣的優勢,通過發展地方經濟,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城鄉居民對國家財政補貼的依賴性,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可持續性。

3.完善社?;饠U充計劃,拓展養老保險基金來源。為了保障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須制定完善的社會保險基金擴充計劃,拓展養老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具體來說:通過制度改革從基數上降低領取率,輔之適當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以緩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給付壓力;通過加大劃轉國有資金擴充社?;鸬牧Χ?以化解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危機;通過激勵企業增加員工養老繳費補助和個人購置額外養老保險投資產品等,以增加個人養老儲蓄資金,從而降低養老人群對養老保險基金的依賴程度。

4.開展參保人員擴面工作,擴大基金繳費人口基數。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擴面工作,有助于擴大基金繳費的人口基數,從而減輕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的壓力。具體來說:通過常態化全方位的政策宣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參保意識,以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其中,在宣傳對象上,應針對靈活就業人士和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展開精準擴面工作;在宣傳重點上,應就參保手續、繳費檔次、待遇領取等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做到主動公開宣傳;在宣傳方式上,應采用綜合宣傳手段,如養老保險從業人員到園區和招聘會等開展線下政策宣講,到政務辦事大廳社保服務窗口等進行現場政策講解,以及利用公眾號和短視頻等平臺進行線上宣傳等,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的推進和落實奠定良好基礎。

猜你喜歡
密度估計基尼系數城鄉居民
m-NOD樣本最近鄰密度估計的相合性
面向魚眼圖像的人群密度估計
基于MATLAB 的核密度估計研究
河北省城鄉居民醫保整合的主要成效與思考
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
新視角下理論基尼系數的推導及內涵
人力資本、城鎮化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全國總體基尼系數的地區特征研究
END樣本最近鄰密度估計的一致強相合速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