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學習環境下高中語文古典詩詞跨媒介教學策略研究

2023-08-24 17:46趙飛燕
高考·下 2023年5期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境古典詩詞策略研究

趙飛燕

摘 要:由于時代的隔膜和獨特的文體格式,古典詩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學生在學習古典詩詞的過程中往往很難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并產生文化認同。本文旨在探討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如何運用多種媒介,將古典詩詞教學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改進教師古典詩詞教學,引導學生找到古典詩詞學習中的興趣點和研究點,以此提高古典詩詞學習效率,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和鑒賞品位。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境;跨媒介;古典詩詞;策略研究

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最美的精神遺產之一。然而相比于現當代散文和詩歌,古典詩詞由于語言高度凝練,思想情感含蓄內斂,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學生對于古典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往往停留在“認識”的層面,很少能夠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并產生文化認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智慧課堂為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學生在智慧學習環境下能夠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語文核心素養強調“語文課程內容要隨著社會信息化過程中技術的迭代更新帶來內涵的變化,借助日益普及的教育信息技術,在堅守傳統教學合理成分的基礎上改革語文教學中充塞著的不合理內容,給學生創設多種類型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1]。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如何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盡可能多地引入新的媒介,將古典詩詞教學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找到古典詩詞學習中的興趣點和研究點,給學生創設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以此提高古典詩詞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和鑒賞品位,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是筆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一、跨時空心靈對話,讓古典詩詞走近生活

智慧學習環境下,教師可以盡可能多地引入多種媒介,將高中必修或選修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學生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起來。嘗試引入如微博朋友圈、百度貼吧、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學生熟悉的媒介形式,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海報設計、新聞稿撰寫、公眾號推文推送、朗誦視頻錄制剪輯等活動,完成任務型教學。

“知人論世”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學習方法,傳統教學形式下,教師往往采用屏幕顯示大段的詩人經歷和背景介紹,或者布置學生課下收集資料,隨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的方式[2]。在智慧學習環境下,教師可以引入學生熟悉的媒介形式,引導學生將生活中常用的媒介和語文學習聯系起來。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教學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公眾號推文任務——撰寫《蘇軾的流放日記》,要求學生在了解蘇軾生平基礎上感受蘇東坡“寵辱不驚”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除了要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外,還要結合文本,分析作者的情感內涵。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任務型教學模式非常受學生歡迎,學生在撰寫推文的同時還自發生成了許多小設計,如有學生根據蘇軾的流放經歷,設計了一張名為《蘇軾專屬蹭飯圖》的動態圖,非常生動形象地再現了蘇軾被貶的整個經歷,還補充了蘇軾在任地方官期間的政績和發明的各類美食。學生為了增加公眾號點擊量,還引入音視頻剪輯和動畫制作等新的軟件,最后呈現的成果讓教師眼前一亮。

“人物形象賞析”也是古典詩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引入貼吧發帖回帖、朋友圈評論等形式。如:在《氓》這一課教學中,筆者給學生布置“根據詩歌內容,選取女子戀愛婚姻中的某一個階段選配一張圖片(包括文字或一兩句原詩)發朋友圈,同組同學以詩中相關的某一個人物的口吻撰寫評論”的任務,學生參與興趣很高,作業呈現效果也非常好。除了立足文本呈現人物心理外,學生還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同學之間互相回復,作業內容妙趣橫生。

古典詩歌教學注重“因聲求氣”,誦讀是詩歌鑒賞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智慧課堂背景下,可以要求學生自主設計朗誦腳本,并根據腳本,錄制朗誦視頻。相比于傳統課堂中的范讀、跟讀,新媒體軟件的介入,使得學生在朗誦過程中可以有表情、動作甚至服裝道具的配合,還可以為詩詞配上合適的樂曲和圖片,增強朗誦效果。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聲與情、內與外、詩與畫、詩與樂各種關系的辨析中,走近詩人及其作品,探尋詩歌背后別樣的生命形態和意義。

在完成大單元任務的過程中也可以引入多樣化的媒介形式,如:在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在完成“學寫文學評論”這一目標時,筆者就嘗試給學生設計了組織詩歌鑒賞線上沙龍——“生命的詩意”的任務。要求學生在學校公眾號上發布海報及推文。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成果的呈現也很多樣。例如:在給詩歌分類這一環節,學生或從情感入手,由《琵琶行》《念奴嬌》見“文人的低谷突圍”;由《登高》《聲聲慢》品“文人生命的韌度”?;驈摹八囆g手法”入手,《短歌行》《永遇樂》析用典之精妙;《登高》《歸園田居》辨景語即情語。在給詩歌分類、擬寫小標題、決定推文順序、設計海報、制作邀請函、自評及互評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文學短評寫作的基本技法,又能在理解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體會作品的藝術之美。

二、引特長入課堂,開展多樣化語文學習

在《琵琶行》一詩的教學中,一次偶然的機會,學生利用教室中的鋼琴現場演奏,以普羅科菲耶夫的《托卡塔》結尾部分來模擬詩中的音樂描寫“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氨錆夷^,凝絕不通聲暫歇”本是當中較難理解的部分,但是學生一用貝多芬《降A大調第31號鋼琴奏鳴曲》中的片段來模擬,立刻讓人身臨其境。該生的表演在班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受到這個啟示,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再現《琵琶行》中的音樂描繪”的附加作業,要求學生任選自己擅長的樂器,再現詩中的音樂描繪,錄制視頻在班上展示。部分沒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則選擇用視頻剪輯的形式完成作業。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各顯神通,最后的成果呈現可謂百花齊放。如:有學生用琵琶曲《渭水情》快板部分模擬“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古箏曲《幻想曲》的引子部分獨具西域風情,可對應“別有幽愁暗恨生”。此外還有二胡《賽馬》、鋼琴曲《庫普蘭之墓》等,各種樂器齊上陣,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最令筆者驚喜的是,還有學生有電子作曲的經驗,所配的音樂完全是由自己創作合成的。這也啟示筆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在智慧學習環境下,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引特長進課堂,借助音視頻等多媒體,開展多樣化的語文學習。隨后,筆者還嘗試讓學生分別為《登高》和《夢游天姥吟留別》繪制插圖,再現其中的詩人形象,并嘗試配樂,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在面臨同樣的人生境遇時,這兩位大詩人所呈現的不同的生命狀態。

在傳統古典詩歌教學中,筆者也經常引入播放視頻、微課等形式,幫助學生加深印象,但相比之下,由學生發揮特長,自己制作視頻、繪制插畫、配樂、編舞等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在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的同時,進一步深入分析文本,走近詩人,身臨其境地體驗、感受古典詩歌背后的魅力。而在進行詩歌賞析的過程中,詩與樂、舞、繪畫等相結合的形式,也為傳統的古典詩詞教學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三、師生合作,共建高質量語文課堂

智慧學習環境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加之各類媒介的引入更是使得語文課堂“百花齊放”。教師在充分將課堂交給學生實現課堂多樣性的同時,要防止無效引入?!耙苑e極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構建開放、多樣、有序的高質量語文課堂。

(一)充分調研,因“長”施教

在設計學習任務時,筆者常常會有疑慮,擔心學生覺得任務有難度,無法完成,或者參與度不高。在收獲學生課堂上不經意間給的驚喜,以及慢慢摸索過后,筆者意識到有疑慮的原因在于,對學生了解不夠充分,沒有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特長及興趣點設置教學任務。教師在設置任務之前,可以利用問卷星、班級優化大師等信息化手段收集學生資料,充分了解學生特長,并據此設置對應的學習任務,找到合適的智慧互動學習工具,將學生特長和學習任務充分融合,以此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構建高效課堂[3]。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及愛好給學生分組,也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長和學習能力、學習興趣點有針對性地布置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以此來保證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在完成公眾號運營相關作業時,同一個小組內學生應該各有所長,文字撰寫、頁面美化、音視頻剪輯等互相配合,才能呈現較好的作業效果。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現狀,從任務的難易程度、完成方式等角度入手,提供類型豐富,同時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學習任務供學生選擇。

(二)提供智慧化學習資源

智慧學習環境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種類繁多,但是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跨媒介學習時要學會辨析各種資源的合理性。教師前期可以幫助篩選資料,或者指定信息獲取媒介,到后期學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后,再交由學生自主篩選、辨析。智慧學習環境下教師可以通過集成化的課堂控制系統,向學生實時推送相關學習資源。如:在完成“蘇軾的流放日記”這一任務時,筆者就給學生提供了徐中玉的《蘇東坡文集導讀》、中華書局的《蘇軾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蘇軾詩集合注》;中華吟誦網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央視紀錄片《蘇東坡》等不同媒介類型的資源。并借此與學生探討,網絡資料與原始資料在探討作品內涵作用上的差異。在推送資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利用不同媒介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面對海量信息能夠篩選、利用,同時能夠理解、辨析、評判媒介信息,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

(三)明確任務要求,建立合理評價機制

教師在跨媒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缑浇閷W習由于學習形式多樣,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參與度很高,成果呈現也很多樣。但筆者在任務實施的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容易囿于任務形式而忽略、脫離文本,完全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喜好完成任務。如:《氓》這首詩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以主人公口吻發帖,并回復。部分學生會脫離文本,給出類似“不然你看看我”這樣的回復,或者干脆用一些當下很火的網絡詞匯進行回復。此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明確任務要求,提供任務清單,提示學生要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礎上,立足文本,分析人物心理,結合人的年齡、性格、職業、文化程度等創作出符合人物形象,能夠凸顯人物個性的對話。

在完成“再現《琵琶行》中的音樂描繪”作業時,學生也容易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音樂的呈現上,單純“以聲模聲”而忽略了對詩歌藝術手法的感知,此時就需要教師進一步細化要求。比如要求學生在呈現作品的同時,加上適當解說,說明選擇理由、曲目和詩句之間的關聯等,進一步體會詩歌當中的藝術表現手法。經過教師引導,學生會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最后的成果當中也多了類似“我覺得結尾有一種爆炸式的收束感,可能有一點近似裂帛的感覺”“雖然鋼琴曲無法完全再現琵琶的感覺,但這首曲子作曲技法里有大量的輪指技巧,跟琵琶‘輕攏慢捻抹復挑的指法有相似之處”等描述,對于詩歌中的音樂描繪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傊處熞獣r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偏離任務要求或者遇到困惑時,及時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感受古典詩歌的魅力。

明確任務要求的同時,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如豐富評價方式,利用生生互評、師生同評、結果評價、過程評價等多維度評價方式評價學生成果。尤其是注重過程評價,傳統課堂下更多評價的是學生成果,而智慧學習環境下教師則可以利用智學網、騰訊課堂、班級優化大師等輔助工具從任務參與度、思維方式、溝通合作等方面全方位考查學生[4]。而給出合理、細致的,與學習任務一致,且可實施性強的評價標準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學生通過評價標準就能準確地知道,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樣”。如在完成文學點評寫作這一單元教學任務時,筆者就從評論切入點細化程度、文本解讀深入度和敘議結合緊密度等幾個角度入手,為學生提供了自評、互評診斷表格。學生在自評之后,四人小組輪換打分,最后推薦分數較高的作品,在班級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也意識到在進行文學評論寫作時,需要對作品有準確深入的把握,要善于聚焦從小處切入,而非泛泛而談,面面俱到。并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了修改。

結束語

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學生成為閱讀主體,他們的情感與智慧素養的提升,自由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對養成學生健康個性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要充分重視起古典詩詞教學智慧課堂的構建和完善工作,在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多種媒介,將古典詩詞教學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找到古典詩詞學習中的興趣點和研究點,以此提高古典詩詞學習效率,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和鑒賞品位,體會古詩詞的魅力和學習價值,探索出一條符合時代特點及當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古典詩詞教學新路。

參考文獻

[1]張秋玲.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高中語文[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9.

[2]陳曉星.巧用希沃電子白板激活文言文教學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3):76-78.

[3]徐春梅.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13):93-95.

[4]李慧.翻轉課堂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結合定風波課例的教學反思[J].文教資料,2017(8):39-40,82.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智慧學習環境下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策略研究”(編號:FZDJ2021A15)的主要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智慧學習環境古典詩詞策略研究
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
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即時反饋系統設計研究
中國古典詩詞的閱讀與欣賞
高中英語書面表達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古典詩詞在廣告文案寫作中的運用探討
趣從詩中來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