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

2023-08-08 17:45和豐龍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融合策略德育教育小學語文

和豐龍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促進學生語用能力與道德認知的提高,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具體教學內容融入德育教育,正確認識與處理好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關系,采取合適的策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健全學生的人格。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深度閱讀,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通過課內閱讀與課外實踐的結合,加深學生的道德體驗;注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體現。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也是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突出德育領先地位的重要體現。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對學生正確的價值引領,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也是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以語用能力的培養為載體,突出德育教育內容,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正確認識和處理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關系

部分教師對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存在著認知誤區,他們認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任務,而語文是一門語言工具性學科,只需要傳輸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實際上,語文學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這決定了語用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德育教育。語言是文化的符號與載體,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感受與體驗人類文化與情懷的過程。學生通過對人文情懷、人類文化等道德教育范疇內容的深刻理解與內化,更深層次地理解語言的內涵,體悟語言的表達方式及承載的情感。道德情感的加深、人類文化情感體驗等因素促進了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而學生語言知識與技能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更好地理解語言中所滲透的道德情感因素。由此看來,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技能的提高與道德情感的加深是相輔相成的,是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也可以說,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轉化為努力學習、追求向上的力量,從而實現語言技能與道德水平的同步提高。語文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德育教育功能,教師要處理好小學語文與德育教育教學的關系,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

學科德育滲透是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語言工具為載體,將德育教育有機融入學生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中。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上冊《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整篇課文,找出理解有難度的語言或段落。學生可能提出問題:花生本身并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將果實掛在枝頭,也不光鮮亮麗,但是為什么父親卻贊美花生?父親想借花生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一問題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對文本意旨的探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有的學生可能回答:“花生深深扎根于泥土,不招搖,果實也深埋于泥土當中,但是他的果實卻受到人們的喜愛,非常有用。正如做人一樣,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是要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庇械膶W生可能回答:“花生具有腳踏實地的精神,不圖虛名、默默奉獻,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边€有的學生可能回答:“在生活中,我們追求安逸的生活,穿得光鮮亮麗,但是沒有認識到努力學習才是最有價值的,我們應該比學習,比努力,而不能崇尚那些外表好看而無用的東西?!被趯W生的這些感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在看似平淡的語言敘述中體現出深刻的道理。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思考作者表達的用詞特點。學生會發現作者并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也正如花生的默默無聞一樣,整篇文章語言樸實無華,但卻借物喻人,給人以深思。在此環節中,教師將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融入文本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了文本中的語言知識與技能,還理解了隱含于字里行間的思想主旨,使學生受到了道德情感的熏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2. 在課內閱讀與課外實踐結合中融入德育教育

實現課內閱讀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德育知識需要實踐的內化與體驗;另一方面,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渠道,學生融入生活中,才能更好地觀察生活,強化生活體驗,并將這些體驗融入語文學習中,從而達到以生活促進語文學習、以語文學習加深生活體驗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父愛之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從作者的寫作方法入手,讓學生找出語篇中描寫了哪幾個場景,并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寧愿被臭蟲咬,也執意不想換沒有臭蟲的房間?為什么‘父親買了東西,自己不舍得吃,只給‘我吃?”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不僅了解了本文的寫作特點,也深刻地體會到了父愛情深,從而激發學生的感恩心理。在學習本文之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外活動,讓學生回家幫父母做家務,并寫一篇有關做家務的體驗性文章。有的學生在文章中寫道:“平日父母對我們關懷有加。為了給我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下班后還辛苦地做家務,而不顧工作的疲累,真是太不容易了?!庇械膶W生寫道:“通過做家務,我學會了幫助父母做事情,也體會到了父母每天做家務的辛苦。父母希望我們長大成才,我們一定不辜負他們的期望,懷有感恩之心,好好學習,報答父母?!边€有的學生寫道:“世間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母之愛。我們要體會父母的辛苦,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父母分擔一些,為父母多做點事?!蓖ㄟ^課內的學習與課外的實踐,學生對于感恩有了更深切的認識,不僅可以將課本體驗落實于實踐,還能夠提高踐行道德的能力。

3. 在密切聯系生活中進行德育教育

無論從語用能力的培養角度,還是從德育教育的角度來看,語文教學都離不開生活情境。語言的運用需要結合生活,將語言放置在具象的生活情境中,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理解。而德育教育更是不能脫離生活,生活能夠使抽象的理論直觀化,更易于學生理解與內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密切聯系生活符合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促進學生語用能力及道德意識的提高。

例如,教材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的德育目標是讓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能力。這篇課文用富有特色的語言風格,描述了北京過春節的獨特習俗。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講授課文內容,學生往往興趣不高。學生缺乏參與的機會,教學內容也不能與生活相聯系,很難引發學生的共鳴。而學生對于過春節并不陌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提出問題:“你對于過春節有什么感受?在過春節時哪些習俗與課文當中所敘述的情形類似?你認為這些習俗有必要繼承下去嗎?”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踴躍發言,紛紛描述過春節時自己見到的情境,并且對于春節中貼對聯、剪紙、拜年等習俗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則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到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感。

三、結束語

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師需要先處理好小學語文與德育教育的關系。通過語文學習,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對于語言知識及語篇的理解,達到語言技能和道德品質的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笑.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J]. 試題與研究,2020(25).

[2]張發虎.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有效融合[J].讀寫算,2022(22).

[3]黃甜脆. 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8).

[4]王靜.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有效融合[J]. 華夏教師,2021(32).

猜你喜歡
融合策略德育教育小學語文
淺談內蒙古農村信用社在電商大趨勢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