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2023-07-26 04:33敖顯澤
高考·上 2023年3期
關鍵詞:歷史教學德育教育核心素養

敖顯澤

摘 要: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出要求歷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進行方法創新,改進歷史教學模式,要從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高度來開展歷史教學。以歷史育人、以史實感染人、以偉大歷史人物塑造人,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做有熱度的歷史教育者,做有溫度的歷史教學者,培育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核心素養;歷史教學;德育教育

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教育發展也尤為迅速。教育變革進程加快,新理論、新思維和新方法接踵而至。作為教育工作者,唯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新理論、新思維和新方法的沖擊下,要實現蛻變是會經歷陣痛的。但是不轉變觀念,不更新知識,不調整思維,必然為時代所棄。作為一名歷史教育工作者,步入新時代后,要重新審視歷史教學,重新定位歷史教學的意義,自我革新,與時俱進,才能做好歷史教育,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歷史核心素養與大德育觀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現狀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新思想推動新變革。伴隨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入,教育新思想層出不窮。教師唯有轉變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時代之變。歷史核心素養與大德育觀都對歷史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傳統教學的弊端逐漸暴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需要。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在新一輪課改中,提出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新概念?!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1]。對于學生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目標,要求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上升到家國情懷的高度。要求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研究史料的能力,列舉史料實證歷史的能力。更要求學生在對歷史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逐漸具備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精神、科學精神、世界意識、健全人格,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學會直面社會現實,逐步具備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2]。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要有出色的教學能力,極強的專業素養。

(二)大德育觀

隨著歷史核心素養觀念的提出,大德育觀念也隨之盛行。所謂大德育是指通過知識傳授、觀念養成、性格培養等途徑來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觀念、政治意識、行為規范、心理調適等方面的素質,包括思想(價值觀)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內容。簡單理解就是在教育過程中,從多領域、用多途徑對受教育者進行道德教育。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所有學科教師都要在自己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當然歷史學科也不能置身事外,理應發揮好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

(三)歷史核心素養與大德育觀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現狀

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多數歷史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課堂上都將知識的傳授作為教學重點,忽視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缺乏在歷史教學中利用史實對學生進行能力素質培養的意識,不會適時利用史實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隨著歷史核心素養觀念、大德育觀念的提出,要求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滲透德育,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這已經成為歷史教育工作者的首要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歷史教育工作者,迅速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又要以史育人進行德育。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要著力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這就必然要求歷史教育工作者創新工作方式,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教學重心,以歷史育人、以史實感染人、以偉大歷史人物塑造人,做有溫度的歷史教學者,做有熱度的歷史教育者。

(一)以身作則,影響學生情感養成

在歷史教學中,要有效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歷史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以身作則,不斷地影響學生。在當下,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主要由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精神與專業實踐四個部分組成。專業知識即學科理論與學科知識,作為歷史教師就是歷史學科的專業理論與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即學科教學能力,作為歷史教師就是將自己掌握的專業理論與專業知識展現出來的技能;專業精神即從業專注力和從一而終的堅持精神,就是始終致力于歷史教學的專注度;專業實踐就是主要將專業知識運用于教學實踐過程。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能不能以歷史史實做好德育工作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能否做到這一點,取決于教師有沒有以身作則。不可否認,教師能否嚴于律己正成為教師專業精神的重要體現。

教師能不能約束好自己往往成為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威信高低的先決條件。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既反映了傳統,也是現實社會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要求學生做到之前,首先要考慮自己能否做到,要以身作則。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正如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一書中寫的那樣:“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苯逃?,是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另外的生命個體??扇绻鳛榻處熥陨砭蜔o品德可言,影響力又從何而來呢?可見,一個好老師影響數代好學生,這是教師職業理想,也是學生的人生幸運。

作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不但要致力于自身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的提升,更要擁有專業精神和崇高品德。要以強大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獨有氣質感染學生,以超凡的見識引領學生。只有給學生持續的正向引導,才能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唯物史觀,培育學生正確三觀

高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傳統歷史教學常常忽略學生正確三觀的培育,而學生三觀不正極有可能導致學生一生不幸,若如此則是教育之不幸。如果要避免這一教育悲劇的出現,自然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期就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干預,要在學生思想迸發的高中階段對學生三觀的養成進行合理化引導。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追溯到唯物史觀的養成。從根本上看,唯物史觀是學生三觀形成的強大基石,也是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的堅強基石。唯物史觀從根本上給予學生認知世界、人生和人生價值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為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和茁壯成長源源不斷提供養分,始終助力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科學認知世界萬物產生、發展、消亡的客觀過程;培養學生不務虛、只唯實;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堅守正道、堅持真理;引導學生抗御人生挫折,直面社會考驗;讓學生知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這些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都要教給學生。唯有如此,未來方才可期,才會真正為國家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充滿正義和良知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樹立榜樣,培養塑造學生情感

歷史課堂在大多數人印象中是枯燥、無聊、死板、毫無吸引力的課堂。作為有全新使命擔當的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專業知識,精心設計教學,采用全新教學方式,讓學生能體驗、有收獲,給學生呈現豐富有趣、活潑生動又學有所獲的全新課堂。在歷史教學中,往往會面對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在教學到一些歷史人物時,就應該以歷史人物突出的功績與輝煌的過往,給學生樹立榜樣,沖擊學生心靈,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有所觸動,自覺向歷史人物學習,樹立起在歷史發展中留下自己身影的人生目標[3]。既實現了對學生的情感熏陶,又促進了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達到以史育人,以歷史人物感染學生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一課教學時,就可以通過學習,讓學生學習劉邦“大丈夫當如是也”的干云豪氣;學習劉秀、張角等人,身在亂世卻敢于反抗、善于斗爭的勇氣;學習劉徹、王莽等敢于變革的精神;學習司馬遷樹立“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學術志向;學習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馬援“馬革裹尸”的愛國誓言;學習張騫不懼未知恐懼,毅然踏上“鑿空之旅”的無畏勇氣;學習蘇武絕不“屈節辱命”,誓死捍衛民族尊嚴的外交精神;學習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絕域的人生追求。兩漢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其中許多杰出人物的昂揚進取、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斗志,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熔鑄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內容,作為歷史教師就應該要適時結合教材,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4]。如此種種,在歷史教學中不勝枚舉。作為歷史教師,要通過精心收集的史料,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解讀史料、欣賞圖片和觀看視頻中掌握歷史知識,感悟人生真諦,讓學生知識和情感皆有收獲。從深層次來看也有助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培育學生精神品質。

(四)鼓勵評價,增進學生情感認識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會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學習、師生探究學習、情景互動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師生、生生可以相互影響彼此的思維和情緒。作為課堂的引領者和參與者,教師必須要充分注意到無論是師生交流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是生生互評中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都要倡導以鼓勵評價和欣賞評價為主,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鼓勵意識和欣賞意識。這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學習的快樂與自信,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又拉近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實現情感教育滲透[5]。作為教育者一定要清醒認識到:“一句鼓勵的話極有可能點燃學生對未來的期盼,一句傷人的話完全可能熄滅一個學生對未來的想象?!币蚨處熞浞终J識到語言運用的高超藝術,學會科學表達、準確表達,多用贊美性語言走進學生心靈,以換位角度站在學生立場思考問題,多與學生溝通,構建科學、合理、有利、有節的師生和諧關系。在教學中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尊重,學生是小大人,學生在乎的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多,事實上學生期望得到更多的理解與鼓勵。作為教師應該放下身段,親近學生,多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及時鼓勵和溝通。既有效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達到教學目的,也培養學生情感,這才是真正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教育過程不僅是學科知識的傳遞,更是師生、生生間情感的養成。教育要追求人類精神發展與內在和諧,要體現對人思想形成的終極關懷精神。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情感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感,充分體現教育過程人性化。

(五)思辨培養,教會學生自立自強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若想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相關的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設立相應辨析點,開拓學生思路,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精神。同時,在學生離校期間還應讓學生家長加以監督,不斷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修正學生的錯誤觀念,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學會獨立自主,做到自立自強。

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八單元《20世紀下半葉世界的新變化》、第九單元《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從大單元、大概念歷史教學來看,教師在講述“冷戰后的世界格局”相關內容時,會講到冷戰結束之后的國際關系新格局是一超多強。而之后教師還可以適當提出相關的問題,現在有許多國家叫囂冷戰,美國就秉持冷戰零和思維,圍堵中國,那么大家認為中美之間是否會進行新冷戰?中國將如何應對這次挑戰,把握相關機遇?借助相關的問題,拓展學生思路,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結合當下的國際形勢為學生提供新的思路,使學生知曉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應該從歷史發展中總結規律,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跳出興衰周期律,防止“后人而復哀后人”的現象再次出現。最終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當今經濟發展中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人類利益共同點增多,最終人類必將連成一個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使學生樹立起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格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書籍、觀看視頻和相互探討等形式,通過學習和相互交流,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習慣,成為見解獨到、思想活躍、獨立自主的高中生,成為能夠肩負未來的學生。

(六)多樣活動,在實踐中教育學生

今天的歷史教學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仍然是故事教學、理論教學。而事實上,歷史教學也是一門重視實踐活動的學科。歷史學科有歷史地理學、歷史考古學這樣實踐性強的學科分支。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下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有實踐教育的意識,加強實踐體驗,知行合一,這樣歷史教學才能走得更好[6]。教師有意識地開展多樣活動,一方面可以實現輕松教學,另一方面學生在活動中可以得到教育??梢蚤_展課堂內的活動,如小組合作、情境體驗、角色扮演和互動交流等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會尋求團隊合作,學會分享成果,學會照顧、關心和換位思考等人際之間情感需求,進而在情感良性發展上有所收獲,好的性格因子也在彼此間相互交換,學生在情感上也會得到共同成長和進步。也可以開展課堂外的活動,如參觀烈士陵園、參觀博物館、走近歷史遺跡等活動,讓學生寧神靜心去感受歷史、感受生命,感受社會發展進程中人類的不易與艱難,從而養成博大的胸襟與氣度。

(七)文化育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歷史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走近歷史文化,自能感受到國學厚重。古代先民用他們的勤勞智慧給我們創造了眾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歷史教師就要從中優中選優,傳遞給學生。用厚重的文化感染熏陶學生,培養學生道德情感,培養出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學子[7]。在教學中教師也要不斷學習,積極求進,做好學生的引領者。

如在教學到古代文化時,教師要通過對國學經典的教學,讓學生感悟國學中道德理念,接受國學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起明德向善、學禮樹德的基本道德理念。當然教師更該明德知恥,強化師德。在學習國學過程中,更加深刻理解教師的師德之大、責任之重。學習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樹立教書要育人,育人先育己的教師價值觀。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到傳統道德中的五禮、五恥,形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追求。讓學生學習中國傳統的四大智慧:大道至簡、大智若愚、有容乃大、上善若水。使學生從小樹立崇尚道德、明禮知恥、重義輕利、講信修睦、求同存異、以和為貴的價值理念。在學習先秦諸子百家時,通過介紹諸子百家思想精髓,讓學生吸收各家思想精華,從人生的不同層面去培養自己對人、對事的態度。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到傳統的五常八德。作為新時代教師,要教書育人,更要樹人樹德、育人育己,明教師時代之重任,向學生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優秀文化代代相傳,讓學生從小樹立文化自信,這才是我們歷史教育者追求教育發展的至高境界。

(八)學習“四史”,厚植家國情懷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講深講透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通過對“四史”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四史的過程中,深刻領悟一個百年大黨的成長和成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充分感受東方巨龍的艱難騰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更加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教師在教學近現代史時,通過對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幸福所做的艱苦努力,感受革命先烈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使學生學習到敢于與帝國主義做堅決斗爭,實現民族獨立,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的決心與勇氣;要讓學生學習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銳意改革;使學生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既要拿來也要創新;讓學生看到大國之治的不易;要讓學生在紅色歷史的學習中樹立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從小樹立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信念。要讓學生在緬懷革命先烈的過程中,崇拜人民英雄、革命英雄,要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要用“四史”浸潤學生,讓學生成為有信仰、敢擔當、有情懷的時代新人;要用“四史”涵養學生,幫助學生樹立高遠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

(九)及時補位,發揮育人補位功能

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時代對教師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課程理念下,學生選擇面更廣,走班教學成為常態。走班教學會導致傳統班級管理的缺位,因而每個教師都應該是管理者,全員德育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作為歷史教師也要學好德育、班級管理。在歷史課堂上,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補位角色,成為班主任道德教育、班級管理的得力助手,實現班級德育的協同推進。這可以看成是現實管理中的補位,而同時還存在思想上的補位。教師要看到,教師角色定位不再是單一的教學角色定位,而是多元角色定位。教師是教學實施者、是德育管理者、是文化的研究者,所以教師要不斷研究不同新課題,在不同領域發展自我,教師可以在課程開發、高考咨詢、生涯導師、德育導師等方面下功夫。面對學生,教師的使命不再是單一狹隘的知識講授,而是涵蓋知識拓展、能力培養、品格塑造、全面發展等多個方面。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職業素養要求,如果教師不重視自己職業素養的發展,必將被淘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勢必是走班教學,無論是大走班、小走班都會對傳統班級授課制形成較大沖擊。研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級管理,學習德育、班級管理,這也將是教師專業轉型的重要研究內容。教師在思想和實踐上都要樹立起育人補位思想,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實現德育與歷史教學的有機融合,方能符合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結束語

總之,隨著核心素養、大德育觀的提出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加快轉變教育觀念,重新進行職業角色定位,再度審視我們的教育理念,重新規劃我們的歷史教學,力求在歷史教學中實現多維度目標。著力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不僅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學習觀,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超然品質;讓學生走入社會后能夠看清形勢、認清自己,有足夠的信心與能力去面對未來,這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趨勢。因此,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創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同時培養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修訂組、徐藍、朱漢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袁滿.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J].吉林教育,2022(1):28-29.

[4]胡青.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J].快樂閱讀,2013(5):34.

[5]蔣鳳.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深度學習路徑探索[J].智力,2022(1):103-105.

[6]余禎銀.淺談德育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21):54-55.

[7]劉開成.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7):127.

猜你喜歡
歷史教學德育教育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