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構式化視域下漢語“是……的”分裂句的形成*

2023-08-10 06:27龍國富李文琦
語言科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助詞構式主語

陳 光 龍國富 李文琦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北京 100872

3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北京 102600

提要 文章在構式化視角下研究漢語“是……的”分裂句的形成。其構式化的形成過程為:晚唐五代,“是”與“的”的前身“底”同現,用于“是……底+名詞”和“是……底”兩種結構。到宋代,“是……底+名詞”結構大量出現,同時“是……底”結構廣泛發展。到元代中期,一些“是……的+名詞”結構句尾作為受事賓語的名詞脫落,拷貝到句首充當話題,形成話題句“話題+是……的”。到明代,“是……的”分裂句正式形成。在此過程中,“是”由指示代詞演變為表判斷的系詞,并最終演變為表強調義的分裂標記。而“的”由表修飾功能的結構助詞演變為與“是”一起表強調義的分裂標記?!笆恰摹狈至丫湫纬傻淖罡镜奶卣魇恰笆恰薄暗摹钡恼Z義要素及句法組合變化與構式吸收,最重要的機制是重新分析,最基本的動因是效率誘發。

1 引言

本文在構式化視角下研究漢語“是……的”分裂句的形成。分裂句(Cleft sentence)在英語中指以“it + be + 被強調成分 +關系從句”為主體結構形成的特殊句式,大致對應于漢語的“是……的”強調句式。漢語分裂句研究約始于20世紀70年代,Teng(1979)、Zhu(1997)、張和友(2004,2005,2012)、劉敏芝(2008)、龍海平和肖小平(2011)、何文彬(2012)、張磊和楊榮祥(2019)、洪波和張艷玲(2019)等都進行過有益的探索,基本認同漢語分裂句是一種表達“焦點-預設”的句法手段,不能直接強調賓語,須把表強調的“是”放在與該賓語相關的動詞短語前一起強調,表意具有排他性、窮盡性的特點。上述研究成果豐富了我們對“是……的”分裂句的認識,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例如附加在動詞性成分之后“的”的性質。朱德熙(1961/1997:78)將其看作名詞性語法單位的后附成分,呂叔湘(1962/2002:395-396)則主張不能簡單地將其看作語氣詞或者助詞。這一爭議可能與研究視角的差異有關,本文擬以構式化為基礎,對“是……的”分裂句的發展演變及相關問題進行系統闡釋,以推動“是……的”分裂句研究。

2 “是……的”分裂句的形成過程

先秦時期,“是”作指示代詞,復指前面的話題。句法上話題會由一個較長的短語或者句子組成,充當主語,“是”處于主謂之間,“是”前需要停頓。例如:

(1)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戰國策·秦策一》)

例(1)中的“是”指代前文內容,相當于“這”。因“是”處于主謂之間,具備轉化為系詞的句法環境。兩漢時期,“是”出現系詞用法,表判斷(王力1958/1980:353)。例如:

(2)巫嫗弟子是女子也。(《史記·滑稽列傳》)

由話題充當的主語成分縮短,多以光桿名詞出現?!笆恰痹诰渲械闹饕δ苁沁B接前后兩個成分,以此來判斷主語和賓語兩個成分之間的關系。這標志著“是”的指代功能失去,判斷說明功能出現。例(2)和下文例(3)中“是”字后所連接的名詞性成分的功能是對主語的判斷說明,說明主語的身份、屬性、類別等。馮勝利(2003)認為指示代詞“是”用于謂語前復指前文并非必不可少,因而其指代性逐漸變弱,再加上副詞的加入,將“是”擠到了主謂之間的語音停頓的位置,這樣就使得“是”發展成為系詞。

系詞“是”在東漢時普遍使用,南北朝時期進一步成熟(殷國光等 2016:219)。例如:

(3)余是所嫁婦人之父也。(《論衡·死偽篇》)

(4)亦非是,亦非不是。(《慧印三昧經》)(汪維輝1998:134)

(5)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世說新語·方正》)

這一時期,系詞“是”已經在各類作品中普遍使用,如《洛陽伽藍記》中用作系詞的“是”幾乎占到半數?!笆恰钡南翟~用法進一步成熟,主要有以下表現:1)“是”表判斷時,在句法上完全自由,句末不需要帶上“也”字;2)“是”用作動詞,前面多有副詞修飾;3)出現否定形式“不是”。

句末語氣詞“也”脫落后,出現了以單純系詞“是”為標志的新型判斷句“……是……”,“是”字成為判斷句的必需成分。殷國光等(2016:219)認為從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系詞判斷句在口語里已經全面替代上古的判斷句,即不用系詞“是”的舊形。脫離句末語氣詞“也”,“是”可以獨立用于判斷句。此時“是”字后面出現動詞和形容詞,產生出新的表確認語氣的功能。例如:

(6)下寶車時,步步中間轉遠縛著,是真出家,是真遠離。(《長阿含經》卷一)

(7)或有一行非法說非法,彼眾亦行非法說非法,彼非法人住非法眾前,自已所知,而虛妄言,不是真實,顯示分別。(《中阿含經》卷四十九)

(8)瞿曇!云何瞿曇作如是見、如是說:“世間常,‘此是真實,余則虛妄’耶?”(《雜阿含經》卷三十四)

助詞“底”最早見于唐代,如張元一《詠靜樂縣主》:“定知幃帽底,儀容似大哥?!蓖硖莆宕笆恰迸c“底”同現,用于“是……底+名詞”和“是……底”兩種結構,考慮其中的句法成分,形式上分為“是+VP/AP+底+NP”和“是+NP/VP/AP+底”。據統計,《敦煌變文校注》中共1例,《祖堂集》中共58例,《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中共9例,《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語錄》中共7例,《云門匡真禪師語錄》中共6例。例如:

(9)長慶舉師示眾云:“若是得意底人,自解作活計。(《祖堂集》卷七)

(10)洞山問:“阇梨名什摩?”對云:“玄機?!薄白髂ι切讬C?”又無對。(《祖堂集》卷八)

(11)師又過東邊立。國師云:“這個是馬師底,仁者作摩生?”師云:“早個呈似和尚了也?!?《祖堂集》卷十五)

(12)莫將浮賄施為,非是菩薩行藏,此是俗門作底。(《敦煌變文校注·維摩詰經講經文》)

例(9)和例(10)為“是+……+底+名詞”結構,例(11)和例(12)為“是……底”結構,其中“底”名詞性語義比較明確,應看作名物化標記。(1)此處吸收了審稿專家的意見,謹表謝忱?!笆恰住苯Y構為其構式的產生奠定了句法基礎。

此時在“是……底”結構中,有一些“是”由表判斷開始向表確認發展。例如:

(13)時有人便問:“承師有言:‘大家識取混崘,莫識取劈破?!瘑柸绾问腔鞃?”師良久。問:“如何是劈破底?”師云:“只這個是?!?《祖堂集》卷十三)

宋代文字資料中,“是……底+名詞”結構大量出現,使用頻率有了很大提高,使用的范圍也更為寬泛,由佛經、禪宗語錄擴展到宋詞等文體中。在結構上,“是VP/AP底+NP”大量出現,“是……底”結構也開始廣泛發展。例如:

(14)一時各歸,師乃呵云:“看總是一樣底,無一個有智慧?!?《景德傳燈錄》卷十八)

(15)今之論學者只務添人底,自家只是減他底,此所以不同。(《陸九淵集》卷三十四)

(16)若是眼皮綻底,終不恁么會。(《碧巖錄》卷四)

(18)敬是不放肆底意思,誠是不欺妄底意思。(《朱子語類》卷六)

(19)而今學者就故紙上理會,也解說得去,只是都無那快活和樂底意思。(《朱子語類》卷六十二)

到元代中期,“的”最終取代“底”(曹廣順 1995:136-137)。這一時期除了原有表判斷的“是……+的+名詞”結構仍然在繼續使用外,有的用例中出現了句尾名詞脫落的情況,使結構助詞“的”的句法和功能發生了一些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出現了“受事+是+主語+動詞+的”結構,其中動詞和受事構成支配關系,作為受事成分的句尾名詞短語脫落,句首拷貝與之同指的名詞短語形成話題句,受事成為強調的對象。(2)此處吸收了審稿專家的觀點,謹表謝忱。位于句首的“是”對主語進行強調,強調功能突出,作為焦點標記而存在。例如:

(20)這姻緣也是天賜的。(《元曲選·裴少俊墻頭馬上》第三折)

(21)小人是姑姑生的,他是舅舅生的。(《原本老乞大》)

(22)俺草、料、面都是你家里買來的,你減了些個如何?(《原本老乞大》)

例(20)-(22)的主語都由受事充當。充當受事的名詞短語從句尾脫落,句首拷貝與之同指的名詞短語,經過拷貝、脫落的名詞短語來到句首形成話題句,對受事進行強調。從信息傳達來看,在變換之前“是+施事+動詞+的+受事”結構中,“是”在句中充當焦點標記,“天”“姑姑”“你家里”是句子的焦點,傳達的是新信息。預設是“某某賜的姻緣”“某人生的小人”“誰買來的草、料、面”,傳達的是舊信息。句尾“的”后充當受事賓語的名詞拷貝到句首,充當話題,“的”后成分無法補出,因此“的”作為結構助詞的詞性徹底失去,由結構助詞變為語氣詞,功能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實進行語氣的確認?!笆恰币膊辉俦硎九袛嗾f明,而是作為一種強調的語法標記存在。如例(20)不是要解釋說明“姻緣是什么”,而是要強調“姻緣是誰賜予的”(回答“姻緣是從哪兒來的”),說的是“某人/某物怎么樣(如何)”。這一變化體現出句子由于語用表達的需要在句式上進行的調整,同時句式的變化又影響到句中成分語義、功能的變化。

第二個變化是在元代以前用在句尾起修飾作用的結構助詞“的”,到了元代中期,“的”后修飾的名詞脫落,結構助詞“的”與前面的動賓短語粘合在一起構成“的”字結構。例如:

(23)元來一個是真宋江,一個是真魯智深,都不是拐我女孩兒的。(《元曲選·梁山泊李逵負荊》第三折)

(24)(卜兒上認,云)大人,這尸首不是俺女兒,是一個有髭須的。(《元曲選·包待制智勘后庭花》第四折)

(25)(張生云)只要小娘子言而有信,俺小生是一個志誠老實的。(《元曲選·沙門島張生煮?!返谝徽?

第三個變化是出現了表示A/AB/B作兩可理解的用例,標志著判斷句正逐漸向分裂句過渡。例如:

(26)你道將年月日生時來。我是屬牛兒的,今年四十也。七月十七日寅時生。(《原本老乞大》)

(27)似你這般定價錢,就高麗田地里也買不得,那里是實買馬的?則是胡商量的。(《同上》)

這時,“的”字后的賓語成分還可以補出來,語義明顯,其意義由“的”字結構充當,“的”具有指代功能,如例(23)-(25)的“的”后均可補出“人”。例(26)中劃線部分的結構是“主語+是+動賓短語+的”。該句子可有兩種解讀:一種是“我是屬牛兒的(人)”,即“主語+是+‘的’字結構”構成的判斷句,“是”連接主語和做賓語的“的”字結構,“是”后的“的”字結構是對主語屬性和特征的說明或歸類,不能省略?!暗摹焙蟮拿~成分可以勉強補出,但已經不是必有成分。名詞成分的脫落表明結構助詞“的”表修飾的功能在弱化,“的”字逐漸與其前動詞性成分凝固在一起構成“的”字結構,起指代作用,“的”原本的結構助詞的屬性正在虛化?!暗摹焙竺~的脫落為其最終虛化成為強調標記提供了條件。另一種是“我屬牛兒”,即“主語+是+動賓短語+的”構成的陳述句,敘述一種客觀事實。這里的“是”用在動賓短語“屬牛兒”之前,“是”的功能已經不再是判斷說明,而是要強調“屬牛兒”這一客觀事實。

到明代時,“是……的”分裂句使用的頻次越來越高,使用的范圍不斷擴大,小說、散文、戲曲等文體中皆有體現。例如:

(28)〔丑〕錢鈔是人賺來的。我再與你一領襖子。(《琵琶記》第三十四出)

(29)把它賜給司禮監大太監,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想必是從王振、汪直諸閹才有的,而閣部大臣,從來沒有賞賜過。(《萬歷野獲編·補遺》卷二)

(30)賈公不省得這飯是誰吃的,一些葷腥也沒有。(《醒世恒言》卷一)

(31)這一主銀子,是你完完全全鱉在腰胯里的。(《醒世恒言》卷三)

(32)這段因果,是太陰君親口才與我說的。(《西游記》第九十五回)

與元代相比,明代話題句在結構上有較大變化。元代話題句多由復句或單句充當,話題成分復雜,話題結構長;而明代的話題句多為名詞性短語或光桿名詞??梢?話題內容簡化,結構縮短,句式結構變得緊湊,使得聽話人無需補出脫落的內容,也能夠理解對方的用意(見例(28)-(32))。上述用例中“的”字結構的指代功能已經弱化,此時“的”字仍可以看作結構助詞。出現這一變化的動因在于話題內容的縮短。由于句法結構變得緊湊以及“的”的指代功能的弱化,使得“是”的判斷功能轉為強調的功能,向焦點標記轉化。

《西游記》中,含有“受事+是+主語+動詞+的”結構的句子共出現8例。由于使用頻率的提高和使用范圍的擴大,“是”“的”逐漸成為語義較虛的成分,二者在句中的語法義進一步增強?!笆苁?是+主語+動詞+的”結構所承載的強調語義也隨之賦予“是……的”結構?!笆恰摹苯Y構也由最初表達特殊語義的語用句變為有固定語義的句式?!笆恰摹睒嬍秸疆a生,構式的形式和意義對形成:[[F]?[M]]:[[是……的]F?[強調]]M。(其中,F表示形式,具體包括句法、形態和音位,M表示意義,包括話語、語義、語用)。(Croft 2001)

從清代到民國初期,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出現了“是……的”分裂句的用法?!笆恰摹苯Y構作為一個框式構式普遍存在并使用。例如:

(33)秦鐘哭道:“有金榮,我是不在這里念書的?!?《紅樓夢》第九回)

(34)內中深情底里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求奶奶問興兒,他是長跟二爺出門的。(《紅樓夢》第六十七回)

(35)按象有日暮虎臨,必定是傍晚得病的。(《紅樓夢》第一〇二回)

(36)便問畢氏:“你丈夫是何病死的?”畢氏尚未答言,皮熊在旁答道:“是心疼病死的?!?《七俠五義》第五回)

(37)小人的主人叫小人托著收在佛樓之上,是小人親眼見的。(《七俠五義》第七十九回)

(38)小侄是三月十六亥時生的。(《儒林外史》第十回)

(39)岳父大人,這個和尚是哪里來的?(《三俠劍》第四回)

(40)到底是誰跟了你來的?(《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

(41)我叫王材,是你們大人請我來的。(《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

(42)勞航芥和他是在美國認識的。(《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

(43)店東把徐良領至里面,進上房屋中落座,叫伙計獻茶,然后問徐良是怎么把這只虎治死的?(《續小五義》第一百二回)

(44)居士是從哪里來的?(《清朝三百年艷史·順治出家》第二十三回)

這一時期,“是……的”框式構式的使用走向成熟,構式的語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1)焦點標記“是”除了可以對主語(例(37))和地點狀語(例(39)、(42))進行聚焦,還可以對時間狀語(例(38))、頻度狀語(例(34))、原因狀語(例(36))、方式狀語(例(43))等成分進行聚焦。焦點標記“是”的語義進一步虛化,動詞性繼續弱化,語法標記功能增強。否定副詞“不”不能用來直接否定焦點標記“是”,只能用在“是”的后面,即是很好例證。2)可以進入主語位置的詞類,不僅有普通名詞,還包括疑問詞、偏正短語、人稱代詞、人稱代詞和名詞構成的并列短語(如“你們大人”)。句中焦點標記“是”可以聚焦的狀語,既有地點狀語,又有方式狀語、原因狀語、頻度狀語。其中,地點狀語的構成顯示出復雜的一面:不但有普通的疑問副詞充當的地點狀語(如“哪里”),而且有“介詞+名詞”(如“在美國”)、“介詞+疑問副詞”(如“從哪里”)構成的地點狀語。同樣,時間狀語的組成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在這時,焦點位置上還出現了原因狀語,如例(36)中有人問畢氏(她的)丈夫是因為什么病死的,皮熊搶在畢氏之前答道:“(畢氏之夫)是因為心疼病死去的”。這里的“心疼病”說明了畢氏之夫死亡的原因。

基于以上分析,“是……的”分裂句的構式化演變可以歸結為如下過程:先秦時期指示代詞“是”,到兩漢、魏晉南北朝演變為系詞,再到唐宋時期“是”與“的”的前身“底”同現,用于“是……底+名詞”結構和“是……底”結構兩種結構。元代中期,“的”最終取代‘底’,出現在“是……的”結構中。這一時期該結構有兩種形式并用:一是表判斷的“是……+的+名詞”結構;二是“的”后作為受事成分的句尾名詞短語脫落,句首拷貝與之同指的名詞短語形成話題句“話題+是……+的”。此時,分裂句的雛形形成。再到明代“是……的”結構凝固為框式構式,有固定的形式和意義。至此,“是……的”結構分裂句正式形成,到清代及至民國初期,“是……的”結構分裂句在使用中逐漸成熟穩定。

3 “是……的”分裂句形成的特征、機制及動因

“是……的”分裂句形成的最根本特征是“是”和“的”的語義要素及句法組合變化與構式吸收,最重要機制是重新分析,最基本動因是效率誘發。

3.1 特征:“是”和“的”的語義要素及句法組合變化與構式吸收

首先,“是”和“的”的語義都呈現出新的變化?!笆恰弊畛跏怯袑嵲谡Z義的指示代詞,中古時期其指代性弱化,連接功能增強,逐漸成為系詞。明代“是”的判斷說明義弱化,動詞性特征退化,焦點標記的特征凸顯,“是”由系詞演變為焦點標記。開始時,作為焦點的成分多是主語,后來謂語、狀語等成分也可以成為“是”標記的焦點。伴隨著多種成分可以成為焦點以及同一類型焦點內部語法單位的多樣化,“是……的”結構分裂句逐漸成熟。

與焦點標記“是”形成大致相同的是,“的”從開始的結構助詞到強調標記的轉變體現出功能轉化的過程?!暗?底)”最初與系詞“是”共現,用于判斷句,二者都是句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的”的功能主要是在判斷句中做賓語的名詞之前起修飾作用。如“仁是愛底道理,公是仁底道理”(《朱子語類》卷六),“底”位于定語“愛”“仁”和賓語“道理”之間,連接定語和中心語。作為受事成分的句尾名詞短語脫落,句首拷貝與之同指的名詞短語形成話題句,受事成為強調的對象。結構助詞“的”原來具有的修飾功能逐漸弱化,如例(23)-(25)中賓語原來分別由動詞性成分“拐我女孩兒”、名詞性成分“一個有髭須”、形容詞性成分“志誠老實”修飾,作為受事成分的句尾名詞短語“一個真宋江,一個魯智深”“這尸首”“俺小生”脫落,修飾功能隨之弱化,句首拷貝與之同指的名詞性短語,句子重新形成具有強調意味的話題句。在頻繁使用中,結構助詞“的”的語義發生變化,功能也最終轉變為承載一定情態義的強調標記。(3)該處吸收了審稿專家的意見,謹表謝忱。

其次,句法組合的變化作用突出。馬貝加(2006:61)認為,句式創新要求可能導致語序變化,而語序變化可能引起詞性、詞義變化。語序在系詞“是”的語法化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笆恰摹狈至丫湫纬芍?詞語的句法組合經歷了兩次大的變化:第一次是唐五代時期可以看作是發跡期。判斷詞“是”與結構助詞“的”的前身“底”同現,用于“是……底+名詞”結構。到元代中期,結構助詞“的”取代“底”進入“是……的+名詞”結構中,帶“的”的“是”字判斷句正式形成。這是“是……的”分裂句形成的第一步。第二次是在元代,判斷句句尾名詞短語脫落,句首拷貝與之同指的名詞短語形成話題句,這一次可以看作分裂句形成的過渡期。明代整個句子的強調義被賦予規約化的“是……的”構式中?!笆恰摹睒嬍降男纬蓸酥局笆恰摹狈至丫涞男纬?。

構式吸收則是“是……的”分裂句形成的又一重要特征。Bybee等(1994)、Traugott 和Trousdale(2013)的語法化理論認為,語義可以隨詞匯項或構式語境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即詞匯項或構式能夠將語境意義吸收。(龍國富2016:51)從虛詞“的”的情況看,其強調的語義是構式吸收的結果,即吸收“的”所在強調構式的構式義而得來的。我們發現,到元代中期,隨著部分“是……+的+名詞”結構用例中出現了句尾名詞脫落的情況,出現了表示A/AB/B作兩可理解的用例,這些句子既可以理解為“主語+是+‘的’字結構”構成的判斷句,又可以理解為“主語+是+動賓短語+的”構成的陳述句。后者中“是”字用在動賓短語之前,強調的意味較濃,這時“的”字后的成分已經不需要補出,交際雙方亦可正常溝通?!暗摹弊趾竺~的脫落為其最終虛化為強調標記提供了條件。在此情況下,只要廣泛地出現“主語+是+動賓短語+的”表示強調的用法,“是……的”構式便會體現出表示強調的功能?!暗摹痹械慕Y構助詞的屬性會進一步虛化,吸收并承載“是……的”構式的強調義,且與“是”一起構成表示強調義的分裂標記。

為了便于表述,用以下例句來表示“的”字構式吸收的演變過程:

(45)a.敬是不放肆底意思,誠是不欺妄底意思。(“底”是結構助詞,構式表達判斷義)

b.你道將年月日生時來。我是屬牛兒的,今年四十也。七月十七日寅時生。(“的”是結構助詞或者強調標記,構式含有強調義)

c.這一主銀子,是你完完全全鱉在腰胯里的。(“的”虛化為與“是”一樣表示強調的分裂標記)

a式中“是……+底+名詞”結構表達判斷說明義;b式由于判斷說明義和強調義邏輯關系緊密,整個句式既可以表達判斷說明義,又可以表達強調義,其“的”字的功能介于判斷說明義和強調義之間;c式中“是……的”構式語義明確,表達強調義?!暗摹弊盅葑優榕c“是”一起表示強調義的分裂標記。該分析表明,一旦“是……的”構式的強調義出現,構式中“的”字就會吸收“是……的”構式表達的強調義,“的”字表示強調的功能就會隨之產生。

影響“的”字的構式吸收的主要因素有:1)“的”字的詞義虛化是前提。只有“的”字的詞義虛化,它才有可能吸收“主語+是+動賓短語+的”結構所表示的強調構式義,句子的構式義才會對“的”字的功能造成影響;2)結構義的作用十分重要,它對詞義的影響很大?!暗摹弊钟捎谄渥陨頍o法虛化為表達強調的分裂標記,因此需要對“主語+是+動賓短語+的”的構式義進行吸收,才能產生出表達強調的分裂標記這一新功能。

3.2 機制和動因:重新分析與效率誘發

重新分析是“是……的”分裂句的形成的重要機制。在其演化過程中發生過兩次重新分析。第一次是中古時期,“是”由指示代詞重新分析為系詞,“是”后的成分由述謂中心語重新分析為賓語,“是”前的成分由復句或復雜的單句構成的話題重新分析為名詞性短語或光桿名詞作主語,最終形成“是”字判斷句。如例(1)“是”前的三個單句“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和父母不以我為子”構成話題,“是”指代“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相當于“這”?!笆恰焙笫鲋^結構“皆秦之罪也”作為對話題的說明和陳述。例(2)中的“是”前的話題縮短為“巫嫗弟子”,主語由復句重新分析為名詞性短語,“是”的判斷說明義明顯,說明的是巫嫗弟子的性別是“女子”?!笆恰辈辉僮鳛橹甘敬~,“是”由指示代詞重新分析為表判斷說明義的系詞。第二次是明代,“是”由系詞重新分析為焦點標記,“是”后的成分由賓語重新分析為述謂中心語。從唐五代到明代“是”前的成分發生過一些變化,唐宋時期“是”前面的成分多為名詞性短語或光桿名詞,如例(11);元代“的”后面的部分名詞性成分脫落,如例(20),“是”前面的成分擴展為復句或復雜的單句,如例(24);明代“是”前面的成分又縮減為名詞性短語或光桿名詞,如例(28),所以“是”前的成分由復句或復雜的單句構成的話題重新分析為名詞性短語或光桿名詞作主語,最終形成“是……的”分裂句。

Heine(2003)認為“語法化的主要動因是為了成功地交流信息。為此,人類一個突出的策略是,使用那些本指具體的、易于理解和清晰描述的意義的語言形式,來表達不太具體、不易理解和描述不太清楚的意義內容。正因如此,詞匯成分或語法化程度較低的語言形式被用來表達語法化程度較高的功能?!?吳福祥2021:9)從“是……的”分裂句形成過程看,效率誘發是重要動因之一,具體體現為話題的縮減。元代,話題句多由一些復句或單句來充當,話題句的成分較復雜,結構較長。如例(24)的話題由名詞“大人”和單句“這尸首不是俺女兒”充當,話題成分較為復雜。到了明代,話題句在句法結構上發生了較大變化,此時的話題句縮減為一些名詞性短語或者光桿名詞,句式結構變得緊湊,話題句所表達的內容簡化,聽說雙方即便不補出脫落的內容,聽話人也能夠清楚對方的用意。而例(32)中的話題則是由一個名詞性短語“這段因果”充當,句式結構相對緊湊,該話題句的結構更加簡單,“的”后的成分即便不補出,交流雙方也可以明白對方的意圖。由于話題表達內容由復雜到簡單,促使句法結構變得緊湊,加之表指代的“的”功能的弱化,向表強調義發展,與此同時“是”所表達的判斷義向強調義轉換,成為一個焦點性標記。

4 余論

本文通過梳理分析“是……的”分裂句的形成和演變過程,證明了其中“是”和“的”的詞性和功能變化:“是”由指示代詞演變為系詞,系詞再演變為帶有強調義的分裂標記,而“的”則由表修飾功能的結構助詞演變為與“是”一起表強調義的分裂標記。在構式化的過程中,“是”和“的”逐漸融合成為固定的“是……的”構式,“是……的”構式的形成標志著分裂句的正式形成。換言之,“是……的”分裂句的形成和“是……的”構式的形成是同一過程?!笆恰摹狈至丫涞男纬墒恰笆恰焙汀暗摹钡臉嬍交^程,而在“是”和“的”詞性和功能變化過程中,“是……的”構式的作用不可或缺。

猜你喜歡
助詞構式主語
韓國語助詞的連續構成與復合助詞的區分
主語從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閡,呈現新面孔
日語中“間投助詞”與“終助詞”在句中適用位置的對比考察
江永桃川土話的助詞
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再到語法構式
日韓漢語學習者助詞“的”泛用偏誤分析
“XV的(不)是Y”構式探微
英語中的虛主語“it”和漢語中的虛主語“他”異同之比較
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