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階段的“研習”路徑

2023-07-28 20:04何攀
高考·中 2023年5期
關鍵詞:研習新課程高中語文

何攀

摘 要:“三新”背景下,“研習”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高中語文的選擇性必修階段,切實有效地推進“研習”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研讀文本,明確文體特點,積累必備知識,這是“研習”的基礎;設置情境,聯通學科知識,高效收集信息,而后開展活動,碰撞研習成果,展現能力素養,這是“研習”的綜合;關聯寫作,考查思辨能力,實現讀寫結合,這是“研習”的重要提升階段?!把辛暋毙蛯W習可以讓語文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其中得到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語文;研習;選擇性必修

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關注“研習”與“研討”這兩大類教學方式,對于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學生,幫助學生應對新高考的挑戰,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研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張克中老師指出,課程標準中在必修階段主要提出的是“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之類的基礎要求,“對選擇性必修課程,重點用的是‘研習,‘研習與‘表達‘交流最大的不同體現在對課程內容學習的進階上;而對選修課程,用的是‘研討,‘研討與‘研習最大的不同是‘研討的理性層次明顯更高。[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王本華老師則指出,“我們也可以將‘研習看作讓學生建立一種意識,養成一種習慣,目的是引導學生用‘研究的態度面對他所遇到的學習材料或資源,建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養成圍繞問題進行深度鉆研的習慣。[2]”筆者認為,教師建立“研習”型的教學觀,探索“研習”的有效路徑,是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重要方法,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研習”型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深度參與者。由于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在選擇性必修階段的選文多有一定的難度,而閱讀量又比較大,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才能真正突破重難點,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以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探討“研習”型學習的實踐路徑。

一、研讀文本,明確文體特點,積累必備知識

面對“研習”或“研討”型學習,許多一線教師存在誤解,認為是要削弱教師的課堂地位,學生在一種表面熱鬧的場景下并不能學習到真正的知識,這可能是受一些表演性質的課堂的誤導。在那些表演式課堂中,為活動而活動,為熱鬧而熱鬧的情形是非常普遍的。事實上,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對于語文學科來說,一定是建立在文本理解基礎上的主體。文本、教師、學生三者應該是統一主體關系,很難說孰輕孰重。

本單元的課文有《〈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愛》,選材內容涵蓋了儒家、道家、墨家的部分核心哲學思想,學習任務群屬于“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人文主題是“百家爭鳴”,從“研習”的視角來說,研讀文本,了解儒家、道家、墨家的基本哲學體系,是后續系列學習活動的基礎。介紹一個學派基本哲學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到了高中階段,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積累,筆者采用的是思維導圖法,以儒家為例,著重從學派主要特點及代表人物進行介紹,學派代表人物主要介紹孔子與孟子。通過思維導圖的梳理,學生對于各家的學說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之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張圖還可以不斷豐富,形成學生不斷再創作的關于一個學派的個性化理解的思維導圖。

在了解各家學說的基礎上,筆者通過學生自學加教師講解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本單元課文的基本內容。因為有了前面的學派知識的基礎,在這個環節的講解中,學生可以將文本放在學派哲學思想體系中去理解,這樣對于課文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在這里,我們清晰地看到傳統的課堂講授仍然是必要的。實際上,在“研習”過程中,教師并未缺位,而是無處不在。只就講解這個環節而言,將文言文文本放置在一個學派的知識體系中去解讀,對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設置情境,聯通學科知識,高效收集信息

在研習型學習中,對必備知識的運用,是提升能力素養的關鍵,基于這種考慮,筆者組織了辯論賽,以期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各家學說,對各個學派的理論能有更為豐富的理解與運用。由于不同的班級人數不同,可設置的辯題數量也不同。這里列舉三個辯題:

A.儒道之辯:陶淵明在辭官前進行咨詢,要走儒家入世的道路還是道家出世的道路。正方:儒家。反方:道家。

B.儒墨之辯:清朝乾隆年間,一個中等之家的男主人去世了,他的兩個兒子一個信儒家學說,一個信墨家學說,就父親的葬禮應采取薄葬還是厚葬產生了爭議。厚葬花掉一些錢財,家境基本可以承受。正方:厚葬。反方:薄葬。

C.道墨之辯:戰國時期,有一座小小的城池被圍困,危在旦夕,道家學派的人與墨家學派的人辯論,應不應該去救這樣一座城。正方:墨家,要救。反方:道家,不救。

辯題A關聯的必備知識是儒家與道家的處世態度(入世與出世);辯題B關聯的必備知識是儒墨兩家對于“禮”的不同看法;辯題C關聯的必備知識是道家與墨家對于戰爭(功用)的不同態度。

要讓辯論賽達到實效,還要有另一些準備。

(一)明確辯論規則,小組進行分工。一場辯論賽通常是一節課的時長,結合一般的辯論賽規則,就可以整理出適用于課堂的規則。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分組確定自己的角色。除了一辯到四辯的四位隊員,還可以有資料員、教練等身份,這樣可以保證全班的學生都能夠參與活動。

(二)關聯邏輯知識,提升學生表達的邏輯性。辯論賽要體現出一定的水準,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邏輯知識。選擇性必修上冊的第四單元的內容是“邏輯的力量”,是高中語文專門設置的邏輯單元。為了做好辯論賽活動,我們專門先學習了這一單元,為辯論賽提供了語言工具層面的支持。研習型學習,充分調用與整合教材資源十分重要,這樣一來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擁有相對豐富的一手資源,在研習的過程中真正用好教材,加深對必備知識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

(三)查閱文獻,做好資料準備。每個小組要根據自己的辯題立場,去查閱相關文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使用學術搜索,在中國知網等網站上進行檢索。這個過程,是學生真正主動去尋找材料進行信息收集與處理的過程。在信息時代,這是學生要提升的關鍵能力之一。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了解規范的學術網站,對獲取相對高質量信息的渠道有了真實的體會,有效地提升了信息的辨析與獲取能力。有的小組為了準備好自己的辯題,研讀學術文獻達數十篇,這是筆者在設計這個活動之初沒有想到的。在瀏覽文獻的基礎上,小組還要制作一些知識卡片,在小組討論與正式辯論時,這些知識卡片可以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這個過程,也是信息處理的過程。

三、開展活動,碰撞研習成果,展現能力素養

活動正式進行前,教室要合理布置,講臺為主持人位置,講臺下方兩側分別對排四張桌子,是雙方辯手的位置,雙方間隔一米八左右,與講臺相對、連著辯手桌子可以再設置計時員的位置。這樣,辯論的中心場地就基本布置完成。教室其他同學的座位基本圍繞辯論場分布,這樣辯論隊員可以獲得最大程度的關注。在各類語文活動中,辯論賽是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最高的活動之一。辯論賽依次進行時,由于有明確的發言規則,加上前期的充分準備,辯論賽的過程是順利的,基本上不會出現冷場的情形,基于一個學派立場的觀點能夠得到充分運用,這正是單元核心內容得到高度重視的體現。因為是全員參與,所以必然會存在表現優異與表現一般的學生,雙方碰撞比較激烈時也會有偏離軌道、情緒化等情形,這些都是開展活動必然會出現的問題,但是設置活動的初衷并不是培養精英,而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樣的課堂需要包容各種各樣的遺憾。在表現耀眼的學生的光環之下,我們更要關注到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成長。

與此同時,表現突出的學生的示范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這里我們舉一段辯題A的反方四辯王嘉嘉同學總結中的話:

今天我們的分歧歸根結底是對于陶淵明所處時期價值觀的理解的不同,您方的價值觀說到底是一種妥協的價值觀,而我方看似無為背后卻是一種進取的價值觀。他是在為自己謀幸福,也是在為后世千千萬萬個困頓的仕人謀幸福。他需要為這個世界擴寬邊界,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把路越走越寬,而不是把自己置于“因為這個時代為我奉獻了,所以我就要勉強自己困在這個我認為不對的世界里”的狹隘的價值觀。終其一生,他追尋的是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是學生為己方立場做的畫龍點睛式的總結,這里面有著對陶淵明出世的積極意義的體察,也有臨場對對方觀點的反駁。在這樣的表達中,傳統哲學在當代學生的生活中真正獲得了某種理解。

每一場辯論后,教師要適時進行點評,點評的角度主要是:理論的運用、辯論的技巧、辯論的風度。在表揚學生優點的同時,也要有理有據地指出學生的不足,為后續的學習提供重要參考。

在研習過程中,針對不同主題的單元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教師設置的任務情境也是不同的??偟脑瓌t是既要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參考,讓語文學習在每一個學生那里都在進行,同時也要讓真正有才華的學生能有機會嶄露頭角,對全班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關聯寫作,考查思辨能力,實現讀寫結合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課文本身就是很好的寫作資源,將教材資源與寫作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在重點單元的研習中,當然也要考慮文本與寫作的關聯。針對本單元的內容,筆者設置了如下的寫作任務: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儒家與道家的學說都屬于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內容。幾千年來,經常見到關于入世與出世、有為與無為、依仁守義與絕仁棄義、克己復禮與否定禮儀等方面的爭論。你是如何理解儒家與道家的學說的?試選擇一個角度,結合自己所學所思,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是一道典型的思辨類作文題。在寫作思路的講解中,筆者提供了思維路徑的支持:

首先,梳理出關鍵概念:入世與出世;有為與無為;依仁守義與絕仁棄義;克己復禮與否定禮儀。

第一層思維:如何解讀這幾組關鍵詞?①入世指積極有為,出世指消極無為;②仁義是儒家建立秩序的理論基礎,拋棄仁義是道家的理論基礎,因為道家認為世界如果不受干擾就會順利運轉;③禮儀是儒家制訂的規范,約束人們的行為,使世間有秩序,而道家喜歡自由自在,不愿受到約束。

第二層思維:選定什么樣的議題?示例:①人類社會是要向前發展的,不可能在主流上采取道家向后轉的主張,所以我們要入世,要有為。②但是道家的無為思想對于我們調節心靈,回歸自然(主觀上的與客觀上的)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議題可以確定為:以有為之身入世,借無為之義養心。

第三層思維:議題的層次有哪幾個?調動學生進行聯想:有為→儒家如何有為?→“敏于事而慎于言”“仁”“喻于義”“見賢思齊”“文質彬彬”“弘毅”“進,吾往也”“不惑不憂不懼”“克己復禮”“恕”(關聯教材內容)→選擇其中的幾個關鍵詞參與構思;無為→《逍遙游》中的廣大天地,《庖丁解?!分械捻槕匀?,《老子》中的不妄為(遵循自然規律),《五石之瓠》中關于“無用之用”的辨析→心靈的天地是格外廣大的

在前面構思的基礎上列出寫作提綱:

題目:仁以為己任,道以協身心

層次一:士必要弘毅,任重而道遠;剛強則易折,體道而心韌。

層次二:入世如為山,進而不止;激流當勇退,思全其身。

層次三:心關天下事,允稱君子;不憂亦不懼,儒道歸一。

在這個構思案例中,筆者整合了教材資源,也融合了儒道兩家的核心觀念,最后希望求得的是一種與現實關聯的統一。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這個題目的時候感覺難度較大,但結合自己對兩家學說的理解,經過老師的講解,深入進行思考,基本都能找到自己的寫作路徑。從寫作實踐來看,最后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進行單元研習任務設計的過程中,寫作任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直接關系到對研習的成果進行運用。在選擇性必修階段的寫作中,對學生寫作的思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文本解讀、情境活動,這些都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為寫作打下基礎;如果沒有寫作任務,研習任務就會欠缺特別重要的一環,前面的學習成果不能得到充分的應用[3]。

結束語

綜觀整個研習過程,我們可以梳理出一種基本的研習路徑:

第一階段:基礎積累。理解文本內容,積累必備知識。體現基礎性。

第二階段:綜合應用。設置情境任務,整合學習資源,切實合作探究,提升能力素養。體現應用性與綜合性。

第三階段:寫作提升。設置寫作任務,提升寫作思維。體現應用性。

創新性貫穿于整個研習過程,通過創新不斷提升每個環節的學習效率。

在這樣的研習路徑中,文本被反復使用,隨著學習流程的推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情境化的學習任務驅動改變了單純講授的方式,讓“自主、合作與探究”真正落地,而寫作任務的設置則讓寫作成為研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過去語文課中課文與寫作脫節的問題。整個研習過程中,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與創新性得到了體現,符合新高考的方向。

對于統編教材,北京大學中文系溫儒敏教授希望“能夠改變教師大量講解分析、然后學生反復操練的教學模式,讓語文教學以任務來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在語言、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文化修養等多方面起到綜合的效應”。這是我們用好新教材的重要參考方向。我們希望通過不斷探索,讓語文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其中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克中.“研習”下的高中語文教學:選擇性必修上冊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20(19):8-12.

[2]王本華.以“研習”為主,打通統編高中語文必修與選擇性必修教材: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教材介紹[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11):4-12.

[3]溫儒敏.“學習”與“研習”:談談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的編寫意圖和使用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20(8):4-12.

猜你喜歡
研習新課程高中語文
師生共生研習 點燃課堂活力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導讀課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師《堂吉訶德》整本書導讀課研習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研習新媒體: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擁抱
吳家麟先生是我研習憲法學遵從的楷模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