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困境及對策探析

2023-07-18 12:36古柳
中國商論 2023年13期
關鍵詞:經貿合作對外貿易經濟發展

摘 要:在我國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今天,中小企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小企業發展規模、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大,許多企業開始尋求對外貿易。在中小企業對外貿易過程中,“一帶一路”倡議雖然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諸多優勢和便利,但部分中小企業受到自身多項因素的限制,在對外貿易發展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困境?;诖?,本文首先探究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現狀,其次分析了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優勢及面臨的困境,最后針對困境提出詳細的解決對策,以期提升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水平。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經貿合作

本文索引:古柳.<變量 1>[J].中國商論,2023(13):-055.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7(a)--04

“一帶一路”最早在2013年提出,并于2015年正式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進一步為“一帶一路”倡議執行提供指導文件。截至2022年,我國已經與150多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不僅能夠為我國提高國際影響力奠定基礎,還能為我國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指明出路。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有65個,涉及總人口約44億,豐沛的國家及人口能夠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廣袤的市場空間。但是和大型跨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受限于自身資金、業務、規模等因素,在當前對外貿易經濟發展中依然存在困境,解決這些困境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1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現狀

1.1 中小企業成為對外貿易發展的主力軍

通常情況下,對于剛剛接觸對外貿易的中小企業而言,其對外貿易以產品的進出口為主。當前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在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過程中,不但能夠保證較大的出口量,而且在出口產品的發展與潛力上較大,深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喜愛。在中小企業的出口結構方面,雖然出口的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產品為主,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倡導科技興國,附加值高及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比重逐年上升,對外競爭力逐步增強[1]。其中,發展優勢最明顯的當屬跨境電子商務,相關行業的中小企業在“一帶一路”對外貿易經濟發展中取得了不錯的效益。不僅如此,根據《“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截至2018年末,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總額為6199.8億美元,占當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43%,其數值遠超外商投資企業及國有企業的對外貿易數值。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已成為“一帶一路”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1.2 中小企業參與對外承包工程

2019年,我國企業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多項對外承包工程,工程合同總價值達到1548.9億美元。我國之所以落實“一帶一路”的對外模式,一方面是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中國發展建設模式;另一方面是消化國內過剩的工業產能。通常情況下,“一帶一路”的對外承包工程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中小企業開始涉足對外承包工程,這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帶來機遇。

1.3 依托境外經貿合作區實現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是欠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因此通過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能夠為各國之間的貿易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貿易環境。不僅如此,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建設還為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這主要得益于對外經貿合作區帶來的優勢。首先,合作區內的企業可以享受諸如免稅、減稅等實際優惠。其次,合作區能夠為企業提供安全的居住、發展、投資環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中小企業的海外風險。最后,合作區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報關、移民、辦理簽證等服務,方便中小企業快速加入對外貿易行列。

1.4 海外投資設廠是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

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此時,我國諸如鋼鐵、水泥等產業存在過?,F象,可以將這些產業向“一帶一路”國家轉移?;诖?,我國中小企業可以依托自身產業發展,在對外貿易中投資設廠、合資并購。在此過程中,中小企業能夠得到海外企業的技術、品牌、渠道優勢,進而實現企業自身的國際化布局。

2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優勢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我國從事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企業以大型企業為主,而在“一帶一路”倡議出臺之后,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中小企業在經濟中的占比逐漸提高,為了擴大自身發展規模,中小企業也開始將發展目光轉向國際市場。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加持下,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帶來以下優勢。

2.1 區位優勢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陸上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兩條對外貿易通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使我國養成了與周邊國家維護良好經濟關系的習慣,也為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提供了區位優勢。我國周邊國家眾多,且多為發展中國家,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技術等資源存在供需關系,因此我國中小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容易打入別國市場。

2.2 國際環境優勢

中國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增強?;诖?,我國商務部開始和多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包含貿易、技術合作、經濟援助等在內的雙邊貿易合作機制[2]。不僅如此,為了推動我國中小企業打開國際市場,國際經濟組織還專門針對我國中小企業開設多項合作交流項目,為我國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入局條件。

2.3 民族產品優勢

我國文化內涵在世界范圍內獨樹一幟,且產品同樣具有較為濃厚的文化素養,例如民族服飾、中餐等,這些產品不僅具有較為濃厚的中國文化元素,還深受外國消費者喜愛。中小企業可基于此,在對外貿易中不斷產出民族氣息濃厚的產品,以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2.4 小規模勞動密集型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在此過程中,我國中小企業十分熟悉如何利用人口紅利建立小規模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在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這些國家的特點包括人口多、技術弱、資源少等。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可以將小規模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帶到這些國家,雙方實現經濟的互惠互利。

2.5 綜合優勢

我國人口數量眾多,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這些綜合優勢可以確保中小企業生產出既需要勞動力,又需要技術水平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發達國家雖然技術先進,但是勞動力數量較少且成本較高,因此不會在對外貿易匯總輸出低利潤商品。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本是發展中國家,對于高價格、高利潤的發達國家產品難以消費,此時我國中小企業可依托綜合優勢填補產品市場,并持續生產具備綜合型優勢的產品。

2.6 機制靈活優勢

在對外貿易經濟發展中,大型企業憑借自身龐大的規模和雄厚的資金,往往更容易獲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青睞。世界經濟格局影響,更容易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且機制更加靈活的中小企業,也可以在國際貿易經濟中獲得成長。

3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困境

3.1 資金短缺融資難

我國中小企業實現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是依托大量的資金做好對外貿易的前期工作,這些工作包括對外貿易人員招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開拓、國外辦公場所租賃等。中小企業缺少資金保障,就難以走出國門,還容易錯過“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當前階段,我國許多中小企業都存在規模小、業務少、現金流不穩定等特征,這些特征使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經濟發展過程中容易受到資金短缺的限制,進而影響企業順利開展對外業務。另外,我國中小企業要想獲得充足的資金,就要通過融資方式解決。但是和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信譽、資質上略顯不足,且由于許多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商業銀行很少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大量的貸款。不僅如此,即使商業銀行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審批流程也較長,這對急需資金打通“一帶一路”對外貿易通路的中小企業無疑是致命的。

3.2 管理和技術水平較弱

目前,我國許多中小企業成立時間較晚,且在管理和技術水平方面較弱,這些關鍵因素制約了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具體的困境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有些中小企業本身并不具備對外貿易的實力,卻毅然加入對外貿易發展中。在此過程中,由于缺少足夠的實力作為支撐,中小企業往往容易在對外貿易市場開拓、產品目標定位中大概率出現誤判。第二,有些中小企業不僅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還在對外貿易全球化管理人才的儲備上捉襟見肘,使得其在對外貿易中處處被動。第三,有些中小企業依然未實現信息化系統的全覆蓋,致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出現成本高、資金消耗大等問題,企業的運營水平隨之下降。第四,有些中小企業在營銷生產時過于依賴單一渠道,這些企業一旦進入國際市場,如果無法鋪開渠道,就會影響企業營銷。第五,有些中小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此類企業對技術創新意愿較低,且不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與當今世界以技術為主流的企業發展方向不符。

3.3 缺少“一帶一路”國家橫向評估體系

在我國“一帶一路”相關網站上,雖然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基本信息及國別投資報告進行羅列,但是缺少對“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市場、風險等內容的報告。由于受到信息缺失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難以構建完善的“一帶一路”國家橫向評估體系,因而容易在對外貿易時出現決策失誤等情況。此外,由于中小企業缺少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深入了解,還會影響其對外貿易目的地的選擇,這顯然不利于其參與“一帶一路”對外貿易的建設。

3.4 對外貿易發展缺乏長遠考慮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越來越多具備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的中小企業開始追求對外貿易機遇??梢哉f,“一帶一路”的出現,不僅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帶來諸多利好因素,還為企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挑戰?,F階段,很多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時,習慣內貿轉外貿,而未根據企業自身的優勢,從知識產權、對外貿易環境、貿易壁壘、對外戰略發展等角度考慮問題[3]。此外,還有許多中小企業一味跟隨國家發布的對外貿易戰略方向,而未針對“一帶一路”國家即時的市場變化調整對外貿易策略,使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始終缺少長遠考慮。

3.5 對政府對外貿易扶持政策應用不足

對于愿意從事對外貿易的企業而言,我國始終保持開放和鼓勵態度,并為企業走出國門提供了諸多利好政策。例如,在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中,從財稅金融、外貿新業態、外貿供應鏈等15個角度出發,為中小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建言獻策。不僅如此,在地方政府層面,還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出臺了相應扶持政策。例如,2021年,北京為年出口規模在100萬美元以下的中小企業提供了統一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在南京、天津、石家莊、重慶等地,則開始停止向中小企業收取進出口貨物紙質報關單打印費、報關單條碼費、海關監管手續費等。然而,即使我國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均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提供諸多政策便利,也有少數中小企業沒有及時關注這些信息,或完全不了解如何使用這些政策,導致企業在“一帶一路”對外貿易發展中失去政策扶持,進而寸步難行。

3.6 國際復合型人才數量匱乏

國際復合型人才指的是具備國際化意識、國際化知識結構、視野達到國際化水準的優秀人才?!?015年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及《2016年世界投資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我國排名前十的跨國企業內的國際復合型人才比例僅為全球十大跨國企業的三分之一,而這一點在本就缺少足夠國際市場影響力的中小企業身上體現得更深。我國中小企業在“一帶一路”進程中,為了發展迫切需要熟悉外國文化、法律、市場環境的國際復合型人才,但此類人才數量的匱乏成為掣肘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4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對策

4.1 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首先,我國政府可以建立服務中小企業的對外貿易聯盟,并依托對外貿易中的龍頭企業建設離岸接包中心。該中心的作用在于讓中小企業加入龍頭企業的對外貿易供應鏈,由此使不同中小企業之間能夠共享客戶、辦公場所、管理等資源,極大程度地減輕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時的經營管理成本,幫助企業緩解資源短缺問題。其次,針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難的問題,可以由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背書,并成立相關政策的金融機構。在對外貿易經濟發展過程中,凡是信用良好、業務良性發展、現金流健康的中小企業,都可以向機構申請政策性金融貸款,這將為中小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提供融資保障。再次,中小企業自身應定期對財務情況進行梳理,同時積極向商業銀行落實好信用評級工作。此外,國家可以基于“一帶一路”倡議,鼓勵商業銀行推出更多面向中小企業的對外貿易融資項目。最后,國家可以要求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對自身的融資模式予以創新,使融資內容滿足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融資需求,為促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打下堅實的基礎。

4.2 推動管理變革和技術創新

第一,中小企業應對自身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在對外貿易開展之前,需要明確自身的產品優勢,制定詳細的對外貿易經營戰略規劃,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第二,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過程中,多項職位需要關鍵人才的支持。因此,中小企業需要積極開拓招聘渠道,重視人才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并全力構建集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于一體的對外貿易團隊。第三,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下,中小企業應持續加強對信息化的建設。依托數字化系統的加持,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決策更加精細化、智能化,還能幫助企業有效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這對有志于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中小企業十分重要。第四,在營銷方面,中小企業應提前做好國際營銷渠道的打通工作,同時要保障國際營銷渠道的多樣性。第五,中小企業要持續提高對外輸出產品的技術含量,只有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才不容易被競爭對手復制,進而提高自身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4.3 構建“一帶一路”國家橫向評估體系

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5個國家中,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這些國家在政治制度、經濟體制、自然環境、可利用資源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如果對這種差異一知半解,就會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構成諸多風險?;谶@種情況,中小企業有必要構建“一帶一路”國家橫向評估體系,以應對可能存在的對外貿易風險。在評估體系構建過程中,中小企業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出發,針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風險展開橫向評估[4]。此時,中小企業可以充分運用層次分析法及德爾菲法,將“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因素以數字化打分的方式呈現,打分結果可以分為低、中、高三檔,得分越高表明風險越高,企業在開展對外貿易時需要慎重考慮。

4.4 提高對外貿易產品質量和附加值

我國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經濟發展中,需要將發展眼光放長遠,從對外貿易產品及附加值角度出發,提高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一方面,中小企業需要扎根地區文化和特色,通過營銷的方式為本地特色產品樹立品牌文化和價值,為其出口海外打開產品知名度提供保障。例如,新疆阿克蘇地區的企業就將本地的土產核桃出口到土庫曼斯坦;廣西自治區橫州市企業依托茉莉花資源優勢,將花茶文化及花茶產品對外出口。另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應樹立長遠的發展眼光,根據自身的產品、區位等優勢,選擇合適的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戰略。同時,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時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合理利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4.5 加強對政府對外貿易政策的應用

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針對對外貿易政策的發布,在官網上專門開辟專欄,方便中小企業隨時查詢。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可以在當地的政府服務公眾號上發布專門的文章,以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發現和了解對外貿易政策。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應主動關注本地區對外貿易扶持政策的發布,并安排專人探究對外貿易扶持政策的具體可操作性,確定企業是否適用對外貿易扶持政策。

4.6 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

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僅依靠中小企業自身是難以完成的,因此中小企業可以將培養工作轉向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由中小企業提供資金,再由高校開設“一帶一路”人才培養課程,專門培養具備國際化意識、國際化知識結構、國際化視野的優秀人才[5]。例如,2018年,武漢烽火技術有限公司和華中科學大學成立了“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國際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基地,這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一帶一路”對外貿易人才培養的孵化基地。在此引導下,我國其他中小企業可以積極和高校尋求合作,為培養更多國際化人才創造條件。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小企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積極“走出去”,與世界接軌,進而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經濟發展過程中,可以借助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推動管理變革和技術創新、構建“一帶一路”國家橫向評估體系、提高對外貿易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加強對政府對外貿易政策的應用、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等對策,持續提高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劉云.“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之路[J].中國外資,2022(12):45-47.

陳廉,易露.民營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產業合作戰略研究[J].北方經貿,2021(2):40-44.

邱晉.福建省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機遇與風險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1(6):158-159.

胡記偉,胡翔,嚴媛,等.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去”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20(13):81-83.

高宏祥.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去”風險防范分析[J].國際公關,2019(5):159+161.

猜你喜歡
經貿合作對外貿易經濟發展
福建省與中西亞、非洲各國加強經貿合作的思考
山東省與韓國經貿合作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分析
基于“龍江絲路帶”視角的黑龍江省深化對俄經貿合作研究
自貿區談判背景下中日韓經貿合作前景分析
人口紅利漸失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對策
當前經濟背景下人民幣加入SDR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