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動向分析

2023-07-20 12:42張涵趙文平
職業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特征分析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張涵 趙文平

摘要:以2022年部分省份推薦參評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為研究對象,對教學成果的主題分布、區域分布、專業分布和合作分布進行特征分析。成果主題多集中于人才培養和教學基本建設,成果所屬區域以東部發達地區為主,推薦成果專業多為面向所有專業類成果和制造大類成果,合作方式更加多元,以校企合作為主。通過梳理和歸納揭示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特點與趨勢:注重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是改革關鍵點;實踐教學和創新教育是改革突破口;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受到廣泛關注;人工智能和數字化發展成為改革熱點。

關鍵詞: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征分析;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3)07-0061-06

一、問題的提出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的第五部分提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明確了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等改革方向。為此,職業院校積極推進“三教”改革,“賦能”教師、“升級”教材、“激活”教法,在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2022年9月,教育部下達了《關于開展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工作的通知》,隨后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了省級教學成果獎的評審工作,并優中擇優公示了各省份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名單。推薦名單均為各省份評出的特等獎及少數一等獎,一方面,代表了各省份最高水平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也引領全國相關領域的教學改革。因此,各地所推薦公示的擬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具有代表性,對教學改革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

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1]。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為我國教育教學實踐與改革領域內的最高級別獎項,由國務院和教育部頒發,其中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部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領域內的最高級別獎項。職業教育教學成果是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結晶,代表著一定時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水平,是回應新時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需求的解決方案[2]。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充分彰顯了各地區、各院校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上的巨大成就。

本研究基于對2022年部分省份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公示名單的內容分析,揭示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動向,并總結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以期為把握和謀劃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方向,培育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二、各省份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數據統計分析

截至2022年11月10日,全國共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或教育委員會網站公示了推薦參評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共1 041項。成果數量具有較大規模,覆蓋區域已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數理統計法,以1 041項成果為研究對象,并對成果的主題分布、區域分布、專業分布以及各完成單位合作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在此基礎上梳理并總結教學改革發展趨勢。

(一)主題分布:常規主題基礎上拓展出時代性的主題

通過主題劃分發現,1 041項被推薦成果可以劃分為人才培養、教學基本建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課程思政與勞動教育、辦學模式、創新教育、制度管理與評價、素質教育和其他10個主題(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項目主要集中于人才培養、教學基本建設和校企合作三大主題。人才培養主題的成果數為308項,教學基本建設主題的成果數為262項,校企合作主題的成果數為203項,分別占被推薦總數的29.59%、25.17%和19.50%。

在以教學基本建設為主題的262項被推薦成果中,又可細化為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科競賽建設等7個小分支主題。各分支主題的數量及所占比例具體見表2。

除了所占比例較大的三項常規主題外,推薦的成果還分布在實踐教學、課程思政與勞動教育、辦學模式、創新教育、制度管理與評價、素質教育和其他等主題中。特別是拓展出了體現時代特征的教學改革主題,比如思政育人、勞動育人、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和創業教育等幾個層面上。

(二)區域分布:與區域社會經濟及職業教育規模布局有一定的相關性

按照推薦成果所屬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布進行統計(見表3),其中河南省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數量最多,累計推薦獲獎成果70項,次之是廣東省、山東省和河北省,分別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4項、63項和62項。推薦數量較少的省份包括青海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均為個位數。

上述數據表明,全國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各省份數量分布不平衡,且省與省之間差異較大??傮w而言,東部地區的推薦成果數量所占比重最大,而西部地區則相對較少。這個區域分布情況與區域社會經濟及職業教育規模布局有一定的相關性。除個例之外,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及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相對較大,其推薦數量則相對較多,說明其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方面的探索性力度較大,同時職業院校主動推進教學改革創新的齊頭并進勢頭較好。

(三)專業分布:專業教學改革對接產業發展需求面較為廣泛

2018年5月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上要求,高校要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建設,推出“卓越拔尖計劃”2.0版,形成覆蓋全部學科門類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專業集群,為 2035 年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3]。因此,本研究對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專業分布進行統計,除了面向所有專業類,將其余成果分布專業劃分為11類。在推薦的1 041項成果中,面向所有專業類的共計396項,所占比例為38.04%;其余11類專業中占比最大的是加工制造類,共計77項,所占比例為7.40%;交通運輸、財經商務、信息技術幾大類同樣成果顯著(詳見表4)。由此可見,工科、財經類專業的教學改革是顯著的,也是此類專業較受重視、發展成熟的一個重要方面。

整體來看,上述涉及的具體專業分布情況差異不是很大,如數量最多的加工制造類與數量最少的農林牧漁類差異不是特別大,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幾大產業類別在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改革中均被廣泛對接。當然,也可以看出,加工制造類和交通運輸類等專業還是占據主流,這類產業領域的人才需求旺盛,自然反推專業教學改革的力度也會很大。

(四)推薦成果完成單位合作分布:多主體協作推進教學改革特點鮮明

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密不可分。與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比較,多方合作是職教類教學成果獎最突出的特點。2022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數據顯示(見表5),獨立完成的成果數總計428項,占總數的41.11%,其中高職類成果最多,為273項,所占比例為26.22%;合作完成的成果數高達613項,合作完成還可劃分為校企合作、校際合作、校研合作和校政合作四種類型。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成果的完成單位并不僅限于兩個單位,而是涉及三個甚至更多合作單位,故本研究在以上四種合作類別上還增設了兩個和三個以上組別。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職業教育“跨界”的結晶和體現。但是,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分布只占15.75%,這表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協作效果未充分顯現,與職業院校積極推動校企協作的實際情況仍存在差距。為此,必須不斷改革高校和企業間的協作關系,讓企業能夠更好地融入職業教育的整個教學活動,從而取得切實的教學效果和培養成果。

三、教學改革特點與趨勢

(一)職業教育注重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

1.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且區域差異較大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以下特點:一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取得突出成績的院校多集中在經濟較好的區域;二是推薦成果數量較多的省份也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由此可見,職業院校與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著一種良性互動,并且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職教史研究發現,職業教育發展是與經濟社會實現良性互動的過程[4],獲得教學成果獎的能力又一定程度反映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5]。而這一特征恰恰呈現了區域之間的差異化發展。從上文統計的數據中不難發現,大部分的推薦成果均來自發達地區,而西部地區的成果數相對少一些。

2013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2—2020 年)》,要求發揮國家和省兩級教改項目的引領示范作用,引導中西部地方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所以,下一屆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比,應該對青海、西藏、貴州、甘肅、寧夏這些邊遠地區給予更多的支持。同時,國家要通過政策引導或加大資金投入等方式加強對西部地區的支持,以推動職業院校的全面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還要針對本地區的發展特征,對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職業院?;蛳嚓P學科進行支持,以助力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2.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

第一,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是為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尤其是為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輸送大量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從參評2022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的專業分布分析,在高職或中職院校中,教學工作仍以產教結合為主,強化專業特色。第二,職業教育能服務于國家戰略發展,可以從項目的主題分布中看到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服務、制度與管理建設、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的熱門主題;還能發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主題也存在于推薦的成果中,已逐漸形成職業院校獲獎項目的內在表現形式,也逐漸成為職業教育辦學的“指南針”。

3.職業教育本土化、特色化明顯

2017年,《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以人才培養定位為基礎,將我國高等教育劃分為三大類型: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研究型大學以培養學術研究的創新型人才為主,應用型高校主要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本科及以上層次的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型高校主要培養從事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茖哟渭寄苄腿瞬?。為此,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評審也要與高等教育分類制度相適應,堅持分類原則,并根據當地特色和自身特點,采取差別發展的方式,不必拘泥于同一化傾向,通過本屆推薦成果也能看出這一趨勢。本研究在主題分布表格中設置了“其他”一項,這項推薦成果大多是各地區的本土化、特色化成果。比如貴州的“苗繡·非遺貴州模式探索”、江西的“吉州窯陶瓷技藝傳承”、廣西的“獅舞非遺傳承教育”等,都是體現了民族特色和智慧的成果。

(二)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成為改革關鍵點

1.校企合作仍是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主流機制

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強調強化企業的重要主體地位,就是要在職業教育與企業雙方合作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從本屆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合作分布中,也能看出大部分成果是由校企合作完成的。

將企業納入職業院校育人的全過程,是提高教育質量、適應社會需要的必然選擇。建立現代化的職業教育理念,必須始終貫徹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思想。如江蘇省推薦的“三鏈融合、三群協同、三環聯動的賦能農牧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由學校二級學院、中國現代畜牧業職業教育集團和項目載體三方聯動,建立三環聯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地實現了專業教師入廠、工匠入校、校企聯辦、技術研發、職工培訓等深度交流,克服了以往人才培訓計劃與工作環境割裂等問題。

2.多方協同、跨界、融合是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未來趨勢

從本屆參評教學成果獎項目的合作模式分布中也不難看出,除了校企合作這種主流模式之外,還有校研、校政和校際等形式各異的合作模式。近年來,職業教育中多方協同、跨界和融合的人才培養方式愈加顯著,而推薦成果中教育與經濟的跨界更是屢見不鮮。例如,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提出的“職教名師工作室建設山東模式研究與實踐”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提出的“高職學校產教融合成都模式建構與實踐”;甘南縣職業中心學校提出的“一核四鏈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模式實踐與研究”等,這些研究結果旨在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育提供依據,從不同角度探討學校、政府、企業等不同價值體系和功能的跨界與整合。但是,關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跨界和協作,以及在知識、行政、工業三個層面上的融合,還需要更多的探討。

(三)實踐與創新是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在此次評選中,大多數參評成果都表現出關注教學實踐和教學創新的特點,這與教學成果獎評價標準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密切相關,也符合教學成果獎的本質要求。教學成果獎作為基于教學問題改進的一種實踐探索,是一種基于實踐的創新,具有廣泛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聚焦的改革主題如下:一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項目化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并保障課程的實施。例如,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提出的“老字號振興背景下電子商務項目化實戰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以校企合作為依托,通過對高職專業課程開發的本土化改革,提出了以工作流程為基礎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理念、模式和技術的創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園林技術專業項目化課程改革與實踐”,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開發工作任務過程導向課程,開展與企業工作流程密切相關的專業教學。加強實踐教學,強調做中學,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實操能力,提高學生的求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二是通過實踐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與項目化課程相匹配的是一套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依托實驗、實訓和實習等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實踐性教學結構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搭配開放多元的教學方式和數字化資源來進行教學。例如,河北軌道運輸技術學院提出的“共建共享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創新與實踐”,在教學中引進真實的工廠情境,通過對操作、模擬、生產等多種教學手段的改革,使教學工作場所化、組織運作可視化、教學做相結合。

上述推薦成果均著重強調了高職院校的實踐性,努力營造現實的教學和工作環境,給學員創造實戰的機遇,注重培養實務技能,實現“實戰”和“實境”結合的實踐教學將是未來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四)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受到廣泛關注

職業教育的思政課與勞動課是立德樹人的核心,無論是其教學目標定位、教學特點,還是自身的改革與發展,都必須重視提高學生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職業道德素養。所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項目中,以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為主題的占比較高,分別達到36項和29項。典型的成果有唐山工業技術學院主持的“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五化三融合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主持的“基于協同理論的高職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構建與實施”、曲靖醫學高等??茖W校主持的“思政課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等。思政主題的推薦成果均聚焦于課程思政融入教學改革和育人體系的路徑,這對于實現職業教育思政育人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推進職業院校的思政教育探索,能正確認識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職業院校的各個學科;推進職業院校的思政教育探索,能抓住育人體系的重點,為我國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大國工匠,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本屆評選中勞動教育的推薦成果同樣具有職業教育特色。如天津市機電工業學校主持的“新時代勞動教育與職業教育互融模式的實踐與創新”;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主持的“將培育勞動精神、職業精神、創新精神融入商科高職育人體系的探索與實踐”;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主持的“雙向融通·三點聚力·四方協同: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模式創新與實踐”等。這類參評教學成果能夠切實開展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育人體系全過程,既培養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更把貫徹黨中央和國家教育方針,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大措施。

職業院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推進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前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牢牢抓住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和職業教育育人規律,進而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五)人工智能和數字化發展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

從學生發展的立場出發,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各個利益相關主體共同參與教學與課程開發,通過互聯網技術與職業教育各要素的融合,形成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從所推薦的成果來看,教學資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科競賽建設的主題,更側重于與數字化、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相結合。從推薦成果的專業分布中也能看出,信息技術相關專業所占比例是躋身前列的。例如,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持的“從資源建設到應用創新:職業院?;ヂ摼W學習生態建設的實踐與研究”;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主持的“專數融合、區校聯動、四創結合創新型數字工匠培養路徑”;福建職業技術學院主持的“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領專業群建設服務數字福建戰略的改革與實踐”等?;诨ヂ摼W的人工智能與數字化職業教育更加注重以學生為本,在網絡與云計算的支持下,建立起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多層次的、交互式的教學模式。根據霍德華·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可知,人工智能和數字化發背景下開展的職業教育能對學生的個體化學習需要和多樣化發展做出迅速反映。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教學成果獎勵條例[EB/OL].(1994-03-14)[2018-12-2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0/200408/1382.html.

[2]本刊編輯部.積極投身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創新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28):1.

[3]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量、質共變” 加快促進新工科建設[EB/OL].(2018-05-25)[2018-11-01].http://www.moe. gov.cn/s78/A08/moe_745/201805/t20180525_ 337103.html.

[4]賀國慶,朱文富,等.外國職業教育通史(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73.

[5]鄭永進,黃海燕.2014 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特點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58-162.

(責任編輯:劉東菊)

Analysis of the Tre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Public List of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Recommended by Some Provinces in 2022

ZHANG Han, ZHAO Wen-p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commended by some provinces in 2022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matic distribution, regional distribution, professional distribution and cooperative distribution of teaching achieve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mainly focus on talent training and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regions to which the results belong are mainly developed regions in the east, and the recommended specialties are mostly oriented to all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s and manufacturing achievements, and the cooperation methods are more diversified, mainly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y 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aper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cluding focusing on serving national strategy and regional economy,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is the key point of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are the breakthrough of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have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hot topic of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feature analysis; development trend

猜你喜歡
特征分析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2012 年南海夏季風特征分析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PowerPC的脈內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實現
不良汽車駕駛行為特征分析
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與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