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遼寧數控機床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工業振興新突破

2023-07-19 18:00姜健力
遼寧經濟 2023年5期
關鍵詞:東北振興創新發展

姜健力

〔內容提要〕遼寧省在數控機床產業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加快遼寧數控機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工業經濟振興,是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抓手。本文從組織領導、企業自身發展、配套能力、創新體系建設、財政支持、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數控機床產業;創新發展;工業振興;東北振興

注:本文受2021年遼寧科技創新發展智庫項目“遼寧省數控機床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1JH4 / 10400016)資助。

遼寧是國家重要的數控機床研發和生產基地,在中高端數控機床、數控系統、自動化成套裝備等方面具有國內領先優勢,在數控機床整機集成開發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同時,擁有一批國內機床行業最具實力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數控機床產業鏈。因此,加快遼寧數控機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工業經濟整體好轉,是以超常規舉措打一場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以新氣象、新擔當作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為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告捷奠定堅實基礎。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政府引導

(一)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加強政府引導

突出數控機床產業在智造強省戰略中的地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制定出臺數控機床產業三年行動計劃,細化、分解、落實發展目標、路徑和主要任務。設立遼寧“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專項”,引導企業主動對接汽車制造、航空航天、造船、冶金、IC裝備等產業,加強市場前沿布局,加快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建立新型舉國體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發展機制,優化產業的區域布局和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全力鞏固并提升遼寧作為國家數控機床產業的重要基地的地位和優勢。積極爭取將遼寧數控機床產業集群列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對象,集聚國內外各方面技術、資金、人才、項目等資源要素,以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數控機床產業集群為目標,站在國家層面參與全球競爭。

(二)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組織協調

加強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組織規劃和政策的研究、制定、論證和定期評估工作,完善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工作格局。建立由業內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加的數控機床專家咨詢委員會,參與相關規劃和政策的編制、論證、評估工作,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咨詢建議。加強數控機床行業協會(商會)建設,充分發揮產業聯盟、第三方咨詢評估檢驗檢測機構、事業單位的作用,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

二、推進企業做大做強

(一)進一步推進遼寧企業與央企的深度合作

充分發揮央企在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優勢,鞏固提升遼寧企業現有技術、產業、產品優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帶動遼寧機床產業邁向產業鏈中高端。

(二)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

創造更為寬松的、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政策上一視同仁,適度傾斜優惠;服務上高效快捷,更加細致周到;監管上公平公正,更加寬容包容。推介企業參加全國性示范、試驗、試點工作和評優表彰,表彰和獎勵企業研發高端產品,全力支持企業申報、承擔國家專項,積極支持并補貼企業參加展覽會和推介會,切實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用地、用電、用熱問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和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

(一)高效實施“鏈長制”

以國內領先、國際水平的企業為“鏈主”,組織有關部門和企業、專家梳理并編制產業鏈上下游結構圖、企業分布圖、技術路線圖,根據產業自身特點及遼寧產業現狀,區分“強鏈、補鏈、連鏈、延鏈”環節,著眼于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通過介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溝通協同環節,區分產業鏈上下游強弱環節的不同需求,在要素保障、市場需求、政策幫扶等領域精準發力,定制化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從生產端到應用端的全鏈條個性化扶持,推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并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推進數控機床產業資源整合,優化產業鏈條

進一步推進特色園區建設和產業集群建設。依托現已形成的沈陽、大連兩大機床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業內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聚集相關企業,形成產業上下游協作配套能力。推進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加快產業集聚發展,實現差異化發展,打造完整的高端產業鏈條,帶動產業競爭力的整體躍升,進而形成具有國內乃至世界領先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的產業集群。

(三)完善產業配套體系,提升本地配套能力

圍繞中高端數控機床需要的數控轉臺、主軸單元、滾動功能部件、自動化裝卡具、數控裝置、伺服驅動及電機、切削刀具、從設計到制造過程的工業軟件等核心配套產品,挖掘、引育具備生產及研發能力的企業,重點突破,精準招商。推進龍頭企業提高本地配套率,本地能配套的盡力擴大配套比重,省外配套為主的通過招商引資引到省內,對“卡脖子”產品,加強聯合攻關和產業化。通過組織配套對接會、展示會等形式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牽線搭橋,提供配套支持。

四、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和關鍵技術攻關

(一)建立健全“政產學研用金介”一體化技術創新體系

打破現有體制機制障礙,重新構建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產學研用創新中心、協同創新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創建國家級高端數控機床實驗室,整合各方資源,加強各方協同創新攻關,重點突破“卡脖子”技術,提高創新成果轉化率。鼓勵遼寧龍頭企業建立數控技術全國乃至全球創新中心,整合全國、全球資源,集聚高層次人才,提高數控技術創新能力。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把各類創新資源投向企業,企業通過契約關系與科研院所及高校、用戶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產學研用貫通,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成果本地產業化率。加強金融機構和科技中介機構對數控機床產業發展的支持,提供更有力的科技創新全過程、各環節的支持。

(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圍繞航空航天、汽車等重點領域的實際需求,整合行業優勢創新資源和力量,以數控機床龍頭企業為主導,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且有契約關系的創新聯合體,對標國際一流水平,從主機到關鍵部件等全產業鏈各環節開展重點攻關,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核心功能部件和高端產品。面向國家重點領域,以高端化、智能化為主攻方向,以龍頭企業為主體,推進整機企業與機床關鍵功能部件制造企業及科研院校協同創新,突破一批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為航空航天、汽車等重點領域提供智能加工制造線和成套解決方案,提供技術裝備。推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示范應用,促進自主技術產品迭代升級。支持相關企業發展具備高速、高精密、復合和智能化等主要特征的中高端數控機床主機。重點研制生產機床的“母機”,補齊遼寧機床“母機”的重大短板。加強在控制策略與算法、精度保持與自愈、高精度聯動控制、整機集成設計及可靠性等應用基礎技術研發布局,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研發攻關,不斷擴大基礎性、前瞻性技術儲備,完善數控機床技術體系。根據需求側急需,對標國際先進,解決行業發展共性問題,開展基礎共性技術研究。

五、加強財政金融支持

(一)加強財政資金的高效運作

設立和高效運作數控機床產業鏈專項財政資金和專項產業基金,加大專項資金配套、科研攻關、技改貸款貼息、人才引進等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符合市場化運作要求的基金管理辦法和由專業機構及專業人士運作、政府有效監管的基金運行機制,用足用好基金。增強政府資金的使用效能,各部門的資金能夠聯動起來,形成合力,覆蓋企業產品生命全周期,不僅支持“0到1”的創新、研發,也支持“1到100”的生產、推廣應用。提高重大專項國家補助資金,對于在技術研發方面有突破的企業,給予獎勵或政策優惠。

(二)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系統性支持和專業化服務

在數控機床產業鏈專項資金中設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產品推廣提供財稅補貼或者優惠政策,提供專項優惠貸款。

(三)打通科技成果和產品驗證的“最后一公里”

在數控機床產業鏈專項資金中設立支持產品驗證的專項,為企業的技術研發、試驗及后續工程化驗證提供財政支持。對解決“卡脖子”難題的關鍵技術和首臺(套)或首批次國產設備的工程化驗證和試驗給予全額資金支持,對提供試驗驗證條件用戶給予專項補貼。同時,引入保險、擔保、租賃等機制,解決企業產品試驗驗證中的資金困難,化解企業風險,鼓勵支持用戶使用新技術、新產品和研發企業完善新產品。出臺鼓勵購買國產機床的稅收減免或金融優惠政策。

六、加大人才引育留用支持力度

(一)繼續推進科技領域的“放管服”改革

重點圍繞完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建設、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高層次科研人員負責制、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提升科技人才與產業升級匹配度、培植人才創新的環境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加快形成科技人才發展的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真正讓制度為科技人才保駕護航,實現人才培養從“重數量”“重規?!毕颉爸刭|量”“重貢獻”轉變。

(二)加大人才政策的力度

組織實施領軍人才、專業大師、杰出工程師、工匠、絕活技師、青年人才等優秀人才評價與獎勵表彰活動,表彰獎勵在數控機床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人才。針對不同層級人才,特別是對高層次人才實施不同比例的個人所得稅減免補助政策,實行更具吸引力的股權激勵機制。加大行業發展促進項目(如科研計劃、攻關項目、產業化支持等)中對人才培養的支持和考核力度,從源頭吸引優質人才進入行業,發現優質人才進行培養提高。

(三)加強人才引育

編制人才需求與培養清單,開展各類人才的訂單式、專業化的引進和培養工作,拓展海內外高端人才引進渠道。高度重視培養專業化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探索企業、行業、教育機構三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在職教育等資源向機床工具行業聚集。建立健全數控機床及相關專業的學科教育和職業教育,增設相關學科專業,開辦相關學院(校)。支持行業骨干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積極參與行業相關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加快培養行業急需緊缺人才。推動企業與高校、職業學院(校)聯合建立應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將職業教育延伸到職場。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對不同層級的管理人員和員工進行培訓,培養一批有獨門絕活的工匠級職業技術工人。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

猜你喜歡
東北振興創新發展
新一輪東北振興形勢下哈爾濱市食品工業發展的思考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東北振興”區域政策經濟效益評價
東北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可行性分析
關于“互聯網+”趨勢下的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問題
全國新一輪東北振興拉開帷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