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職院校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探究與實踐

2023-07-28 08:43林翠娟唐英姿馬樂良
智庫時代 2023年16期
關鍵詞:朋輩高職生輔導

林翠娟 唐英姿 馬樂良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為目標,全面加強人才培養各環節的建設。健康的心理品質的培養也是高等職業院校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中十分重視的一個環節[1]。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健康的心理品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到大學生的順利成才。2021 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中提到要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加強專業支撐和科學管理,要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問題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著力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2]?,F筆者就擔任高職護理專業班主任期間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探究與實踐匯報如下。

一、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自我意識增強,但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相對不足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即將成年或剛剛成年的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相對于高中階段,該年齡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更加增強,他們希望深入地了解自己,并得到自我發展[3],表現出較明顯的獨立性、自尊感、自信心,他們的思維發展已趨于成人的水平,但他們的心理情緒還未完全穩定下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產生心理問題。由于閱歷、能力、生活經驗等方面的不足,高職生在遇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困境時,常常不知道該如何有效應對,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相對不足。

(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但對網絡比較依賴

當代高職生的成長過程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受網絡信息傳播的影響,高職生普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4]。通過網絡,他們接觸到了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識,學會了許多新的學習手段和學習方法。但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調查數據顯示,習慣于線上交流的高職生普遍存在“網絡社交依賴”,他們遇到問題不愿進行溝通交流,更愿意通過QQ、微信、微博等抒發自己的情感,或通過網絡平臺與陌生人交流。少部分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后,未能及時樹立該階段的人生目標,導致理想、方向迷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從而感到無所事事、迷茫,學習積極性低,不由自主地沉迷于網絡游戲中,荒廢了學業,最后引發心理危機[5]。

(三)存在實習就業的壓力

高職生面臨著頂崗實習的壓力,高職院校以培養能夠勝任企業崗位的、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頂崗實習是促進校企合作,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因此在高職人才培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頂崗實習前、實習過程中學生都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以護理專業為例,在實習之前不少用人單位會到學校挑選實習生,學生通常面臨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實習單位,如何被心儀的實習單位錄用,如何通過實習更好地促進就業等問題,由于信息有限,不少學生常常存在困惑和焦慮,甚至少數學生多次面試失敗后,深感挫敗,產生消極的情緒。實習過程中,學生由學校邁入職場,面臨角色的轉換,周圍的環境、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角色的改變,從而引發心理沖突,進而對實習造成影響。臨近畢業時,隨著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如何在畢業之后找到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是每位高校畢業生都要面臨的現實問題,也常常讓學生倍感焦慮。

二、高職生容易發生心理危機的幾個階段

(一)剛入學時

以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兩個班新生入學時心理普查統計為例,兩個班共計104 人,學生輕度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30.6%,中度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4%。學生在焦慮、適應不良問題上比較突出。新生進入新的學校后,由于遠離父母和原來熟悉的同學,部分學生表現出孤獨和周圍的環境不適應、不協調,并在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出現迷茫和困惑,還有部分同學表現出人際關系的不適應,在進入大學前很多同學沒有集體寄宿的經歷,進入大學后,同學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各不相同,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方面也差異較大,所以遇到問題時容易產生沖突,導致人際關系緊張,而出現適應不良。此外少部分同學在入學前就存在抑郁等心理問題,在入學之后由于周圍環境和人際關系的改變,遇到困惑時無法向熟悉的同學傾訴,容易心情壓抑,出現抑郁加重的情況。

(二)實習前及實習過程中

實習前是高職生容易出現心理危機的階段,學生面對眾多的實習單位,由于對實習單位的不了解,加上對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對自己的就業需求也尚未明確,所以面對選擇時常常感到焦慮和困惑。此外,部分學生想去一些級別較高的單位實習,由于人數限制,往往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學生因此擔心應聘失敗而緊張焦慮。甚至有部分學生由于平時沉迷于網絡游戲,荒廢了學業,即使面對心儀的實習單位,也缺乏成功應聘的信心和能力,導致多次面試失敗,進而感到懊悔和沮喪。

實習過程中也是高職生容易出現心理危機的階段,實習是高職生由學生角色向社會角色轉換的過渡階段。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面臨著環境、人際關系、自身角色、學習方式的巨大改變。以護理專業為例,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能否將在校所學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效銜接,并熟練地掌握各項臨床操作技能;能否較好地處理與帶教老師、患者的關系;能否做到認真細致,避免各種護理不良事件;這些都對學生提出了巨大的考驗,部分學生因適應不良,而出現焦慮、恐懼、困惑。

三、高職院校班主任應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一)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心理疏導

1.入學初期的心理疏導

班主任應重視學生剛入學時心理普查的結果,并逐個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談心談話,找出深層次的原因并進行心理疏導。對于環境的改變而表現出不適應的同學,班主任應給予生活上關心及言語上的安慰,并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要家長多和學生聯系,關心學生。囑咐班長和寢室長多關心和幫助此類同學,使他們能盡快適應環境。對于人際關系不適應的同學,班主任應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使他們認識到進入大學后新的人際關系的特點,并指導他們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使他們逐漸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與同宿舍的同學建立和諧、友愛的關系。對于心理普查有抑郁傾向的同學,班主任要加強觀察,進行定期的約談和疏導,必要時將其納入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庫,進行相應的干預。

2.班級日常管理中的心理疏導

在班級日常管理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是部分學生因人生目標缺失而形成消極的自我,從而逃避現實,對理想失去信心與勇氣。當學生進入高職階段的學習后,沒有了以往高考以及升學的巨大壓力,也沒有了家長和老師的天天督促,部分自律能力較差的同學常常不能很好地自主學習,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上網、打游戲等虛擬世界中,以至于上網成癮,進而消極頹廢。對于此類學生,班主任要積極與他們進行談心談話,引導他們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幫助他們挖掘自身的才華和潛力[6],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如專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等,使他們從網絡虛擬世界中脫離出來,找到自身的價值。

3.實習及就業方面的心理疏導

實習前學生由于對實習就業的前景不明朗,往往容易出現焦躁的情緒。班主任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并進行疏導[7]??梢杂嗅槍π缘亟o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指導課,以護理專業為例,班主任可以向學生介紹各個醫院的規模、特色;在內地和沿海醫院實習的優勢;如果沿海大城市的醫院,考慮到學生的家庭經濟水平各不相同,還應介紹大概的實習費用、住宿安排及當地的消費水平。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就業需求,能對實習醫院的選擇做到心中有數。對于多次面試失敗,深受挫折的學生,班主任要進行談心談話,鼓勵學生,并幫助學生分析面試失敗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改進,樹立學生的信心。

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由于環境和角色的改變,也容易引發心理問題。由于學生已進入實習單位,無法像在學校一樣跟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班主任可以通過QQ、微信等關注學生的動態,并通過騰訊會議等定期召開班會,通過網上交流,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做好實習指導,加強實習過程中的安全教育,并對一些心理出現異常情況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

實習后期,學生開始考慮就業的問題。在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上升的情形下,如何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很多畢業生對此感到非常的迷茫。班主任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并進行求職就業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聯系往屆的校友,使學生能獲取更多就業方面的信息,減輕就業方面的心理壓力。

(二)啟用支持系統

班主任在憑借自身做好學生心理疏導的同時,還要善于應用周圍的支持系統,尤其是對于一些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同學。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抑郁癥的發病率大概在3.1%,我國目前抑郁癥的發病率約為3-5%。在高職學生當中,也有少數同學存在患有抑郁癥的現象。抑郁癥是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長期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睡眠障礙等,自殺是抑郁癥患者最嚴重的后果之一[8],因此,班主任一定要重視患抑郁癥學生的疾病進展及心理疏導。在學生入學初期可以通過心理普查初步篩查有抑郁傾向的學生,并對此類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訪談,看是否存在異常。請心理委員協助觀察班上是否有同學持續存在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哭泣等異常反應的情況,對于有異常反應的學生可以聯系家長,了解學生的既往情況,必要時請家長帶學生前往醫院心理科就診。對于已確診抑郁癥的學生應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持續跟進,并進行相應的干預。由于抑郁癥患者的干預需要專業的知識,很多高職班主任缺乏醫學教育的背景,甚至有醫學教育背景的班主任也由于缺乏心理學方面的系統教育,常常對抑郁癥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因此在對患抑郁癥學生的管理過程中,要啟用支持系統??刹扇F體輔導的方式對患抑郁癥的學生進行干預。團體輔導的干預團隊由班主任、輔導員、心理教師、心理咨詢師等組成,采用積極心理學的團體輔導技術對患抑郁癥的學生進行干預。積極心理學是一種能讓人們發掘自身優勢,并激發其積極能量的應用科學[9],據研究統計,積極心理學對抑郁癥的患者有正向引導作用。在團體輔導干預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患抑郁癥學生的隱私,并在平時跟學生談心交流中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然后分階段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個體潛在的積極的人格特質,并引導學生運用積極的情緒抵抗抑郁癥狀[10]。

(三)有效應用朋輩心理輔導

朋輩心理輔導從朋輩輔導中衍生而來,是指由年齡相同或相近者擔任心理輔導員,對周邊有心理幫助需求的同學和朋友進行心理疏導、安慰,從心理輔導的角度提供支持和幫助[11]。朋輩心理輔導在協助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年齡相近,再加上同學間的朝夕相處,被輔導者常常更愿意向親近的同學敞開心扉,將一些不想跟家長或老師分享的煩惱傾訴出來,使不良情緒或者心靈創傷得到了宣泄和撫慰。與專業心理輔導相比,朋輩輔導具有自發性、友誼性和簡便有效性的特點,能更好地發揮班級同學相互支持、相互關懷、相互交流的實際作用,促進班上學生的心理健康[12]。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選拔合適的學生來擔任朋輩心理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應具備以下特征:自信、樂觀、積極;富有愛心、耐心、細心;具備較高的共情能力;善于溝通;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完成選拔后,學校將對朋輩心理輔導員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相關知識、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和素質拓展訓練[13]。在培養朋輩心理輔導員的過程中應注意強調嚴格保密的原則,不得隨意泄露同學的隱私,另外對遇到超出自身處理能力的問題時應及時向班主任匯報。在朋輩心理輔導員上崗后,班主任要積極引導其真誠、熱心地投入工作,對班上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幫助。朋輩心理輔導有助于班主任及時了解班上學生的心理動態,當學生出現心理危機時,能及時得到發現和處理,是專業心理輔導中不可或缺的補充,也是高校心理健康管理中重要的一環。班主任可邀請學校的心理老師經常性地對朋輩心理輔導員進行實踐操作上的指導,使他們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更好地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快節奏發展,人們面臨的生活壓力也逐漸增大。當代高職生們在各種環境的影響下,常呈現出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及矛盾, 無論對其本人還是對社會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班主任是學校當中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人,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觀察,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做好學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守護者。

猜你喜歡
朋輩高職生輔導
朋輩聯合CBL在腎內科低年級住院醫師技能教學中應用及效果評價
朋輩攜手共贏成長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心理節活動掠影
優秀朋輩輔導員人格特質研究
——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
高校朋輩輔導的差異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學生朋輩輔導員工作情況的調查分析
三年制高職生與五年制高職生學習力比較研究
基于自律的當代高職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為高職生打造更多的“學習路徑”
淺談高職生講演能力的培養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