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地區蚯蚓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2023-08-30 18:18趙小寶陳會霖龍文聰汪瀚宇肖析蒙楊瑤君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14期
關鍵詞:西北地區產業發展

趙小寶 陳會霖 龍文聰 汪瀚宇 肖析蒙 楊瑤君

摘要 本文介紹了我國西北地區蚯蚓的品種和地區分布,分析了發展蚯蚓產業的困難和優勢,并提出了促進蚯蚓產業發展的對策,為蚯蚓產業的健康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關鍵詞 蚯蚓產業;品種分布;困難與優勢;產業發展;西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14-0095-04

我國西北地區土壤全氮、有機質相對缺乏,耕地區中等及以下肥力的土壤占主體,比例在75.00%以上[1]。蚯蚓被稱為“土壤生態系統工程師”,人工養殖的蚯蚓每年可產卵3~4次,每條蚯蚓每年能繁殖200~300條[2],西北地區雖然水資源不足,氣候寒冷干燥[3-4]。但蚯蚓在新疆、陜西、青海、甘肅、西藏都有分布[5]。西北地區蚯蚓生長歷史悠久,發展蚯蚓產業具有重要作用。郝柱等[6]認為,西北地區蚯蚓養殖相對落后,只有少數零星企業在從事該養殖行業。西北地區發展蚯蚓產業可加速土壤結構改善,增強碳、氮營養循環,提高土壤的滲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7]。蚯蚓不僅能夠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還被應用于處理有機廢棄物,修復被重金屬廢棄物污染的土壤以及作為環境污染的指示生物[8-10]。

當前,市場上蚯蚓的干品地龍嚴重供不應求,以廣地龍為例,廣地龍2003年1—9月價格為22.5~25.0元/kg,到2005年3月升至55.0~60.0元,升幅高達140.00%~144.40%[11],2022年2月升至200.0~260.0元,在2005年的基礎上價格再次提高260.00%~333.00%。發展蚯蚓產業不僅可以滿足地龍藥材的市場需求,而且有利于促進西北地區生態發展和鄉村振興。目前,關于西北蚯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良土壤和利用蚯蚓處理生活垃圾、有機物廢物等方面[12-13],而有關西北地區蚯蚓生長現狀和產業發展對策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為此,本文介紹了西北地區蚯蚓生長繁殖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西北地區蚯蚓產業發展對策,以期助力西北土壤改良、綠色產業發展及鄉村振興。

1 西北地區蚯蚓的主要品種和分布

中國已記錄的陸棲蚯蚓有9科28屬306種(含亞種)[6],其中藥用蚯蚓9種[14],主要分布地區包括黑龍江、遼寧、內蒙古、西藏、吉林、四川、云南等地[6,15]。西北地區蚯蚓品種主要有陜西的赤子愛勝蚓、青海和甘肅的青甘腔蚓、甘肅的綠腔蚓和蘭州腔蚓等。其中,藥用蚯蚓有6種,隸3科3屬,包括鏈胃蚓科的日本杜拉蚓,巨蚓科的湖北環毛蚓、河北環毛蚓、秉氏環毛蚓、異毛環毛蚓,正蚓科的歪方背暗異唇蚓[14],且都是廣布種,數量大。蚯蚓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肅、陜西,蚯蚓的分布與西北地區的土壤類型息息相關,在秦嶺、祁連、天山等植被豐富地區,大量的枯枝敗葉使該區域擁有適宜蚯蚓生長的有機質和腐殖土[12],同時,森林生態系統也可為蚯蚓生存環境提供可調節性[16]。黃河流域附近的黃土以及盆地的礫砂土相比于含水量更高的壤土,對蚯蚓的生長不利[17]。

目前,我國西北地區蚯蚓品種共計有鐵線單線蚓(Haplotaxis gordioides)、日本杜拉蚓(Drawida Japonica Michelsen)、秉氏遠盲蚓(Amynthas pingi pingi)、雙頤腔蚓(Metaphire bucculent)、西藏腔蚓(Metaphire tibetana)、青甘腔蚓(Metaphire tschiliensis kokoanus)、蘭州腔蚓(Metaphire tschiliensis lanzhouensis)、綠腔蚓(Metaphire viridi)、貝氏雙胸蚓(Bimastus beddard)、微小雙胸蚓(Bimastus parvus)、八毛枝蚓(Dendrobaena octaedru)、八面叢林蚓(Dendrodrilus ocmaedrum)、諾登愛勝蚓(Eisenia nordenskioldi nordenskioldi)、紅色愛勝蚓(Eisenia rosea rosea)、紅正蚓(Lumbricus rubellus)、直隸腔蚓(Metaphire tschiliensis tschiliensis)、赤子愛勝蚓(Eisenia foetida)17種[6]。

2 西北地區發展蚯蚓產業的優勢

蚯蚓的干品為優質的中藥材地龍,供需矛盾突出,供應缺口大。李曉明等[13]指出蚯蚓在環保、動物性飼料、食品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地龍作為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市場嚴重供不應求[11],尤其是野生地龍的捕捉已為法律法規所禁止。2022年,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野生蚯蚓保護,改善土壤生態環境的通知》[18],嚴禁非法收購、加工野生蚯蚓。因此,發展蚯蚓產業具有良好社會機遇。

2.1 生長歷史悠久,蚯蚓品種資源多

西北地區屬古北界,具有蚯蚓生長的悠久歷史。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土地廣裹,包括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北5?。ㄗ灾螀^)及內蒙古西部,總面積約308 萬km2[19],有機質豐富的土壤環境非常適合蚯蚓的生長[7],因而分布著多種腔蚓屬和遠盲蚓屬的蚯蚓[20]。

2.2 勞動力資源豐富,用工成本較低

由于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等因素的限制,相比南方地區而言,西北地區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較低[21],可以極大地降低用工成本。

2.3 有機質資源豐富

目前,動物糞便是蚯蚓養殖的優質基料[22],特別是牛羊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西北地區畜牧業發達[23-24],牛羊規?;B殖集中,可以極大地滿足蚯蚓養殖所需的物料要求。

2.4 蚯蚓可顯著改良西北土壤生態結構

蚯蚓作為土壤結構的“工程師”,將可降解的腐殖質和有機廢物轉化為無機質豐富的蚯蚓糞,使土壤的團聚體更加穩定[25-26]。

2.5 收貯時機靈活,繁育技術易于推廣

蚯蚓多年繁育,劉友[2]指出蚯蚓具有分布廣、繁殖能力強、適應性強且不易生病等優點,重要技術環節不多,因此在蚯蚓養殖過程中不需要也不能噴施農藥,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不高,繁育和收貯的勞動強度不大,收獲蚯蚓的時間為春、夏、秋季,時間跨度較大,這為蚯蚓的繁育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6 西北氣候寒冷,蚯蚓的天敵和地下害蟲少

西北地區受緯度、海拔、地形的影響,氣候寒冷干燥,在寧夏最低溫度達到-20 ℃左右[27]。趙瑩等[28]對陜西煙草地調查取樣,僅得出35個品種的地下害蟲。

3 西北地區發展蚯蚓產業的困難

3.1 氣候干冷

氣候條件是制約西北地區蚯蚓生長繁殖的最大因素,蚯蚓喜濕、暖環境,而西北地區氣候以干、冷為主[7],這對發展蚯蚓養殖事業較為不利。通過加蓋塑料薄膜、利用室內、溫棚等措施[29],雖然可以克服以上缺點,但也增加了養殖成本。

3.2 土壤保水性差

西北黃土高原地區主要包括陜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肅的東北部、青海東部和寧夏的東南部,面積約20 萬km2。黃土是本區主要的成土母質,土層深厚、疏松、質地細勻、垂直結構發育、透水性強,機械組成中粉砂含量常在50.00%以上,含有大量碳酸鈣[30],對蚯蚓生長不利。

3.3 科學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不多

目前,有關西北地區蚯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蚯蚓改善土壤質量和增強土壤肥力[31-32],以及利用蚯蚓處理有機廢物進行堆肥等方面[33-34]。除少數人工養殖報道外,有關蚯蚓產業實踐的報道甚少。

3.4 水源問題

西北地區蒸發量大、蒸發速度快[35],而蚯蚓生長特別需要潮濕的土壤,土壤含水量需達到60.00%~70.00%[36]。

4 西北地區蚯蚓產業發展對策

4.1 高度重視,抓住機遇,重點突破

發展蚯蚓產業可行性強、效益高,不僅提高了土地產值,而且改善了土壤結構,為鄉村提高土壤肥力、土地產能探索了一條有效的技術途徑,應高度重視。地龍藥材供應不足的情況還會在較長時期存在,目前是發展的最好時機??上仍谒Y源較好、土壤肥沃的地區示范,逐步發展壯大。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摸索條件,為西北地區蚯蚓生長作出適應性創新改變。

4.2 開展科技攻關,選育抗逆性強、耐低溫干旱的新品種

西北發展蚯蚓產業是一個新的課題,將會遇到許多新的困難和難題,需要組織專門的人才團隊,開展科技攻關,選育適宜西北地區的耐寒蚯蚓新品種,探索高產養殖技術,為西北蚯蚓生產地龍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4.3 與牧草產業結合,應用節水抗旱新技術生產地龍藥材

優質牧草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是蚯蚓的優質食物來料。西北地區廣闊的土地是牧草生長的適宜區和主產區,具有豐富的牧草資源。筆者所在的課題組依托高吸水竹纖維與微生物形成的保水型竹菌共生體系,形成了種草產蚯蚓的技術體系,刈割多年菊苣等牧草入土作為含氮有機質,作為蚯蚓生長發育的有機質原料,形成了一條育蚯蚓產地龍藥材的產業化途徑,為西北地區蚯蚓產業發展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道路。

4.4 科學規劃蚯蚓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蚯蚓產業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應科學規劃產業發展藍圖框架,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基礎。此外,發展蚯蚓產業,突出的難題是人才缺乏,今后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優惠的人才政策,解決蚯蚓產業發展的智力問題。

參考文獻

[1] 趙禹,趙寒森,劉拓,等. 西北地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進展與主要成果[J]. 西北地質,2022,55(3):140-154.

[2] 劉友. 如何科學飼養蚯蚓[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3(8):119.

[3] 張笑琰,穆蘭. 西北地區水資源生態環境系統服務功能量與價值量評估[J]. 農業與技術,2022,42(8):60-65.

[4] 湯慶國,王群英,沈上越. 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J]. 重慶環境科學,2003(12):99-101.

[5] 黃健,徐芹,孫振鈞,等. 中國蚯蚓資源研究:Ⅰ.名錄及分布[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6,11(3):9-20.

[6] 郝柱,胥福勛,楊燕,等. 對西北地區發展蚯蚓養殖產業的探討[J].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3):47.

[7] 張雪蓮,王國兵,徐曉. 不同生態類型蚯蚓對土壤團聚體有機碳質量分數的影響[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23,51(1):101-105.

[8] 高佳楠,肖能文. 蚯蚓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J]. 世界環境,2022(6):46-48.

[9] 李丹丹,馬莉,陳漾漾,等. 蚯蚓活動對寶雞地區農田土壤水分入滲過程的影響[J].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2(3):81-85.

[10] 張維蘭,張悅,劉萍,等. 蚯蚓在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的研究進展[J]. 環境科學與技術,2022,45(8):155-165.

[11] 陸善旦. 廣地龍緣何價格一直飚升[J]. 農村新技術,2005(7):58-59.

[12] 喬力盤·阿不力米提,亞庫甫,阿地里. 蚯蚓糞對改良土壤的作用[J]. 現代農業,2018(1):10-11.

[13] 李曉明,楊曉紅,何新權,等. 以蚯蚓為鏈條的低碳循環農業[J]. 陜西農業科學,2010,56(6):95-97.

[14] 陳強,馮孝義,董建華. 西北藥用蚯蚓資源考察[J]. 中國中藥雜志,1995,20(11):650-651.

[15] 鄭志華. 中藥材地龍的研究近況[J]. 廣東藥學,1994,4(S1):46.

[16] 趙書田,李建志. 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研究與分析[J]. 吉林林業科技,1992,21(6):4-8.

[17] 肖艷蘭,岳敏慧,王朋,等. 蚯蚓群落結構與分布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環境科學與技術,2020,43(7):72-83.

[18] 七部門:聯合打擊電捕蚯蚓行為[J]. 中國環境監察,2022(9):4.

[19] 李哲,丁永建,陳艾姣,等. 1960—2019年西北地區氣候變化中的Hiatus現象及特征[J]. 地理學報,2020,75(9):1845-1859.

[20] 徐芹. 中國陸棲蚯蚓地理分布概述[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6,10(3):54-61.

[21] 李具恒,白奉源. 西北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人力資本問題[J]. 西北人口,2001,22(3):29-31.

[22] 劉科,韋秀麗,郭蕭,等. 利用鄉村有機廢棄物進行蚯蚓養殖的種類篩選及配比優化研究[J]. 中國沼氣,2022,40(4):50-54.

[23] 昝林森,梁宏偉,田萬強,等. 西北地區草食畜牧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04,25(2):23-26.

[24] 王恩胡. 西北地區發展現代畜牧業面臨的困難和對策[J].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7,20(6):12-16.

[25] 袁向華,周艷玲,宋清姿,等. 蚯蚓吞食過程中土壤理化性質與放線菌多樣性的變化特征[J]. 生態學報,2017,37(4):1199-1210.

[26] SINGH S,SINGH J,VIG A P. Earthworm as ecological engineers to chang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oil vs vermicast[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6,90:1-5.

[27] 張金銀. 寧夏地區冬季寒冷季節對家畜的危害及應對措施[J]. 當代畜牧,2017(36):1-2.

[28] 趙瑩,成巨龍,袁治理,等. 陜西煙田地下害蟲種類初步調查[J]. 中國煙草科學,2014,35(3):41-45.

[29] 劉文凱,熊海謙,包細明,等. 棚下牛糞養殖蚯蚓技術[J]. 湖北畜牧獸醫,2021,42(7):25-27.

[30] 易秀,李俠. 西北地區土壤資源特征及其開發利用與保護[J].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04,26(4):85-89.

[31] 毛凱倫,李司童,李曉娜,等. 蚯蚓糞與腐殖酸混施對植煙土壤質量及煙葉品質的影響[J]. 土壤通報,2018,49(4):911-918.

[32] 董振潔,張東宏,楊圓圓,等. 蚯蚓活動對秦嶺天然林林地土壤養分的影響[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20,40(5):100-107.

[33] 王清威,張松林,臧蘭蘭,等. 餐廚垃圾堆肥處理的蚯蚓適應性研究[J]. 環境工程,2014,32(9):119-124.

[34] 周穎,劉維平,陳澤光. 蚯蚓堆制處理技術及發展前景[J]. 中國牛業科學,2009,35(4):43-47.

[35] 陳亞寧,李稚,范煜婷,等. 西北干旱區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研究進展[J]. 地理學報,2014,69(9):1295-1304.

[36] 李楊,馬占飛,康俊港,等. 畜禽糞便養殖蚯蚓的研究進展[J]. 今日畜牧獸醫,2022,38(1):85-87.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西北地區產業發展
西北地區支護樁施工技術應用概述
近60年西北地區森林資源變化分析與思考
三集一體機在西北地區適用性分析
海南黑山羊研究進展與產業發展思路
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紅色旅游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中管理問題研究
西北地區首屆課博會在寶雞召開
土地革命戰爭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區的兵運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