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賦能六安市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與實現路徑

2023-08-30 18:18謝文寶曹沖宋浩楠袁國軍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14期
關鍵詞:實現路徑發展模式鄉村振興

謝文寶 曹沖 宋浩楠 袁國軍

摘要 數字鄉村建設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釋放數字紅利催生鄉村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安徽省六安市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進展和制約因素,基于政府、村集體和市場3個主體,從專業性和公益性二維角度構建數字鄉村建設模式的選擇矩陣,分析六安市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具體實踐,最后提出加強政府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村企合作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政企合作助推鄉村治理數字化、數字服務提升鄉村生活數字化等實現路徑。

關鍵詞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發展模式;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14-0121-05

Development model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digital empowerment for rural?revitalization in Lu′an City

XIE Wenbao1, 2? ?CAO Chong1, 2? ?SONG Haonan1, 2? ?YUAN Guojun1, 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2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for Data Intellige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Dabie Mountains, Lu'an 237012, China)

Abstract Digital villages construction is a concrete action to enforc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 necessary initiative to release digital dividends to generate endogenous strength for r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gress and constraints of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Lu'an City, constructs the selection matrix of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mode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ism and public welfare based on the three subjects of government, rural collective and market entity,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practice in Lu'an City.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the realization paths of strengthening th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by the government,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rural collectives and enterprises, promoting the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the digital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digitalization of rural life through digital services.

Keywords digital empower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realization path

數字鄉村建設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是推動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釋放數字紅利、催生鄉村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舉措。我國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通過數字技術應用與服務促進農業農村數字化、城鄉共同富裕、精準基層治理和鄉村文化自信等途徑賦能鄉村振興[1-3]。安徽農業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但是安徽省數字鄉村發展水平區域差異較大,特別是大別山革命老區六安市。當前,安徽省數字鄉村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字農業農村的發展現狀[4]、實踐經驗與存在問題[5]、現實障礙與提升路徑[6]等方面,針對六安市的研究主要以鄉村產業振興為主題,例如農業電商產業集群培育[7]、“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8]、農業產業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9]等方面,但是缺少六安市數字鄉村建設的具體研究。本文分析六安市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主要進展和制約因素,構建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模式和研究六安具體實踐,從數字基礎設施、經濟數字化、治理數字化和生活數字化維度提出六安市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為地方政府完善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方案、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參考。

1 六安市數字鄉村建設的進展與制約因素

1.1 六安市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進展

1.1.1 六安市數字鄉村建設水平逐年提升? 在六安市各項數字鄉村建設政策的支持下,數字賦能六安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近年來六安市各區縣數字鄉村建設步伐加快。本文研究數據來源于北京大學縣域數字鄉村指數數據庫,指標體系涵蓋基礎設施、經濟、治理、生活4個領域,各指標權重分別為0.27、0.40、0.14和0.19。數據顯示,2018—2020年六安市各區縣數字鄉村建設指數整體呈現增長趨勢,其中舒城縣和霍山縣數字鄉村發展速度較快。六安市數字鄉村建設整體處于中等水平(簡單平均值為64.11),高于全國2 481個縣區的平均值,但是整體低于長三角滬蘇浙地區。

1.1.2 各縣區數字鄉村建設空間差異明顯? 從表1可知,六安市縣域數字鄉村發展存在明顯的空間差異,2020年金安區數字鄉村建設指數最高,綜合評價得分為74.32,而最低的葉集區(50.8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5.00),其他各縣區的數字鄉村建設水平均高于全國水平。具體各維度指數來看,數字鄉村基礎指數差異不大,而且市轄區水平顯著高于各縣;鄉村經濟數字化指數方面,裕安區和葉集區分別為46.34和43.23,顯著低于其他各區縣;鄉村治理數字化指數方面,霍山縣和舒城縣顯著較高,金寨縣水平最低,為46.30;鄉村生活數字化指數方面,各縣區差距較大,舒城縣最高(76.12),而葉集區最低僅為22.61。

1.1.3 六安市鄉村經濟數字化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鄉村產業振興,新時期國家實施的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重要契機[10]。六安是安徽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長三角地區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六安市推進農業提質增效“6969”工程,逐步將生態資源和要素資源優勢轉化為農業經濟優勢,經多年發展形成了綜合全面的農業產業體系。2022年六安有7家農業組織進入安徽省數字農業工廠(農場、牧場、漁場)建設。數據顯示,2020年六安市數字化生產指數中金安區得分為88.03,高于六安市其他各縣區;其中,二級指標中,數字化供應鏈指數霍邱縣最高(71.16),霍山縣最低(53.30);霍山縣和金寨縣數字化營銷指數遠高于其他縣區,但是數字化金融指數各區縣差異不大。

1.1.4 六安市農村電商產業發展迅速? 2022年農村電商繼續保持鄉村數字經濟“領頭羊”地位,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六安市糧油棉麻等農副產品產量豐富,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迎駕貢酒、六安瓜片等名優特產品享譽海內外。2021年六安市出臺了《“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實施“數商興農”工程,依托長三角一體化、上海對口幫扶、合肥都市圈發展、合六經濟走廊建設等區域發展政策,農村電商助推六安市綠色優質農產品遠銷國內外。截至2021年末,六安市獲得省級農村電商示范鎮20個、示范村74個、億元電商強鎮1個,建立農村電商利益聯結機制項目43個。2021年六安市農村產品網銷額92.12億元,同比增長37.7%。

1.1.5 六安市數字鄉村治理和鄉村生活數字化? 六安市積極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實施農村“雪亮工程”,推進鄉村數字化治理。六安市各地積極搭建就業創業、在線學習等平臺,云招聘、遠程面試、直播帶崗等方式有效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與用工崗位的對接。六安市以鄉、村兩級為重點,鼓勵通過皖事通、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提供移動圖書館服務,豐富農村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六安市近年來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戲曲進鄉村、農村數字電影公益放映等措施豐富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統計發現,六安市舒城縣數字消費指數最高,金安區和霍山縣在數字文旅衛等方面位居前列,金安區和裕安區在數字生活服務方面優勢突出,而葉集區整體較為落后。

1.2 六安市數字鄉村建設的制約因素

數字鄉村建設是數字產品、技術和服務向農業農村轉移的過程,當前六安市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制約因素包括:一是六安市農村數字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面向農業生產的5G網絡、北斗導航、物聯網、農機智能裝備、大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數字技術與農業融合不深,在農業生產數字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等方面水平較低。二是六安市特色產業集群已經形成,但是產業整體發展還處于初期水平,六安市糧油、茶葉、中草藥等產品深加工不足,生產數字化、數字供應鏈和數字金融還得不到有效發揮,新產品研發以及數字文旅等產業環節開發不足,產業價值得不到有效發揮。三是六安市“互聯網+政務”“互聯網+公共服務”有待繼續推進,鄉村數字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強化。四是六安市促進數字鄉村振興的政策制度和保障機制不夠完善,數字人才培養和資金投入政策保障不足,在數字鄉村建設各領域發展不充分、試點項目難推廣。

2 數字鄉村建設的發展模式

2.1 數字鄉村建設的主導主體

2.1.1 政府主導型? 結合數字鄉村建設項目的公益性和受益排他性,建設主體可分為政府主導型、村集體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表2)。政府主導型的數字鄉村建設項目資金來源于各級政府財政資金,由城投公司等國有企業主導建設,項目的運營管理為政府基層行政人員,實施項目主要包括農村電力、農村寬帶等信息基礎設施,農產品質量追溯、農業產業鏈大數據、標準農田監管等平臺建設以及“一網通辦”、鄉村智慧應急系統等公益性較強的項目。

2.1.2 村集體主導型? 村集體主導的數字鄉村建設項目存在群體公益性和群體非排他性。群體公益性是指項目建設的受益群體主要是村集體成員,村集體外的成員很難獲得收益;群體非排他性是指村集體成員很難限制其他村集體成員享受數字鄉村建設項目的收益。因此,項目建設采取政府財政一定比例的補助,再加上村集體經濟的資產建設運營,項目實施范圍包括農田電網、農田智慧水利、村級綜合服務站建設,村集體數字圖書館、村集體電子臺賬等設施設備以及農村垃圾回收處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數字化治理項目。

2.1.3 市場主導型? 家庭農場、農戶、企業等市場主體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市場主導的數字鄉村建設項目存在非公益性和較強的排他性,要發揮好市場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的核心作用和資源配置效應。因此,數字鄉村建設項目建設采取經營主體(農戶)自主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項目實施范圍包括生產數字化、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數字農業建設,數字農場、數字漁場等主體培育,數字金融、數字消費、數字農旅等數字服務項目,但是在數字鄉村建設的初期,政府要加強金融支持和財政補助,通過樹典型的方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快速發展。

2.2 數字鄉村建設的模式選擇

數字鄉村建設涉及數字基礎設施、數據標準化與體系結構、數據安全與技術應用、項目規劃與運營管理等多個方面,知識涉及規劃學、理學、信息科學、農學、管理學等多個專業,需要深入的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農業從業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不可能全面掌握相關知識和專業素養。因而,需要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發揮各主體的專業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做好項目建設參與主體的分工與協作,協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結合數字鄉村建設項目的主導主體和項目的專業性,構建九宮格矩陣(圖1)。數字鄉村建設項目的公益性分為高、中、低3個維度,對應的主導主體分別為政府、村集體和經營主體(農戶)。數字鄉村建設項目的專業性也分為高、中、低3個維度,對應的模式分別為主導主體運營模式、主導主體與企業合作模式和購買服務模式。當數字鄉村建設項目公益性較高時,項目專業性較低可采取政府運營模式,中等水平時采取政企合作模式,較高水平時采取政府O&M模式(Operations & Maintenance,即“委托—運營”)。數字鄉村建設項目公益性較低時,項目專業性較低可采取經營主體BOO模式(Build-Own-Operate,即市場主體“建設—擁有—經營”),中等水平時采取市場運營模式,較高水平時采取BPO模式(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即業務外包模式)。數字鄉村建設項目公益性中等水平時,項目專業性較低可采取經營主體BT模式(Build-Transfer,即“政府委托建設—移交村集體運營”),中等水平時可以采取村集體和企業合作模式,較高水平時采取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為“政府委托建設—企業經營—移交村集體”)。本文提出了數字鄉村建設項目落地的基礎分析框架,各地在具體實踐中可靈活應用具體的建設模式。

2.3 六安市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實踐

六安市采取村企合作運營模式推進農業特色產業振興。六安市金寨縣2020年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金寨縣部分鄉鎮與企業合作推進數字鄉村示范點建設;圍繞茶葉、獼猴桃等特色產業搭建農業大數據平臺,建成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試點茶葉“區塊鏈”技術,推動智慧金融等鄉村服務業數字化。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以抹茶工廠建設為龍頭,通過招商引資建設“抹茶村”項目和電商平臺,在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的推動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為農業數字化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數字服務驅動農村茶旅、文旅融合發展,創造出產業融合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實現數字賦能六安市鄉村產業振興。

六安市采取政企合作模式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和社會公共服務。例如,中國電信六安分公司在平安鄉村建設的基礎上,協同各鎮、村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通過數字鄉村平臺基層黨建、鄉村政務、網格管理、智慧監控等應用功能實現鄉村治理數字化,向公眾提供惠農便民綜合信息服務。六安市金寨縣采取政府運營模式實施“互聯網+”服務、城市“大腦”和智慧社區建設,推進鄉村公共服務智慧化管理運營。

六安市采取O&M模式推進鄉村數字文化建設。六安市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近年來六安市按照O&M模式推進農村數字電影公益放映,補助資金按照中央、省、縣區分級構成,2022年數字電影放映補助為200元/場。六安市各地通過公開招標確定放映主體,強化市場運營管理,政府與放映主體簽訂放映合同,按照先放后補方式核發補助資金,通過公益放映不斷提升六安市數字文化服務效能,實現農村農民精神共同富裕。

3 六安市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

3.1 加強政府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基礎設施在革命老區六安市鄉村建設中發揮著首要作用,亟需提升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六安市政府要全力推進寬帶網絡和5G網絡建設,加快農村地區電力、網絡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完善六安市農業農村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強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實現高標準農田、宅基地、農業廢棄物、化學投入品等監管數字化。加強六安市綠色優質農產品全產業鏈數字化監管,區塊鏈、大數據技術驅動農產品提質增效,加強農業生產和流通領域先進數字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加強六安市農村冷鏈智能倉儲設施建設和物流寄遞數字化,提升特色農產品電商銷售比例和生鮮銷售比例。

3.2 村企合作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六安市農業標準化數字農場建設,政府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在投融資體制、特色產品推廣、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制定招商優惠政策,帶動數字人才、資金和技術的匯聚。引導六安市農業產業上下游企業集中,吸引精品農業、休閑養生和民宿產業等重大項目落地,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圍繞六安特色產業建立綠色食品產業體系,村企合作打造綠色食品全產業鏈,推動全產業鏈企業數字化高效協同。加強市場主體的數字農業服務,試點農業物聯網、農機智能裝備等數字技術的補貼政策。推進六安市農村“三變”改革和農村集體經濟市場化運營,數字技術推動集體產權制度和現代公司治理體系有機融合,壯大集體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

3.3 政企合作助推鄉村治理數字化

探索六安市政企數字治理合作新模式,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鄉村治理機制,推動數字技術應用向鄉村治理各領域滲透。建立六安市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平臺,發揮數字技術在基層民主、社會治安、人口管理、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育數字黨建、公民數字素養、應急管理等數字服務新業態,加快工作流程數字化改造,跨區域、跨部門協同推進數字鄉村治理。廣大基礎行政人員、村干部缺乏數字化治理平臺的管理經驗,需要政企合作加強六安市基層干部數字鄉村治理能力建設。推進數字政務服務向鄉村基層和弱勢群體傾斜,加強數字幫扶,讓更多群體享受數字技術發展紅利。

3.4 數字服務加強鄉村生活數字化

六安市繼續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數字文化等信息惠農工程,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打通農村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村民網上繳費、預約就診、數字圖書館等數字化公共服務。六安市試點開展村企合作建設多功能鄉村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群眾文體活動場地。推動六安市農村商超零售、養老管護、物流快遞、金融信貸等鄉村服務業數字化,引導服務主體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探索“線上交易+線下服務”的訂單服務模式,提升農民生產生活數字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董志勇,李大銘,李成明. 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關鍵問題與優化路徑[J]. 行政管理改革,2022(6):39-46.

[2] 孫久文,張翱. 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鄉村建設:意義、挑戰與對策[J].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0(1):127-134.

[3] 唐惠敏.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論闡釋與實踐發展[J]. 農村經濟,2022(9):42-51.

[4] 梁蘇丹. 安徽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現狀及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3):4-6.

[5] 方文紅,張耀蘭. 安徽省發展數字鄉村智慧農業暨農業產業互聯網的實踐與思考[J]. 安徽農業科學,2023,51(9):221-224.

[6] 王元寶,胡夢姚. 數字農業農村基礎能力提升的障礙與路徑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 綏化學院學報,2021,41(8):26-28.

[7] 張正琴. 大別山區農業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培育研究——以六安市為例[J]. 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9):19-21.

[8] 汪本勤,王云鶴,王家祥,等. 六安市“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皖西學院學報,2022,38(4):46-50.

[9] 王云鶴,夏萍,汪本勤,等. 六安市農業產業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 皖西學院學報,2022,38(6):5-9.

[10] 楊江華,劉亞輝. 數字鄉村建設激活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機制研究[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190-200.

(責編:王 菁)

猜你喜歡
實現路徑發展模式鄉村振興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國際私法法典化的挑戰與實現路徑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