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高水平營商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

2023-08-09 23:34聞新國
經濟導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營商政府制度

聞新國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新征程新階段,要以高水平營商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要從制度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多重視角考慮相互綜合作用機制,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相統一原則,協調推進提升營商環境三重境界,條分縷析關鍵因素,從政府經濟行為視角尋求重點突破路徑。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

營商環境是國家競爭力、凝聚力、吸引力的集中體現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現代化和文明發展形態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在持續不斷的“變”中蘊含著一些不變的深刻道理,其中產業革命和技術變革始終是當今世界大變局的顯著特征之一。而支撐著產業革命和技術變革的始終是一系列制度體系,包括維系和激發創新創造的知識產權制度、資本機制。國家間的競爭力在于制度,創新的環境和土壤等在于營商環境。深層的制度力量最終將體現于營商環境的綜合優勢。營商環境是一國競爭力吸引力凝聚力的集中體現。而當今我們吸收人類文明成果,在進入后發趕超步入現代化發展行列的偉大實踐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之勢,不可逆含有多種深刻內涵,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具有不可逆性。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推進高質量發展是解決當今種種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而發展需要營商環境作保障。

營商環境是激活市場主體的稀缺資源

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市場主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力量,營商環境是激活要素激活主體的稀缺資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經濟發展面臨“三期疊加”影響下,在潛在增長率減速下行中,中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十九大以來,經濟發展從高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維系經濟行穩致遠的態勢,但是穩中求進的任務依然很重。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出臺了多項措施,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我國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營商環境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91位躍升到2020年的第31位,市場主體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要扭轉社會預期轉弱的局面,還需增強發展的活力,改革添動力,最終還是要靠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構建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需要不斷提升鞏固,甚至有時營商環境還會面臨各種威脅,以及有倒退的風險。

制度環境的構造,需要足夠時間的淬煉。受歷史文化和不同發展階段種種因素的影響,人們在思想認識上常常會出現身體進入新時代、觀念還留在舊時代的反差中。比如,我國歷史上重農輕商的觀念、“士農工商”等級觀念,對當今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從歷史上的“鹽鐵論”到當今的產業政策之爭,都存在似是而非的模糊認識?,F實中,人們已經認識到創新的作用和營商環境的重要性,但往往只將其作為功利化的工具,沒有把創新和營商環境作為促進發展的本質要求,更多的是“想起來需要、喊起來重要、抓起來無關緊要”,或者只是當暴露出問題時作為簡單的應急措施之用,而缺乏長效倒逼機制。稍有風吹草動,人們對待營商環境的認識就會飄搖不定。而按照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的要求,真正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營商環境還有不斷優化的空間。

營商環境的基本問題與三重境界

營商環境的三個層次

廣義講,營商環境包括城鄉經濟發展的硬件條件,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保障是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之一。某種程度上講,硬件是軟件的結果和外在表現,營商軟環境更為重要,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制度環境,以及體制機制的實際運作和經濟關系的協調性。營商軟環境主要體現三個層次,包括制度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這些都涵蓋了國內和國際環境,涵蓋市場經濟主體經濟活動范圍涉及的所有方面。

制度層面要關注的主要問題,是國家與資本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一方面,必須充分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存在的基本方式,充分發揮資本及市場經濟主體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這是營商環境的邏輯前提。另一方面,要防范過度干預資本運行,妨礙公平市場交易,擾亂國際營商環境的種種偏誤行為。在政府與市場關系上,重點要解決“放管服”改革中的悖論性問題,體制機制的合成性謬誤問題,從上到下“遠水解近渴”的單向壓力型制約機制與來自市場主體直接監督的效率與效果問題,防止在具體工作中對基本制度理解的偏差。好的制度和政策是不斷在變化的環境中調適的,只有真正在層層遞進中落到實處,制度才有生命力。要特別注意實際運行中的體制機制與頂層制度相適配。制度環境相對每一個主體具有外生性特點,同時也具有從個體到群體整體性互動作用的內生性特點,在注重外生性的同時,要突出關注內生互動性訴求關系。還要完善制度跟進,解決因劣法而導致的“非法生存”狀態問題。

經濟層面主要問題涉及很多具體方面。解難抒困,降低企業成本,是營商環境應有措施之一,而經濟周期性結構性問題的再平衡調節則是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市場經濟微觀活動中企業的起伏波動是正常的事,但是周期性和結構性的市場波動環境是需要高超的宏觀調控治理能力的,很多方面是制度演進過程中積累形成的失調問題,甚至是發展模式轉型和發展方式變革中的路徑依賴問題,比如房地產經濟相關的土地制度和土地財政問題,還有政府投資中的多重行為擠出效應問題,要使經濟運行回歸到正常的市場法則之中,就需特別關注政府配置資源對資本再集聚和資本積累的深刻影響。在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中,既要保持發展活力,又要保證秩序規范,都需要相應制度加以跟進調節,需要高超的制度治理能力。制度經濟層面最關注的還是在于如何對待資本,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這既是經濟問題,也會導致社會問題,根本上還是經濟體制和機制層面的問題。要找準資本無序擴展導致的經濟秩序失衡風險的產權根源,形成營商環境的制度經濟社會均衡狀態。

社會層面的主要問題是涉及社會心理預期和社會輿論場對營商環境的不利擾動。正確理解企業社會責任,防止道德綁架正常企業經營行為,市場經濟主體和企業家也要以積極姿態,堅守正道,堅持創新,參與到營商環境的共同締造之中。摒棄社會上的各種不當退場論和資本威脅論,樹立不斷與真實世界相契合的正確的財富觀、公平觀。要正確對待財富,正確看待和處理收入差距問題。注重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充分認識市場經濟與共同富裕的高度兼容性,倡導勤勞創新致富,防止因收入差距問題導致的民粹現象以及反智和反噬現象。

營商環境的三重境界

營商環境三個層次分別對應營商環境的三重境界。

制度環境層面要達到的境界是,體現前瞻性,反映規律性,講求實效性,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相結合。要注重發展階段特征,注重制度的優選序,注重制度的互補適配性,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將財產權利保護的憲法原則貫穿到所有體制機制的運行中,體現制度體系的統一性、整體性、協調性,完善政黨制度與國家制度,在經濟發展層面上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政治代表機制、政治權力、政府權力與市場經濟主體權利有效對稱關系,處理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經濟生態與政治生態的良性互動,以及政治治理與經濟治理關系,構建市場的友好型制度環境。

經濟環境方面要達到的境界是,首先要把“創新是第一動力,競爭是第一原理,產權是第一保障”統合一體,作為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其次,提高市場經濟駕馭水平,以具有前瞻性的調控,確保持續健康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優化經濟運行發展模式,優化風險防范機制和防控系統。第三,優化各類資本形態的組合結構比例關系,使社會資本結構合理化。第四,堅持競爭中性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不斷完善公平競爭的統一市場的規則和市場環境。

社會環境方面要達到的境界是凈化社會輿論,營造真正親商利商穩商的社會輿論氛圍,要將營商環境的價值文化元素融入核心價值觀之中,形成崇尚企業家精神,崇尚創業創新創富共同的價值理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突顯“商”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營造安心舒心放心暖心的社會心理環境。著眼構建社會生活中正常的官商關系和政商關系,在官商之間建立換位思考與角色轉換機制。

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邏輯與路徑

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邏輯

營商環境的主體對象主要是以各類資本形式存在的市場經濟主體,包括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資資本以及混合形式存在的相關主體。優化營商環境,要重視資本作用、尊重資本需求、關注資本習性、研究權力特征構成的鞏固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閉環關系,體現了邏輯起點、基本要求、現實問題與關鍵因素的統一。優化營商環境重點要在遵循資本規律的前提下對等研究資本行為習性與權力行為習性及其相互關系,考慮經濟治理機制和權力治理機制相匹配的問題。

政府與一般市場主體都置身于市場經濟環境之中,政府活動在經濟運行中的權重和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內生變量。政府對營商環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政府配置資源、政府治理行為、政府宏觀調控三大方面。這些真實層面上的制度運行對營商全過程產生直接影響,并且直接影響營商環境的三個層次。

優化營商環境,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場性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提升治理水平,激發市場經濟主體活力。在鞏固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閉環關系中,要以資本規律和資本機制為著眼點,正確處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關系,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市場經濟主體創業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保護產權尤其是知識產權,營造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在此基礎上,將適變性原則與理性原則結合起來,研究政府配置資源和政府行為方式的全過程,形成上下結合、內外結合的互動力量,以政府之力和政府之變服務市場主體全周期。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資本循環和流轉的基本規律決定了營商環境具有開放性普適性,要以制度性規則性開放促進我國營商環境國際形象的提升,堅持開放包容均衡互利的原則,構筑國際營商環境高地。

優化營商環境的主要途徑

在整體制度趨于定型的條件下,與政府決策、政府行為、政府職能緊密相關的體制機制是影響營商環境的主要變量。個體群體與環境的關系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政府行為,政府配置資源在整體經濟的運行方式和配置比例和結構關系,決定了營商環境狀況。政府在構建優質營商環境中的制度建設有以下體系:

一是建立獨立于政府之外的相對權威的第三方營商環境評價制度??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電視問政、網絡問政與作風問責相結合,建立政府跨級評價制度,完善政府購買第三方評估服務制度,以及科學規范的“選評用”制度。建立營商環境大數據分析平臺和營商環境點對點反饋機制。形成利益攸關者廣泛參與其中的綜合評估體系。

二是提高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立法執法中要尊重市場主體的表達權利和監督權力。堅持專業性立法與普遍性立法相結合的原則,規避傳統部門立法的弊端,不斷完善營商環境的良法體系。

三是政府參與經濟活動配置資源的方式和規模要規范,要置于科學合理的限度內,防止對其他市場主體的擠出。嚴禁政府資源配置中的權力交換,防止政府采購中的不正當競爭,摒棄所有制歧視,完善政府采購分包制度,控制場外轉包行為,提高政府投資的有效性和投資質量。完善舉國體制的實現形式,以聯合招投標等方式將企業納入重大創新活動之中,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四是提高政府宏觀經濟治理和經濟駕馭能力水平。審慎處理平臺經濟問題,正確定義、評價和調控各類壟斷行為。供給側與需求側聯動考慮宏觀調控制度設計,注重國內外周期性與結構性相互交疊的經濟波動,用活用準財政金融等政策工具,營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營商環境。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規范資本市場運行規則,強化資本市場和金融領域的監管,硬化國有產權約束和私人資本市場約束。繼續深化政府職能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辦事流程,突出抓好以公平競爭和保護權益為重點的監管職責,不該管的堅決放,同時通過數字賦能高效簡約政府的構建。區別處理靈活務實的自由裁量與設租尋租的自由裁量問題。完善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制度,通過負面清單約束政府正面清單,合理劃定政府部門責任范圍和權力行使邊界。在流動社會的背景下推進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完善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暢通城鄉要素自由流動,這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新領域,也是促進新型城鎮化乃至整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有利于發展國內大循環體系。

(編輯 季節)

猜你喜歡
營商政府制度
營商環境“優”,一域發展“暖”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保障
營商環境軟轉型
打造營商環境邀您共同參與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