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2023-08-29 11:33馬順文
學周刊 2023年27期
關鍵詞:歷史思維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馬順文

摘 要:素質教育需要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理念,使學生能夠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不斷拓寬歷史思維,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此,高中歷史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創設符合課改要求的新型課堂,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斷增加學生的認知深度和廣度,使全體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真正實現打造高效課堂的目標。文章根據實際歷史教學經驗,論述了高中歷史的教學現狀和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希望能夠給廣大歷史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歷史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7-01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44

歷史學科是學生與歷史文明進行對話的主要渠道,是高中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強歷史教育,拓寬學生的歷史知識面,指導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給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但是,當前的歷史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教學互動不足等,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習失去興趣,不愿意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要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力,創造學生喜聞樂見的歷史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切實發揮學科育人功能,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缺乏多元性

高中歷史涵蓋的內容豐富,不僅包含中國史,還涉及世界史,對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做出了介紹。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只給學生講述教材中的內容,拓展內容相對較少,布置的作業也相對單一,導致學生的視野不夠開闊,歷史思維發展緩慢,在實際運用的時候找不到方向。有些教師受應試思想影響,將大量時間放到高考考點的講解上,一些基礎還不牢固的學生,則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另外,還有的教師講述歷史理論的時間較長,很少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實踐活動,導致歷史課堂枯燥、單調,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

(二)教學過程缺乏靈活性

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靈活多樣的,能夠給學生提供自主施展的空間。但實際上,一些歷史教師為了掌控課堂,在教學時完全按照提前設計好的方案進行,按部就班地將歷史內容灌輸給學生,缺乏創新教育,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當學生提出質疑或者課堂出現突發情況時,教師處理起來并不順暢,沒有做到因材施教,以至于無法發揮出歷史學科的優勢。還有一些歷史教師沒有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尤其是對于人機交互的使用較少,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座位上聽得昏昏欲睡,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歷史資源和教學時間。

(三)教學總結缺乏延伸性

一節優秀的歷史課離不開課堂總結,教師開展課堂總結不僅能夠明確本節課出現的問題,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指導和幫助。在實際工作中,一些教師對于課堂總結不夠重視,如果課堂時間充足,就進行課堂總結;如果課堂時間不充足,就省略課堂總結。而且即使進行課堂總結,也只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沒有根據學生的差異做出具體、細致的點評,也沒有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另外,有些教師在課堂總結的時候往往憑借個人經驗,并沒有按照課標要求做出總結,容易誤導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優化策略

(一)更新觀念,營造多樣化的歷史課堂情境

高中歷史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時代感,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很多歷史知識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對其感性認識不足,學習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味灌輸歷史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還會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厭倦感和排斥感,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為此,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轉變傳統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創設教學情境,以情感人,打造情景交融的歷史課堂,不斷活躍學生思維,使歷史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求知特點,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歷史課堂情境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缺乏生動的描述,學生讀起來往往感到枯燥無味,無法調動積極性。為此,教師可以用生動的教學語言描述情境,以聲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語言為學生講述歷史故事,把學生帶入氣勢磅礴的歷史場面當中,讓書本中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歷史是對過去的記錄,是不可重現的,為了增進學生對歷史的感知,教師可以借助直觀教具創設情境,通過多媒體展示歷史文物,為學生再現歷史畫面,把枯燥、抽象的知識趣味化、形象化,讓學生成為歷史的觀察者和參與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進行學習。問題是打開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也是學生覺悟的契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問題情境,依據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提出具有知識性、啟發性和探究價值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驅動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歷史是對不同時代社會生活的記載,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教師可以聯系當前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古今對比,讓學生領悟歷史真諦,體會現代社會的先進性和幸福感。

(二)與時俱進,借助信息技術拓展教學空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教學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的運用大大拓寬了歷史教學的空間,給歷史教學帶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創新了教與學的方式。面對新的時代背景,教師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把現代信息技術與常規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拓展教學空間,打造具有現代氣息的歷史課堂,增加歷史教學的生機與活力,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歷史學習。

在課堂導入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歷史文字轉換成視頻動畫,以充分體現歷史課堂聲情并茂的特點,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熟練記憶并靈活運用歷史,教師可以設計電子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按照思維導圖的邏輯進行學習,將歷史知識脈絡進行梳理和分解,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層次。學生可以在電子思維導圖中做出標記,將自己不懂的問題匯總起來向教師提問,以增強學習有效性,掌握更加豐富的歷史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訴求,從網絡中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信息與資料,組織學生開展線上閱讀,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發揮微課視頻的優勢,將歷史重難點知識分別制作成一個個微課視頻,讓學生按照微課視頻的引導持續挖掘,探尋歷史的足跡。教師還要給學生提供優質微信公眾號、歷史網站、歷史App等資源,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受歷史知識的熏陶,獲得更多創新的靈感。在課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開放性的歷史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利用網絡的強大搜索功能,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各種歷史資料,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增強學生的歷史底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結合生活,利用鄉土資源構建知識網絡

鄉土歷史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祖國歷史是血肉相連的關系,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教材中歷史知識的理解,也是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重要材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將鄉土資源穿插到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述家鄉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歷史沿革等,補充、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擴充課堂教學容量,從而達到啟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知識的目的,使歷史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區域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風俗習慣,而且這些風俗習慣延續了千百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將衣、食、住、行、節慶、禮儀、祭祀等具有鄉土特色的風俗習慣引入課堂教學中,用視頻、圖片等更為直觀的材料形式,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傳統文化,了解家鄉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傳統節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民風民俗,以加強學生對鄉土歷史的了解,從而實現以點帶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發展歷史,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的戰爭遺址、名人故居、博物館等鄉土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參觀活動,近距離地觀察歷史遺址、遺物,感受家鄉歷史的厚重感,增強學生對歷史年代、歷史事件的直觀感受。教師還要注重圖文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將記錄地方歷史的地方史志、老照片、家族圖譜等圖文資料應用到課堂中,用真實的史料強化學生對歷史的客觀認知,促進學生對歷史的理解。鄉土資源中的歷史人物是“活”的教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史實為學生講述當地人們奮勇抗爭的故事、當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等,讓學生感受到中國革命的艱辛和當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學生對歷史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

(四)創新作業,通過實踐活動落實“雙減”政策

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需要學生識記的知識點非常多,而且還有很多需要學生理解的拓展內容。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布置抄寫、背誦、做題等形式的作業,以便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與應用,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卻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脫離了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特別是核心素養背景下,傳統作業的弊端日益顯現,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歷史教師要創新作業設計,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多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類的作業,解放學生的雙手,把學生從枯燥的題海中解脫出來,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輕松自然地掌握歷史知識,從而真正落實“雙減”政策。

基于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在每節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繪制思維導圖的作業,讓學生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整理當天所學內容,并以內在的聯系將學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從而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從更為宏觀的角度理解記憶所學知識。學好歷史的關鍵在于理解歷史,為了豐富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感知,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表演類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后自由結組,把課堂上學到的歷史事件改編成歷史劇,鼓勵學生各盡其能,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現歷史事件,在親身體驗中更為深刻地理解歷史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采訪類作業,讓學生深入生活當中采訪革命老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革命烈士的后代等,聽這些人講述紅色故事,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調查類的作業,指導學生通過網絡查詢、實地走訪、查閱地方史志等形式探尋家鄉的農業、經濟、文化的發展歷史,并將調查過程和調查結果整理成調查報告,在課堂教學時拿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展示和闡述,從而深化學生的歷史感悟。

(五)優化反思,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學習效能

課堂教學的有效反思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教師的教學反思應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清單,結合教學內容明確學生課前預習的目標、內容、重難點等,使學生明確預習方向。課堂教學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多變性,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從與學生的互動中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進行簡短的反思,給學生提出問題留出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傾聽、反思學生的見解,必要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與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以開拓學生的歷史思維。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多運用賞識性和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注、被重視,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堅定學習歷史的自信。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在每節課的結尾階段,教師都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開展反思活動,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包括對自己的課堂表現、知識掌握運用情況、情感價值觀的發展等進行反思和評價,鼓勵學生自主查找學習上的不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讓學生在對比中反思自己學習上的差距,促進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和共同進步。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拓展性的題目,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從學生的解題過程中反思教學實效,切實了解學生的思維及知識掌握情況,為下一步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向教師反饋自己的學習訴求,使教師可以擇其善而從之,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從而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

三、結語

高中歷史教學肩負著傳承優秀文化、培養歷史核心素養的重任,歷史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把握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水平,營造充滿歷史氣息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形成歷史思維。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優勢,再現歷史情境,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人機交互等信息技術手段,打造高效歷史課堂,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樹和.淺議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學周刊,2023(2).

[2] 韓梅娟.深度學習理念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分析[J].高考,2022(28).

[3] 魏尊嚴.生本理念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討[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7).

[4] 李正芳.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2(19).

猜你喜歡
歷史思維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歷史思維,優化歷史活動課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歷史想象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習近平“七一”講話的思想精髓
高中歷史教學簡論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