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真的是“網癮少年”嗎”?

2023-07-27 09:58吳佳益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2期
關鍵詞:親子溝通家庭教育網絡

吳佳益

摘要:由于疫情原因,學校開展了線上教學。一名12歲的女孩頻繁地使用手機和平板等電子產品,返校復課后,女孩還沉浸在網課狀態,學習狀況不佳,對學習造成了負面影響,為此多次受到家長的批評,還被家長貼上了“網癮少年”“小網蟲”的標簽。心理教師在了解該生的問題后,以調整家長期望為切入口,引導家長建立合理的期待模式,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完善支持系統;定期保持與其父母的溝通,家校合力幫助學生平穩地化解了此次情緒問題。

關鍵詞:電子產品使用;網絡;親子溝通;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22-0051-02

一、個案概況

疫情后返校復課之初,小菲(化名)感覺自己不能馬上恢復到校園生活狀態,還沉浸在網課狀態,時常懷念能夠頻繁使用電子產品的日子。小菲的家長對她學習方面期望很高,要求非常嚴格,覺察到小菲學習狀態不佳、時常心不在焉后,批評她,家長還經常稱其為“網癮少年”“小網蟲”。小菲感覺很焦慮、沮喪,嘗試去改變自己的狀態,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越在心里默念不要去想玩手機,腦海里越出現網絡中繪聲繪色的內容,她開始懷疑自己真的“網絡成癮”了,于是,主動找到心理教師尋求幫助。

二、輔導過程

(一)不給孩子“貼標簽”,助力孩子心理調適

通過和小菲媽媽的交流,我了解到小菲媽媽對小菲要求嚴格,尤其在小菲升入六年級后,難以接受孩子出現學業不佳狀態,認為“打是親,罵是愛”,常常采用指責、批評等方式教育小菲。生活中,小菲媽媽也極少正面鼓勵小菲,忽視了她的精神需求,小菲逐漸形成了低自尊、低自我的人格。

家長:這孩子自從上網課以來就迷上了玩手機,整天刷短視頻,玩游戲,馬上要上初中了,這樣下去可怎么辦啊,要被別人落下一大截了,真是皇上不急太監急!

老師:高年級的學習難度顯著高于低年級。孩子出現學習上的落差,是常見現象,一是環境發生了變化,剛剛從線上課過渡到線下課。二是剛進入高年級的孩子需要較長的一段適應期。您可以回憶一下,孩子還小的時候,是不是經??洫勊?,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自己吃飯,基本上什么行為都會讓父母們激動好久,恨不得在所有親朋好友面前夸獎孩子。這樣的夸獎,其實很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讓孩子覺得自己非常棒,什么都敢去嘗試。但是孩子一天天長大,隨之變化的就是負面評價開始遠多于正面評價,甚至給孩子貼上“網癮少年”“小網蟲”的標簽,由此帶來更多的家庭矛盾。

此次心理輔導過后,我給小菲媽媽布置了兩項家庭作業:一是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記錄一星期里每一天批評孩子的次數和夸獎孩子的次數,進行比較。相信小菲媽媽會有新的感悟。二是注意觀察小菲,說出小菲身上的優點,至少十個。小菲媽媽若有所思,意識到需要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同時關注孩子的優點,多一些正面的評價。

一周后,小菲媽媽表示經過這一周的記錄,她發現自己對孩子批評和指責竟然要比鼓勵和夸獎多得多,常常說“你學習習慣這么差,又想玩手機”,“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而對小菲認真觀察之后,她發現當不再只聚焦學習時,小菲有很多優點,誠懇穩重,樂于助人等。終于,小菲媽媽開始有所反思,逐漸接納自己的孩子,多去關注小菲身上的優點。

一些高學歷的父母對孩子學習的期待相應較高,認為學習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這類家庭中,孩子獲得夸獎的難度也會很高,很難達到父母的期待,容易自我放棄,逃避學習。期待效應能發揮正向的作用是源于一個良好的期待,這個期待應當是高于孩子當前發展水平,但又是這個孩子通過努力可達到的目標,是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向好的方向前進,讓孩子跳一跳能夠摘得到的“桃子”。

(二)告別“網癮”,心理教師有妙招

小菲:老師,我總是想去拿手機玩小游戲,刷短視頻,我是不是得了一種叫“網絡成癮”的心理疾病啊,請你幫幫我好嗎?

師:你能主動求助心理老師,說明你善于覺察,發現了自己的問題,而且已經想要做出改變,非常高興你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關于你擔心的問題,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吧。老師問你幾個問題,請你認真思考后回答。

(1)你是不是每天上網四個小時以上呢?(2)你是不是頭腦中一直浮現和網絡有關的事呢?(3)你是不是無法抑制上網的沖動呢?(4)你上網是為逃避現實、戒除焦慮嗎?(5)你不敢和親人說明上網的時間嗎?(6)你有沒有因為沉迷上網造成學業及人際關系的問題。(7)你的上網時間往往比自己預期的時間久嗎?(8)你花許多錢在網絡上嗎?(9)你是不是花更多時間在網上而不是現實生活中才能滿足呢?

小菲一一作答。

師:好的,小菲,我注意到在九個問題中,你對問題2、3、7點了點頭,對其他問題則是搖頭,表示了否定。這九個問題可以幫助你對自己網絡使用的情況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但并不具備診斷功能。根據你剛才的回答,你并沒有達到“網絡成癮”的程度,并不是爸媽口中的“網癮少年”。

小菲深深呼了一口氣,緊繃的神經放松了下來。

師:小菲,其實上網課以來很多同學都出現了和你一樣的情況,網課期間頻繁地使用電子產品,所以一下子無法適應校園生活,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你已經發自內心想要做出積極的改變,這是個很好的開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我們可以嘗試一些方法,幫你漸漸地擺脫想要上網的念頭。

在本次輔導的尾聲,我和小菲一起商議,引導小菲給自己定下了切實可行的目標,然后把目標分解,方便她“回頭看”,比如培養一項運動愛好,每周運動三次;每晚睡前回顧自己當天上網的時長和內容以及思考哪方面的上網時長可以減少等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可以給自己一個小獎勵。

同時,我邀請小菲的父母參與其中,制定了獎懲制度,叮囑小菲的父母,自律的小孩是向自律的父母學習來的。在這期間小菲的父母也要適量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休息時間可以和小菲一起開展一些戶外家庭活動。

三、輔導反思

小菲的情況不是個例,從線上課過渡到線下課,很多學生都無法馬上進入學習狀態中,一時擺脫不掉電子產品,或者出現焦慮緊張情緒,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很正常的。

在處理此類問題時,第一步,家長和老師需要第一時間接納孩子的情緒,傾聽和回應孩子情緒上的需求,先緩解其焦慮,不可過分苛責孩子。第二步,家校合力做出具體的規劃,并監督孩子實施。

針對小菲的情況,心理教師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輔導:一是叮囑家長給孩子提供關愛和陪伴,不要一味地貶低孩子,接納孩子的不足之處,多去關注孩子的優點,多夸獎、鼓勵孩子;二是幫助小菲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邀請小菲的父母參與其中,家校合力,一起見證小菲的點滴改變。

兩周后,通過電話回訪了解到,經過家長的配合與小菲的努力,小菲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有所降低,腦海中不再常浮現游戲畫面和短視頻,家庭關系有所緩和,她還和父母一起制定了電子產品家庭公約。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發布[Z]. 教育發展研究,2018(20):16

[2]Young K.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6(3):237-244.

編輯/ 衛 虹 終校/孫雅晨

猜你喜歡
親子溝通家庭教育網絡
初中生親子溝通問卷編制
用關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強迫
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研究進展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新形勢下地市報如何運用新媒體走好群眾路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