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新背景下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實踐探究

2023-09-01 03:25盧芳婷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關鍵詞: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大單元教學

盧芳婷

內容摘要:依據大單元教學理念,圍繞統編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下冊“責任與擔當”單元,探討高中學習任務群的大單元教學實踐問題。教學要打破傳統單篇教學桎梏,在單元整體設計基礎上,根據任務需要,有目的地組織單篇或群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群文教學

在雙新背景(新課標、新教材)下,語文“大單元”教學的討論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而對具體教學策略的研究淺嘗輒止。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新教材為落實新課標,突出學習學習任務群的作用,設計了任務群與人文主題雙線組織的單元。教師在這種背景下,必須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改變以往固定的單篇教學模式,但對當前大熱的群文教學也不可盲目實施,應從宏觀的角度,根據任務提示來選擇相應的資源,按需施教。本文將以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責任與擔當”單元為例,探討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轉變思維,整體規劃

大單元教學的“單元”是指根據課標、教材和學情等實際情況確立的“學習單元”,不是“教材單元”,也不是“內容單元”[1]。大單元的“大”不是內容增多,也不是難度增大,而是強調教師教學思維的轉變,教師應有整體意識,從更高的角度對教學進行整體設計與規劃,合理選擇與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在實施教學之前應對單元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單元目標。

(一)分析課標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八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責任與擔當”,對應的學習任務群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學習思辨性閱讀和表達,發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認清事物的本質,辨別是非、善惡、美丑,提高理性思維水平[2]。這要求本單元的教學要圍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增強思維的邏輯性與深刻性展開。

(二)分析教材

單元導語要求領會作者觀點及其現實針對性,把握其解決現實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鑒賞文章的說理藝術,學會在辯證分析與合理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判斷,養成大膽質疑、縝密判斷的批判性思維習慣。本單元的作品文體多樣,有勸諫皇帝居安思危、善始慮終的奏疏《諫太宗十思疏》,有反駁對方、表明決心的書信《答司馬諫議書》,有鋪排描寫、夸張揚厲的《阿房宮賦》,有邏輯嚴密氣勢充沛的史論《六國論》。教材中的學習提示與單元學習任務也給出了許多教學指導,如,教學中應圍繞“傾聽理性的聲音”這一核心任務展開,探討“創業與守成”“善始與克終”“墨守成法與因時而變”“同俗媚眾與堅守自我”等問題;根據《答司馬諫議書》推斷司馬光來信的基本觀點,再閱讀司馬光的《與王介甫書》,看看其內容是否相符;選擇任務寫一篇文章表達見解等。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教學指示,指明了教學方向。

(三)分析學情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教學要考慮學生的現有水平,教學應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促進學生發展。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在必修上下冊中共有三個單元,各單元之間是相互聯系,分別完成該學習任務群的要求,側重點不同,設計教學時要考慮幾個單元的梯度性。本單元屬于必修下冊的第八單元,學生在此之前已經進行了兩個單元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學習,對論說性文本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夠把握作者的觀點,掌握了一些論證方法,但學生的論證技巧還不夠,并且質疑批判思維還有待發展。本單元的教學要在前兩個單元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層層推進,不能一直重復教學。

在研讀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可以將本單元的單元學習目標確定如下:

1.理解文章大意,積累諫、書、賦、論等文體常識,積累實詞、虛詞,掌握典型的文言句式;

2.學習古代仁人志士愛國愛民勇于擔當的精神,增強為中華民族復興二讀書的責任意識

3.把握作者觀點、及其闡述觀點的語言、技巧,鑒賞文章說理藝術。辯證思考作者觀點,學會在辯證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判斷,養成大膽質疑、縝密判斷對的批判性思維

4.學習寫議論文,學會選取恰當的論據、采用合適的論證方法,用清晰的思路、嚴密的邏輯論證自己的觀點

二.單篇教學,從整體到局部

新課標頒布以來,關于群文教學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大單元教學并一不定都要進行多篇教學,而是需要根據實際任務來選擇單篇或多篇教學。單篇教學仍然十分重要,但與以往知識碎片化、教學內容重復的單篇教學不同,大單元視域下的單篇教學應該從單元整體設計的視野來看每一個單篇,綜合考慮怎么組織教學?!凹词故恰皢纹虒W”也要放諸單元整體去觀照,把“這一篇”讀精?!盵3]做到從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服務。單元中的選文雖然都關于相同的人文主題,但側重點卻不一樣。并且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均為文言文,如果在不理解單篇的基礎上強行進行多文本閱讀,反而會使學生一知半解,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王榮生認為,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確定教學內容,教材不是教學內容,語文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每一篇都當作“定篇”來教,不僅耗時費力,而且大量的講解又會使大單元教學穿新鞋走老路。因此單篇教學要基于單元目標與“大任務”,站在更高位去設計。

(一)結合思維導圖,理清立論思路

《諫太宗十思疏》是盛世臣子對君王的勸諫,技巧與文采兼備。此時唐統一天下,結束戰亂十余年,天下太平,百業興旺,作為君王的唐太宗開始流露出驕奢忘本的苗頭,魏征為天下百姓著想,寫下了這篇奏疏勸諫唐太宗。文章由君道之根本講起,指出“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作為君主應該“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從而善始善終。接著提出“知足”“知止”“謙沖”等十思作為“積其德義”的策略和方法。且文章極具勸諫藝術,善用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布局嚴謹,理論步步深入,堅實有力。由此設計學習任務清單:1.結合工具書及注釋疏通文意之后,找出作者的中心觀點。2.借助思維導圖,分析行文思路。3.思考為什么魏征的進諫能夠被唐太宗采納?在當今社會文本有哪些現實意義?基于單元大任務,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對文本有所思考是教學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并思考文中所運用的論證方式是否能夠說服太唐宗,以及思考自己在寫議論文時使用的論證方法是否合理。引導學生學習說理技巧,以及體會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本設計的重點在于借助于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理清說理思路。文言文學習的語言障礙經常會讓學生重翻譯而輕文章。認為學習重點是文言知識,能夠翻譯全文就算學懂了,經常忽略了選入教材的文言文作為千古名篇的文本內涵。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齊排列晦澀難懂的文字中找到事物的關聯,使文章的思維可視化、形象化,從而幫助學生理清立論思路。也可以用思維導圖整理文言虛詞等文言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真實情境創設,培養思辨能力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論說文,全文融敘述、抒情、議論為一體,辭采豐富,造語精工,是歷代傳頌的名篇。課標指出:“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景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語文實踐活動情景主要包括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盵2] 教學設計要貼合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培養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能力。設計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項目規劃。你作為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員,你的領導打算修建阿房宮,讓你負責項目規劃,請依據《阿房宮賦》中的內容,從面積高度、地勢走向、建筑密度、舞殿效果、居住人員、生活條件等角度收集信息;任務二:成本核算。阿房宮旅游項目規劃立項后,領導讓你進行成本核算,請結合《阿房宮賦》內的描述,計算所需梁柱、釘子、磚瓦、欄檻、樂器等物資,并進行成本估算。任務三:勸諫領導。由于阿房宮建造需要巨額資金,你打算向領導進言取消該旅游規劃,你認為領導會同意嗎?結合《阿房宮賦》中的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語文學習應以學生為主體,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語文教學應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工作、學習。因此語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高中生已經接近成年,對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會有一定的憧憬與幻想。而不管學生以后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工作,語文知識將陪伴其一生。創設旅游公司這個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真實情境中完成語文學習。

三.群文教學,提升思維品質

“群文教學要立足于單元,群文是單元視域下的群文,也要厘清群文和其下的單篇之間的多種關系?!盵4]群文教學不能是簡單重復的單篇教學疊加,要根據單元教學整體設計,對多文本進行求同比異進而建構整體理解規則?;菊n型有“舉一反三式”“求同比異式”“互文解讀式”“綜合解讀式”。在文本“個性”的基礎上,提升“這一類”文本閱讀能力。在本單元,設計了以下兩課群文教學,打破單篇課文各自為政的傳統思路,以“單元學習”為引領,在深入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觀點,提升思維品質。

(一)“君子和而不同”,《答司馬諫議書》《與王介甫書》群文閱讀

根據兩篇課文的內容,可以將群文議題確定為“君子和而不同”。并設置教學任務一“知人論世”,補充背景資料,讓同學們了解王安石變法。任務二:反駁藝術。讓同學們細讀文本,逆推司馬光信中內容并且擴展閱讀司馬光《與王介甫書》譯文,學習王安石的駁論藝術。任務三:學會理性發聲。讓學生設想,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中期,你會贊同變法還是反對變法,并依據史詩給出理由,為論證自己的觀點寫出寫作提綱。

王安石給司馬光的這封回信雖然簡短,卻構思精巧,對事理的分析論辯一兩句話就能揭示問題問題的實質,非常堅定自己的主張。此任務群的設計把握《答司馬諫議書》的主要內容和觀點。課文是一封回信,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可以推斷出司馬光來信的主要觀點,理解王安石不因循守舊、堅持變法的立場。而歷史是錯綜復雜的,兩人的觀點沒有高下之分。同一件事情,立場不同,觀點也就不一樣,很難用對錯去判斷。學生一方面要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其觀點,另一方面也要接觸其他觀點,理解其觀點的局限性,從而全面認識事物,培養思維的敏銳性、深刻性和全面性。要完成以上學習任務,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搜集相關史料,了解熙寧變法的背景;梳理司馬光的三封書信,了解司馬光的立場;組織討論,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六國論》《過秦論》《阿房宮賦》群文閱讀

本單元旨在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水平,根據本單元的“大任務”傾聽理性的聲音,如果學生們還停留在被動接受知識接受觀點的階段,那么本任務群就不算完成。教師應補充資料,讓學生了解史實。六國被滅掉的原因,古人有許多種不同的看法,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分析則不同,學生不能全盤接受作者的觀點,要有自己的分析。擴展閱讀《阿房宮賦》與賈誼的《過秦論》。

任務一:梳理文章信息,明確說理思路

讓學生用表格整理出三篇文章的文體、論證方法、文章觀點以及寫作目的。

如蘇軾的《六國論》是論述性散文,運用了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用論證等方法,文章觀點是“六國破滅,弊在賄秦”,寫作目的是借古諷今,改供為戰、救圖存亡;杜牧《阿房宮賦》是賦體文,運用了對比論證、假設論證,中心觀點是“六國之君未能各愛其人”,表達了借古諷今,諷刺唐統治者窮奢極欲;賈誼《過秦論》是政論文,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認為六國破滅是因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寫作目的是借古諷今、告誡漢文帝關注民生、施行仁政。三篇文章一起學習免不了學生覺得雜亂無頭緒,而用表格整理,可以把三篇文章的關鍵信息清楚地展現出來,也可以鍛煉學生自己提取信息的能力。

任務二:找出三篇文章中的說理漏洞,養成大膽質疑、縝密判斷的批判性思維。

任務三:為何面對同一件事情,三篇文章的觀點各不相同,你贊同誰的觀點或者有什么其他的看法?

這三個任務的設計讓學生辯證地認識這三篇課文,這些文章不是史傳,而是針對現實問題的議論文,有其以史為鑒的特點,也有觀點不全面、不客觀的不嚴謹之處。能夠辯證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的主見,不人云亦云,才能提高思辨能力。

基于以上內容的學習,學生們從立論、駁論、論證方法、論證語言等方面學習了說理技巧,并且鍛煉了思辨性思維。本單元在學習之初便創設了“青年成才能力提升與責任擔當哪個更重要”辯論會的情境。設計這個辯題,也使學生在辯論過程中對“責任與擔當”的單元主題有更深刻的思考。最后,讓學生總結這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復習前兩個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單元內容,寫一篇議論文,并設計舉辦一場辯論會。讓學生基于真實的情景,把書本上的知識及時地運用進行學習遷移,實現從“做題”到“做事”的轉變。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雙新背景下,教師必須要舍棄舊模式,學習新思路,在學習和實踐中提升自己水平。大單元教學是落實學習任務群,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不能過分強調“大”,而忽略了構成語文知識的基本的“小”,要做到以大單元統整,轉變教學思維,整合教學資源,以單篇精讀、群文教學相結合施教。

參考文獻

[1]崔允漷.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2年修.

[3]褚樹榮.穿越概念迷障,踐履“中庸之道”[J].中學語文教學,2022(11):10- 15.

[4]朱誦玉.“單元”視域下的群文教學與單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21,(07):23-25.

猜你喜歡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大單元教學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讀解
SOLO分類評價法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教學中應用的策略建議
指向認知結構生長的大單元教學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教學實施對策等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理解與實施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案例:跟四位“名師”學思辨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案例:哀怨曲還是歡樂頌
學科融合,采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加強對智障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
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以“類化”思維改進中職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