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垂直化提升路徑研究

2023-08-21 06:53錢恒張楠楠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5期
關鍵詞:英語教師協同育人

崔 禹 錢恒 張楠楠

摘?要:協同育人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強調整合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政資源和育人功能,形成合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提高課程思政能力的必要性;然后提出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構成要素;最后論述了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垂直化提升路徑。

關鍵詞:協同育人;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垂直化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34

課程思政是近幾年的熱點話題,在全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背景下,課程思政實現協同育人的目的也越來越明顯。協同育人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整合各門課程的優勢資源,挖掘思政元素,達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當前,某些學科的課程思政的教學中開展效果不佳,未能運用德育思維充分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來,在實現有效、具體、生動的教學載體方面作用還不明顯。課程思政的開展需要教師抓住教學設計這一重要內容,做到細而精,因為教學設計是教學實踐與教育理念連接的橋梁。英語課程相較于其他課程而言,具有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和豐富的人文性。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對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課程思政的推進,關鍵在于英語教師的落實。

1?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提高課程思政能力的必要性

1.1?應對多元文化挑戰

語言的學習承載著不僅僅是文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意識形態領域對學生的影響。高校學生在校內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一些西方的文化也會沖擊學生的價值觀。英語讀物中一些西方意識形態內容也會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教師如果不對學生加強意識形態方面的引導,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學生出現是非不辨的情況出現。有的學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這就造成思想上出現偏差。所以,高校要重視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培養,要求英語教師提高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判斷性分析、現象觀察、文化對比等方式,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尤其是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上,要幫助學生提高文化認同,免受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蝕。

1.2?促進英語課程思政改革

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的各個學科之間競爭激烈。由于部分英語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基礎薄弱,在課程思政的開展上不能很好地達到學校課程思政改革的要求。針對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現狀,英語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政治理論知識,不斷地探究課程思政的前沿和熱點問題。由于現階段,英語課程思政工作開展的不太理想,協同育人背景下給英語課程思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師需要挖掘零散的思政教育要素,整合課程資源,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2?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構成要素

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課程思政在協同育人背景下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在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要不斷提升課程思政能力,結合其所教授的英語課程和所教授的對象,設計和規劃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協調推進其所教授的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構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課程思政內容融合能力

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課程思政的內容不能強求套用,而是要根據教學大綱進行精心設計。將英語課本中的育人目標、知識點等與思政元素進行巧妙結合,通過典型案例,探索現代化的傳播手段,進行融合式討論、可視化呈現、體系式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中不同的思政知識點,選擇有利于課程思政開展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不僅要以身作則,還要言傳身教,在英語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會,讓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英語課堂的始終,達到課程思政的育人目的。

2.2?準確把握政治方向能力

英語教師的素質不僅包括口語能力、授課能力,政治方向的準確把握能力也是衡量一名優秀英語教師的重要指標。高校英語教師要將課堂這個第一渠道利用好,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言談舉止方面做到為人師表,要具備政治判斷力和政治敏銳性,主動抵制國外不良信息的侵蝕,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的立場。英語教師要將每一堂英語課都看成是課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實踐場地,不斷告誡自己要及時回應學生關切的問題,解決學生思想政治困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正確看待多元文化,杜絕出現立場問題,始終將正確的英語教學方向之舵掌握好。

2.3?把握最佳德育時機能力

教學過程中的每一節課,都有最佳的德育時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和挖掘英語課堂中的時機,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如課間互動交流環節,可以讓學生討論社會主義的優勢;課外實踐、課后作業、課中講解討論環節,教師可以以國外的不穩定因素為例,探討中國的和平穩定和大國情懷;在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可以滲透思政內容,讓學生進行思考,達到最佳的育人效果。教師要與學生成為良師益友,關注學生的成長以及德育需求,在課上與課下的相處中,讓學生感受教師的人格魅力,接受英語教師的教授的思政內容。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如《We?Can?Make?a?Difference》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的討論,把握住德育教育的時機,積極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

2.4?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能力

高校的英語課程有了思政教育的滲透,教師會發現更多有價值的思政內容。英語課堂有了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得教學活動更接近我國的教學理念,這種“隱性德育”的功能會更加強大。其實在英語課程中有很多隱藏的思政元素,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職業素養、中西文化對比、傳統文化等,這些都是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育人資源。英語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元素轉化為思政內容,在英語語言的學習中夯實思想政治教育。

2.5?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工作,他曾強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有了國家的重視,全體英語教師更要擔負起課程思政的責任,在英語的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高校英語教師要始終將價值引導和思想引領貫穿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英語語言知識有機結合,堅持育人和教書有機統一,使英語課程思政落實、落細,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3?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垂直化提升路徑

3.1?加強能力建設,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養

高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本身就是很好的思政教科書,更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英語教師的政治素養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的開展效果,只有教師有一定的思政理論水平和對課程思政的堅定認同,才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傳達思政知識。所以,高校英語教師要強化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培養,強化思政施教意識,以確保課程思政能力垂直化提升。高??梢越M織各類課程思政講座,開展優秀思政案例示范觀摩,為英語教師開設課程思政專項研究課題,以此來調動英語教師提升課程思政能力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高校還可以建立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團隊,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作為共建人,定期開展研討交流、集體備課、主題實踐、課題申報等活動,指導英語教師對英語“課程思政”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汲取教材和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總結英語課程思政開展的成效得失,討論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樹立良好的教學觀念,形成完備的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英語知識的同時領悟思政魅力,真正實現對英語課程思政的理解、體會與共鳴。

3.2?加強師生積極互動,營造維護課堂教學氛圍

高校教師要將課堂教學作為“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的必要環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還需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管理的整體水平,將課程思政理念貫穿到英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如課堂備課環節,英語教師首先要搜集課本中的思政教育視頻、案例、素材等,將這些元素融入視頻學習、小組討論、問卷調查等前期授課任務中,在課程開始之前就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環境,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及時調整授課方法,并做到及時反饋,從而保證英語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課中教學環節,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開展情景教學,讓英語課堂不再沉默,而是打造一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場域。英語教師還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游戲環節進行課程學習,如頭腦風暴、匯報展示、互動游戲、角色扮演等,讓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體會各種情境,優化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營造良好、融洽的教學氛圍。課后實踐環節,英語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在作業的布置上始終與協同育人目標一致,引導學生內化、鞏固、反思并不斷拓展課內和課外的思政內容,將教師傳遞的德育思想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規范道德行為,真正實現課程思政的內化于心。

3.3?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增強課程思政親和力和說服力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度不強,導致教學的效果不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教學硬件和軟件被應用到教學的環節中,使得信息化教學成了主流。高校英語教師要與時俱進,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樹立“互聯網+”思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強化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將協同育人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英語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如China?Daily、學習強國等APP都是很好的學習交流場所。教師還可以利用MOOC、雨課堂、職教云等課內外教學媒介,多手段開展教學工作,創新教學方法。英語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不斷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開展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活動。如情境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翻轉課堂等都是效果比較好的教學方式。英語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把學生身邊的事、學生關注的政治事件結合在一起,從課堂中滲透思政教育,幫助學生解決思想的困惑,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增強英語課程思政的說服力和親和力。

3.4?深挖潛在思政元素,增強課程思政內容融合能力

融合教育是近些年教育者比較認可的教育模式。英語課程思政也需要將課程思政內容予以融合,教師要把握好課程思政教學的關鍵環節。課程思政強調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的融合,并不是簡單的理論的疊加,它需要英語教學分析英語教學,找出每個單元和章節蘊含的思政內容,將這些元素融入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英語教師通過對課程思政內容的挖掘和整理,可以發現有很多有價值的思政元素,在教學的設計和課件的制作上融入這些思政元素,能夠更好地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英語教師要針對英語課程的開展情況,進行深度地探究,整合多個專業和英語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政知識,借助匯報演示、話題辯論、主題討論、情景模擬等形式,將課程教學的內容和思想政治元素有機地融合,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達到英語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育人的有機融合。

3.5?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強化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理念

高校英語教師是落實英語課程思政的執行者,其政治素質決定了英語課程思政的開展效果。所以,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思政理論知識,樹立協同育人的觀念,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教師開展合作交流,學習先進的思政理念,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從而增強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英語教師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充分認識英語課程隱性的教育功能,強化思想價值引領,利用自己的英語專業知識,挖掘英語文獻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付諸實踐。教師在英語的教學中要有計劃、有意識地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中,將大學生的課程思政教育做到潤物無聲。

英語教師要珍惜高校舉辦的課程思政培訓活動,積極參與,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深入研究課本中的思政知識,將課程思政作為高校教師教學的重要政治引領,做到行動自覺和思想自覺,整合輔導員、英語教師和思政教師等群體的優勢,建立“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坊”“課程思政工作室”來強化協同育人效果。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實現教書和育人統一。

4?結語

綜上所述,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垂直化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讓英語教師起“思政擔”,是新時代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英語教師要不斷加強價值引領、思想引領,構建價值引領和英語知識傳授的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更好地實現英語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李莉.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文教資料,2021,(20):98100.

[2]彭均,白顯良.新時代課程思政的認識定位、生成邏輯與發展路向——基于矛盾論視角的探討[J].湖北社會科學,2022,(05):162168.

[3]閆瀟.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認知探究[D].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2021.

[4]黃蘊.大學英語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分析[J].校園英語,2021,(40):1516.

[5]孫六榮.“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調查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9(03):97100.

猜你喜歡
英語教師協同育人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現代建筑技術協同育人基地的構建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