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智互融 雙“線”共生

2023-08-25 09:03汪永貞
小學教學參考(數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深度教學智慧課堂

汪永貞

[摘 要]線上與線下交互融合式的教學,不僅迎合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也是未來教育的新趨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利用信息傳播工具,實施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的新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充分激發教師的能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必備的品格與關鍵能力。

[關鍵詞]深度教學;智慧課堂;教智互融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7-0042-03

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利用信息傳播工具,實施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的新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充分激發教師的能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培養學生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同時,實現教育信息化改革?筆者立足小學數學學科,結合幾個教學案例,闡述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探索教學結構變革的路徑。

一、深度教學與智慧課堂有效整合——教智互融

教智互融,即深度教學與智慧教學融合。小學數學課堂若能以更直觀、更立體的方式呈現數學知識,就可以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學習需求,給予學生更大的探究與成長空間,有效降低學生走進數學學科、加入數學探究的門檻,讓他們從豐富多彩的數學探究中獲得成就感和喜悅,進而在積極情感的激勵下深化個人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同時,直觀、立體的數學教學方式也能讓學生更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為其之后深度研究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以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圓的面積”為例。

【傳統課堂】

師:如何將圓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

生:可以利用剪拼的方式將圓轉化成長方形。

學生操作:先將圓形卡紙平均分成8份或16份,再將分得的小扇形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

教師讓學生將圓形卡紙平均分成32份或64份后再拼,學生發現隨著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

觀察思考: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它的長和寬與原來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形成結論:近似長方形的長是圓的周長的一半,寬是圓的半徑,所以圓的面積公式是S=πr?。

【教智互融課堂】

如圖1所示,教師課前在智慧課堂云平臺發布微課和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進行預學。學生利用電子書包完成任務單,對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后續的線下教學奠定了基礎。當再經歷分析診斷、深入思考的過程,學生已基本明確推導方法。在“小組合作,實施推導”環節,學生借助畫圖軟件將圓進行32等分、64等分,同時截圖上傳,并深入觀察,交流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在“分層練習”環節,教師利用電子書包將練習題進行難度分層,同時結合學生上傳的作業進行云端評價,并向學生推送對應層次的練習題,為鞏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好個性化輔導工作,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教師的關注點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對課后學習拓展問題的關注度也大大提高。深度教學與智慧教學的融合也從課上拓展到課后,課后作業實施與完成環節成為學生達成深度學習目標的重點環節。在智慧平臺上設計小學數學作業,教師可以以平臺為依托,呈現動態化、視頻化的作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與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還可利用電子書包完成深化練習、輔導和評價。

縱觀上述傳統課堂與教智互融課堂的兩個教學片段,學生都經歷了提出問題、分析思考、動手操作、反思評價的活動過程,但不難看出在教智互融的課堂中,學生能夠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手段深入探究圓的面積公式,進而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真正實現了由傳統的符號記憶向深度理解并建構知識的轉變。教學中教師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滲透教智互融課堂的創新理念,實現了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深度融合,使得深度教學得以落實、師生角色得以重塑、教學流程得以再造、課堂結構得以重組,突出了教學的個性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二、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雙“線”共生

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可以為線上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與無限的空間,而線下教學靈活的互動、及時的評價與機動的分層等優勢為線上教學提供了有力的補充?!半p‘線共生”作為新的教學模式,有效引領了教學元素的改變:“教”的流程由“課堂講授—課后作業”轉變為“課前預學—課中共學(探究)—課后延學”;“教”的技術手段由“輔助展示內容的工具”轉變為“引領探究,促進深度學習的輔助工具”;“教”的方式由“知識傳授”轉變為“問題探究—知識建構—思想提煉”。

以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如圖2)為例。

課前——線上預學

由于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探究與歸納基礎,教師課前設計了學習單(如圖3)以及探究資源,結合學生生活中的素材,通過將不規則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求面積并比較大小,結合課件PPT,利用皖教云平臺進行資源推送,引導學生在線自學,初步認識并理解轉化的策略。

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學生熟悉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這些圖形按照學習的先后順序依次呈現,知識由簡單到復雜。再借助信息技術呈現動畫,引導學生回顧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同時借助線下討論交流,使學生感悟轉化的策略,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激發推理意識(如圖4)。最后推送學習單,通過線上小測、效果反饋、問題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探究情況,完善課中的教學設計。

課中——線下共學

教師根據學生先前知識的掌握情況,確定線下教學重難點,及時調整預設,力求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線下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各小組提出的問題,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一部分是學生能夠自主解決的,如“用什么方法驗證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哪個大,哪個???”,就交給數學“小講師”們,讓他們上臺解決問題,讓學生與學生在對話質疑中解疑(如圖5)。對于數方格、剪拼、割補、平移、旋轉這些方法,一般一個學生無法完整地說出來,但是學生間的對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數學活動、進行數學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學生解答有困難的問題,如“回顧一下,轉化前和轉化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觀察這幾個平面圖形面積的轉化方向,你有什么發現?”,可讓學生借助“小蜜蜂”學習共同體進行組內學習,由組長組織各成員進行組內討論,答疑解惑;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則可以向組外成員尋求幫助(如圖6)。通過多種方式方法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參與學習,實現有效學習。教師適時借助多媒體動態演示,指導各學習小組進行“觀察—思考—比較—討論”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并借助平板電腦進行測試,總結學習情況。

課后——線上線下延學

課后,可以結合問卷測試的數據分析、平臺留言板上的留言和線上討論記錄,聚焦學生的興趣點和個性發展需求,推送不同層次的延學資源,如計算“十”字形綠化帶的面積、計算“井”字形綠化帶的面積等。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新時代背景下,教智互融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我國教育教學中得到了有效應用。這種模式在滿足學生當前發展需求的同時,還實現了對學生線上和線下的雙重教學,強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線上課堂教學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和特點,借助多類型的網絡交流平臺,提供豐富的、新穎的學習資源。線下課堂教學則能組織及時有效的協作交流、研討辯論、思想碰撞和實踐操作等教學活動。當兩者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和諧共生、有機融合時,即為未來教育的新形態,才能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新人才,才是教學效果“1+1>2”的真正體現。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線上與線下教學在一定的時間上會互融共生,不會被對方替代,這就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時如何聚焦學生個體受教育的“公平”“質量”,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索適合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策略與途徑。這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研究、實踐。

[ 參 考 文 獻 ]

[1] 謝幼如,邱藝. 走進智慧課堂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 逯波,孟佳娜,王存睿.線上線下交互融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8,20(3)285-28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責編 吳美玲)

猜你喜歡
深度教學智慧課堂
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探究數學奧秘,創生智慧課堂
關于充滿生命活力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構建研究
微課下初中數學智慧教育課堂的教學方法探究
談能力導向的深度教學及相關策略
以能力為導向的政治課深度教學
結構導向學習:深度教學的基礎性策略
有效教學的深度追求
深度教學:課堂轉型的又一新樣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