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學科區域推進“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的實踐

2023-08-25 09:03王小蓮蘭衍局
小學教學參考(數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教—學—評實踐研究作業設計

王小蓮 蘭衍局

[摘 要]“教—學—評”一致性理念在“雙減”背景下順應了教師的專業化訴求,它指向教師在教學時要整體一致地思考“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的問題。區域推進“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研究,深化作業變革,探索作業設計策略,建構區域作業教研范式,共建共享資源,為學生的作業服務提質增效,以促進區域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區域推進;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7-0006-04

“雙減”政策對作業提出了更為精細的要求。如何提升教師對作業的理解與設計能力,優化備課與作業研究機制,建設精品作業與教學評價資源呢?

一、現狀調查

為了解當下作業設計與布置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從學生作業完成和教師作業設計兩個視角進行雙線調研。

1.分析“學之現狀”——作業內容“學教分離”

筆者曾在本區隨機抽取300名小學生,圍繞“對作業的態度”“作業量”“作業是否分層”“作業來源”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為:大部分學生喜歡作業,但有23%的學生表示不喜歡或無所謂;很多學生認為作業重復且無趣,作業量偏多,25%的學生希望教師布置具有創意且可以選擇的作業;88%以上的學生反映教師沒有安排分層作業,都是統一的作業,12%的學生反映教師偶爾有安排分層作業;作業主要來自教材、課堂作業本、課外教輔等,學生普遍反映教師自主出題較少。

從以上調查結果發現,學生認為作業量多且重復,對作業缺乏選擇權;教師依舊習慣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缺少分析與甄選。

2.查訪“教之現狀”——作業設計“教評不一”

為了解教師作業設計的實際情況,筆者圍繞“您是否會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您的作業評價目標是否與教學目標相統一?”兩大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為:近70%的教師并未結合學情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只有11%的教師將作業評價目標與教學目標相統一;一些教師不知道怎么設計分層作業,感到分層作業對教師要求較高,設計難度大;一些教師沒有深度研究習題與教學目標、學習內容的關聯,直接拿教輔材料來布置作業。

可見,教師缺乏對教學目標與單元整體教學的規劃和關注,缺少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理論與實踐指導,亟須有區域層面的、豐富且適切的作業資源。

為此,可從區域層面進行整體規劃,科學建構,系統推進,構建“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流程,形成“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策略,打造優質作業資源庫,助力“雙減”。

二、具體實施

1.形成“教—學—評”一致性的作業開發樣態

深入理解“教—學—評”一致性的作業設計理念,關注作業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以及作業內容的適切性,形成作業開發框架與流程,做到規范、合理地設計作業。

(1) 確立“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理念

教師要深入解讀教材、課程標準、學業評價標準,對教學內容的知識領域與單元地位進行細致分析,先結合本單元教學內容確定單元作業評價目標,再根據教學情況細化課時作業目標,設計學習目標與作業目標匹配、學習活動設計與作業設計匹配,以及學習活動組織與作業組織匹配的,具有針對性、連續性的作業內容。這樣才能體現作業設計的結構性、整體性和遞進性。

(2) 架構“教—學—評”一致性作業開發框架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理念,關注目標導向下的活動、作業、評價等環節。區域在推進建構“教—學—評”一致性的作業實踐探究中,要形成小學數學“教—學—評”一致性作業開發框架(如圖1),以頂層設計為教師的作業設計提供思路與模板,以整體架構幫助教師由經驗走向專業。

(3)明確“教—學—評”一致性作業開發流程

引導教師從作業視角再次審視單元、課時教學目標,明確單元目標導向下的教學、作業、評價等環節的設計,真正達到“教—學—評”一致性,以推動課堂學習從表層走向深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評”一致性作業開發分四步:第一步,解讀教什么、怎么教,學什么、怎么學,教到什么程度、學到什么程度;第二步,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關鍵學習活動,確定評價目標;第三步,緊扣教學和評價目標設計作業,關注知識的形成和發生發展的過程,突出活動的自主性,突出過程與思維;第四步,合理檢驗,修正“教—學—評”一致性作業的結構,建立樣本和資源庫。

2.形成“教—學—評”一致性作業教研范式

通過“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教師培訓與教研活動,適時開展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加強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形成區域作業設計教研新范式。

(1)區域示范:聚焦統籌與指導,開發常態化教研模式

“教—學—評”一致性作業的設計研究,由學校承擔主要責任,教育行政部門加強領導和管理,教師發展中心加強研究和指導,頂層設計,統籌落實,形成三級管理。沿著“專家引領,骨干先行;專題研討,解決問題;反饋梳理,修改重構;專項評比,提煉精品;匯編成冊,資源共享”的思路,對作業設計進行整體規劃,以“做精一課時,資源共享”為教研目標,組建金字塔式開發團隊。在開發流程上,采用“作業設計要素(模板)學習—結合個人風格設計—備課小組討論修改—區級骨干完善優化—資源共享”的路徑,將科研、教研、培訓三位融為一體,以常態化教研模式整體推進。

(2)校級輻射:聚焦實踐與探索,定制常態化教研服務

通過校級微型教研的輻射,進行常態化作業設計實踐與探索。各學校制訂作業設計與評比的方案,并按方案開展研訓、評比,區域組織學校和教師推廣優秀實施經驗。對區域內優秀的校級“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教研方案進行推廣,并利用先行學校的經驗做法,給后續加入研究的學校提供研究范式。

(3)個人迭代:聚焦提煉與輸出,完善常態化教研資源

教師個人層面的研究采取“理論+實踐”的交叉自主學習模式,以“問題剖析—理論學習—觀摩體驗—實踐診斷 —反思優化”的路徑開展學習培訓,從教學問題入手, 以“教—學—評”一致性作業的設計優化為目標,重點提升教師的評價設計和評價反思能力,從而不斷改進教學,不斷完善作業資源。

3.形成“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策略

作業設計緊扣學科本質,展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與作業研究,形成“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策略。

策略一:基于學習目標,形成“基礎+發展”作業設計策略

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和學業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合理制訂對應內容的作業評價目標以及學生應該達成的學習水平。

如對五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三)”的教學內容可以進行如下規劃(見表1):

其次,基于作業評價標準設計系列作業。作業分基礎性作業和發展性作業?;A性作業要“著眼要點,鞏固完善”“針對難點,聚力突破”“促進理解,杜絕機械”;發展性作業要“著眼知識的形成過程”“著眼知識的結構體系”“著眼知識的內涵與外延”,將作業設計與作業評價目標相關聯,做到“教—學—評”一致性。

例如,針對表1中例3的教學內容,圍繞作業評價目標4“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根據學生要達到的水平,設計以下作業。

作業1:在圖2的方格中畫出“三角旗”繞O點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后的圖案。

作業2: 在圖3中畫出△ABO繞( ? ?)點沿( ? ?)時針方向旋轉( ? ?)°后的圖形。

作業1是讓學生根據旋轉三要素畫出簡單圖形的旋轉,鞏固和規范操作方法,旨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作業2提供開放性的旋轉運動描述,讓學生利用基本圖形進行旋轉設計,并記錄圖形旋轉過程,感悟知識的發生過程,發展綜合能力。

最后,從不同課時題量、不同目標題量、不同學習水平題量、不同難度題量、不同來源題量等方面編制作業內容屬性表,關注作業內容與作業目標、學習目標是否一致,如發現不恰當的作業應及時進行調整,以此檢測作業設計的全面性、整體性、層次性。同時,用屬性表統計數據,思考作業的類型與層次是否均衡,作業的總量、層次是否符合本單元各項目標與能力水平,以此保證作業的合理性。如“圖形的運動(三)”的屬性表可以設計為(見表2):

策略二:基于學習結構,形成“系統+聯結”作業設計策略

基于學習結構,從知識“系統”的角度設計“聯結”的單元整體作業,將知識的聯結遷移到作業設計中,促使學生在數學作業中進行“關聯”學習。

如針對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以一張A4紙為作業素材,可以設計三次作業。

作業1:將長為a,寬為b的長方形紙沿長邊或短邊旋轉一周后,想象形成的立體圖形;(如圖4-1)

作業2:將長方形紙對折后,沿長邊和短邊分別旋轉一周,比較形成的兩個立體圖形的體積大??;(如圖4-2)

作業3:將長方形紙沿對角線對折后,再沿長邊或短邊旋轉一周,比較形成的兩個立體圖形的體積大小。(如圖4-3)

通過旋轉A4紙,長方形轉變為圓柱,加強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聯;通過上下或左右對折再旋轉A4紙,打通不同圓柱之間的關聯;通過將A4紙沿對角線對折再旋轉,想象出圓錐和圓柱,突破規則圖形體積計算公式的界線。

將作業設計貫穿整個單元系統,在單元系統中找到聯結,有利于學生從情境中抽象出本質,建立圖形特性模型;在不斷的對比中創建聯結,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在“系統+聯結”的作業中實現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策略三:基于學習需求,形成“自助+梯度”作業設計策略

基于學生的學情特點,自助的作業以“主題式套餐”作業為主,有沉浸式的實踐作業,有體驗式的情境作業,有創意化的項目式作業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創造設計、個性游戲等形式中完成作業。

如六年級“圓”的三個套餐作業。

作業1:請你找出鍋蓋的圓心,并記錄你是如何找到圓心的?請你自己畫一畫,試一試。

你會使用什么工具,運用什么方法測量鍋蓋周長呢?把你的想法和過程用文字、圖片或視頻記錄下來,一起來挑戰吧!

我選擇的實踐活動:

我的工具:

我的方法:

作業2:同學們,圓的世界豐富多彩。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與圓相關的知識,并把你們收集到的資料用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

①生活中的圓

②建筑中的圓

③大自然中的圓

......

我想了解

我的途徑:

我收集的資料:

我的感想:

作業3: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研究提示:小組的研究方案是什么?你選擇什么方法進行研究?把你的想法和過程用文字、圖片或視頻記錄下來。

梯度作業主要體現分層,用★表示。其中★和★★指向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的基礎性作業,分別表示單一知識點和兩個及以上的知識綜合題;★★★指向能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作業;★★★★及以上指向能發展思想與方法及發散思維的拓展作業。

三、初見成效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作業設計新理念,筆者團隊開發編制了“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設計精品資源庫和凸顯學生自主合作的“教—學—評”一致性課堂導學手冊,供區域教師參考選用?!敖獭獙W—評”一體化的作業資源,關注學生素養的發展,學生對作業內容的認同感逐步增強,深化了區域作業變革,推動了“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地。

(責編 金 鈴)

猜你喜歡
教—學—評實踐研究作業設計
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實踐分析
課堂觀察助力高中地理課“教—學—評”的一致性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