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支部+”課程思政模式探索

2023-07-21 09:18王作根
關鍵詞:模式探索黨建引領黨支部

摘? 要:廣州市技師學院將黨建工作與課程思政建設充分融通,齊抓共建,憑借兩者關聯廣泛的優勢,以“黨支部結對專業教研組”為核心,從內容體系、工作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四個方面探索形成黨建工作部門和教學工作部門雙向發力的“黨支部+”課程思政新模式。黨建引領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系統規劃、方法路徑逐步清晰完善,課程思政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載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關鍵詞:黨建引領;黨支部+;黨支部結對專業教研組;課程思政;模式探索

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7年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首次在文件中正式提出了“課程思政”這一概念。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對于職業院校而言,課程思政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實踐。其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領導是根本要求。廣州市技師學院試點以“黨史”為思政要點切入專業教學知識點,通過黨支部和專業教研組結對共研的形式,形成課例、探索范式;并由點及面,逐步實現“系統性思政要點”向“全課程”覆蓋,不斷固化范式、摸索機制、搭建體系,形成“黨支部+”課程思政模式。將黨建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監督保障作用和目標指向作用,創新黨建育人工作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悄無聲息融入教學課堂,促進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無縫整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黨建引領課程思政的必然要求

(一)課程思政蘊含于黨建內涵之中

強化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1]是保證中央決策部署在學校教育教學全域貫徹落實、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立德樹人”中心任務達成的重要保障。黨建工作涵蓋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需要系統性構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通過政治理論學習、意識形態引領、文化建設、環境塑造等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增強廣大師生對黨的領導、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

課程思政融入“大思政”思想,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課程教學中體現,通過挖掘文化、技能、勞動、體育、美育等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和思政元素,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中的育人主體責任,使其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全課程育人”格局[2],是落實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具體體現,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學生最核心、最廣泛的媒介,其本質上就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理念與專業課程的結合,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政治素養的提升。黨建引領與課程思政思想同源、內在契合、目標一致,課程思政蘊含于黨建工作之中,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黨建大格局中實施推進。

(二)課程思政助推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課程思政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理應成為學校黨建工作的重點內容。而當前在職業院校中普遍存在黨建與課程思政割裂開的情況[3]。一是理念不足,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中心工作結合不夠,沒有將思想政治工作聚焦到課程思政主戰場來,課程思政缺乏至上而下的推進力度。二是統籌不足,黨建引領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系統規劃、方法路徑等缺位,課程思政缺乏明確的方向指引。三是銜接不足,教職工的政治理論學習效果沒有由師及生傳導到課堂,教師在政治理論學習轉化上的動力不足、學生在專業課堂接受政治理論學習的機會不夠,課程思政缺乏理論沃土。在認識上重視起來、在規劃上明晰起來,在師生教育中一貫起來,課程思政在促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黨建工作成效的作用就能進一步發揮出來。

(三)“黨支部+”是黨建引領課程思政的根本載體

基層黨支部承擔著的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黨員群眾的重要職能,作為學?;鶎狱h支部還承擔著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多重使命。按照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學?;鶎狱h支部必然要成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教育教學教研全過程的戰斗堡壘,突出其政治優勢、思想優勢和組織優勢,壓實其政治責任、主體責任、陣地責任,為課程思政全面保障[4]。

具體要從三個方面發揮其載體作用,一是要深化政治理論學習,提升專業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為課程思政轉化夯實理論基礎。二是要做好黨員群眾教育引導,引領廣大專業教師樹立立德樹人的責任和使命,為課程思政推進夯實思想基礎。三是要指導助力研究轉化,協同挖掘和拓展專業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融合支部黨建工作與課程思政教學教研活動,為課程思政推行夯實行動基礎。

二、“黨支部+”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

廣州市技師學院將黨建引領課程思政工作具體落點到黨支部進行實踐探索,通過黨委的統一部署,各黨支部與專業教研組結對,選取“黨史”這一最鮮活的思政資源先行試點,推動其在與專業課的有機結合中發揮引領作用,指導專業課程創造性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內容。進而在優化結對范式、擴大思政資源和專業課程覆蓋面等方面加大黨建引領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和監督保障力度,發揮更廣泛、更實質的效能。

(一)全覆蓋推進“黨支部+”課程思政實踐

黨支部全覆蓋對接專業教研組推進實踐探索。一是試點全覆蓋。覆蓋學院現有的21個專業教研組,與黨支部一一結對,選取21門專業課的21個教學點對接黨史中的21個思政教育切入口,試點全面推進“黨支部+”課程思政模式探索。二是推廣全覆蓋。由點及面,進一步將試點專業課程覆蓋至所有的學科課程,將思政點擴大至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包含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的“系統性思政要點”內容。逐漸盤活資源對象推進實踐研究。

(二)結對共研形成“一課一例”

試點學院黨支部和專業教研組(各21組),進行逐一結對,選取21門專業課中的21個教學知識點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一是探索對接范式。依托學院每周五“政治理論學習時間”和每周三“教研時間”,黨支部和教研組結合專業課的內容共同研討,黨支部提煉“黨史”中的思政點,專業教研組在厘清學科體系的基礎上明確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找到21個專業教學知識點的課程思政融入點。雙方共同劃定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的“一課一例”。如在公共課歷史學科中以史明理,厚植家國情懷;在計算機學科中融入黨的精神譜系中的“科學家精神”,培養科學思維,啟蒙科學興趣,鼓勵創新,增強民族自信;在航空專業中結合國防教育,增強技術技能提升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二是融入教學設計。立足“一課一例”,專業教研組在教學目標設定、教學項目設置、教學環節推進、教學活動安排、教學方法選擇等教學設計環節中,因勢而化,適配性地融入“黨史類”思政教育內容。尤其在教學方法上,廣泛應用啟發式、討論式、體驗式、融合式、協同式、翻轉課堂等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主導作用,實現“一課一境”的效果。如在經濟專業課程中,同學們在直觀的視頻材料中體會改革開放精神,在動漫專業課程中同學們親手繪制黨旗,領會黨的性質和宗旨等。21組結對共建形成了21項教案、課件和授課視頻教學資源,成為了學院課程思政的典型課例,并逐步固化過程范式,在學院全課程中發揮輻射引領作用。

(三)推廣形成“一專業一體系”

通過結對共建形成“一課一例”的探索過程中,學院初步形成了黨建引領的課程思政操作范式、教學資料成果,以及改革思路和創新措施,黨支部與專業教研組進一步全面開展共研工作。在厘清學科知識點的基礎之上,形成“一專業一體系”,一方面全面提煉每個專業蘊含的所有思政要點,從“黨史要素”擴展至“系統性思政要素”,分門別類進行梳理,提煉成綱并根據專業優化調整動態更新。另一方面明確專業教研組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著手,將提煉的思政要點融入專業整體規劃中,從專業人培方案制定、課程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模板使用,到具體的審批流程均固化下來,相應教學資料需經過專家論證,黨建部門和教學部門聯合審批后,下達實施。相關工作機制逐漸形成體系,建構成一個黨建引領、科學合理,思政價值觀與專業建設融入融通的課程思政新模式。

三、“黨支部+”課程思政模式構建

黨的領導要貫徹在課程思政頂層設計和實踐評價全過程。以“小切口”帶動“大嘗試”,通過課例、范式和機制探索。學院黨委加大了課程思政工作的頂層設計,制定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實施方案,推動黨建部門與教學部門在課程思政工作中的協同聯動。將“課程思政”建設納入黨建工作布局整體規劃,納入教學重點內容系統安排,構建了以“黨支部結對專業教研組”為核心,“雙向”四個體系的“黨支部+”課程思政模式。

(一)“雙研式”課程思政內容體系

參照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學院黨支部與專業教研組結對課程思政建設內容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等重點,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四史”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對焦形成課程思政內容體系。

具體共研過程中,匹配專業課程屬性和特點,適配性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公共基礎課程,注重在通識內容中明晰和深化思政要素;專業課程注重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實操類課程注重知行統一,增強學生探索創新和攻堅克難精神等。在細分的專業大類中進一步深入梳理不同專業課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產涉農專業強調厚植鄉土情懷,鄉村振興責任與生態環保理念,注重培養學生以強農興農知農愛農為己任,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的意識,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并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到三農專業的研究學習中;二產工業門類專業及新專業新業態下的學科交叉創新專業等,強調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與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等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精進創新研發能力,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重強化學生技術倫理教育,激發學生技能報國、技能強國的使命擔當;三產主要面向服務類專業,要在課程教學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專業領域的國家戰略部署、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培育學生體恤民生、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價值理念,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文社科類專業中,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領會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愛國情懷。

總體在各專業課程中,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雙驅式”課程思政工作體系

“黨支部+”課程思政模式,強調融通黨建與教學,同向發力,發揮黨支部和專業教研組的主體作用,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其中,形成具體工作機制。

在黨支部方面。學院黨委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頂層設計,制定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實施方案,將黨支部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納入其中,同時將黨支部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納入學?;鶎狱h建工作規劃。一是要求黨支部充分運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與結對專業教研組充分開展課程思政專題研討、專項研究,系統性梳理專業課程中的思政知識點。二是除雙重組織生活外,建立學院領導聯系教學黨支部制度,學院領導經常參加黨支部活動,尤其注重參加黨支部開展的課程思政建設研討交流,為教師黨支部建設出謀劃策,指導黨支部協同專業教研組共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三是結合學院政治理論學習制度,進一步加大黨員和非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廣大教職工對黨的先進理念,國家重大方略的領會學習,提升黨員和非黨員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為課程思政開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四是及時組織黨支部總結凝練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經驗,形成特色工作案例。定期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優秀黨支部經驗分享活動,為黨支部搭建相互借鑒的平臺。

在專業教研組方面,按照學院黨委制定的課程思政整體實施方案,將課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學建設全過程。一是根據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和學科、專業培養的基本要求,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人才培養目標,將課程思政點落實到專業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操實訓各環節。二是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進現代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優化教學方式,廣泛應用啟發式、討論式、體驗式、融合式、協同式、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大學生政治素養、文化修養和道德情操等關鍵目標培養。三是定期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提升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技能。鼓勵和支持高級講師、專業帶頭人、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等帶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廣泛開展經驗交流、課程觀摩等活動,示范引領全院教師做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

(三)“雙檢式”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建立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從黨建和教學兩個方面完善質量監控和評價要素,突出課程思政價值導向和成效導向。

突出課程評價。在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研究制定科學多元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分類考核、分類評價。在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設計中重點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在教學過程管理和課程質量評價中將“思政價值引領”作為重要的監測點指標;在產出指標中,關注學生的獲得感和認同感。使各門課程思政育人功能融入全流程,課程思政要素可查可督。

加強工作評估。建立動態化、常態化評價機制,定期對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評價。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學院教學水平監測、學科評估、教學評估、重點專業和重點課程建設等的重要內容。把黨支部結對專業教研組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把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作為黨支部季度考核重要內容,把積極參與課程思政建設作為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內容,并形成長效的考核機制。

(四)“雙促式”課程思政保障體系

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內容,使課程思政成為教師職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在教學成果獎、教材獎、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團隊等各類成果的表彰獎勵工作中,突出課程思政要求,加大對課程思政建設優秀成果的支持力度[5]。

明確基層黨建工作經費和黨費重點支持黨支部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為黨支部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每年劃撥專門專項經費用于課程思政項目研究、學習培養等。對表現優異的黨支部和黨員教師在年度黨內評優和工作考核予以傾斜。全面激發黨支部和專業教研組,黨員、非黨員教師投入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成效與反思

“黨支部+”課程思政研究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并舉,以問題為導向,促進課程思政研究既推向理論高度,又指向實踐效度。黨支部依托自身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探索和實踐將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與黨支部建設結合起來,不斷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之中,融入學院人才培養之中,為職業院校課程思政體系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研究中我們也發現,黨支部與專業教研組結對共研模式中存在深度不夠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思政點與專業知識點結合不夠緊密、融合不夠自然等,需有進一步的具體舉措和優化策略,以使“黨支部+”課程思政模式的成效更加發揮出來,促進“三全育人”工作機制和“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池 晶.高?!包h建+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初探——以河北經貿大學旅游學院黨委為例[J].黨史博采(下),2019,(10):66-67.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3]馮大同,于 瑾.“黨建 + 課程思政”的四維進路[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07):42-43.

[4]李 鵬.“黨建引領? 道術并舉”——地方應用型高校課程思政實踐路徑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5):116-120.

[5]傅 瑤.高校黨建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功能、目標及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0,(07):123-126.

責任編輯? 韓? 謙

作者簡介:王作根,廣州市技師學院黨委書記。

猜你喜歡
模式探索黨建引領黨支部
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共治的探索與實踐
高校戶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語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石油企業建設學習型黨支部的實踐與思考應用
企業工會與黨支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結合探析
關于做好離退休黨總支部建設的思考
小學英語讓學與生的教學模式探析
高?!胺D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豫園街道黨建引領下非公企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探索
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引領強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