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發性基底細胞癌的臨床特點及診治進展

2023-08-08 17:49舒,蔡
皮膚病與性病 2023年2期
關鍵詞:淺表單發多發性

伍 舒,蔡 梅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云南 昆明 650101)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起源于表皮基底層及其附屬器,是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之一?;仡櫺匝芯堪l現,1420例皮膚惡性腫瘤患者中,BCC 占30.5%,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皮膚惡性腫瘤[1]。BCC 生長緩慢,一般在局部呈浸潤性生長,盡管惡性程度低,晚期仍可發生侵襲性轉移[2];皮損好發于頭面部等暴露部位,局部侵襲易導致毀容性損害,因此早期診斷意義重大。臨床上BCC 多為單發,多發性BCC 較少見,國內報道的418 例BCC 中,多發性BCC 僅11 例,占2.6%[3]?;蚴菄鴥韧庀嚓P研究較少的原因,多發性BCC 的臨床特征存在爭議,其生物學特征與單發性的不盡相同。有研究表明[4]隨著皮損數目的增加,多發性BCC 更易表現為淺表型,易發生在軀干部位,也有研究顯示[5]多發性BCC 常見于皮膚暴露部位,結節潰瘍型多見。多發性BCC 臨床表現常不典型,與其他多種皮膚疾病的皮損表現相似,因此誤診及漏診常見,導致皮損持續侵襲性生長,就診時間晚,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增加其轉移風險及術后復發率,對處于顏面部位的BCC 術后外觀影響更甚。多發性BCC 的臨床及病理分型與單發性BCC 無區別。由于病例數少,國內外關于多發性BCC 病例的報道及相關研究較少,其病因或許更加復雜。本文就多發性BCC 的病因及危險因素、臨床與病理特點、診斷、治療等方面進行闡述。

1 病因與危險因素

在臨床上BCC 單發多見,多發少見。BCC 發病與長期紫外線輻射、化學物質、射線輻射、病毒感染、砷暴露等相關[6]。而多發性BCC 的病因更加復雜,目前暫未有定論,或許與單發性BCC 病因相關性更加明顯[7],亦或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8]。①年齡和性別:BCC 主要發生于老年人,70 歲為高峰,男性略多于女性。而在多發性BCC 的病例報道中,患者具有年輕化的趨勢,多數為中青年男性。②種族與膚色:在既往的報道中,BCC 在白種人中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種[9]。在國內報道的418 例BCC中,多發性BCC 僅11 例,占2.6%[3]。而美國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隨訪的1419 名BCC 患者中,有662 例患者發展為多發性BCC,占46.7%[4],遠高于國內發病率,淺膚色對于多發性BCC 的危險性或遠高于單發性BCC,對于首診為單發性BCC 的淺膚色患者需加強隨診,警惕多發性BCC 的發生。③紫外線暴露:一般認為,長期暴露于紫外線會增加罹患皮膚惡性腫瘤的風險。多發性BCC 最常見的皮損部位仍處于頭面頸部暴露部位[4],國內多發性BCC 病例報道有長期紫外線暴露史的病例占一半左右,長期紫外線暴露或許與多發性BCC 的發病更密切相關。④化學物質及射線輻射:有暴露于肼中導致的多發性BCC,如Aigner[10]報道1 例68 歲的男性患者,在蒸汽發電廠工作,長期暴露于肼中長達10 年,手臂和面部出現了多發性BCC。在國內外報道的病例中,因使用X 射線治療原發疾病而導致的多發性BCC 占相當一部分。Stante 等[11]報道1 例35 歲霍奇金患者在接受60Co 照射15 年后,在照射區域出現了多發性BCC。因長時間接觸化學毒害物質及長期的射線照射是BCC 的高危因素,但其所導致的多發性BCC也不在少數,對于單發性BCC 有類似病史的,或會進一步發展為多發性BCC。⑤病毒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人乳頭瘤病毒(HPV)所導致的多發性BCC 都有病案報道[12-13]。⑥免疫缺陷:多發性BCC 患者中,均有合并毛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內臟惡性腫瘤的病例報道,表明多發性BCC 與原發基礎疾病導致的免疫缺陷相關[14]。⑦基因及遺傳:BCC 有多發性亞型存在[15]。有文獻報道[16-17]BCC數量與谷胱甘肽S 轉移酶及細胞色素P450,高度表達HLA-DR1 與TNF 基因位點多型性相關,是一系列危險基因組合的結果。⑧慢性損傷:多發性BCC與慢性損傷相關。Brouard 等[18]報道一65 歲女性患者耳針治療后耳垂出現了散發性BCC。

2 臨床與病理特點

2.1 臨床特點 BCC 好發于身體的暴露部位,特別是眼眥、鼻部、鼻唇溝和頰部,病程發展緩慢,損害多為淺表性皮疹。相關回顧性研究中發現,多發性BCC 最常見的部位是頭面頸部等暴露部位,但相比較于單發性BCC,發生于軀干部位的皮損占比大大增加[4]。多發性BCC 臨床類型與單發性BCC 相似[19]:①結節潰瘍型:質硬的小結節,表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中央可形成潰瘍,圍繞珍珠樣隆起邊緣。②色素型:外觀與結節潰瘍型相似,皮損見不均勻黑褐色至深黑色色素沉著,邊緣深,中央部分呈點狀或網狀分布。③硬斑病樣或纖維化型:局限性硬化斑塊,表面平滑,邊緣不清,呈灰白色至淡黃色。④淺表型:紅斑或脫屑性斑塊,邊界清,其上可見淺表糜爛、潰瘍。⑤其他罕見類型。其中結節型及硬化型最常見于頭面部暴露部位,而其他病理類型多見于軀干及其他身體部位[3]。單發性BCC 最常見的類型為結節型,最常見部位為頭面部,而據相關研究表明,隨著皮損數目的增加,多發性BCC 更可能表現為軀干部、淺表型[4]。多發性BCC 的研究中,淺表型BCC 多見于中青年男性,好發于非暴露部位,常見于背部、四肢等軀干部位,表現為數個紅斑或脫屑性斑片[19]。

2.2 病理特點 病理組織學檢查是多發性BCC 診斷及鑒別的金標準。多發性BCC 與單發性BCC 在組織學類型上一致,一般分以下8 種[20]:①淺表型:瘤體表淺,與表皮相連,自表皮下呈芽蕾狀侵入真皮。②結節型:瘤體一般較大,位于真皮內,可不與表皮相連,周邊細胞呈柵欄狀排列,與周圍組織收縮間隙明顯。③結節囊性型:瘤體內可見大的囊腔。④微小結節型:由無數個小的結節組成。⑤腺樣型:腫瘤細胞呈條索狀排列,似腺體結構。⑥色素型:腫瘤為結節型或淺表型,腫瘤細胞內有較多的色素顆粒。⑦硬化型:腫瘤呈條索狀,形狀各異,周圍有纖維組織增生。⑧纖維上皮瘤樣型:自表皮向真皮內生長,相互連接成網狀。

3 診斷進展

多發性BCC 的輔助診斷方法除了皮膚組織病理外,皮膚鏡、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reflectanceconfocalmicroscopy,RCM)、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高頻超聲(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HFUS)、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DL)作為非入侵性檢查,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臨床。皮膚鏡通過光學放大皮膚組織,能夠有效地鑒別多發性BCC[21]。RCM 具有高分辨率,能在術前及術中對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邊緣進行描述,可輔助于組織病理學檢查及術后隨訪[22],聯合皮膚鏡檢查可幫助判斷多發性BCC 的亞型[23]。OCT 可結合RCM,彌補其深度的不足,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24]。HFUS 具有高分辨率,能夠清晰地顯現皮膚及皮下組織,對不同的皮膚腫瘤做出診斷。在Wang 等[25]的研究中,HFUS 可檢測到微小不可見BCC 病灶,對于多發性BCC 或有早發現的意義。DL 來源于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學習一定數目的皮損圖片,輔助診斷多種皮膚疾病,提高多發性BCC 的診斷正確率[26]。

4 診斷與鑒別

4.1 診斷 ①臨床診斷[19]:皮損早期為表面光亮的圓形斑片,周圍見珍珠樣隆起邊緣,表皮可見擴張的毛細血管、雀斑狀小黑點。也可表現為淡紅色珍珠樣苔蘚丘疹或斑塊。表面稍有角化,或伴有糜爛、淺表潰瘍。發育成熟的損害見上述臨床類型。②病理組織診斷[19]:特點為不對稱,可與表皮相連,瘤塊邊緣細胞排列成柵欄狀,中央無一定排列方式。腫瘤細胞核大,卵圓形或長形,胞質少,細胞之間無細胞間橋。其胞核與表皮基底細胞類似,核有絲分裂象極少見。瘤塊周圍可見收縮間隙、黏液變性等。BCC 的臨床與病理診斷符合率為71.9%[27],多發性BCC 誤診率略高于單發性BCC,或與其臨床少見、皮損表現豐富相關,導致其就診時間晚于單發性BCC,潰瘍發生率增加,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

4.2 鑒別 多發性BCC 容易被誤診為皮脂腺增生、角化棘皮瘤、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等良性病變,特別是同一例患者合并多處不同臨床表現的皮損的情況下,病理組織學檢查尤為重要。脂溢性角化病與多發性BCC 臨床表現相似,誤診最多,其病理亞型多,但病理特征為假性角囊腫[28]。淺表型BCC 在臨床常表現為有少許鱗屑的淡紅色斑片,易誤診為日光性角化病,但日光性角化病病理見交替的角化不全及角化過度。色素型BCC 與色素痣臨床鑒別困難,但病理中色素痣可在真皮中見大量痣細胞,結合皮膚鏡可提高診斷[29]。多發性毛發上皮瘤與多發性BCC 病理鑒別困難,病理特點均為基底細胞樣細胞增生及周邊細胞柵欄狀排列為特征,但毛發上皮瘤的基底細胞呈分葉狀排列,由2 層或2層以上基底樣細胞構成的上皮條索以及乳頭狀間葉性小體形成,瘤體與周圍組織見少見收縮間隙;BCC的基底細胞有一定異型性,瘤細胞與周圍間質之間常見明顯的收縮裂隙,無毛球或毛乳頭結構[30]。某些系統性疾病也會表現為多發性BCC。痣樣基底細胞癌綜合征又稱Gorlin 綜合癥,皮損可表現為多種類型的多發性BCC,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發病無明顯的性別及年齡差異,合并皮膚以外的并發癥,如牙源性角化囊腫、掌跖坑狀凹陷、顱內多發鈣化、骨骼異常、先天畸形、神經癥狀等[31],結合患者臨床特點、基因檢查可以鑒別。

5 治療

目前多發性BCC 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①手術治療:多發性BCC 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常規手術切除和Mohs 顯微外科手術切除。Mohs 顯微外科手術結合組織病理,在腫瘤清除徹底的同時,能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組織,減少正常組織的損傷,同時兼顧了美容方面的需求[32]。手術切除后復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腫瘤實際大小超出肉眼所見 范圍[33],而Mohs 顯微外科手術能徹底清除腫瘤邊緣,對于面部腫瘤及侵襲性的亞型能有效降低復發率。張舒等[21]報道的7 例多發性BCC 患者接受Mohs 顯微外科手術后,隨訪1—2 年均未復發,說明Mohs 顯微外科手術對于多發性BCC 或有降低術后復發率的作用。②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電灼、冷凍、激光、光動力學療法、放療、化療、免疫調節劑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等等。非手術治療相較于手術治療的優點是創傷小,美容效果好。頭面部血運豐富,對于放射線敏感度較高,對于不能耐受的老年患者和有手術禁忌癥的患者,可以單獨運用放射療法或結合手術治療,降低復發率。多發性BCC 中,因其皮損邊界不清術后易復發,非手術治療療效好,近年來多推薦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為淺表型的首選治療方法[34]。Cao D 等[35]報道的一名老年男性患者,手術病檢提示4 處切緣殘留,進行2 次PDT 治療后,隨訪2 年無復發。PDT 聯合手術,能有效彌補手術切除范圍不足,PDT深度有限的缺點,減少患者的創傷,并達到更好的美容效果。新型靶向藥物Vismodegib 是治療多發性BCC 中是第一個可口服的靶向藥物,但相關研究表明超過30%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包括肌肉痙攣,脫發,消化不良(味覺障礙),體重減輕和疲勞;25%的患者出現嚴重不良事件[36]。相關研究表明PDT 聯合Vismodegib 治療或許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特別是對于外眥、上顎、鼻部等難以治療的部位,還可以實現更好的美容效果[37]。5%氟尿嘧啶(5-FU)軟膏和5%咪喹莫特軟膏可用于低風險淺表型BCC 的治療,且治療后不留瘢痕、美容效果好[38]。

從現有的研究中看,長期暴露于紫外線仍是多發性BCC 的重要病因。多發性BCC 診斷、治療面臨較多臨床難題,尤其對于黃種人,臨床表現及組織病理形態多樣,與其他多種皮膚疾病的表現相似,說明其不同于單發的發病機制及臨床特征,導致其誤診漏診多,出現延遲治療常導致多發性BCC 進展至晚期,增加轉移風險,手術效果不佳,術后易復發率增高。而對于初診為單發性BCC 或多發性BCC 的患者,且合并高危因素,需加強隨訪,警惕原部位皮損復發,并對其他部位的新發皮損密切觀察,做到對于多發性BCC 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痛苦,維持理想的美容效果。

猜你喜歡
淺表單發多發性
三七總皂苷調節PDGF-BB/PDGFR-β的表達促進大鼠淺表Ⅱ°燒傷創面愈合
超高頻超聲在淺表器官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硼替佐米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獻復習
保護措施
一種單發直升機直流供電系統構型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良惡性淺表淋巴結腫大的臨床價值
剖宮產術后淺表傷口愈合過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觀察
1HMRS在鑒別腦內單發環形強化病變中的應用
堅固內固定術聯合牽引在頜面骨多發性骨折中的應用
益氣定眩飲聯合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治療后循環缺血性單發性氣虛血瘀型眩暈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