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素材積累談

2023-07-24 08:48田景友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作文素材新高考

田景友

摘 要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學要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使學生自主搜集、整合素材,根據不同的立意和文體,合理地選擇不同的素材,由此創作出素材豐富、立意深刻的作文。從讀寫相融、觀察生活兩個視角,探索高中作文素材積累的策略,引領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歷史典故等材料,并深入觀察和積累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為寫作儲備豐富的材料。

關鍵詞 新高考 作文素材 積累策略

教師要立足于新高考背景和新課標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廣泛搜集、整合并合理運用素材,將優秀文學作品、現實生活中的語言材料、修辭方法、中心立意等,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之中。由此幫助學生完成構思立意、合理組材的任務,讓他們能夠依據不同的要求,創作出不同體裁、題材的作文,以此適應靈活多變的新高考要求,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核心素養。

一、讀寫相融:精選文本,積累素材

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表明閱讀對寫作的重要影響。鑒于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要立足讀寫相融的視角,精心選擇閱讀文本,帶領學生積累優秀文本中的好詞好句、修辭方法等,逐步增加素材儲備量。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量,要從課內和課外兩個角度,組織專項化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

方法一,批注閱讀,精讀課內文本。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選編了眾多文質兼美的優秀文章,它們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富含審美元素。這些優秀文章可以成為學生積累素材的有效渠道。在明確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選文特征、重要價值后,可以將課內文本作為主要閱讀對象,采用批注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精讀文本,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汲取精華,了解語言文字、修辭手法等元素的表達效果,并按照不同的屬性和功能,將其分門別類地納入到素材儲備庫之中,為后續的寫作練習和高考作文寫作鋪墊基礎。

在運用批注閱讀方法精讀課內文本時,為了加深學生的體驗,讓他們主動思考和感悟,可以選擇文本中的經典片段,以示例的方式,讓學生明確批注的方法、技巧以及如何通過批注積累素材。當學生對批注閱讀法有所了解后,便將閱讀的主場交還給學生,引導他們繼續拓展閱讀的深度,積累豐富多樣的寫作素材。

王尚文教授曾說:“好文章往往都有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苯y編高中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都值得細細品味。在批注閱讀時,要將焦點定位于文章的語言要素,讓學生揣摩語言的用法和表達效果?!逗商猎律肥侵熳郧逑壬拇碜?,也是教材中的經典散文篇章之一,其景物描寫、語言運用堪稱典范?!罢缫涣A5拿髦?,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一段話勾勒出一幅精美的荷花圖。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這段文章語言的妙用和精致,可以將其作為范例,利用“寫作手法+表達效果”的批注模式,帶領學生品鑒語句的內容,如“以博喻、通感的手法為主,體現出淡淡月光下,荷花晶瑩透亮的特點,并以聽覺表現嗅覺,將荷花的香氣轉化為歌聲,表現出微風中荷花若有若無的香味以及朦朧的畫面美”。這樣品味,學生不僅能明確這番描寫中運用的修辭手法,還能明確這種描寫與修辭的表達效果。

以批注閱讀作為精讀課內文本的主要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深度解析閱讀文本的語言文字元素,還能利用批注閱讀的方法,精讀整篇課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累的語言材料、修辭方法等逐漸增多,寫作時自然能夠有效地組織語言,創作出文質兼美的文章。

方法二,群文閱讀,自讀課外文本。

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積累素材的范圍,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將素材積累的任務指向課外,讓學生在自讀課外文本的過程中,廣泛搜集和積累寫作素材,大幅提升品鑒文本、合理組文的能力,積極拓展寫作素材積累的渠道。

《赤壁賦》中以明引、暗引和化用相結合的方式,將歷史典故融入到篇章之中,借用曹操的境遇、曹操的文學名句等典故,凸顯出蘇軾個人的意志。而“用典”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為了讓學生積累歷史典故素材,我們以“用典”為群文閱讀的議題,將《赤壁賦》《滕王閣序》《短歌行》等古代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的資源,讓學生圍繞“用典”展開自讀活動,從“龍光”“清霜”“馮唐”“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等歷史典故中,了解篇章的深意,明確這些歷史典故中蘊含的審美和文化內涵。在此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將歷史典故記錄在素材積累本上,并在每一個典故后標注其真實含義和所用范圍。如在《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學生提煉出“周公吐哺”這一典故,并從“以周公姬旦用心輔佐年幼成王這一歷史事件,說明禮待天下賢才的決心”的角度,記錄下該歷史典故的字面含義和指代含義。經過反復的閱讀和品鑒,學生既理解了典故的內涵,也能將其納入到素材儲備之中,并在后續的寫作活動中運用典故,寫作出有深意、有思想的作文。

二、觀察生活:巧設任務,擴充素材

除了閱讀之外,可以對近年來的高考作文進行分析和研讀。在此基礎上能夠發現,材料作文和漫畫作文成為了高考作文的熱點,對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創意性表達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從材料的屬性來看,它們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在擴充素材時,可以設計多樣化的任務,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現實生活,從生活中搜集和整合寫作材料,為日后寫作儲備豐富的資源。

從觀察生活的角度出發,設計的寫作任務可以涵蓋自然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覆蓋學生的生活范圍,引發他們的共鳴,讓他們將眼中所觀、耳中所聽、心中所想的內容,轉化為作文中的材料。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二單元以“勞動”為主題,編選了通訊報道、新聞評論等體裁的文本,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勞動的重要性。這一單元的文章以事實為基礎,通過如實反映真實事件的方式凸顯主題。為了延續本單元的主題,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意識,可設計以“神州十五號的背后故事”為主題的作文材料搜集活動,讓學生從社會生活的角度切入,記錄下有關“神州十五號”前期準備、中期實施和后期維護等不同階段的見聞,以央視網、人民網等官方新聞網站等為載體,搜集大量的數據材料和信息,了解“神州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順利對接這一科學事件背后的故事,深入感受無數航天人的辛勤勞動,并將其轉述為通訊報道或者新聞評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見聞轉化為書面作文,不僅能豐富素材積累,還能以文學創作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真實事件,進而提升寫作水平、語文素養。

教師要從讀寫相融和觀察生活的角度開啟素材積累活動,讓學生在精讀課內文本、自讀課外文本的過程中,品味優秀篇章中的語言材料、修辭手法等,將優秀的語言表達方式轉化為自身的素材儲備,并在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尋求鮮活的素材,將自身的生活經驗擴充到素材儲備之中,為日后的寫作增添材料,以此增強學生的文學創作能力,同時因寫作素材的豐富增強學生作文的可讀性和文學意蘊。

[作者通聯: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作文素材新高考
如何指導高中學生積累與內化作文素材
培根固本,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素材的積累
高中思想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指導
淺析新高考改革
淺析高中作文素材的積累與整合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學課堂教學改進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