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2023-08-29 06:29李珉
學周刊 2023年27期
關鍵詞:融合發展思政教育校園文化

李珉

摘 要: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是職業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將引導學生在系統的思政教育活動和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構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指引學生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個人能力以及興趣愛好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不斷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綜合素養。故圍繞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展開論述,在全面闡述融合發展價值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提出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希望通過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策略的改革和優化,著力凸顯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價值,在積極構建具有職業特征的校園文化環境中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推動職業教育獲得更好發展。

關鍵詞:思政教育;校園文化;融合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7-00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07

職業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均是學校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兩者在教育體系上雖然相互獨立,但在目標和內容上又相輔相成。在職業院校的改革與發展中,學校將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發展對于職業技術人才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诖?,職業院校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通過有效的策略實現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通過課內教育活動的實施和課外文化氛圍的營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積極發揮思政教育活動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引領價值,著力突出校園文化建設對思政教育綜合效果的促進價值,全面提高職業院校德育教育的綜合效能,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技術人才。

一、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發展的價值

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高度強調了“以文育人”的價值,要求學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突出文化育人的價值,結合學校辦學特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這一要求的提出,全面推動了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這種融合發展對于思政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綜合成效

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兩者在教育內容和呈現方式等方面雖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從其內涵和本質的角度來分析,兩者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共通性特點。其中,思政教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專業課程體系,還包括在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滲透,是以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塑造學生良好行為為主要目標的系統性教育活動,是實現德行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思政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夠為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提供主題支撐,可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而校園文化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而構建的課外文化活動體系和校園環境氛圍,在實現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也體現了極為豐富的思政教育價值。一方面,校園文化可將思政教育的內容通過多元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和豐富性的校園文化環境等方式進行有效呈現,從而為思政教育提供多樣化的載體和內容,不斷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持續提高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綜合成效。另一方面,校園文化還能對學生的行為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引導學生在嚴格遵守學校紀律的基礎上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態度,能夠主動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不斷促進學生實現自主性成長,持續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由此可見,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活動相輔相成,能夠為學生構建起豐富的精神環境和學校文化氛圍,通過課內、課外并行的德育教育活動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基礎上啟迪心智,有效滿足學生的精神成長需求,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持續提高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綜合成效。

(二)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術人才

職業院校要實現基礎知識和職業能力的同步培養,就需要強調專業技術的積累和職業素養的提高,教育教學活動應結合當前及未來的就業及職業發展需求,將各行各業的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教育活動全過程,通過系統完善的德育教育活動,持續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在此過程中,思政教育是實現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的主要方式,可通過系統性的理論知識講述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是學校教育中顯性育人方式。而校園文化則是具有隱性特點的德育教育資源,可通過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塑造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精神風貌以及品性修養形成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因此,在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制度改革過程中,學校著力將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能夠實現顯性德育教育和隱性德育教育的統一與整合。充分發揮職業院校課堂教學和環境育人的綜合價值,不斷促進學生職業綜合素養的發展和職業精神的養成,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職業技術人才,有效滿足國家發展對現代職業技術人才職的迫切需求,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獲得高質量發展。同時,職業院校充分結合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構建出具有職業教育屬性的校園文化建設新模式,能夠在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為基本導向的前提下,積極構建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特點的校園文化,有效滿足職業院校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日益增長的精神成長需求,并為學生創設濃郁的職業教育學習氛圍,不斷凸顯校園文化育人的綜合價值,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更好發展。

二、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發展的路徑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將持續推動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的發展步伐。要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就需要持續提高職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術人才不僅需要具備系統、扎實的操作技能知識,還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綜合素養,能夠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愛崗敬業、積極鉆研,成為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專業人才,不斷推動我國制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鑒于此,職業院校應著力促進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能以課程思政的教學思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思政教育,在全面提高校園文化思政教育效能的基礎上,促進德育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不斷提高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結合職業特點引入行業文化,構建充滿職業氣息的校園文化

職業院校教育是面向于社會特定行業及崗位而開展的專業技術教育,其目標是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能夠迅速適應崗位就業需求的專業人才?;诖?,職業院校的教育要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基本要求,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發展潛能、增強學生的職業發展素養為改革重點。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學校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有效提高學生的行業適應能力,引導學生充分了解該行業的文化特點,并主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明確職業定位,進而為未來的就業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職業院校在教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需全力推進產教融合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僅應當實現課堂教學活動與車間教學、工作臺教學的整合,還應當指導學生在模擬或實景實踐中接觸行業文化,能夠了解、熟知、理解、認同行業發展的價值理念,發揮行業文化的育人價值。將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與行業文化的實踐案例相結合,有效發揮行業規范及歷史發展等職業文化的育人價值,實現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和行為習慣的塑造。

在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發展中,學校應積極引入具有行業特點的文化理念,著力促進具有思政教育價值的行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實現深度融合,通過“看得見”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構建起濃郁的職業文化氛圍,以促進學生職業綜合素養的發展和職業精神的養成。例如在園林類職業院校的校園自然環境建設過程中,可融入山、水、園、林、路等設計元素,體現園林行業的歷史發展與文化特點,體現現代園林的環保綠化設計理念,從而為學生打造極具職業文化氣息的教育教學環境。再比如醫學類職業院校中,可將人文環境的創設與行業文化的優秀元素相融合,比如在“護士節”期間,將“護士誓言”融入墻報文化、櫥窗文化、長廊文化的建設中,加強對護士行業文化的展示與宣傳,增強職業文化的影響力。

(二)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工匠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工匠精神是從業者職業道德、能力及品質的綜合性體現,工匠精神的塑造涉及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等內容,將影響從業者的價值取向與行為表現,是職業綜合素養的重要維度之一。在職業教育中,學校要實現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還應當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從而讓思政教育的內容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呈現,構建起“課程育人+專業育人+環境育人”的立體式格局,持續提高思政教育的綜合成效。職業教育以就業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導向,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也需著力體現為專業課程學習服務的基本功能,可將“工匠精神”的文化核心融入思政教育的課程建設和校園文化的環境建設中,讓“工匠精神”出現在課堂內和課堂外,成為指導學生觀念構建和行為活動的精神源泉。

校園文化建設要突出思政教育的價值,還應積極融入工匠精神的內容,在活動舉辦和環境創設中體現“工匠精神”,使學生能夠在專業課程學習、實踐實訓課程以及其他校園活動中感知工匠精神,認識工匠精神,并能以工匠精神引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持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持續增強創新創業的職業綜合能力。例如在校園環境建設中,開辟“工匠精神”的宣傳專欄,通過文圖方式介紹“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本質。還可在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舉辦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思政教育活動,例如藝術節、演講比賽、競賽等,為不同興趣愛好特點的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并在活動中強化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另外,還應針對學生綜合技能練習和實操能力提升設計豐富的職業素質拓展活動,例如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以比賽促學習,以學習促發展,讓工匠精神成為課程教學和校園活動的主旨,在全面提高校園文化品質的基礎上影響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實現職業精神的塑造。

(三)結合勞模精神培育職業素養,創建勞動光榮的精神文化氛圍

職業院校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構建的核心與靈魂,是學校所有教職工共同持有的價值體系,包括道德情感、思維模式、集體輿論等內容。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職業院校要實現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還應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堅持職業價值的基本導向,能夠將校園精神文化與專業優秀文化相結合,有效提高學生的崗位就業能力,培育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促進職業認知、情感、道德和精神的同步發展。勞模精神是各行各業發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優秀精神文化,代表了就業者對勞動價值的高度認同,將鼓勵就業者以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認真工作,積極鉆研,且能夠在崗位中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職業精神。

校園文化建設要凸顯思政教育的價值,還應實現勞模精神與精神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多種形式宣揚勞模精神,為學生構建尊重勞動、崇尚勞模的文化氛圍,以此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勞動觀。鑒于此,校園文化環境創建和校園文化活動也應體現勞模主題,比如在五一勞動節期間邀請與學校教育相關的行業勞模走進校園活動,通過專題報告、座談會等形式,讓學生接受勞模精神的熏陶。學校還需著力用好學校的廣播站、網絡教育平臺以及宣傳欄和墻報等校園文化渠道,以專題宣傳方式宣傳勞模精神,引導更多學生以各種形式展開勞模精神大討論,讓校園文化處處滲透勞模精神。

(四)立足學生實際建設制度文化,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要促進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還需圍繞提高學生職業綜合素養的目標構建完善的校園文化制度。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充分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成長需求,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學習創造性意識的基礎上,找到自律管理與他律管理的最佳結合點,建立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校園制度文化。同時,學校要著力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我管理價值,通過制度引導學生主動開展自我管理,能夠應用思政教育知識分析自己的能力特點和學習優勢,并按照自己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制訂學習計劃,以此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例如在考試制度建設中,學校就需結合職業院校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具有職業性特點的考評制度,強化對學習過程的考核。

綜上所述,在全新的發展時期,要滿足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就職需求,要有效提高職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綜合素質,職業院校應將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互融合,在全面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強化對學生思想的引領和行為的塑造。在具體的實踐中,職業院校應積極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就業特點構建充滿職業氣息的校園文化,并將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等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立足于學生發展的實際構建完善的校園制度文化,不斷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持續提高學校思政教育的綜合成效。

參考文獻:

[1] 劉偉.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融合路徑探索[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

[2] 徐進平.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J].中外企業文化,2021(8).

[3] 李平.校園文化建設與課程思政的融合研究[J].山西青年,2019(24).

[4] 劉琳.探析高職校園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與實踐[J].才智,2018(9).

[5] 姜蘇娟.思政課實踐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20(4).

猜你喜歡
融合發展思政教育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