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策略

2023-08-09 01:41馬蘭英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3期
關鍵詞:課堂提問實施策略小學語文

馬蘭英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手段,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核心素養的滲透,教師更為重視課堂提問環節,課堂提問對學生發展、課堂環境、師生互動等方面的積極意義。為此,教師要加強探究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本文就以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探究對象,根據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相關的理論和簡介,圍繞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現狀,根據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究課堂提問的有效實施,并提出優化策略。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3-0100-03

課堂提問已經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法,也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課堂提質增效,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提升語文素養。然而對于課堂提問,不同教師面對不同的學生,實施的效果也存在一定區別,有的教師還單方面地認為課堂提問就是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思考。有的教師整個課堂全是問題,違背了課堂提問的本質。還有的教師基本上在課堂不提問。結合教學現狀,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問題,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圍繞存在的問題,不斷實踐、優化。

1.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課堂提問的目的不明確

一個有效的提問,應該是基于一定目標和內容設計,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展,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為此,提問是有目的性的,這一點目前很多教師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只是將其作為活躍課堂氛圍的手段,而不是教學方法。目的不明確的提問,會導致提問內容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指向。比如,教師本意是希望學生可以從字形、字音或者偏旁等方面分析字的特點,但是提出的問題就成為“觀察這幾個字,有什么共同點”。提問缺乏引導性,這樣的提問會讓學生無法抓住重點,更談不上促進其邏輯思維的發展。還有的教師上一個問題圍繞概念,下一個問題突然變成分析詞語。前后問題毫無銜接,讓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思維,導致課堂提問的結果不理想,學生參與性不高。

(2)問題內容混亂

教師在課堂經常會提出問題,大部分教師都是提前設計一些問題,然后在課堂再臨時提出一些問題作為補充。目前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問題的類型和難度無法把握,比如,整堂課都是簡答的提問,學生只需要簡單思考就可以完成,缺乏深層次,不能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蛘呤怯械膯栴}難度過于大,只有班級優秀的學生經過思考探究推敲可以回答一二,班級其他學生對問題沒有回答能力,特別是班級學困生,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學困生毫無參與的積極性。問題缺乏啟發性,很多問題都是明知故問,缺乏啟發意義,讓學生在問題回答過程中難以獲得有價值的收獲。比如,“這個字讀什么”“剛剛這樣說對嗎”這種簡單的問題其答案是單一的:有、沒有、是、同意等,根本無法讓學生得到體驗和感悟。

(3)提問方式缺乏合理性

很多教師會直接忽視提問方式,認為課堂提問就是根據課堂教學情況隨機提出問題,并沒有關注語言表達方式。明確、清晰的語言表達有助于學生準確地掌握中的概念內容,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相反,語言表述不清,則將導致學生出現理解偏差。比如在提問中,一個問題學生回答錯了,教師并沒有去引導,而是繼續問一次這個問題,雖然學生意識到自己可能回答錯了,改變了當初的答案,但是他們卻并不知道為什么錯,錯在哪里。提問時機不對,教師無法靈活把握課堂提問,提問隨意,而且教師對于提問有一定主觀性。

2.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1)小學語文課前導入課堂提問實踐

課堂導入很重要,小學生各方面發展不足,控制能力、自主能力都相對比較弱,為此,經過課間休息進入課堂,學生很難立即集中注意力,把思維集中到本次課堂學生。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其更為主動積極地進入課堂學習。課前導入很重要,不僅影響著新課知識在課堂上的引入,更關系著課堂教學效果。良好的問題設計,還能引發學生預測,培養創新思維能力。那么課前導入問題就要以趣味性為主,只有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才能激發學生主動性。比如,《大自然的聲音》主要圍繞聲音展開,教師可以提前收集或下載幾種大自然的聲音在課堂播放。教學步驟具體如下。

第一步:讓學生閉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教師再通過語言引導:想象一下,你來到了森林,有山、有叔、有河、有人、有動物。

第二步:播放提前準備好的大自然聲音。

第三步:聽完之后,提出問題:同學們,先回答一下剛剛都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會回答出各種聲音,教師判斷是否全部提出。

第四步:如果學生全部回答出所聽到的聲音,就可以進一步地對聲音提出問題:討論聲音之間的聯系。比如,風聲呼呼,帶動樹葉翻動,打出不同的聲音;又如,雨水落在不同的地方發出不同的聲響……

第五步:討論,引出本文的學習內容,比如,大自然許多美妙的聲音,如何美妙,如何描述。進入課文學習。需要注意,教師在提出課前導入問題時應該注意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五分鐘,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其探究欲望為主。問題要更具趣味性,而不是體現出什么樣的知識結構。

(2)課堂提問提出小學語文課堂重難點

小學語文課堂主要是圍繞具體的課文開展教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一直都是教師和學生比較頭疼的問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針對重難點反復強調,讓學生反復記憶,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記憶,無法實現知識內化。而課堂提問通過問題的設計,層層推進,讓學生圍繞問題思考探究不斷深入,變被動為主動,逐步理解記憶,攻克教學中的重難點。比如,《鐵罐和陶罐》的教學重難點是:抓住神態和語氣描寫,了解內容主旨;把握鐵罐和陶罐的性格,學會謙虛寬容。教師在重難點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圍繞問題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圍繞重難點設計問題,細化問題,每一個問題都能輔助其對主題的掌握)。

第一步:全班分角色朗讀,重點關注語氣。

第二步:以小組為單位,給出問題。如總結陶罐和鐵罐的性格(圍繞具體語句分析);對陶罐和鐵罐進行總結評價;你懂了什么道理。

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結果展示,相互評價討論,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加深對重難點的理解。

整個過程都是學生相互合作,自主完成,充分體現其主體性、自主性,有利于其各方面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性等)。教師結合問題完成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對學生的知識進行總結概括,加深其理解。

(3)小學語文課尾總結課堂提問實踐

整堂課教學結束后,教師可引入總結性問題,實現對課文知識的總結和遷移,促進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內化。為此,教師可以設計問題,一方面實現對知識的鞏固,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問題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此過程中,學生實現對知識的總結,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學結束之后,為了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教師可以以課堂提問為基礎,借助思維導圖,實現知識回顧和總結。教師可直接展示一個大豆莢,然后給出問題,讓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完成思維導圖。

第一步:先給出一個豆莢圖案,激發學生興趣。

第二步:提問:同學們,文章講述了一個什么問題?五粒豌豆成熟之后都飛向哪里?結果怎樣呢?

第三步:圍繞每一粒豌豆的去向進行探究,如第一粒豌豆飛到哪里去了?結果怎么樣……第五粒豌豆飛去哪里?結果怎么樣?

第四步:哪一粒豌豆最有作為,為什么?引出課文核心:尊重生命。

第五步:教師可以根據回答問題,判斷學生學習結果,總結問題。課尾總結的提問,重點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判斷學生學習成果。存在哪些問題,作為后續教學的優化依據。

3.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的優化對策

(1)明確課堂提問目的

有目的,才有指向。在課堂提問教學中,要想確保提問的有效性,發揮其作用,就必須要讓提問有目標,有目的。首先,教師要精心準備問題,明晰提問目的,而不是隨意提問,要基于教材目標和內容基礎上設計提問。其次,全面把握問題,讓問題具有邏輯性和針對性,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比如,每一篇課文都有重難點,其中課文《母雞》的重難點在于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情感變化,以及母雞的形象和寫作手法。那么圍繞重難點設計提問,其提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情感變化,明確母雞形象,掌握寫作手法。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應該按照邏輯性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

(2)合理分配問題內容

對于課堂提問的內容,一定要把握問題難度及形式多樣化,問題應該層層遞進,不斷深入,最好避免那種簡單回答“是”“同意”“認同”的這類提問。教師還要注重問題的前后銜接,具有啟發性,可以通過設計問題串,實現問題的層層深入,明確問的主體、對象。如問什么、誰來問;明確問題設計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問題設計好后,學生面對問題進行思考,所思考的已經不僅是問題本身,也關聯著對問題的追問和接受,能夠在思考連續中不斷求解形成接受鏈。而且問題串的設計,應該有多種形式,比如,總結性問題串、探究性問題串、診斷性問題串、遞進式,不論是采用哪一種問題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圍繞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問題組,讓問題之間一次延順,層層鋪墊。比如,針對課文《盤古開天地》,教師可以設計學習問題串。

問題一:盤古是誰?

問題二:盤古為什么要開天地?

問題三:盤古是怎么開天地呢?

問題四:盤古開完天地之后去哪了?

問題五:我們是怎么來的呢?(看看學生如何回答,由此決定是引出女媧故事還是現代人的產生生長)。

這樣問題的設計,具有邏輯性和層次性,前面的問題基本上都可以通過從課文找出答案,但是也有利于學生提高其總結概括能力及分析能力。最后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實現主體升華,基于課文進入更為深層次的探究。

(3)合理選擇提問方式

對于提問,教師在課前要做好教學準備,明確其表述,做好是設計好教學方案,推進課堂教學。教師應該重視課前準備,關注問題本身,設計問題內容,把握難度,確保提出的問題緊密切合教學目標,組織好教學語言。這里就需要確定的是,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做好學情分析和教材內容分析,確保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如此才能設計出合理的問題。然后,教師要擴大提問對象,豐富叫答方式,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除了最為傳統的舉手回答,還要為一些不善表達的學生提供機會。為此,教師可以運用合理叫答的方式,確保提問對象選擇的公平性,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比如,按照座位順序叫答、抽簽叫答等,把握提問時機,引導學生思考。教師提問具有一定隨意性,但又不是完全隨意。教師必須清楚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何種問題才能達到理想效果。除了上述課前導入、重難點突出、課后總結進行課堂提問(這類提問都需要精心設計,確保提問的合理性、目的性)。此外,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課堂氛圍緊張等情況下適當提問,這里的提問更具有隨意性。

4.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課堂提問在小學實踐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希望為實踐教學提供參考。最后強調,在課堂提問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體驗和發展。課堂提問不僅是單一的你問我答,教師應該主動創新教學模式,比如,本文提出的提問+合作學習,提問+思維導圖,又如,提問+多媒體技術、提問+情境教學等,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下,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素養,切實提高教學能力,更好地促進教學改革優化。

參考文獻

[1]畢義云.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現狀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2.

[2]馬秀蘭.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優化策略[J].文科愛好者,2022(02).

[3]方強.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現狀與改進策略[J].學周刊,2022(13).

[4]魏文靜.問題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版),2019(03).

猜你喜歡
課堂提問實施策略小學語文
數學課堂提問七要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ERP在大型購物中心的應用研究
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