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開平碉樓淺析視覺設計的歷史文化性

2023-07-17 06:47圖文何婷
中華民居 2023年2期
關鍵詞:開平碉樓口鎮

圖文何婷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伴隨著現代化的飛速發展。諸多網紅景點大量涌現,傳統的鄉村旅游出現了『千村一面』的現象。對擁有豐富文化資源的傳統民居進行保護和利用時,應該在順應時代發展的同時保留當地文化特征。因此,本文聚焦于廣東省開平碉樓文化遺產區,結合地域特色,淺析對開平碉樓遺產區活化保護過程中,其視覺設計所蘊含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價值;探索植根于『在地性』的鄉村保護新思路;打造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新鄉土景觀。

中西合璧的瑞石樓

碉樓因形似碉堡而得名,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方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其產生與發展深受多元的地域文化和社會環境影響。開平碉樓位于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其建筑形式融合了廣東傳統建筑特色與西方建筑特色,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時代印跡和審美價值。由于受歷史上長期動蕩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災害的影響,開平碉樓的最初功能大多以防御為主,隨后在此功能的基礎上逐漸與居住功能相結合,呈現出獨特的風貌特征。

19世紀中葉,三次大規模移民潮將開平人帶往世界各地,他們也將西方的文化與科技帶回家鄉。因此,可以說開平碉樓是較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且在充分吸收歐美建筑技術與裝飾藝術的基礎上,又與當地農耕生活相結合的產物、既區別于傳統民居,充分適應當地自然環境。這種洋為中用的設計手法和化古開今的設計理念更是在我國建筑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早在2005年,開平市所轄的自力村就被評為“廣東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民居”“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后于2006年4月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2007年,開平碉樓與古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產,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蘊含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開平碉樓作為中西方建筑文明融合創新下的產物,反映出當時民眾生活方式的轉變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凝結了僑鄉文化的精神理念。碉樓與周圍自然環境、民居融為一體,共同構成獨特的鄉土文化景觀。因此,針對開平碉樓與村落遺產地的發展模式展開研究,對其他遺產區的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文化景觀的活態化更新具有借鑒意義。

在視覺至上的感官消費時代中,文化與審美成為其制勝的關鍵要素。

感官消費時代中,視覺文化成為取勝關鍵

在視覺至上的感官消費時代中,文化與審美成為其制勝的關鍵要素。設計師們往往通過形象、符號引起人們的注意,并激發消費欲望。在建筑設計中,人們正是通過物象和圖像來傳達建筑所要表達的藝術語言和文化精神,建筑的空間、布局、色彩、裝飾等要素帶給人的體驗也是“視覺文化”。因此,視覺藝術在傳統民居活態化更新發展中,將是極其重要的一步。事實上,依靠視覺吸引眼球正是鄉村旅游的營銷策略之一:將鄉村作為載體打造視覺景觀,吸引更多游客關注,并借助網絡社交平臺走紅。因此,近些年來,大量“網紅村”不斷涌現,視覺景觀為鄉村旅游提高了熱度并成功轉化變現,為鄉村發展帶來收益,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從左至右依次為開平市碉樓文化旅游區內的昌廬、泮立、云眉、云幻樓

視覺文化是多維度的。如果將視覺形象定義為美麗的外表,那么,內在文化便是有趣的靈魂。如果僅僅是為了追求視覺效果,而對鄉村的網紅景觀進行模板式的“移植”套用,那將很容易失去其本身獨有的文化特質。在實際生活中,“見過”永遠比“聽過”更容易產生畫面感,這種畫面感具有對現實的高度還原性,在漫長歲月中演變成一種共同記憶,存在于人們的腦海中,而這種視覺上產生的影響通常來源于地域文化。因此,要建立并加強本土文化的建設,視覺與文化二者缺一不可。本土的傳統文化是創意的來源,亦是重構的基礎。同樣地,在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的過程中,文化旅游可以視為是人們對“特殊物質”的短暫消費,而這些特殊物質除了是視覺景觀帶來的審美體驗和感官感受,還有更重要的一部分正是地域文化為其提供的精神力量。

開平碉樓與鄉村網紅景點打造的視覺形象

不可否認,網紅景點的打造已經成為提升地方知名度、發展鄉村旅游的一種有力手段。因此,全國很多地方都在通過打造網紅休閑景點來推動當地旅游的發展。這也導致很多地方一擁而上,爭相打造網紅景點,但因質量參差不齊,加之各景點經營水平不同,結果是有的取得了巨大成功,有的則難以為繼,曇花一現。如果只是以博人眼球為目的打造建筑,與當地民居所在的自然、地理和社會條件相背離,那么、這些建筑就只是一堆僵化的符號,千篇一律、過后即忘。

開平碉樓目前的發展模式是以保護為主,試點開發為輔。省級設計下鄉試點鎮開平市塘口鎮,牢牢堅持“鄉村振興、設計先行”的理念,推動當地社區參與村落文化景觀的保護更新,同時結合本土文化打造網紅建筑,延續場所的歷史文脈,其改造的鄉土景觀不再是流于表面的淺層次視覺形象,而更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

1.塘口社區計劃的環境視覺系統打造

作為華僑故里,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盡管與自力村碉樓群相隔不遠,但隨著人口外遷,塘口鎮面臨著嚴重的空心化和老齡化問題,小鎮整體呈現逐年衰落的趨勢。沿街建筑大多年久失修,墻面潮濕破損,街道雜亂。2016年,青年設計師李繼津與華僑合伙人鄧華先生共同發起“塘口社區計劃”,力圖活化舊建筑,讓沉寂已久的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在修復舊建筑的同時,設計師注重將街道的美觀協調與本土的人文氣息相結合,使用當地建筑材料,實現舊址翻新;在社區環境系統的改造中,保留原有的建筑肌理,將洗米石應用在店鋪招牌和外墻等位置;對于原有的破損黃綠瓷磚進行色彩元素提取,重新設計成修補墻面的裝飾圖案,實現了建筑肌理和社區歷史記憶融合共生。

色彩艷麗、構思巧妙的灰塑

生活中,『見過』永遠比『聽過』更容易產生畫面感,這種畫面感具有對現實的高度還原性,在漫長歲月中演變成一種共同記憶存在于人們的腦海中。

工藝精湛的灰塑

在舊公廁上進行改造不僅延續了場所文脈,保留村落文化記憶,實現了歷史記憶與新生建筑的對話,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打卡拍照,對開平的旅游宣傳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種在舊物件中尋找新靈感的設計方法在塘口鎮的視覺標識上也得以體現。設計師將從舊瓷片中提取的黃綠色系及方塊紋樣,設計成塘口獨特的色彩和視覺符號,應用于整個沿街立面—海報、道旗及宣傳欄上,為舊墟的街道打造了統一的視覺標識系統。街邊的燈柱風格一致,將道旗的樣式設計成與簡化的自力村方氏燈樓結合的形象標識“TANGKOU”。塘口拼音中的字母“A”化作“方氏燈樓”抽象圖,整體看來又好似一面盾牌?!胺绞蠠魳恰笔怯蓮妬?、祖宅兩村的方氏僑胞于1920年集資在塘口鎮北面山坡上建起的更樓,其見證了當地村民抵御匪患的歷史,也有“光明”“守護”之意,用它作為塘口鎮的道旗形象標識,不僅在視覺感官上給人以整齊和諧的感覺,同時在心理上讓當地居民潛移默化地樹立起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感。此外,開平碉樓與周邊村落的公交站臺也都采用微型碉樓的形象。通過微觀元素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視覺文化景觀,對世界遺產區的宣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體來看,塘口鎮的社區改造可以算是較為成功的案例。2019年12月30日,塘口鎮入選首批“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將鄉村振興與地域文化相結合,在堅持尊重原址的原則上,邀請村民親自參與社區改造,此舉獲得了居民的認同。

2.網紅廁所

得益于開平的鄉村建設,塘口社區的一場“廁所革命”也在悄然進行。大多數旅游景區的廁所常給人留下臟、亂、差的印象。景區廁所是當地旅游發展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旅游公共服務建設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在開平自力村碉樓遺產區旁,一座重建于舊址上的景觀廁所憑借其別具一格的設計扭轉了人們以往對公廁的刻板印象,甚至成為當地除了開平碉樓世界遺產區外的另一個打卡地。它就是“祖宅旅游廁所”,位于塘口鎮祖宅村,被稱為“3A網紅”旅游廁所,曾榮獲“2020年度世界景觀建筑”“最佳小建筑”等獎項,這些榮譽也為其帶來更大的名氣。在網絡平臺搜索“開平網紅廁所”,可以看到很多游客的打卡照及相關報道。

從左至右依次為公交站臺、塘扣道旗、廁所標識

“祖宅旅游廁所”的前身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老宅文園的廁所。自2018年6月起,祖宅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動中,清除了原本雜草叢生的破落老宅,在舊址上重建的同時保留了很多原有景觀。據說,一棵與文園同歲,看盡百年歷史浮沉,承載著幾代祖宅村民童年記憶的老芒果樹,現在依然旺盛地生長在廁所邊。廁所的整體改造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進行,既經濟又環保。其主要材料來源于被拆除廢棄的舊建筑,多為青紅磚、麻石、瓦片等。將舊磚瓦清洗后重新分類組合,搭建成新的鏤空墻體,利用廢材料構建新景觀。同時,兼具造型和加強空氣流通的實用性,向游客及村民傳達綠色設計的環保理念,可謂一舉多得。翻修的廁所主體結構由8根柱子組成,搭建起建筑的內部功能空間。設計師巧妙利用外觀的紅磚墻圍成半圓的庭院,讓廁所從外部看起來更像是一座公共藝術景觀。廁所上方的頂板與斜板相連,搭建起一座大臺階狀的觀景平臺,既可供旅客休憩小坐,也可供村民日常休閑娛樂?;诠δ芎吞厣?,對男女廁所的標識進行了個性化設計,讓廁所也有自己獨特的視覺標識。遇到打聽“網紅廁所”的游客,即使是不擅普通話的當地老人,也能明白游客尋找的是祖宅旅游廁所。由此可見,村民對這座“網紅廁所”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在舊公廁上進行改造,不僅延續了場所文脈,保留村落文化記憶,實現了歷史記憶與新生建筑的對話,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打卡拍照,對開平的旅游宣傳起到了積極作用?;罨煤?,其雖然作為廁所的實際利用率有所降低,原本的功能性被弱化,但確是讓歷史建筑煥發了新的生機。

3.創意市集:傳統習俗與在地創生

在開平,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趕圩日”?!佰住笔寝r村集市貿易的地點,一般設在鄉鎮中心的交通要道處。這里往往也是當地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故“趕圩”又名“趕鬧子”“逢鬧子”。

塘口鎮每逢農歷十五便是趕圩日。這一天,各地客商云集圩場,十里八鄉的村民趕來此地出售農副產品,購買農家日常生產、生活用品,物資交易場面十分熱鬧。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村人口外遷,趕圩文化正在遺失。對此,開平市文創產業孵化基地將鄉村振興和傳統習俗相結合,拓展傳統民俗活動,對活動空間進行載體更新?;谔量谮s圩文化,于七夕節舉辦了“塘口七夕等墟—在地創生節”,吸引了來自開平、五邑及灣區的近5萬游客共享盛會。以創意市集的方式開設攤位、售賣商品,囊括了原創小物件和工藝品、美食料理和飲品、沉浸式體驗等,并聯動社區居民開設開平鄉鎮特色攤位,與社區展開互動。此外,活動還設置了藝術快閃、高端人才論壇、展覽、夜市等豐富多彩的環節,進一步帶旺了塘口社區的人氣。將市集地址選在承載了20世紀開平人糧食記憶的“天下糧倉”旁舉辦,也吸引了老一輩村民的目光,讓他們在新形式的趕圩中找到那份“懷舊感”,讓創意市集不再是城市人和年輕人的專屬活動。

塘口創意市集結合珠三角地區“慕仙秧”的七夕習俗,打造出“慕仙秧林”和“水愿星燈”的祈福裝置,搭建出竹林的活動空間。將秧苗放置在開口的竹節中,周圍或綁或系上祈福條,再輔以燈光,營造出極具節日氣氛和傳統意味的意境空間;同時結合周圍的地理環境,于夜幕降臨時在旁邊的水道中放置祈福河燈,形成“水愿星燈”的視覺景觀。在視覺景觀互動上,塘口創意市集還籌劃了現場涂鴉活動,而且涂鴉載體不再只局限于涂鴉板,甚至在冬瓜上繪制表情,讓農產品充滿“生氣”,增強了售賣的趣味性,帶給觀眾多重感官體驗,呈現出濃厚的人文氛圍。

以往的農村市集雖然熱鬧,但也存在著喧嘩擾民、占道經營、破壞村容村貌的問題。攤位的私搭亂建意味著對鄉村公共空間的爭奪與破壞,而創意市集的形式使地攤成為時尚的另類先鋒。劃分區域、統一攤位色彩,在視覺上達到整齊協調的效果。打造的公共裝置美化了鄉村風貌,將文化、藝術、產業和社區聯系起來,激活了游客夜間消費意愿并推動了全域旅游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碉樓旅游路線的內容,延長了游客的活動時間,有效提高了歷史建筑的利用率,整體上促進了經濟增長。

4.文創衍生品

創意市集作為創意產業文化消費的一部分,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高密度的視覺消費空間,同時,作為創意產業的文創設計,將通過視覺呈現的方式留住大眾的記憶。近兩年來,一批地標性建筑在塘口舊址的基礎上展現出新的面貌:20世紀60年代,蒙古包樣式的“天下糧倉”被打造成了僑鄉民俗文化展示區以及拍照打卡地,糧倉廣場成為創辦市集、居民活動的公共空間;由兩座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塘口空間變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結合這些歷史建筑,塘口鎮大力推進鄉村景觀配套設計,使文創產品設計依托街區歷史建筑,集創意、生產、銷售為一體,產生了顯著的“文創效應”。

帆布環保袋、絲巾、明信片、印章等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

江門開平市文旅創業孵化基地集合眾多個人設計師,提取世界遺產區與社區地標建筑的文化元素進行開平碉樓文創衍生品的設計,并以此賦能鄉村振興產業。2022年7月,開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塘口鎮小店聯合舉辦了打卡活動。消費集章打卡即可獲得產業園周邊紀念品—繪有碉樓形象的帆布袋,且所集印章也是由個人插畫師設計的,圖案為碉樓和塘口鎮舊址的著名景點,涵蓋了天下糧倉、舊禮堂咖啡館、懷安別墅、塘口空間等各種舊建筑縮影,各類印章共多達10余種。將這種具有“中國風”的印章植入常見的文創手信,不僅是對文創形式的創新,更能讓消費者感知其中蘊含的文化氣息。文創產品與當地歷史文化遺跡融合,使作品更加具有視覺識別度及地域特色。讓游客置身于文化情境中,獲得沉浸式體驗與趣味性感受,將單純的參觀游覽轉變為富有互動內涵的旅游過程。

隨著近年來塘口鎮大力開展鄉村振興工作,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也吸引了不少青年人返鄉經營民宿。不少知名民宿都是由舊建筑改造而成,它們將原有的建筑外觀與現代潮流元素相融合,完善了開平碉樓的旅游路線,留住了游客的腳步。塘口鎮充分利用碉樓的世遺品牌優勢,形成了一條獨具碉樓僑鄉特色的精品線路。

盛夏時節,碉樓前荷花滿塘

時尚與文化相融合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鄉村旅游和民居建筑在文旅融合的新時代正在被重新定義和構建,它們正成為承載文化和審美的物質空間,成為視覺文化的消費空間。許多網紅村或是鄉村網紅景點的打造通常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將當前流行的視覺形象復制后粘貼至鄉村空間。這種照搬城市模式的方法不僅脫離實際,而且對原有的鄉土風貌和生態環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導致地域特色逐漸消失;或是將一些所謂的傳統文化符號融入鄉土意象進行視覺呈現,如掛滿天空的油紙傘、突兀的水車等。盲目地復建或興建人造景觀,未曾深入挖掘自身在山水格局、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獨特性,呈現出模板化的人造村落;抑或是為了制造視覺沖擊力,以孤立怪異的形象博人眼球。諸如此類的做法,雖然可以給受眾短時間內帶來新奇體驗,但無法維系其可持續發展。因此,所謂“網紅”景點的打造不應該被視覺形象所綁架,而要將相應的功能服務與當地的歷史人文相結合,創造出具有地域性格的視覺景觀。只有將新的鄉村景觀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和文旅發展的綜合體系之中,取得各方的文化認同,才能使“網紅”景點成為“永紅”景觀,使遺產地獲得新生。

猜你喜歡
開平碉樓口鎮
諸暨市店口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中江有碉樓精巧神奇名鄧氏
幼小攜手 感悟成長
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研究——以開平碉樓與村落為例
精彩觀影,歡樂K歌 江門開平優之名商務多功能影音室
人參果 脫貧果
GHOSTS OF GUANLAN
布瓦雄碉與川東碉樓
古鎮開平
工布江達縣碉樓文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